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朱高煦之乱(汉王朱高煦之死解说)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33更新:2022-08-19 21:45:32

(六十三) 汉王朱高煦之死

靖难之变中,汉王朱高煦堪称功勋卓著。因为有好几次,燕王陷入困境,都是汉王朱高煦及时出现而摆脱。

《明史》是这样记载的: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及成祖东昌之败,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适高煦引师至,击退南军。徐辉祖败燕兵于浦子口,高煦引蕃骑来。成祖大喜,曰:“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高煦麾蕃骑力战,南军遂却。成祖屡濒于危而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

太子朱高炽体型肥胖、行动笨拙、行事迟缓,关键是腿还有点残疾。

汉王朱高煦却是精于骑射,而且遇事果敢,所以朱棣一直非常喜欢他。

更主要的是,因为汉王经常在军中,所以军方的大佬,也倾向于支持汉王。

在这种背景下,太子朱高炽的储君之位,一度是摇摇欲坠。

但是因为皇帝与太子,有着天然的、微妙的矛盾。所以,汉王的许多优势,常常就是他的劣势。

总的来说,一个英明神武、果断过人;而且在军界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太子,对皇帝而言,始终是一种说不出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经过一番明争暗斗,朱高炽就被立为太子。

而朱高煦呢,则被封为汉王,还需要马上到封地云南。

当然了,这样做的理由非常高大上,因为朱高炽是嫡长子。

面对这种事实,朱高煦实在无法接受,因为接受这种事实,就等于承认自己彻底失败了。

其实呢,这应该是汉王最好的结局。

毕竟,现在赶紧认怂,退出权力漩涡,然后夹着尾巴作人,全身而退的概率那是非常大的。

但是,面对眼前的最高权力,有几个人能这样超然呢?

更主要的是,已陷入夺储之争的漩涡中,就算你愿意退出去,曾经支持你的人,也难免会鼓动你继续争下去的。

毕竟,看着眼前的太子高炽、汉王高煦之争;谁也忍不住想到当年太子建成、秦王李世民之争。

因为,太子朱高炽除了年长几岁、性格温和之外,好像哪方面也不如汉王朱高煦啊。

于是,汉王朱高煦就拒绝到云南,并且经常大放厥词,更以秦王李世民自比。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汉王朱高煦为什么要这样嚣张呢?

显然是因为,他想继续夺储,就必须得这样高调,因为这种高调,才会让自己的支持者,拥有更大的信心;才会让更多的人,愿意站在自己这一边。

否则,太子、亲王的名份已定,他还有什么机会呢?

但是剑有又锋,汉王朱高煦这样嚣张,难免会引起自己老爸的猜忌,因为秦王李世民并不是简单的,只把太子清理出局了,更让自己老爸也提前退休了。

而且,太子、汉王相争的越来越激烈;最后会是什么结果?肯定是骨肉相残啊。

太子、亲王这样磕磕碰碰的并立了10多年。终于在永乐十三年,汉王被改封到山东,并且必须得到封国了。

总的来说,随着大明帝国官僚政治的成熟,朱棣在制约太子时,已不需要玩这种太子亲王并立的危险动作了。

于是,在永乐14年,汉王只能离开中央政府,到山东的封国了。

有时候,不信命,真是不行。

如果在此前,朱棣突然死了,谁敢说朱高煦没有机会上位呢?

但是朱棣并没有死;而且,大明帝国的官僚政治越来越成熟了。

更主要的是,朱高煦却被迫离开了中央政府。

此时,以大明帝国的那种权力格局,朱高煦夺位的机会,已小的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毕竟,前有秦王李世民的成功;后有燕王朱棣的成功。朱高煦虽然离开了权力舞台中心,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幻想的。

10年之后,也就是永乐二十三年,朱棣死了。

朱高煦那颗已平静多年的心,难免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但是因为太子朱高炽顺利的登基了,所以他只能暂时按捺下,心中的这种非份之想。

但是,他与太子朱高炽,当年的有着太多的恩恩怨怨,以后的命运是什么,他多少也有此迷茫。

悲观的时候,他难免会想到下策;乐观的时候,他又会想到上策;患得患失之际,他又会在中策徘徊。

汉王的下策,就是彻底向大哥朱高炽臣服,然后通过主动消减权力的方式,获得大哥朱高炽的原谅。

而且,从理论上,这个目的,应该可以实现。毕竟,汉王离开权力中枢,已近10年了,其影响力已相对有限了;如果他再主动削减权力,愿意夹着尾巴作人,他大哥朱高炽、侄子朱瞻基,应该都没有理由主动背负杀弟(杀叔)的名声。

