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949更新:2022-08-18 16:03:19
1931年11月,已是深秋时节,大别山地区特别冷,地处豫东南的光山县白雀园更是寒意浓浓。寒风瑟雨中,一个瘦小体弱的身躯轰然倒下。地上没有血,一点血也没有,只有一根快被勒断的麻绳。为节省子弹,能够让红军在战场上多杀一个敌人,他主动请求行刑队用这根麻绳,结果了自己的生命。
在“肃反”中被处死的人,名叫王效亭。他逃过了上月的批量大“肃杀”,还是没有躲过张国焘“肃反”扩大化的魔掌。被错杀前,他刚由离家不太远的红山中心县委书记,调任光麻中心县委书记。履新仅一月,就被突然逮捕审查,判处死刑,而罪名却是“莫须有”。
王晓亭画像
王效亭,原名王恩华,曾化名洪朗光、王晓挻。1901年出生在安徽省潜山县衙前区。因为行政区域的变更,他的家乡现隶属于岳西县温泉镇管辖。由于往事已过去90余年,王效亭这个名字已开始沉没于史册,不为当代人所知,即使是在他的家乡,知道的也并不太多。但在红军时期的大别山,特别是潜山、霍山、舒城、太湖、英山一带,这个名字曾经是那么的响亮,那么的威武,令反动派闻风丧胆,令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欢欣鼓舞。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决裂,白色恐怖四处弥漫。为了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大别山地区的穷苦老百姓,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终于将革命的烈火燃遍整个大别山。
在大别山地区相继发动的诸多起义中,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名载榜首,被人们称之为三大起义。哪第四大起义在哪里发生呢?所有的党史专家,都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大别山地区的第四大农民起义,就是王效亭领导的‘请水寨起义’!”
所谓请水寨起义,是指1930年2月4日爆发在潜山县请水寨的一场农民起义。起义由中共潜山县委领导,起义的总指挥就是时任中共潜山县衙前区委书记王效亭。请水寨位于今岳西县城南侧的深山密林之中,这里原属潜山县管辖,农民运动的基础较好,距县城又比较远,而且地形隐蔽,便于防守与回旋。在这里发生起义具有诸多便利条件。
为了成功发动请水寨起义,王效亭精心筹备了很长时间,也得到了中共安庆中心县委的大力指导,舒传贤领导的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也给予了诸多支持和帮助。起义爆发当天,将原有秘密武装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师长由王效亭担任。这支队伍经过战斗的洗礼,由弱到强,不断成长壮大,先后被改编为潜山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部队成立伊始,就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因为敌强我弱,寡不敌众,被迫离开起义核心区,向北转移转移,与商南起义中诞生的红32师、六霍起义中诞生的红33师,在霍山县境内的闻家店会师。兵合一处,势力骤增,遂联合行动,于4月6日攻克英山县城,4月12日攻克霍山县城。既扩大了根据地,也打出了红军的威风。
请水寨起义发生地:岳西县响肠镇请水寨村位置图
受请水寨起义的影响,潜山、舒城、桐城、太湖、宿松、望江等地先后爆发多次农民起义,有力地配合了请水寨起义。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之下的霍山县委,也及时在霍山与潜山、舒城三县交界地,发动了包括头陀河暴动在内的南山起义。于是,王效亭率领红三十四师离开霍山,挥师南下,胜利打回原有起义爆发区,以潜山县后北乡的天堂镇(今岳西县城)为中心,创建出一块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简称“天堂苏区”。5月4日,宣布建立红色政权--潜山县革命委员会。这个政权是大别山地区最建组建的17个县级红色政权之一。天堂苏区与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地区的三块红色区域,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就在王效亭率部创建天堂苏区的时候,中央军委巡视员朱瑞来到潜山,奉命指导王效亭将红34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简称独立二师),师长仍由王效亭担任。
仅从画像上看,王效亭瘦小体弱,文质彬彬,谁能想到在战争年代,他曾是一位威振四方的红军将领?
