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族从哪里来(历史上的羯族是现在的哪里)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63更新:2022-08-21 05:09:04

永嘉之乱后,中原的各个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或者“五胡乱华”。而在这“五胡”之中,有一支十分不起眼的民族,那就是羯族。该民族曾统一了中原大地,如旋风一般兴起,但是又最终因为暴政而灭亡,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羯族以及其“后赵”政权的兴衰。

羯族,古代被认为是匈奴十九种之一的羌渠,史称“匈奴别部”。历史上对羯族的身份多有争议。王仲荦认为羯人是石国人,属于粟特族,原本生活在石国,位于今天的塔什干一带,王仲荦还认为羯族首领石勒就是以国为姓。童超经过考证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后来羁属匈奴,故称:“匈奴别部,羌渠之胄”。羯族人长相“高鼻深目多须”,的确是西域人士。羯族信仰“胡天”(祆教),后来转信佛教。

游牧民族内迁

西晋时期,羯族随着匈奴一起迁居中原,当匈奴首领刘渊起兵反晋时,羯族的石勒也起兵相应。石勒出生于并州上党武乡县(山西榆社),曾经在洛阳做生意,不久又回家耕田,可见羯族已经开始从游牧转为农耕。西晋后期,山西发生饥荒,于是并州地区的官员将山西的胡人贩卖为奴隶,以换购军粮,而石勒就不幸沦为了奴隶。后来石勒被贩卖到了茌平,被赦免为了佃客,依然是依附民。

八王之乱中,石勒乘机脱离了控制,招集王阳等八人为“骑盗”,后来扩张到“十八骑”。后来石勒又先后投靠公师藩、刘渊。在这个过程中,石勒的势力不断发展,逐渐发展到了10多万人。西晋末年,刘渊、王弥等进攻洛阳,石勒乘机兼并王弥的地盘,占据河北一带,以襄国(邢台)作为基地。314年又吞并山东王浚的势力,316年击败晋朝大将刘琨,323年又破曹嶷,取青州。至此,石勒基本统一了关东地区。

石勒

正当石勒势力不断发展的时候,匈奴刘氏势力不断衰落。刘聪去世后,匈奴就陷入了内乱,最终刘曜平定内乱,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刘曜当时有28万军队,“关陇氏羌,莫不臣服”。刘曜为了兼并石勒,不断进攻山西和洛阳一带,双方互有胜负。328年,刘曜带领10万大军进攻洛阳,石勒也率领8.7万大军来决战。正当决战之时,刘曜“饮酒数斗……比出,复饮酒斗”,结果直接醉倒,石勒大胜。第二年,石勒大军攻入关中,于是前赵灭亡。

消灭匈奴刘氏之后,除了辽东慕容氏、河西张氏之外,其他均已经被统一,所谓“南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330年,石勒改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同一年又称帝,后赵政权正式建立。

石勒起兵时,为了解决军粮问题,经常劫掠百姓,如“闻广平诸县秋稼大成……分遣诸将收掠野谷”,于是人们都叫石勒为“胡蝗”。正所谓“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石勒在统一中原后,就不得不改变其政策了。本文将石勒的政策分为经济政策、民族政策、文化政策几部分来介绍。

在经济方面,石勒恢复了过去魏晋的的税收政策,如313年后,以“司、冀渐宁,人始租赋”,也就是征收赋税。314年攻取幽州后,“始下州郡,阅实人户”,规定每户缴纳“户貲〔帛〕二匹,租谷二斛”。实际上,这个赋税的标准和曹操“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比较接近,比西晋“民丁课田,夫五十亩,收租四斛(亩八升),绢三匹,绵三斤”的赋税要轻很多。可见,石勒还是比较了解民间疾苦的。为了节约粮食,他禁止酿酒。石勒常常“核定户籍,劝课农桑”,这些政策对于北方的经济恢复是十分有利的。

石勒

民族方面。石勒最初征战时期,因为仇恨世家大族,杀了不少的士族。建国后,石勒转而拉拢士族,吸引他们参政。他任用汉族士人张宾为谋士,总管朝政,又迁徙大量的豪强到襄国,以充实人口。为了得到士族的支持,他继续采用九品中正制,于是河东裴氏、范阳卢氏、勃海石氏、北地傅氏、颖川荀氏、清河崔氏等大族均出仕石氏,做了大官。为了缓解北方的民族矛盾,石勒规定胡人“不得侮易衣冠华族”,他称呼羯族为“国人”,汉族为“赵人”,采取“胡汉分治”的措施,类似于辽国的南北院。

文化方面。石勒在得到河北后,就石勒攻取河北后,就在襄国“立太学,简明经善书吏,署为文学掾,选将佐子弟三百人教之”。后来又“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简将佐豪右子弟百余人以教之,且备击柝之卫”。就这样,中央的儒学教育就兴起了。他还下令地方也要设置学校,“郡国立学官每郡置博士祭酒一人,弟子百五十人”。地方的子弟经过三次考核后,有机会录用。

半人面瓦饰

石勒作为一个羯族,他并不识字,那他为什么能够在经济、民族、文化方面都推行比较好的政策呢?原来石勒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喜欢听书。他经常让身边的文人给他讲历史,很多都是《史记》《汉书》的故事。而石勒对刘邦、刘秀十分佩服,他的休养生息等政策,就是从两者身上学会的。他曾说“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信、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石虎是石勒的侄子,他生性残暴,游荡无度,但是骁勇善战,屡立大功。石勒称帝后,以石弘为太子,以石宏为大单于(管理少数民族),而以石虎为尚书令、太尉,封中山王。石虎对此非常不满,他认为“成大赵之业者,我也。大单于之望实在于我”。333年,石勒去世,于是石弘继位,但是全国大权被石勒控制。太后刘氏和石堪(石勒养子,汉人,本姓田)合谋杀石虎,然而失败反被被石虎所杀。第二年,石虎就杀石弘、石宏等。335年,石虎迁都邺城,并在349年称帝。从此,中原百姓短暂的安宁又失去了。

