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838更新:2022-08-20 23:05:17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在2022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指示精神,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时代记忆基金、天津市戏剧家协会、荣程集团等多家单位发起,借助新时代互联网技术,通过云端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过大年 看大戏”全国优秀戏剧作品云端公益展播活动,旨在用丰富的文艺形式,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重要作用。以中国“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为平台,在新的时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本活动从正月初一到三十,每天19:00至21:30固定时间段展播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经典戏剧作品。
(供稿:万宏)
中国戏曲五大剧种指的是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1、京剧,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被视为中国国粹,是中国和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和舞美设计家爱德华·戈登·克雷说:中国京剧已经比西方任何其他戏剧更加成为一种独立而优秀的艺术形式。
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它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的流派很多,梅兰芳、苟慧生、程砚秋、尚小云被誉为 京剧的四大名旦。
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玉堂春》京剧旦角的开蒙戏、中国戏曲中流传最广的剧目之一;依据《三国演义》改编的京剧传统剧目《长坂坡》;以及生、净、丑行合作演出的三国戏《群英会》;取《水浒后传》改编而成《打渔杀家》等。
2、豫剧,中国戏曲三鼎甲“榜眼”,又称“河南梆子”。
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
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
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3,越剧,中国戏曲三鼎甲“探花”。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
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
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
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4,评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曾经被封为全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
1909年左右形成于唐山。评剧特点是念白和唱词口语化,吸收河北梆子、京剧的一些表演方式和音乐元素,同时也受到唐山皮影戏音乐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5,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
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从开山鼻祖邢绣娘,到老一辈的严凤英、王少舫以及后来的吴琼、韩再芬,马兰等,他们创作和演绎了很多著名的剧目,比如《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