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822更新:2024-11-24 00:19:46
It’s a long story.电影是每秒24格,任何一个对电影哪怕只是一知半解的人,都或许知道这一点。但这不是故事的全部。每秒24格,既不是电影速度演变的起点,也不是终点。在讨论电影到底是每秒多少格之前,需要明确一点:电影的速度分为拍摄和放映两种,大多数情况下,令拍摄和放映速度保持相同,观众才能在银幕上看到行动自若的人。电影的放映速度自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固定为24格每秒,拍摄速度若非特效需要——如Barry Levinson的Avalon中的闪回部分用16格每秒拍摄,空军电影Top Gun的部分场景用了28格每秒,Inception有几个梦境段落用了360格乃至1500格每秒的高速摄影,The Artist为了模仿默片观赏效果全片采用22格每秒——也基本都固定为24格每秒。 但电影并非天生就是每秒24格。电影放映速度的选择,主要是基于人的两种生理功能基础。一是如何产生连续运动的幻觉,即「似动现象」;二是如何消除人眼感觉到的画面闪烁。人的双眼及其数据传输系统每秒可以识别10-12格画面,大脑的视觉处理中心会将每格画面保留1/15秒。如果在前一格画面尚且保留的1/15秒内大脑又收到一幅新的画面,那么就产生了画面在连续运动的感觉,这是电影得以实现的认知学基础。另外,实验室研究表明,人的感光系统对闪烁的感知与影像闪烁频率和亮度成正比关系。例如伊斯曼柯达公司做过一次关于观众闪烁临界感的研究,研究人员将两幅静景的影像左右投影在银幕上进行观看,一幅用叶子板使其不断被遮挡,每次进光50%,另一幅以前一幅被遮挡影像的峰值亮度的50%持续照明投影,两影像的亮度积分相等,观看者调节控制叶子板的频率,直到闪烁感消失为止。99名观众的闪烁临界感平均值为峰值亮度3英尺朗伯为48Hz,40英尺朗伯为60Hz,500英尺朗伯为70Hz。
摘自百度知道:在最早的电影里面,一幅静止的图像被称做一"帧(Frame)",影片里的画面是每一秒钟有24帧,为什么是24帧,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因为人类眼睛的视觉暂留现象正好符合每秒24帧的标准,所以用多也没有意义还会浪费电影胶片,增加成本,所以就是24帧。这个24帧/秒就是电影胶片常用的格式,也就是说,拍一秒钟的电影,那个胶片走24格,说白了想照相机拍24张底片 少了,人的视觉暂留是0.01秒,人感觉不道移动。因为是给人看的。多了也没用。同理给狗看最起码要每秒大概50帧。这也就是说 为什么狗不如猫爱看电视。取决于播放设备,有场和帧率的概念便于处理 。显示一帧画面有2种,一逐行,二单幅,若逐行其实24帧则为48。
24格当年学media的时候老师说是符合人体在生物学上能够接受信息的速度…一开始爱迪生发明的kinetograph等都是16fps左右,后来各种fps混战没有定论,直到有声电影的诞生才把24fps变成了工业标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音轨!因为音轨要求播放的帧数越多速度越快音质就越好,而音轨就是同时记录在胶片两边的很细的信息带,同画面是同步记录的,如果你仔细观察胶片可以看到著名的Dolby杜比音效的logo!为了保证音质同时又维持成本,这样24fps才终于确定了下来并统治了电影界近百年至今。24幅是胶卷时代的最佳选择,是底片成本和视觉效果最佳组合。更早的16幅道理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