根据潜山县的党史调查材料,王效亭从小就具有正义感,敢于向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早在读书期间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1923年6月,为了批斗那个诨号为“张剐皮”的北洋政府潜山知事张汉,他联合30多名学生一起行动,最终取得成功。
王效亭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是受了王步文的影响。王步文是安徽党建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安徽省内第一批党员,首任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与王晓亭、余大化等人即是同乡,又是好友,都曾在一个学校就读,只是不同年级而已。他们的思想又都接近,因此常在一起来往。1924年,王效亭、余大化等人经王步文介绍,先后入党。1926年6月王效亭结束学业回到家乡,按上级党组织,与余大化等人开始秘密串联,积极发展组织。1927年11月,中共潜山特支成立。书记余大化,组织委员王效亭,宣传委员周兆璜。在当时,潜山特支隶属于王步文领导的中共怀宁县临委管辖。所以说,王步文既是王效亭的同乡,更是他的革命导师和引路人。
潜山第一个共产党员 首任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
从王效亭的履历看,他是第一任潜山特支委员,第二任潜山特支书记,第一任中共潜山县委书记,请水寨暴动总指挥,红军师长。
王效亭接任中共潜山特支书记,与1927年12月7日在潜山县城突然爆发的“梅城暴动”有直接关联。
潜山特支成立后,在强化组织建设和思想发动的同时,主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梅城暴动”。这个暴动是安徽省境内最早的一次农民起义,从发动时间看,比鄂东北的黄麻起义晚一个月,比豫东南地区的“商南起义”早5个月,比皖西地区的“六霍起义”早1年1个月。
梅城暴动的导火线是县农民协会秘书范笑山被捕,反动了新旧两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激烈交锋。
1927年夏秋之交,潜山县发生特大水灾,在抗灾救灾之际,有一奸商偷窃抢险物质,被县农会扭送县商会,要求严肃处理,但商会百般袒护。由进步势力控制的农协会,与反动势力控制的商会,形同水火。县农协秘书范笑山到县府交涉,反遭反动县长逮捕,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后又导致中共潜山特支书记余大化被捕。
群众得知此事,气愤满怀。王步文知道后,迅速赶回潜山协调。经过紧急研究,决定调集全县农协会员,在12月7日发动武装暴动,劫狱营救余大化和范笑山。
遗憾的是,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无耻,加上革命者经验不足,更重要的是有叛徒将整个计划提前告密,让反动政府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暴动刚一开始,就遭到反动派血腥镇压。冲突中有4人当场牺牲,县农协主席柳文杰负伤被捕,因流血过多当晚牺牲。余大化和范笑山又于次日被敌人分别杀害于东、西城门。这天是12月8日,故又被称之为“十二八惨案”。
起义遭到血腥镇压,当然会有意志不坚定者选择退出,但王效亭并没有被反动派的残酷无情所吓倒。他虽然在暴动中受了伤,侥幸逃过敌人的追捕,但他潜回家乡后仍然顽强地坚持战斗。不久后,王步文从安宁回到潜山,召集王效亭等20余人开会,在总结讨论梅城暴动失败教训的同时,开始重建组织。接任书记职务的王效亭,在悲痛与反思中,毅然将特支的机关驻地,由县城迁往汤池畈。从此,潜山县境内的革命运动,开始进入王晓亭领导时期。
