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49更新:2022-08-20 21:39:51
《大秦赋》播到第四十七集,终于把嫪毐灭了,秦国也因此损失不少,嬴政的大儿子公子扶苏险些被嫪毐杀死,可谓九死一生;最终嫪毐被车裂,公子虞被腰斩,妖后赵姬永久软禁雍城,两个私生子软禁甘泉宫,与此同时,祸乱秦国的赵高开始上线。
秦王嬴政前往雍城加冠亲政独独把大儿子公子扶苏留在了咸阳,想来是为了不让嫪毐在谋反之前起疑心吧,但是也太冒险了,嫪毐很轻易就攻破了章台宫,公子扶苏四次处于生死边缘,最终在众人合力解救之下死里逃生。
第一次生死边缘:嫪毐的人很快就攻破了章台宫,悉数消灭了樊於期带领的郎官,宫女小妍、冬儿带着公子扶苏逃往妖后居所甘泉宫,最危险的地方成为了最安全的地方。小妍将冬儿和公子扶苏藏于衣柜中,在嫪毐进到小妍房间的时候小公子突然哭了起来,嫪毐发现后欲杀之,一剑从背后杀死了冬儿,小公子掉落地上哭个不停。
第二次生死边缘:生死一刻,小妍迅速抱起小公子拼命往外跑,嫪毐随后追杀,眼看嫪毐就要将小公子杀死,樊於期突然出现力战嫪毐,一个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一个是愚蠢无知的小白脸,嫪毐很快就被打倒在地,随后其他士兵赶来,小妍被杀,樊於期带着小公子逃走。
第三次生死边缘:樊於期和小公子很快又被大批士兵追上,这时一位公公冲出来拼死抵挡,以换取樊於期和小公子逃走,公公也死了。
第四次生死边缘:樊於期和小公子成功和赢性宗亲碰头,但嫪毐也带着大批士兵赶到,形势岌岌可危,赢性宗亲誓死抵抗,樊於期带着小公子顺利逃出了章台宫,与赢溪等人汇合,公子扶苏的命总算保住了。
嫪毐的惨败始于芈姓势力成功汇合咸阳,把嬴政诛杀嫪毐反贼的王命传给了吕不韦、赢溪等人及传遍了咸阳城的每一个角落,咸阳军民同心开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同时雍城周边的郿县两千七百余名秦人自发前往守卫雍城,秦国上下一心,共讨逆贼,嫪毐的势力迅速瓦解,最终嫪毐被擒,其余势力杀的杀抓的抓投降的投降,无一漏网。
嫪毐的失败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这毫无悬念。嬴政对嫪毐的恨难以形容,最终是处以车裂这样的极刑,秦国上下举国欢庆,值得注意的是,李斯用两个私生子相逼,让嫪毐供出了吕不韦才是这一切的幕后主使,这为日后清除吕不韦的势力提供了最充分的理由。
那位起初是李斯卧底的公子虞,随着嫪毐势力的迅速崛起,公子虞开始迷失了自我,先是打死关内侯,然后又到赵魏韩三国给嫪毐当说客,在嫪毐谋反中出力最多,还煽动骊山大营五万士兵攻打雍城,意图废除嬴政,没想到被王翦将军带着一万精锐设伏岐山谷地,成功接管五万士兵,擒获公子虞等人,扭转战局。公子虞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被腰斩,赢溪也救不了他。
妖后赵姬则比较可笑,在雍城竟然求嬴政放过她的两个私生子,还不惜以拔剑自刎威胁嬴政,真的是很可笑,嬴政自然不会答应她,也没有阻止她自刎,只是让她换把剑,因为她不配用秦王剑自杀,以死相逼都不行,妖后只好罢手,念在以前同甘共苦的份上,嬴政只是把她软禁在雍城,没有杀她。
妖后赵姬其实到后面活着比死了还难受,老相好被车裂,两个私生子被嬴政杀死,终究只剩一个人苟且活着。
刚刚加冠亲政的嬴政,封赏了这次平叛嫪毐的众多有功之臣,唯独没有封赏李斯,不知为何,同时,也没有对皇室宗亲封赏太多,只是意思一下,皇室宗亲还是一如既往的没有太多实权,意见很大。
嬴政并没有过多理会,他此时的心思全部都在覆灭六国一统天下上面,此时的秦国国库充盈,兵强马壮,正是东出征战的好时机,李斯的建议是首先灭掉韩国,在灭其他国家,嬴政日日在沙盘演练,一切都还在准备阶段,一统天下尚未开始。
一日,嬴政看见有个小公公在卖力的刷洗台阶,便差人上去问个究竟,这个小公公就是之后祸乱秦国的赵高,那个指鹿为马的赵高。为了冲刷掉嫪毐反叛时遗留在台阶上的血迹,赵高日日都在这里洗刷,嬴政身边尚缺一个侍从,于是他派人去查了赵高的底细,不出所料,赵高的背景身世肯定是如一张白纸一般,正符合嬴政的要求,赵高即将开启权倾朝野的人生旅程。
加冠亲政前,被嫪毐搞得乱七八糟,统一天下后,又被赵高逐渐控制,秦王嬴政白白挣下了那么大的家业,可惜了。
假如公子扶苏没有被赐死,就算他顺利地继承了皇位成为二世,那他依旧也改变不了秦朝的覆灭的命运。因为秦国的政治走向已经如此,除非铁腕手段扭转大势,否则也只是保得了一时,却保不了长久。但显然扶苏不是那个能够大刀破斧进行政治改革治国之人。
而秦为什么依然逃不掉覆灭的原因主要主要有以下几点:
秦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已经无从变革秦,压根就没做战争与和平之间的模式转换,它让耕战、连坐、徭役、肉刑、爵级这些超级战争BUFF变成了拖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沦为刘邦的前车并以其为鉴。用形象点的话来说:秦国统一之后有点懵,它自己都懵逼了,像极了事后突如其来的空虚。毕竟这事儿之前从没人干过。
