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60更新:2022-08-17 20:32:44
导读:自2011年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成为上海家化(600315.SH)的实控人至今,上海家化的管理层经历了四轮换代。自“家化之父”葛文耀离职后,上海家化彷佛陷入了“跌跌不休”的怪圈,8年间,其从中国日化行业龙头的王座跌落,被后来者珀莱雅(603605.SH)超越。直到2020年,“救火队长”潘秋生上任以后,家化的发展才渐渐有了起色。潘秋生能成为那个带领家化重回巅峰的人吗?
2011年11月7日,中国平安(601318.SH)旗下平浦投资击败劲敌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接棒上海国资委,获得上海家化集团(600315.SH)100%股权。一个是金融巨鳄,一个是日化龙头,这桩强强联合、双向奔赴的并购案例,在当时被誉为一段佳话。
然而,随着上海家化被同行反超、中国平安股价持续低迷,这段佳话或难再续。
不久前,“家化之父”葛文耀在微博发文,称自己接到了有关平安要出售家化的电话和微信问询。据他透露,这次平安卖的不只是家化,还有汽车之家(02518.HK)等非主业资产,以确保保险业务的发展。
葛文耀微博截图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日前,财熵在微博私信了上海家化、中国平安以及葛文耀,截至财熵发文,家化及平安未予回复,葛文耀的答复是“现在不适合谈这个议题,过几个月再看”。
耐人寻味的是,靴子还未落地,股市却已经有了“喝彩”的声音。”平安出售家化,对家化肯定是利好,实质性利好目前说不上,但继续在平安手里肯定是半死不活,给别人就有新的想象空间。“雪球社区一位用户犀利评论道。
财熵注意到,2005年至2013年间,上海家化的股价涨幅超过50倍;2013年,中国平安“逼退”葛文耀后,上海家化的管理层经历了四轮换代,内部管理层以及战略层面的不稳定性,使得上海家化的业绩陷入滞涨,并在2020年1月被后来者珀莱雅(603605.SH)赶超。截至2022年2月8日收盘,上海家化的市值为280.15亿元,落后于珀莱雅的344.73亿元。
平安资本局
2011年前后,上海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推动一般竞争性领域内国资的退出,上海家化成为上海首家启动国有股退出的企业。
2011年9月7日,上海家化集团公布改制方案,明确了交易方式、转让底价、受让方资格条件等重要事项。根据方案,上海市国资委将以公开挂牌的方式,出让其所持有的上海家化集团100%的国有股权,挂牌价格为51.09亿元,其中家化集团所持上海家化股权作价43.9亿元。
作为一个已经有122年历史,拥有佰草集、六神、美加净、高夫、启初等诸多中国知名品牌的公司,上海家化挂牌出售的消息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平安保险、中投公司、淡马锡、复星集团、海航集团、中信资本、鼎晖、红杉、弘毅等多家金融机构或实业公司的竞相追逐。
葛文耀,当时上海家化的掌舵人,其对上海家化倾注的心血有目共睹。葛文耀1984年进入上海家化,近30年的时间里,他将固定资产不足400万元的破落小厂,打造成年销售额超50亿元、净利10亿元的中国日化行业龙头。
“家化之父”葛文耀,图引自网络
比起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葛文耀的大局观、民族心更为瞩目。为了不让上海家化沦为资本的棋子,他给此次竞拍设置了三道门槛,即不卖外资、不卖同行以及不卖基金。筛选下来,只有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复星医药,600196.SH)、中国平安旗下的平浦投资,以及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ST海航,600221.SH)三家企业进入最终竞购环节。而后,复星集团主动退出,原本的三方竞逐变成了中国平安以及海航的双人决战。2011年11月21日,平安击败海航正式入主家化。
说起来,在这场竞购中,中国平安并不具有明显优势,至少在价格上是这样。而中国平安之所以能低价取胜,以51亿元的价格击败海航开出的57亿元收购要约,离不开葛文耀的力挺。
据悉,自决定参与竞购起,中国平安方面就经常与上海家化方面畅谈宏图规划,对于上海家化的要求一概应允。比如,未来三年专注于上海家化品牌的长期发展,不提交再融资方案的议案;承诺未来五年追加70亿元的投资,用于上海家化的时尚产业拓展;支持股权激励计划;除此以外,中国平安还大打感情牌。有媒体称,“老葛觉得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和他有一样的做企业的价值观和理想”。
然而,之后发生的一切故事,证明这只是葛文耀的一厢情愿。看似忠厚可靠的中国平安,在上位后,给他上演了一出“卸磨杀驴”的戏码。
中国平安反对葛文耀收购海鸥手表的议案,是激化双方矛盾的导火索。葛文耀心里一直有个时尚梦,“上海家化对标的是LV集团,不是做日化的宝洁”,上海家化的“平安代表”陈刚曾这样形容葛文耀的宏图大志。