血淋淋的教训,让王效亭对革命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更清醒认识。没有革命的武装,就不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革命武装如果不够强大,就会被敌人很快摧毁;要革命取得成功,就得提前抓好革命的武装。
在反思基础上,王效亭开始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穷尽一切办法来壮大潜山县境内的革命力量。一是开办培训班,加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力度,以启迪民智。这就需要抢占教育资源,于是他想办法亲自兼任了崇新小学的校长。二是大力物色和培养骨干,壮大队伍。他利用寒暑假开办培训班的机会,发现了许多优秀青年,先后介绍他们加入党组织。三是加大组织建设力度,先后在汤池畈、无愁、沙河村、响肠河等地又先后建立了4 个党支部,为今后的革命运动和农民暴动,奠定了组织基础。四是秘密建立地下武装,以党支部为单位,成立创建了多支“摸瓜队”,以昼伏夜出的方式,主动打击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唤醒民众的意志。
1927年响肠农民协会秘约
就在王效亭紧锣密鼓地恢复组织和引导恢复士气的时候,中共安徽省临委根据中央指示,于1928年3月将潜山、太湖、英山划为一个暴动区域,决定成立中共潜山县委,兼管太湖、英山工作,同时指定王效亭担任县委书记兼暴动总指挥。自此,王效亭开始成为大别山皖西南地区党的重要领导人,他在主抓潜山工作的同时,也将足迹踏遍整个皖西南地区。
根据潜山境内的实际情况,王效亭开始调整斗争策略,不再把县城作为暴动的中心区域去考虑,而是改在家乡所在地的潜山后北乡,也就是今岳西县城一带。因为这里经过发展后农民运动的基础较好,距县城又比较远,敌人的统治力量又相对薄弱,而且这里的地形又比较隐蔽,利于回旋。这种策略的改变,无疑是正确的,也彰显了王效亭的革命智慧。
此时,在鄂东北地区,革命形势开始好转。黄麻起义中诞生的鄂东军余部,在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后,经过木兰山游击战的洗礼,已经成功打回老家,通过发动第二次起义,创建了以河南光山柴山保(今隶属河南新县)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发端于鄂东北地区的革命浪潮,以波浪式的方式,逐步向豫东南、皖西地区推进。当然也会由近及远,逐步涉及到皖西南地区。
然而,此时的潜山境内,因为连续不断的自然灾害,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更加困苦。1927年夏秋时节,这里突遭大水,造成次年春夏时节的粮荒。粮荒问题尚未解决,持久的干旱大灾又于1929年夏天接踵而至。在这民不聊生的关键时刻,恶霸地主和土豪劣绅却乘机屯居奇,肆意提高粮价,更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王效亭领导的中共潜山县委,顺时而动,决定组织老百姓全面开展“三抗运动”。
所谓“三抗运动”,是指抗租、抗息、抗抬高谷价。为了将“三抗”落实到位,凡有党支部的地方,都开始秘密组织农民武装“摸瓜队”。所谓“摸瓜”,其实就是暗杀恶霸地主的秘密团队。在这场持久的运动中,为了唤醒民众团结一心,也为了提前威慑土豪劣绅,王效亭领导党员和“摸瓜队”,将“稻卖两块钱,留你过个年”;“稻卖两块半,财主头要断”;“稻卖两块八,哪里捉到哪里杀”的标语,在一夜之间全部贴满所有乡镇的醒目处。凡不遵守此规定者,都受到了严厉惩罚。
由于对敌斗争坚决,行动有力,此时的王效亭已成为潜山县反动政府通缉追捕的首要对象。在潜山境内他已经无法公开活动,不能再抛头露面。照道理而言,应该在党组织的安排外,转到外地去工作,但他实在不愿离开,因为他对这里的工作倾注了相当大的热诚,也充满了无限期待,革命不成功怎能偷偷离去?