问题是,绝顶之上的权力,好像伸手就可以抓住,人难免会有幻想的,尤其是自己的老爸,当年就是在绝境之中,通过靖难之变上位的,这更让汉王会充满了幻想。

所以,汉王不由自主的就想选择上策。

汉王可以选择的上策,就是抓住机会,再以诛杀奸臣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变。

因为有类似的想法,汉王自然不会主动削减权力,相反还会有意无意的扩大自己私人班底。

更主要的是,太子朱高炽上位后,仅仅10个月,就驾崩了。

面对此情此景,汉王朱高煦的心中,难免会有太多的幻想,因为类似的事情发生,很容易让他感觉,这是老天在给他机会。

当时的帝国都城在北京,而太子朱瞻基却在南京,这意味着,太子朱瞻基想到北京继位,需要穿越两千多里的距离,关键是,朱高煦的封国就在北京、南京之间。如果汉王朱高煦在此过程中,派人截杀了太子朱瞻基,你说会是什么结果?基于英雄史观去看,汉王就等于成功一半了。

据说,汉王朱高煦也曾计划派人截杀太子朱瞻基。

但是,因为太子朱瞻基的行动太过迅速,所以没有来得及执行。

太子朱瞻基上位后。

汉王朱高煦依然在上中三策中徘徊,最后终于忍不住选择了上策。

于是,他以诛杀奸臣夏原吉为由,选择了复制自己老爸的成功。

在当时背景下,汉王朱高煦成功的机会,实际上是微乎其微的。

但是很不幸,新上位的小皇帝,竟然选择了御驾亲征。

这个小皇帝,绝非此前的建文帝可以相比。

这个小皇帝,一直都充满传奇色彩;因为朱棣一直不愿意废太子朱高炽,据说,就是因为太喜欢这个孙子了。

为了让这个孙子成为合格的皇位继承人,朱棣那是走到哪里,把他带到哪里;更走到哪里,把他教育到哪里;几次亲征蒙古时,也不例外。建文帝显然缺乏类似的历练。

更主要的是,这个小皇帝的主要助手,都是曾在权力中枢工作过多年的元老重臣。建文帝身边,显然没有这样的助手。

所以,简简单单的几个回合下来,汉王朱高煦就被俘虏了。

然后呢,小皇帝就杀了汉王朱高煦。

当然了,为了证明汉王朱高煦该死。所以,史书就说,小皇帝本来计划饶恕汉王朱高煦的,因为说一千道一万,汉王朱高煦也是他亲叔叔。

但是,汉王朱高煦一心作死。所以,小皇帝就杀了汉王朱高煦,并杀了他十个儿子。

类似的内容,虽然相关史书都会引用,但是史书这么一说,我们这么一听就可以了,因为它太戏剧化了。

《国朝献征录·汉庶人传》: 一日上欲往视,左右止之,不听。及至,熟视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仆地。左右亟扶起。亟命壮士舁铜缸覆之。缸约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项负之,辄动。积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诸子并死。

到此为止,明宣宗的地位算是巩固了。

写到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此前的历史。

朱元璋的太子死了,太孙朱允炆继位,盲目削藩,于是丢失了皇位。这是大明帝国的第二任皇帝。

燕王朱棣在位23年,是为明成祖(明太宗)。这是大明帝国第三任皇帝。

明成祖死后,太子朱高炽上位,是为明仁宗。明仁宗,仅仅在位10个月,就驾崩了。这是大明帝国第四任皇帝。

仁宗死后,太子朱瞻基上位,是为明宣宗。这是大明帝国第五任皇帝。

明宣宗的儿子,在明代历史上,端是大名鼎鼎,因为他就是著名的明英宗。

他之所以非常著名,是因为他后来御驾亲征,竟然被蒙古人俘虏了。

到此为止,永乐盛世这一篇就结束了。

《汉武大帝》和《康熙王朝》这两部剧,大家觉得哪部好?

