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08更新:2022-08-21 08:59:44
7年过去了,国产剧最让我百感交集的结尾,还是《北平无战事》这一幕。
1949年,北平人民群众喜迎和平解放。
中共地下党员谢培东(倪大红 饰)安安静静地站在路边的人群中,望着被夹道欢迎的军车。
恍惚间,他的视线被一个笑靥如花的女孩牵动了。
女孩欢呼雀跃,被解放军拉上车顶,挥舞着手中的鲜花欢庆和平。
这是谢培东唯一的女儿,还不满20岁的年轻人。
也是黎明前的最后时分,被当局残忍杀害的进步学生。
沉浸在幻象中,谢培东露出了几乎是全片唯一一次发自内心的笑容。
就此全剧终,片尾缓缓打出几行字幕:
谨以此片献给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独立
作出牺牲的无名英雄
今天,难免会想起这让人感慨万千的一幕。
和那些“无名之辈”。
01
《北平无战事》的金牌编剧刘和平,足足打磨了剧本七年。
背景设定在1948,一个在历史教科书上会被用“通货膨胀,民不聊生,贪腐严重”等词语概括的时代。
经济全面崩溃,政府推行币制改革,绝望中最后一搏。
说实话,故事主线实在不算通俗易懂,大段文戏更是经常让人头疼。
我每次给人安利这剧,都一言以蔽之——
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发现家里人全是中共地下党。
大儿子是地下党,还是被自己最器重的手下带上道的。
妹夫也是,世交的女儿也是,就连自己家的司机也是。
好一出银行版《潜伏》。
行长无语.jpg
刘烨饰演男主方孟敖,正是方行长的叛逆儿子,一个潜伏于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
那年头,中国娱乐圈还不知“番位”为何物。
刘烨都算是“七大影帝”阵容中,资历最靠后的之一了。
焦晃、陈宝国、廖凡、董勇、倪大红、程煜……配角名单的咖位让片方排顺序的时候头疼死,幸好演员主动一个劲儿地往后让。
焦晃饰演燕京大学副校长何其沧
演员祖峰当时没在这七大影帝之列,却塑造了全剧最高光的一位地下党——
崔中石。
不管他在《欢乐颂》多不招人待见,一想起“他演过崔中石”,我就能冷静下来
身为北平分行金库主任的崔中石,温文尔雅,老成持重。不开一枪,不装一弹。
却是这场国共经济暗战中,多方斡旋的关键中心。
说得难听一点,一般影视剧里的正派地下党都正直清白,与代表腐朽落后的那一方势不两立。
崔中石却囿于自己的职位,干了不少“脏事儿”。
方孟敖是崔中石上司的长子,是他的挚友,也是他秘密发展的同志。
崔中石奉命“营救”他。
其实就是贿赂。拿金钱和股份,去买通党通局联络处主任徐铁英(陈宝国 饰)。
二人一场对手戏,就捅烂了那个时代的脓疮。
徐铁英拿出一个皮箱,问崔中石,这是什么。
显然是赃款。但崔中石的回答,仿佛没听懂他在问什么似的:
“我们行长说了,里面的东西不是送给主任的,主任也绝不会要。
可为救我们大少爷,主任调了那么多人,帮忙出力做调查,局里又没有这笔经费,出勤的车马费,我们总该出的。”
把赃款的性质,和徐铁英的受贿人身份,撇得干干净净。
老奸巨猾的徐铁英,眉头一动,嘴巴一抿:
“你还是没有告诉我里面是什么啊。”
崔中石依旧不卑不亢,答非所问:
“为了稳妥,昨天我到南京花旗银行现提的,也就十万。
今天上海交易所的比价,一元兑换法币一千两百万。”
拿钱办事的徐铁英,正是这个官僚系统里随处可见的蛀虫。
反腐大计、稳定秩序,看似是他的本质工作。但只要别闹得太离谱或者引火上身,他一点儿心都不会走。
没有信仰和底线,只看自己能捞多少。
大部分时间,崔中石就是要给这样贪官污吏抹平黑账,给更大的权贵洗钱。
在夹缝中传递一些情报,钻一些漏洞,为组织和老百姓争取经济政策上的利好。
智慧而隐忍,在污浊中还守护着坚定的信仰。
也正是这份纯净的信仰,让他饱受良心的折磨。
用他自己的话说,经过他手洗过的黑钱“可以让北平一个人都不饿死”,但他偏偏把一笔笔巨款汇入了蛀虫的账户里。
用谢培东的话说,历史都是由人写的,但他们就是那种“写不进历史的人”。
02
为什么写不进历史?我一开始的理解是表层的——因为他们的任务就是隐姓埋名嘛。
谢培东是行长的妹夫,银行的襄理(相当于副经理),另一个忍辱负重的地下党。
瞒过了最亲近的行长,也瞒过了国民党,一瞒就是二十年。
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打算瞒一辈子。
这件事,必定在一定程度上是摧残人心的。
有时候摧残的是最亲近的家人。
剧中,崔中石自身身份败露,为保护方孟敖和组织不受牵连,坦然赴死。
直到当局大势已去,妻子和孩子即将被组织护送着去往香港,他们才被带到了崔中石在野外的坟头。
生前,是男主方孟敖的精神导师,是北平经济战局的一把钥匙。
身后,崔中石也只有一座光秃秃的石堆,没有修缮,更没有名字。
妻子在坟前,双手哆嗦着几次才擦着了火柴。
年纪尚小的孩子疑惑地问道,这是谁呀?