上级组织扭不过他的执着,又需要防范随时可以发生的风险,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县委书记改由刘震担任,王效亭改任衙前区委书记,转入地下工作,但仍然兼任暴动筹备总指挥。
就在王效亭转入地下,仍然紧锣密鼓地开展暴动筹备之时。从豫东南地区传来好消息,商南起义于1929年5月6日爆发,创建创建了红32师;又过了几个月,再次传来好消息,同属安徽省管辖的六安、霍山两县,相继发生几起武装暴动,被总称为“六霍起义”,创建了红33师。
接踵而至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更进一步鼓舞了王效亭的斗志与决心。借助六霍起义的东风,中共潜山县委于1929年11月中旬,在县城召开扩大会议,正式作出了在衙前区进行暴动的决定,并正式任命王效亭为起义总指挥。12月3日,王步文致信王效亭,要求尽快发动,明确告诉他,如果暴动能马上在潜山发动,一方面可有力配合六霍,另一方面也可震动安庆,还可影响安徽全省。实事求是地讲,经过王效亭呕心沥血的准备,在潜山境内发动暴动的条件已经成熟。
潜山地区的农民起义,已如地下翻滚的岩浆,早已按捺不住,随时准备喷涌而出。王晓亭因势利导,决定把斗争方式由隐蔽转为公开。皖西南地区的革命斗争马上就要翻开新篇章。
潜山县境内的革命者,公开打响农民暴动的第一枪,始于1930年1月1日。这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皖西南地区革命斗争开辟新纪元的第一天。当天,王晓亭集合54名农协会员,在响肠镇捕获了恶霸大地主方廷献,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公审,当场将其处死。第三天,再次集合73名农协会员,在无愁镇境内用同样的方式,公开处决了劣绅陈晓初。
请水寨起义纪念标志
2名罪大极恶者被处决,正式揭开皖西南地区农民武装暴动序幕。老百姓的信心和激情受到鼓舞,而反动统治者的面目变得更狰狞。革命者与反动派之间的较量,已经白热化;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斗争,一触即发。
1月29日是大年除夕,反动县长已经没有心思过年。他悄然派出县自卫队,开始四处缉拿革命者。当无愁、响肠两地的3名农协会员被突然逮捕的消息传出,那些已公开暴露身份的同志哪能安心过年?只好逃离家园,进山隐蔽。
王效亭平时比较稳重,对发动大规模的暴动一事,一直追求稳中前进,水到渠成。但是,当危机突然来临时,他马上当机立断,连夜在自己的家中召开紧急会议,迅速作出应对方案:与其被动等待敌人搜捕,不如集合早已筹备好的所有力量,提前发动起义。
一场雷霆万钧的行动马上开始。王效亭派人紧急出发,分途行动。一边通知各地将早已准备好的枪支弹药,务必在3天之内全部运到请水寨。一边通知所有领导人和骨干力量,分别前往请水寨集合。
于是,在1月30日至2月4日之间,潜山境内突然出现奇怪一幕。从响肠、无愁、天堂、沙村、菖蒲、石关、来榜等地分别通往请水寨的道路上,人流穿梭不息。约千余人提着各种各样的礼物,装扮成拜年的客人,陆续来到了请水寨。
请水寨起义暴发地 如今已旧貌换新颜
王效亭,他就是皖西南地区暴发的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请水寨暴动”的总指挥,他也是皖西南地区诞生的第一个红军师长。他的英名,伴随着他的英雄事迹,响彻云霄,在大别山的皖西南地区久久徘徊。
请水寨暴动纪念碑
革命潮流是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的。黄麻起义有力推动了商南起义,商南起义又推动了六霍起义,六霍起义则带动了请水寨起义。而请水寨起义的成功,也有力带动了四面八方的革命运动。在1930年2月-7月间,在潜山县周边地区,相继暴动了头陀河起义、南山起义、黄尾河暴动、大石岭起义、高河暴动、黄柏暴动、鲁欲山暴动、欧家岭暴动等。这些暴动既受请水寨暴动的影响与带动,也相互配合,相互呼应,共同构织成一首雄伟壮丽的乐章,共同在皖西南、皖中地区谱写无数传奇。
潜山独立师一经创建,就按预定计划,向地方反动民团主动进攻。首先攻打五庙民团,首战告胜;再用3天时间在水吼岭击退前来镇压的县民团。
反动统治者是不会甘心失败的,调动省保安卫千余兵力,再犯请水寨,妄图歼灭革命武装。弱小无援的潜山独立师,几经抗争,始终难以打破围剿,王效亭被迫率部向霍山境内转移,与红32师、红33师会师于闻家店。在此期间,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4师。三军联合行动一段时间,取得诸多战果后,王效亭又率部南下,打回老家。很快就以今岳西县城所在地的天堂镇为中心,创建起一块巩固的根据地。