秦在商鞅变法以后,就变成了一架畸形的战争机器,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形态;老子出函谷关时就说过,坚不可久,锐不可守,虽然听起来像开车,但也有治国的道理在其中,盛极而衰,所在多有。就好像庞氏骗局,前期顺风顺水,只要资金链不断,大家都得益,但扩张到了一定限度终归是会出问题的,而秦的社会制度意味着一旦停止扩张就是注定要出问题的,不停下来国力民力又难以承受,最终必然崩溃,无非是两瓶毒药选哪个。这点商鞅解决不了,始皇帝解决不了,扶苏自然更解决不了。
换一个人就能挽救一个国家,这是英雄史观,和共产主义唯物史观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固有体制不做根本性改革,谁继位秦朝都要灭亡。
秦的强大,肇始于变法。秦的变法能够贯彻,是吃了后发的红利;能够统一天下,是因为地缘政治的优势。以其后发,是以不发达;因其不发达,所以无论做什么事的阻力都不大-船小好调头,就是这个道理。
及至始皇帝崩,扶苏可能继位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时候,秦已经变成了大船,耕战传家的思想早已随着既得利益者的发达而深入人心,因其得利,他们就是新法的坚定拥趸,秦灭六国,打了多少仗,封了多少人,赏了多少田地,他们早已变成了庞大的新贵集团,有足够的话语权阻碍任何对于自己不利的改变;这个时候谁敢再行变法,就是和整个大秦的勋贵集团作对,任你是皇帝也没有这个能力,毕竟这些军工勋贵才是秦的基本盘。
留给扶苏的时间不多了给扶苏的时间属实是不够的,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刘邦就已经起义了,起义后的第六年汉朝建立。而这六年中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呢,陈胜的兴起和覆灭、六国的兴起和覆灭、项羽的兴起和覆灭、刘邦的兴起和统一。六年,给任何一个君王都扭转不了一百年积下的“弊病”,何况是一个极其成功的帝国。
扶苏性格分析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这段话说明扶苏在“大楚兴”的起义军中有很高威望,陈胜吴广才会打扶苏、项燕的旗号起义。但是很可惜,扶苏威望的最重要来源不在于他的贤明,而在于他的身份——他的母亲是楚国贵族(公主)。
扶苏虽然机智聪颖,并且也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始皇偏执地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虽然不知始皇帝死活但在接到伪诏时也就自杀了表明他骨子里还是一副善良柔弱之人。
六国贵族的蠢蠢欲动本质上,秦末战争并非传统语境中的“农民战争”,秦末农民战争在微观上是六国旧贵族对秦王朝的反扑,在宏观上是中国旧有的,基于部落,氏族的“封建”政治制度对新诞生的中央集权制的反扑。
在秦末战争期间,除了陈胜吴广两人作为低级官吏一呼百应起到了发端的作用外,在战争中的主角仍然战国的旧贵族。战国期间,随着各国兼并的愈演愈烈,举国耕战体制成为各国制度的主流,当秦最终灭了六国大一统后,这种举国体制并没有消失,并且照搬到了新的统治区域。而这种体制受到了过去战国旧贵族的抵制。尽管六国已灭,设立郡县,但社会的运转方式仍然是由乡贤贵族来完成的。秦国本国的军队无法控制这么大规模的地盘,并且又被调至长城和岭南,在旧六国的区域就形成了权力真空。
在权力上,六国旧贵族仍然可以统治基层,在文化上,六国百姓仍然思念六国,在暴力上,秦国的军队又不在。于是当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倒下后,一切就不可收拾。各地都出现了地方豪强杀死郡县官吏起兵的现象,这也证明了秦国郡县统治的薄弱。
汉朝建立后,通过白马之誓确定了非刘氏不王的政治体制,通过诛灭诸吕巩固了这一政治原则。在《史记 游侠列传》中郭解的事迹可以看出,汉朝通过打击地方豪强,把地方豪强持续迁至关中通过陵邑监控起来,最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彻底消除了六国旧贵族的影响力,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才真正的建立了起来。
历史螺旋上升的过程,就是政治上将旧有的既得利益者一批一批残酷淘汰的方式建立新秩序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小里说,从秦建立开始到汉文帝登基,一共64年(公元前221-公元前157),期间从灭秦战争,楚汉战争,汉初消灭异姓王战争,诛灭诸吕至少四次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清洗,到设立陵邑制,白马之誓两次大的政治制度建立,这才初具雏形。
以上的这些都不是扶苏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所以假如扶苏不死,继承皇位,他是否贤德到能改变秦国的社会制度,更改严刑峻法,广施仁义,我觉得第一,不太可能,第二,也并不重要。因为这都阻止不了大秦的覆灭。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点关注不迷路,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