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48更新:2024-11-24 01:34:54
但竞技题材烂片真的不多,因为大多竞技片,都拥有一个热血、励志的内核,尽管很多同类作品非常俗套,但在励志的主题下,通常结尾会有一场汇演式的热血竞赛作为收官,立刻可以将观众的热情调动到顶点,从而大幅度的提升电影观感。这就是竞技题材的优势。在网上搜罗了一下,一般竞技题材的评分都比较高,且容易拿奖,就连主旋律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豆瓣评分也都有7.0分。证明竞技题材是非常容易收获口碑的。综上考虑,尤其放在华语电影“泡芙市场”的大环境下,一部单纯的竞技题材作品,《破风》且不论最终的票房是多少,单凭这个题材,就不是忽悠人的。
类型片导演的竞技尺度
这部《破风》就属于上述类型,而且奇怪的是,该片选择了非常冷门的单车竞速题材。
导演林超贤个人比较喜欢,他属于香港电影导演中非常专业化的类型片导演。他是陈嘉上的徒弟,倒是跟着老师学了不少万金油的导演技巧(陈嘉上向来以执导乱七八糟且没风格的各类电影闻名,是东方的乔·舒马赫),因此无论是严肃题材还是搞笑都拿捏的很准确。不过林超贤还是最喜欢“门清式”的执导方式。即一段时间专攻一种类型片。出道时便以当时香港电影少见的时装警匪片《G4特工》,随后跟陈嘉上合作了《野兽刑警》黑帮片之后,用一部反类型黑帮电影《江湖告急》进行颠覆,宣告自己回到警匪片领域。《重装警察》、《冲锋陷阵》都是风格不同的警匪片,《证人》、《线人》(为了致敬自己的偶像林岭东拍摄,像极了《学校风云》)都是走警匪悲情小人物路线。正式北上内地之后,以《火龙帝国》和《逆战》重拾当年动作戏的火爆之感,但效果并不算好。而从《激战》开始,林超贤又迷上了竞技题材。《破风》不同于《激战》,后者的竞技色彩更多兼顾了动作的元素,自由搏击的拳拳到肉更能突出角色的血性,提升观感,而单车题材则是彻头彻尾的纯粹写实竞技,电影在竞技层面上的选材决定了该片的受众其实在同类作品中也是呈劣势的,这就决定了电影要通过内核以及阵容来吸引群众的目光,阵容不必多说,单讲电影的故事层面。
说《破风》是单车版的《速度与激情》并不为过,这次林超贤选择了单车竞技这样偏冷门的题材,就决定了电影必须走质感取胜。电影述4个年青人加入单车队参加公路单车赛,比赛中还要面对家庭、爱情、兄弟情等多元素的问题。比起《激战》的铁汉柔情,该片在单车竞赛的题材方面会突出风驰电掣的速度感,在呼啸的风声之中渲染香港电影最擅长的兄弟情义,都是香港电影最为擅长的元素。 是否真的如此呢?如下分析!
“泡芙市场”下的诚品竞技题材在华语电影中实则是非常少见的,一方面由于受众层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在于拍摄难度较大。在华语电影如今处于泡沫浮夸的市场中,简称“泡芙市场”,能走捷径就走捷径,简单轻松的青春片与段子集式爱情喜剧片霸市,稍微有点心气的电影人,会去拍动作片或者武侠片这类华语电影传统项目,有点风险但效果不俗。至于如《捉妖记》《大圣归来》这样有诚意且下来功夫去制作的电影,就更少了。最起码后两者在受众层面上还非常广泛,有着不俗的商业回报率。而至于费力不讨好的竞技片,几乎是没人碰的。且不说演员要静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以便恪职尽守的完成电影中下达的竞技任务,单单这个题材所对应的观影群体,就足以令很多片商回避。
而竞技题材的好处在哪里呢?纵观影史上的诸多竞技电影,其中水准不一,有拍得不好的,也有拍得优秀的,但共同点在于没有一个是糊弄事儿的。因为这类题材本身就不好拍,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既然够胆选择竞技类,前提条件肯定就是没打算糊弄观众,但拍的好不好就两说了。其实竞技类与史诗类电影都差不多,都是很难拍的片种,选择这两个题材的片方肯定都会很用心去拍,但效果最终效果不一定,比如《杨贵妃》,投资不小,道具布景服装一流,但拍出来是个烂片,这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