就在王效亭连战连捷,积极创建和巩固红色根据地的时候,大别山的革命运动出现新的高潮。根据中央指示,在大别山地区组建了以湖北孝感人郭述申为书记的鄂豫皖边特委,原分散在鄂东北、豫东南、皖西三个不同区域作战的红31师、32师、33师,被统一整编为以许继慎为军长的红1军。在这场红军整编大潮中,王效亭领导的红34师也没有缺席。经过中央军委代表朱瑞的指导,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简称独立二师),而独立一师则由原红33师的一个连,与六安、霍山两县的地方武装组成。也就是说,在大别山地区的红军开始第一次大整编的时候,这里的红军构成了1军3师的主力红军,再加2个独立师的军队序列。
独立二师指挥部:汪氏宗祠
此时的独立2师,已经由暴动之初100余人,发展到700多人,拥有各种长短枪100多支,另有土制枪械500余件。
王效亭的眼睛虽然高度近视,不得不终日戴着眼镜行军打仗;他的身躯似乎也并不算强壮威猛,但他却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牺牲奉献精神。即使因敌强我弱而身处绝境,即使因白色恐怖四处弥漫突然与组织失去联系,即使因遭受敌人残酷无情的打击而部队溃散,也不会泯灭他的斗志。无论面临何种艰难险阻。他总是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总是尽最大努力去寻找已经失联的组织,重新回到组织的怀抱,重新按照组织的指示去战斗。
王效亭组织发动农民起义,努力创造红军和红色根据地的行动,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充满磨难,曾先后遭遇各种打击,但面对挫折和失败,他并不气馁,并不放弃,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坚持。
此仗不仅造成重大伤亡,挫伤了士气,而且带来更严重的恶果。7月22日,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调集6千余人兵力,向已退回到天堂苏区的独立二师,展开疯狂的报复。独立二师英勇抵抗,再次出现重大伤亡。激战数日,始终难以打退强敌包围,不得不撤离天堂苏区,再次北上转移到霍山县境内。
已经打到外线的独立二师,本想与红33师会师后联手作战,但此时的皖西地区也陷入到腥风血雨之中。红33师被改编为红1军第3师后,已被军长许继慎调往鄂东北地区。留下打游击的独立一师,难以打破敌人的“围剿”,已经向西北方向转移,转战到了豫东南地区。
孤立无援的独立二师及随行家属共3千余人,既难解决给养,又无法打破敌人的进攻,许多人又思家心切,经过反复研究,王效亭不得不作出这样的决定:“打回老家,重建根据地。”
于是,独立二师离开霍山,走上南返潜山的道路。眼看已经到了自己的老根据下,大家兴高采烈,拍掌欢呼。只要过了衙前河,就是家!可他们哪里知道,更大的危机正在前面张口等待。就在队伍渡衙前河时,突然遭到强敌伏击。仓促交战中再次出现重大伤亡,剩余的力量已经难以全部收拢,独立二师就在自己的家门口不幸解体。这一天,是1930年9月4日。对王效亭来说,对所有潜山人来说,这个日子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凝固而成的。
独立二师司令部位于今岳西县城北郊(王效亭故居也在附近)
独立二师解体,根据地难以收复,敌人又在四处设卡搜捕,已经暴露身份的王效亭和其他领导人,已经无法在当地立足,分散打游击也是困难重重。接下来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溃散的红军战士在思考,王效亭自己也在思考。
从后来的情况看,王效亭至少在1931年2月之前,就已离开潜山县,转移到了皖西革命根据地。当年2月,舒传贤领导的皖西分特,以原红4军独立1团为基础,在六安麻埠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二师,师长肖方,政委就是王效亭。中央教导第二师在皖西连连获胜,队伍由成立之时的1000余人,猛然发展到3500余人。便在4月间改编为红4军第12师。师长蔡申熙,政委曹大俊,副师长肖方。王效亭改任师党委书记。
革命失败,部队解体,王效亭是如何度过人生中这段最艰难、最暗淡的时光?他又是如何离开自己长期战斗过的地方,突然出现在皖西革命根据地,进而成为主力红军领导人的?在这个特殊而又敏感的时间段,到底隐藏着那些惊涛骇浪?