首先,豆瓣超过8.5分的大陆电视剧,剧中绝大多数演员的表演一定在线,剧中几乎所有主要演员的表演一定接近满分。豆瓣超过9分的大陆电视剧就是经典,这些电视剧的剧情和节奏一定是极其优秀的。

所以,我们对比《大明1566》和汉武 、大宅门之类的电视剧,已经不能单纯的从电视剧本身来比较了。因为从电视剧本身来说,9.0分的电视剧都是无可挑剔的。

那么,为什么大明的分数比其他电视剧更高一些呢。甚至在我心中,大明1566是独一档的电视剧。中国目前所有的电视剧,在我看来都无法与大明相并列。

因为大明1566是一部政治哲学。

我们先来分析诸如汉武大帝这样的电视剧,《汉武大帝》的解构其实和大宅门、康熙大帝很相似。他们都是在特有环境下,主角通过自我努力达到环境的顶峰;做出超越他人的成绩;达到无人能及的成就。这些电视剧主角的成功或失败都有着超出常人的能力和天赋。哪怕是《三国演义》,我们会自觉带入到刘备、曹操这样的人物,会由衷的生出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悲怆这样的情感。在这些情感的带动中,我们进一步体会那些历史背景下的深邃与宏伟。

用现代比较时髦的话形容,这些作品就是历史爽文。当然,以上的文学作品是更高级的或者顶级的历史爽文。

那么我们在说回大明1566,这部剧为什么称之为历政治哲学。

在这部剧中整个历史事件是虚拟的,历史上没有改稻为桑这件事。很多历史人物是部分虚拟的:张居正和高拱在正史中没有剧中的位置,严世蕃历史上也是瘸子和独眼龙。这些哪怕翻看知乎,在大明剧中找到不符合历史记载的地方都能书写一篇论文的长度。

但是,就是在这种虚拟历史下,我们感受到的是令人窒息的真实!

历史上的皇帝没有几个像汉武帝一样的文治武功,也没有几个像晋惠帝何不食肉糜这样的皇帝。最多的就是剧中嘉靖变现的那样,为了自己的利益(修建宫殿和庙宇),颁布一个看起来对百姓有利的政策——改稻为桑,结果成了以严嵩为代表的官员盘剥百姓的剔骨刀,而以徐阶为代表的官员虽然抗争严嵩,但是他们真的是正义的一方嘛?他们反对严嵩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夺权罢了。等他们上台以后,严嵩成了奸臣的代名词,而徐阶为了自己的权力,还是需要依附皇权牺牲百姓的利益来满足皇帝,背后也满足自身的利益(电视剧中徐阶后期家中良田千亩)。

我们继续看,百姓从权力的最上层一直被剥削到了权利的基层——吏。以田主簿为代表的基层吏员,在没有海瑞压制的时候更加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百姓被基层吏员,知府,州府,内阁,皇宫层层盘剥,甚至如果造反叛乱都成了上层政客相互攻击的手段,这种历史在中国封建王朝就是常态!

海瑞这样剧中一心为民的官员,在剧中被囚禁监狱甚至有被杀的风险。这不也是历史的常态嘛?

那么整个根源在严嵩嘛?不是。在嘉靖嘛?也不是。中国历史上大部分皇帝的贪婪甚至超过了嘉靖。那么问题在哪里?不在剧中的任何一个人身上而是在背后揭露的政治喻言上:一个贪婪的顶层利益集团,攀附在顶层集团吸血的官僚集团,被剥削的商人集团,被剥削致死的无产阶级。

剧中的大部分都是虚构的,但是纵观中国历史你发现剧中的情节真实的可怕。甚至对比现在的中国和现代的世界,剧中所谓虚拟的情节依然真实而残酷的存在!

中国有几个汉武大帝和康熙大帝?他们的出现犹如流星光芒和短暂。

中国历史上多如牛毛的嘉靖和严嵩,他们犹如烈日的太阳或者寒冬的飞雪,让我们生不如死!

大明揭露的不是某个人,某件事的成功和失败,不是表明哪些人的好或者坏,而是深刻的揭露着,一个罪恶的体制下所有人都只是这个体制下的傀儡。嘉靖想要坐稳皇权,必须要满足皇室利益,严嵩徐阶要想存活必须相互斗争,中层官员比如赵贞吉为了升迁和媚上更加压榨百姓,基层官吏驱逐海瑞这样的清官,那么百姓呢?粮田被摧毁,桑田被侵占。

我们看《汉武大帝》或者《三国演义》的时候,是一种畅快的成功或者悲怆的失败;看《大明1566》的时候,是一种真实的压抑和恐怖的无力。

所以,我认为大明是独一档次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的存在本身就超越了电视剧应有的价值,是唯一一部从政治顶层到政治底层的全部贯通,研究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政治制度的虚拟的写实纪录片!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