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28更新:2024-11-24 00:15:08
2001年,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因为受到影评人的热捧而开始在国内流传。那时我还是个学应用化学的本科生,我和室友一起看完片子后分析了一下它的结构,发现我们读过的影评都没有真正理解影片的内容。影评人凭借他们非常敏锐的艺术嗅觉感受到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但也许未必真正看懂了它。我是个死硬理性派,觉得开始对一部电影抒情之前总应该先看懂它的故事到底说的是什么。于是在接下来那几天的课上,我全程开小差,用课外读闲书现学的那点儿弗洛伊德解梦知识拆解了《穆赫兰道》,写出了本文。因为这篇文章,我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学心理学的,也有人以为我是影评人,其实那时我两样都完全业余。“《穆赫兰道》剧情全解析”这篇帖子先在网易娱乐论坛贴出,后来传遍网络。我与心理学以及影评的缘分都是起源于此。没想到本科毕业之后,真的转行研习心理学。入行以后,对心理学的了解越来越多,同时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以前自己对心理学的误解有多深。比如这篇影评里提到的那些解梦思路,在当今的科学心理学领域内早已不是主流,原因是弗洛伊德的那些理论看似深刻,却并不是用科学方法得出来的,动真格去检验的话就发觉没有多少结论站得住脚(他的几个大观点倒是得到了抽象继承)。艺术家都爱弗洛伊德,大卫•林奇是最好的例子,他几乎完全照着《梦的解析》来架构《穆赫兰道》的剧情。不过我还是得说,弗洛伊德是位伟大的思想者,却不是合格的科学家。
绽放君 205 0《穆赫兰道》里对于情感的描述有“爱情”和“嫉妒”,特别是女主角,最终因为嫉妒心完全丧失理智。在情感上,电影的切入点也挺特别的,隐隐约约有点危险的嫉妒心,从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都能感受到,而如果要观众去感受这些,最重要的还是不要去过多的想其中“应该怎么样”,只要充分“相信”剧情,里面的情感也都能梳理清楚。这部电影里,“共情”远远大于“讲述”,有很多细微的感念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捕捉到,但我想这里头一定有能与你“共情”的部分,这是一个普遍的五味杂陈的梦。进入他的电影的视角,你一定能“梦游”其中。【“这全是幻觉”是整个电影的台词里,最“真实”的一句话。】这句话第一次明确的说明了电影的基调,这一切都是幻觉,不仅仅是女主角在梦醒时分的喃喃自语,也是告诉所有的观众,这一切不合理,都是因为“幻觉”本身导致。可是这句话却是在梦中的一句真话,也就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里的一个真实,所以巧妙的解决了之前电影里的“埋伏”。这就是整体!一首歌,有主歌有副歌,本质上是一个动机到一个解决同时再引发动机重复循环的过程,如果这个动机和解决是合理的,在一个c段我们还需要一个“升华”,这就是简单意义上的结构,这个“一切都是幻觉”就是《穆赫兰道》之前所有剧情的解决,“升华”则在最后一段里。
一饱口福 228 0我觉得重点在于,不要完全从逻辑层面来思考这部片子。回忆你最近做过几次梦或者恶梦的经验,那些经验带给你的感觉和这部电影带给你的感觉接近吗,无论这部电影有多晦涩,意向多混乱,甚至有人认为导演故弄玄虚,我始终认为,这部电影要传达的重点并不是内容,而是情绪。就算你去和人沟通,语言形式上的沟通也不是最重要的,记忆最深刻的永远是情绪起伏最大的那几次。所以,你觉得没看懂是导演的失误,实际上是你把电影一定要叙述一个清楚明白的故事的既定印象强加在这部电影上了。至少对于我而言,这部电影是成功做到了情绪的表达,感觉的代入。甚至也许只有这样拍,才能带给我们这样的感觉。因此,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