天津海鸥手表集团的海鸥手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代表国际高端手表技术水平的三问表、万年历表、轨道陀飞轮表等国际领先产品。葛文耀认为,收购或者参股海鸥手表,是上海家化跨进时尚领域的一大突破口,也是“最有希望,最有意义,投资回报可能最高的一个项目”。
收购之初,中国平安也曾对海鸥手表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支持葛文耀时尚产业布局的计划。为表诚意,平安还向上海国资委承诺“将追加人民币70亿元投资,全面支持上家化集团日化产业链延伸,向化妆品专卖店、旅游项目开发、高端表业等时尚产业拓展”。
但等到要掏钱的时候,中国平安却变了脸,以短期内无法看到项目回报为由,否决了葛文耀的海鸥提案。除此以外,平安方面还以“会掏空家化”为由,拒绝了葛文耀的股权激励计划。
接连不断的碰壁,让葛文耀十分恼火。因为上海家化之所以引进中国平安,考虑的就是利用它的资本优势、渠道优势,来打造一个时尚产业集团、推动股权改革,而平安入主后的“变脸”,已经严重背离了葛文耀等一众家化高管的初衷。
2013年5月,葛文耀与中国平安的矛盾从幕后闹上了台前。5月13日白天,葛文耀在微博上公开指责平安不兑现70亿元承诺;当天晚上9点,平安发表公开声明,称已经免去了葛文耀家化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务,并在声明中暗指葛文耀私设“账外账、小金库”、侵占公司利益。
家化动荡八年
葛文耀离开以后,家化陷入了动荡,8年的时间换了三任掌舵手。
谢文坚是第一任。曾担任强生中国区总经理的谢文坚,刚一入职,就立场鲜明地站在了葛文耀的对立面,致力于改变葛文耀时期上海家化“无为而治”的企业文化,打造现代标准化的人才晋升制度、供产销流程。
为表决心,谢文坚还向东家中国平安立下了“军令状”:提出2018年营业收入突破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3%的宏大目标。为了达成目标,谢文坚抛弃了葛文耀时期多品牌齐头并进的策略,集中资源打造六神、佰草集、启初等五大高毛利核心品牌;摒弃了“研发 销售”并重的模式,施行“重销售、轻研发”的快销策略。
在谢文坚的带领下,2014年,上海家化实现净利润8.98亿元,同比增长12.22%。但这一辉煌并没有持续下去,次年,谢文坚激进策略的弊端开始显露。2015年,上海家化的净利润虽然高达22.09亿元,但剔除出售天江药业的投资收益,扣非后净利润仅为8.17亿元,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下降6.38%,这也是上海家化11年来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2016 年,上海家化的营收与净利润进一步收缩,营收同比下降 9.0%至 53.2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90.2%至 2.2 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 74.9%至 2.0 亿元。
或是受业绩表现影响,2016年11月,谢文坚离开了上海家化。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谢文坚离职后的第三天,葛文耀以个人名义向家化董事会、平安集团举报了谢文坚,细数了他生活奢侈、每年出国十余次、花大价钱租办公室等“罪状”。
2016年年底,张东方就任上海家化董事长。她吸取谢文坚的教训,明确提出了研发先行的战略。在其带领下,上海家化的研发投入越来越接近欧莱雅、资生堂等国际大牌的水平。得益于这一策略,家化的业绩得到回升:2017年,实现营收64.88亿元,同比增长8.82%;实现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93.95%。
但接下来的两年,上海家化的业绩表现只能算是不温不火。2018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1.38亿元、75.97亿元,同比增长10.01%、6.43%;净利润分别为5.4亿元、5.57亿元,同比增长38.63%和3.09%,远未达到2013年葛文耀时代的8亿元净利润。
2020年5月5日,张东方卸任上海家化CEO。“她主观上还是想搞好家化的,无奈她接手的家化已被前任破坏得厉害。”对于张东方的离职,葛文耀曾如是评价。
张东方离任次日,现任上海家化董事长潘秋生上任。潘秋生曾帮助欧莱雅实现战略渠道转型,转型之后欧莱雅的线上渠道占比大幅提升,2015年至2019年,在他任期内,欧莱雅在亚太地区的销售占比从22.5%提高到了32.2%,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欧莱雅之后,潘秋生又前往美泰,不仅帮助美泰扭亏为盈,还助其创造了近5年以来的最佳销售记录。
财熵注意到,自潘秋生上任后,他的经营策略主要集中在产品、渠道进阶两方面。
在产品方面,做的是减法。比如关闭大量低产专柜门店,精简渠道提升运营效率。2020年,上海家化关闭了 462 家低单产专柜及门店,通过对各渠道的合同费用清理,多个渠道的销售费用率呈下降的趋势。
在历经2020、2021年的调整后,“潘秋生时代”的上海家化,将会走向何方?