石虎为了充实邺城的人口,强迫各个民族迁徙到邺城附近。他还经常进行了屠杀活动。早在石勒时期,石勒派遣石虎攻打青州广固,广固城投降,但是石虎坑杀广固的军民三万人。石虎还想将城中的平民杀光,青州刺史刘徴反对。结果石虎也只是留下700人不杀,其他均被屠杀。

石虎的残暴统治引发了侯子光、李弘等农民起义,这些起义均被镇压,但是反映了石虎的统治摇摇欲坠。同时,统治者内部又产生了内乱,石虎的儿子石邃、石宣又试图杀石虎夺位,都被石虎杀害。这次事件又引发了梁犊起义,起义军一度攻打到洛阳。349年,石虎去世,于是诸子争立,大臣相杀。大将李农于是逃到了广宗(河北威县),成为了乞活军的首领。这时候,石勒的养孙石闵(冉闵)就在李农的支持下回到邺城继位。

冉闵继位后,于是打开邺城城门,宣布:“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结果羯族纷纷出城,汉人纷纷入城,冉闵认为应该利用汉人的支持来巩固政权,于是下令杀羯人,不管贵贱男女老幼,一律斩杀,共杀二十余万人。当然这个过程中,还有许多汉族也被屠杀了,其中李农也被杀害。羯族经过这次大屠杀之后,其主要势力就消灭了。剩下的羯族,部分归属于前燕和前秦,最终被鲜卑族北魏征服,最终在北魏推行全面汉化后融入了汉族之中;还有部分迁回了西域,但是迁回西域的因为相互残杀,其中只有十之二三能够回去。

历史上记载的最后一支羯族是侯景一支。北魏末年,发生了六镇起义,于是分裂为宇文氏和高氏两大势力,侯景先投靠了高欢,后来又投靠了宇文泰。但是宇文泰知道侯景反复无常,于是心存戒备。果然,不久侯景又南下投靠南梁。后来,侯景在南方发动了叛乱,大肆掠杀,导致赤地千里、尸骨遍地,史称侯景之乱。后来侯景之乱被陈霸先平定,而侯景的后代也被高氏全部杀死。从此,羯族不见于历史的记载。

东晋16国和五代十国在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期更混乱、破坏最大?

东晋十六国与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个大分裂时期,分裂必将导致混乱,混乱必将带来战争,战争必将造成破坏。谁更混乱、破坏力更大,历史上见仁见智,不能一概而论,更没有标准答案。我从时间长度、战争烈度、统一难度三个维度来分析,认为东晋十六国时期更混乱,破坏更大。

东晋十六国时期分裂时间更长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京(当时叫建康)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从公元304年巴氐族李雄建立成汉和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割据。

五代十国从907年—979年,这一称谓出自《五代史记》,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由此可见,东晋十六国历时120余年,比五代十国70余年的历史,从时间长度上多出半个世纪。

历史已经过去一千几百年,现在的读者朋友可能对于当时多分裂50年到底有多大危害没有概念。我们可以看看当今世界的阿富汗和叙利亚,阿富汗从前苏联入侵至今战乱41年,叙利亚内战也打了9年,整个国家都打烂了,可见当时东晋十六国一百二十余年战乱,对社会和百姓造成的混乱与破坏有多大。

东晋十六国时期战争烈度更大

一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各国互相攻伐混战不断,外战与内乱同时存在。东晋既要应对前秦等外部攻击,又要平定流民起义和南方士族叛乱。外战中历次北伐更是兴师动众。当时不仅是北方实力强劲的前秦等国与东晋的南北之战,更有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攻伐混战,还有各国内部篡权反叛等内乱内斗。

而五代十国中南方南汉、南唐,北方北汉等部分国家内部相对稳定,主动对外攻伐不多。

二是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兵力投入达到百万级。公元383年8月,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

三是五代十国统一过程中战争烈度不大。北宋平定后蜀孟氏政权,一共出兵五万还兵分两路,最后后蜀是举城投降没有发生惨烈的大会战或城市攻坚战;打南汉、南唐主力会战的双方动用兵力数量都在十万级;北宋最大的用兵是最后打北汉,集兵数十万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也是被迫举城出降。

东晋十六国期间统一难度更大

一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刚刚开始,各少数民族实力相当互相难以驯服,呈此消彼长轮番登台的态势,东晋也无力北伐统一。导致到该时期结束后,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仍然没有完成南北方大一统,到隋朝统一全国已经是六世纪末期了,又过了170年左右。

二是东晋作为中国历史朝代正统的继承者,衣冠南渡后自身也面临政治分裂、皇权不稳的挑战。政治上整合南北方士族,经济上加速开发南方,社会上统筹北伐光复以及固守南方等思潮难度极大。

三是五代十国时期历经隋唐三百年大一统,民族融合、南北融合基本完成,中央集权、三省六部、科举等政治制度基本完善,大运河等更是有利于南北经济联系,到北宋初年已经具备了统一的文化、经济、民意基础。因此北宋太祖太宗两帝十几年就完成了统一。

北宋虽失去了对河西以及幽云地区的控制,但疆域基本恢复到与秦朝一统天下时差不多,与契丹对峙的分界线北至北京山西北部一线,可以说基本统一了中华版图中的农耕文明区,可以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就已经是完成了事实上的全国统一。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