1930年9月4日,王效亭率部从霍山境内南下后,抵达家乡.部队在衙前河(今岳西县城附近)遭敌伏击,伤亡惨重,建制全部被打乱,已经难以全部收拢.战斗结束后,幸存活下来的一群人散坐在河滩边,心如刀绞.独倚树干而坐的王效亭,经过痛苦思考,组织召开干部会议.大家反复商量,不得不面对身处绝境的客观事实,作出自愿决定去留的决定.于是,一些人悄悄放下武器,默默转身离开,但也有部份人不愿离开.借助月光清点,仍有42名战士愿意跟随王效亭继续战斗,还有一些赤卫队员或家属,加在一起约百余人.于是将这些自愿留下的人, 以教导队的名义,编成2个中队。
大家忍饥挨饿,克服重重困难,向北转移到霍山境内,先后在头陀河黄尾河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但那里也是腥风血雨,只好又西进至漫水河.其间虽然取得一些小的胜利,但一直被四来五处的敌人追着走,战斗减员不断增加。
前有封锁,后有追兵,大家真正尝到孤军绝境的滋味。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王效亭便决定率部上天鹅岭,想在那潜伏一段时间后再下山寻找重振旗鼓的机会。为了不暴露目标,白天又不能行军,再加上攀越白马尖又没有现成的路,全是钻山林,不准备干粮是不行的。所以王效亭又带着大家折回头陀河,好在头陀河的群众大都认识王效亭,因为他曾在这里领导过头陀河暴动。当地百姓虽然处境艰难,但当王效亭带着几名战士悄然摸进村子,希望借粮解决给养时,还是七拚八凑,解决了一时之需。大家把借到的几斗玉米炒成爆谷,装满米袋之后,只等天黑就开始行动。
从头陀河到白马尖,总共不过几十华里,但穿行极其困难,大家摸了5个通宵,才爬上白马尖山顶。10月的天气已经很冷,战士们还是一身单衣,而且都被树枝撕刮得破烂不堪,手脸也被刺出道道血痕。战士们受的那个苦呀,实在无以言表、
白马尖主峰
大家日夜苦战,又辗转反复了约半月之久,最后经火烧岭,绕到了鹞落坪,这里人员已所剩无几,个个都筋疲力尽,只好在此休整3天,同时派人回家乡打探消息。派出去的人回来说,那里已全部驻满反动派的军队,每天都有人被抓、被杀害。大家听着敌人的暴行,非常痛恨,都要求打回天堂,与敌人拼个死活。但都被王效亭阻止,他说:”敌人巴不得大家这样做呢,这样做无疑于以卵击石。”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现实,王效亭不得不再次做出分散行动的决定。大家埋好武装,挥泪告别,有人问王效亭今后怎么办,他回答:“只要不死,就是干,只要不死,终有见面之日。”
此时,随王效亭行动的人已所剩无余,大家昼伏夜出,自西向东,又转战到了潜山、霍山、舒城三县交界处的晓天一带。王晓亭想办法与潜伏在这里的储贯春、朱廷阶取得了联系。储贯春的公开身份是沈桥乡团防负责人,其实是舒城县委临时负责人;朱廷阶的公开身份是沈家桥小学校长,其实是晓天区委书记。
当时,舒城、桐城一带的欧家岭暴动也已失败,起义中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皖中独立团,也已被敌人绞杀。这里的形势也相当危险,所以储贯春明确告诉王效亭:“现在的形势极其复杂,想从这里转道去皖西,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敌人处处设有封锁线和卡点,只要遇到潜山后北乡的人,就会被逮捕。因此,人员绝对不能集中,只能分散,徐图将来。”
王效亭不得不痛心地面对残酷现实,不得不再次作出分散决定。在此之前,他母亲和妹妹一直随部行动,此时不得不送她们回外婆家隐蔽。处理好这一切,王效亭身边还剩两个人,但这也不行,只好把他们化装成学生,暂时隐蔽在朱廷阶的学校。
解决好所有善后,王效亭化装成沈桥小学的老师,以到上海办业务为由,由储贯春派人经干汊河护送到舒城,经舒城转道前往上海去寻找党组织。