巨头能否重回巅峰
中国平安是否会出售上海家化,暂时不得而知。但从财报看,中国平安近两年确实遭遇发展瓶颈。2020年,平安的营收为人民币1.22万亿元,仅同比增长4.23%,要知道在2019年,平安的营收增速高达19.66%;2021年前三季度,平安营收下降1.36%至人民币9046亿元,净利润下滑20.77%至人民币816.38亿元。
图表财熵自制
另一边,被平安收购的上海家化日子同样也不好过。2013年5月上海家化股价曾达到历史顶峰76.48元/股,随后其股价开始起起伏伏,逐渐下行。2020年1月,上海家化的市值被珀莱雅超越,截至2022年2月8日收盘,上海家化的市值为280.15亿元,落后于珀莱雅的344.73亿元。
而从近几年的营收增长来看,上海家化个位数的营收增速也落后于珀莱雅:2015年至2020年,珀莱雅的营收增速分别为-5.45%、-1.33%、9.83%、32.43%、32.28%、20.13%,同期上海家化的营收增速分别为9.58%、1.99%、8.82%、10.01%、6.43%、-7.43%。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上海家化的步伐确实有些匆忙、慌乱。然而,追溯历史,在跌落神坛之前,上海家化亦曾有过高光时刻,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898年,香港广生行有限公司成立,并于上世纪30年代在沪建厂,而后,历经发展,上海家化旗下品牌阵营日益壮大,国人所熟知的佰草集、六神、美加净、玉泽、清妃、高夫等都是上海家化旗下的品牌。2001年,上海家化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2007年,珀莱雅才成立一年,上海家化的营业收入就已经达到22.61亿元,净资产达到8.53亿元。
作为一个百年品牌,上海家化缘何被反超?
带着这一疑问,财熵询问了香颂资本董事沈萌。他认为,这当中既有上海家化自身深远历史赋予它的局限性,也有平安方面战略层面上的原因。
上海家化得到过时间的锤炼,具有长期专业的发展基础和轨迹,在底蕴上具有难以超越的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具有很多“老”品牌的通病——市场敏感度低。“因为是老品牌,难免会存在过于自信的固执,也就是忽略市场形势与消费需求等方面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的敏感度低,不如新品牌更注重通过营销拉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沈萌表示。
沈萌认为,中国平安的主业是金融保险,而家化是实业,平安对家化属于跨界收购,在对化妆品行业方面的了解或多或少存在不足。由于第一行业属性不同,导致经营思路和策略也不同:金融讲究周转和杠杆,而实业讲究的是创造和发展。一个侧重短期,一个侧重长期;一个迎合风险,一个规避风险,这种矛盾难以调和。“在此之下,职业经理人能做的,其实很有限。
财熵注意到,自中国平安入主上海家化起,“协同发展”一直被频频提及。最近一次是在家化2020年中期业绩交流会上,家化现任CEO潘秋生透露,家化与平安将在销售渠道方面有更多协同,“我们希望利用好大股东资源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触动消费者,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两个不一样的行业碰撞在一起,能擦出多大的火花呢?
沈萌认为,首先,平安作为以金融业务为核心的大型集团,其发挥协同效应,主要是围绕核心主业的竞争力拓展。比如,在保险业务上向银行、证券等横向发展,抑或是像医疗养老服务等纵向发展,都可以通过撬动资源杠杆实现竞争差异化优势;但是像上海家化这样跨界较远、与核心主业关联度较弱的实业,与平安能够产生的协同比较有限;
其次,上海家化的业务属性和规模,在平安的版图上只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要让平安协调整体资源全力支持家化的发展,从平安的角度或许不是优先项。
因此,上海家化要想突破瓶颈,首先平安要对家化给予更明确的定位和策略,其次选派与上海家化能够产生更多“化学反应”、对上海家化的未来发展更有想法和创意的管理者。
1月17日,上海家化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营业收入约76.6亿元,同比增长9%;归母净利润约6.55亿元,同比增长52%;扣非归母净利润约6.88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四季度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35亿元,同比上升99%。
在历经八年动荡后,上海家化在潘秋生的手上总算有了起色。这份业绩预告,是否预示着家化正走在中兴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