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曲社相声演员王声的捧哏技巧如何?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943更新:2024-11-24 01:27:47

我觉得离开逗哏谈捧哏水平,并不是特别负责任。老话说“搭档三年,不火都难”,这里说的是一个默契的意思。而默契是什么,就是跟两口子一样,是两个演员不同艺术棱角磨合后的结果,互相就和。

就好比刚才说的,杨少华先生给马三立先生量活不成,给少马爷量活也遭嫌弃,可是给赵伟洲和他儿子量活多好,《枯木逢春》几乎是给他量身定做,活着的先生演员谁能上这块活。(死了的,我觉得或许李文华和白全福先生成。)

苗阜老师的特点太明显,我给他量过一会活,稍有感受,语速特别快,包袱给的多(不是足),刷刷刷,节奏也快,我都插不进话去,又不敢拦他,B站网友弹幕说“捧哏的这位是用表情在捧吧”,你就知道又多快了吧。这种情况下,王声老师除了生拽住(用的最多)还有什么办法,只能拽住以后再评论翻包袱,以至于被戏称“讽哏”,这也是多少年演出撞出来的风格吧。可以看看相声大赛上苗老师跟再驰的录像以及王声老师跟纳超的录像,再驰是不是变成了小王声了,是不是也是所谓的讽哏的路子,是不是王声站在纳超旁边就正常了许多。

所以我觉得王声老师这么多年给苗阜老师量活,必然深受影响,讽哏其实不只是艺术,实际上也反映的是演员的心理,生活和舞台上差别是不会太大的,作为一个文艺青年曾经混过榕树下等等文艺论坛,家中藏书无数,爱在豆瓣上写书评,聊天能谈点儒释道的师范大学生,王声老师估计在生活中也有点看不上,嘴大、话碎、烟勤、酒不停,诨号铜川大佬的苗阜老师,慢慢在舞台上就形成了这种讽哏的状态。这里不是贬低苗老师,每个人的状态经历不一样表现出来也不一样,如果不是苗老师这种草莽的状态,王声老师的讽哏的状态也就不可爱了,反而显得高冷了。

所以技巧规律是有用,但是拿这个来套人就错了,观众都是傻子啊,明明一门不灵干嘛捧他?火是运气是贵人相助,但不是也还得有三分能耐嘛,所以我认为王声老师算不上最好的捧哏,但绝不是以上各位说的那样一钱不值。

个人认为,苗阜和王声的成功,不是简单的,也不是偶然的。他们最大的意义在于相声语言的时代化。这个时代化不是把网络用语加进来,不是把老段子的语言翻新,而是“重新说”。他们不是在学说现代语言,而是在说现代语言。这是他们最成功的地方,也是红起来的重要原因。当然,不是苗王,还有张王,李赵。他们是幸运的。

现在的传统相声翻新和创新,很多内容虽新,但语言还是陈旧。这个陈旧不只一字一句的陈旧,而是表达方式,习惯思维,节奏,感情色彩的时代化不足。我们总说三翻四抖,但是三翻四抖落伍了。有的人选择了他们的更新的方法——两番三抖之类。这仍是“改良”,不是“改革”。如果顾及三翻四抖的韵律美,应该想办法铺的更深更支,保证四抖——因为三翻四抖的韵律感是普遍规律,减之则无。或者,选择苗王的方法——一番一抖,或者零番一抖。这才是时代语言的特点,减少铺陈,一句到底,增大单位时间的信息量,节奏才快上去。

什么玩意???基本功练好了再出来吧?说学逗唱,你那样行,普通话都说不过外国人,,把口条捋直了再说相声吧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