这时已是11月深秋时节,从9月4日衙前河战斗失败,到独自一人踏上奔赴上海的道路,已过去整整2 个月。在这身处绝境的关键时期,王效亭始终没有放弃对革命的追求。他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率残部围绕潜山、霍山、英山、舒城等县,转了一个半大圆圈。即使战斗到最后仅剩1人,也不愿随风飘零,也要穷尽一切办法到上海去寻找党组织,以便能按照党的指示,重新开始工作。
当王效亭再次出现在对敌斗争舞台时,他已变换身份也变换了场地。受中央指派,他又马不停蹄的来到皖西,开始与老朋友、皖西分特书记舒传贤战斗在一起。此时,他的身份已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第二师政委。
在互联网上,关于王效亭来到皖西根据地的原因,有许多以讹传讹的东西泛滥成灾。有这样一种说法广为流传,称王效亭领导的中央独立二师失败后,余部被编为潜山独立团,后来被编入中央教导第二师,所以王效亭来到了皖西。其实这是说法是错误的,并无史料作支撑。有些人由于不了解其间的实际情况,仅从王效亭后来担任了中央教导二师政委这一职务,便臆想出一个潜山独立团。
中央教导二师概况
1931年5月,张国焘抵达大别山,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不久后,红四军开始按计划执行南下作战的任务。按张国焘的计划,红4军南下攻占英山后,应东出太湖、潜山,威胁安庆。但曾中生、徐向前率领的红四军,在攻克英山后,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了作战计划,没有东出太、潜,而是继续南下,先后攻占了罗田、广济、浠水等,一直打到了长江边。由此引发“南下”与“东进”之争,进而引发“肃反”扩大化。
红四军南下作战前夕,王晓亭的职务在很短时间里先后经历过数次调整。中央教导二师改编为红12师时,他由之前的政委改任师党委书记;红四军南下前,又被调回皖西分特,担任中共英潜工委书记;红四军南下时,他又以英潜工委书记的身份,兼任先遣工作队队长,随红四军一起南下。
1931年8月,红四军攻占英山,根据皖西分特的决定,中共英潜工作委员会改建为中共英山中心县委,指定王晓亭担任书记。
从党建体系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分局之下设省委,省委之下设分特或中心县委,中心县委之下设县委。王晓亭能够担任中心县委书记,充分说明组织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从英山中心县委的职能看,其管辖区域有皖西的英山、太湖、宿松、潜山,鄂东的罗田、蕲水、蕲春、黄梅、广济9县。8月26日,王效亭主持召开了英山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以金家铺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会议决定改英山为红山,英山中心县委也同步改名为红山中心县委,书记仍然是王效亭,委员包括曹大骏、段斐然(组织)、闻维敬(宣传)等。在这个由15人组成的委员会名单中,还有一个名叫储余的人。储余是王效亭在独立二师的战友,曾任师委书记。
就在王效亭全身心投入苏区建设之时,“南下”与“东进”之争突然暴发,红4军只好放弃到手的战果被迫北返,张国焘接着就在河南光山县白雀园发动大规模“肃反”,先对军队进行大清洗,将许继慎、周维烔、熊受暄、肖方等人处决,后又将黑手伸向地方党政机关、地方武装和群众团体。
就是在这种氛围之下,王效亭于当年10月,从红山中心县委书记的岗位上,突然被调到新成立的光(山)麻(城)中心县委任书记。1个月后,受肃反扩大化影响,突然被捕,很快就被杀害在白雀园。
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
由于时间已过去久远,当时的知情者又基本上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至于王效亭到底是以什么罪名被处决的,现在已经无法查考,所以官方资料基本上都以“改组派”“第三党”笼统表述。
其实,当我们全面梳理了王效亭的革命历程,就可发现他的确是一位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革命者。特别是独立二师解体后的那段奇特经历,更能昭示他的革命情怀。因此,无论张国焘给他安上什么“罪名”,都是错误的。
王效亭对敌斗争的坚决性,还可从另一方面得到侧证。他本出身于一个教书先生的家庭,兄弟一共五人,大哥早殇,二哥病逝,他排行老三,四弟王恩荣、五弟王思植都在革命中英勇牺牲。跟随他一起战斗,也为革命流血牺牲的,还有堂弟王利之、王六喜、王德耀,堂侄王佑松等人。连同王效亭在内,一家共7人为革命牺牲,堪称一门忠烈。令人揪心的是,他们中间的佼佼者王效亭,并非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倒在张国焘“肃反”的屠刀之下。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朗朗乾坤,昭昭日月。冤案终有水落石之日。1945年,中共“七大”终于为王效亭平反昭雪,并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王效亭烈士,永垂不朽!
其实我一看到这个问题,就异常的熟悉,有点像在《平凡的世界》中问:如果田晓霞没死,孙少平的未来会怎么样?
这种问题都是假命题,虽然不符合作者构建的那个小说世界的规则,但是却表现出了我们读者美好的心愿。
所以我也来展开联想,毕竟我也希望宋运萍能够在那个世界活得更加精彩。
那么回到主题,如果宋运萍没死,那么雷东宝以后会与小说的后续有什么不同呢?
要说雷东宝,我们先来说说另外两大主角:
宋运辉的命运不会有大的改变,他依然会青云直上,说不一定还会更加顺利,精彩。
杨巡的命运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他还是会背井离乡的去东北打工,最后成为商人的典范。
所以宋运萍的死,对于小说剧情的发展,受到直接影响的,就是雷东宝。
如果那天宋运萍没死,那么雷东宝那天带领小雷家的人,大闹市电缆厂的行为肯定会收到严厉的处罚。
雷东宝那天之后有可能会被免去小雷家书记的职位,然后由雷士根提前上位。
但是这个对于雷东宝来说,也不是很重要。
因为根据后来的经验,在小雷家,雷东宝不需要任何的官方证明,依然可以统领小雷家,这个威信是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的。
接着雷东宝依然会像后来一样,带领着小雷家的人大干工业,让小雷家的人都发财致富。
不同的是雷东宝会拥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心爱的老婆和疼爱的孩子。
那么雷东宝后来就不可能和韦春红走到一起,更不可能和冯欣欣有一腿了。
故事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但是根据后来的经验,不管他是否幸福,他那个霸道总裁的臭毛病和做事冲动的习惯是改不了的。
就是不可预料的是,如果雷东宝还是像后来的一意孤行,宋运萍会不会忍受不了雷东宝的霸道,而选择与他离婚?
如果真是离婚,那么后来的宋运辉肯定不会再帮助雷东宝了。
而此时雷东宝的人设肯定会大崩塌,小雷家也会容不下雷东宝的。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其实宋运萍不管是否在世,雷东宝的结局都是凄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