妻子只能强忍住悲痛回答,“这是……我们的亲戚”。
谢培东已经没有几个家人可摧残了。瞒到最后,受摧残折磨的都是自己。
发妻早已于多年前死于革命。
唯一的女儿,竟也在参与学生抗议活动的过程中被捕。当局拿她做了一步棋子,将其残忍杀害。
全剧基本都在“面瘫”的谢培东,从上级口中听到噩耗时,浑身僵直,眼神也发直。
套在他外面的那个情绪稳定的外壳,能出现的最大裂缝,就这么多了。
他女儿的死,其实是国民党内部派系的斗争,也是对共产党地下组织的试探与博弈。
谢培东必须要装作不知道,让方行长等人都以为女儿已经安全去了解放区,以确保组织的内线没有暴露。
他回到家后,装作若无其事汇报消息,冷静到让方行长都痛斥,“都什么时候了,你什么时候才能不这么稳?!”
但没有人知道,回家前,他留给自己抽泣痛哭的时间只有10秒钟。
《北平无战事》最后的最后,正如剧名。
大局已定,行长一家登上离开大陆的飞机,只剩谢培东一个人留在大宅子里,迎接北平的和平解放。
有观众疑问过,看了五十多集,好像也没觉得时局有什么特别激烈的变化。
组织的命令经常就是“不行动”,费了这么大劲发展一个方孟敖,最后他接到的指令就是按国民党的话去做。
好像剧里的人费尽心力、命悬一线,其实总是拗不过局外的大手。
贯穿全剧的“电话”,几次将所有人的算盘直接打乱或扼杀;
死了一个崔中石、一个谢培东的女儿,或是两个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也并没有对车轮前进的方向有致命影响。
哪怕是“反派”一端,何尝不是一样。
忠诚于国民政府的梁经纶(廖凡 饰),相信币制改革可以拯救民生,救国理想找错了抓手。
直到发现它不过是又一次对民脂民膏的搜刮,文人书生的理想主义无力回天。
时势当然不由他们掌控,可每个人仍不得不有所抉择和进退。
有人忠诚于信仰九死不悔,有人明知不可而为之,有人试图玩弄时局却被时局玩弄,有人在最后一刻被历史的转折点甩下。
剧里反复出现堂吉诃德战风车的意象,借方孟敖等人之口表达一种无法与浪潮抗衡的孤勇。
堂吉诃德眼中的自己值得“浇铸于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等我的这些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纪亦即到来。”
乱世中的那些人却无法被镌刻在历史上,因为他们的全部肉身已经构成了那条洪流本身。
03
回到文章开头那一幕。
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我就想起了2009年电影《风声》最后,顾晓梦的独白遗言。
“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至今还能让人起鸡皮疙瘩。
历史虽很少书写,但文艺创作和观众无法不偏爱那些有血有肉的、在大浪中舍身一跃的配角。
只是这样的故事,结局总是能在人心上狠狠地插一刀。
09年还有一部《潜伏》。
眼看胜利的果实就尽在掌握,余则成却和翠萍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岔路。
最后一眼相望,竟是在危机四伏的机场,一句话都没有说上。
翠萍读懂了余则成,在鸡窝里找到了该被传递的情报。
她退到后方,生下了孩子,常常站在山头眺望。
眺望那条余则成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小路。
余则成的“潜伏”生涯仍在继续,在全剧的最后,他久久地凝望着墙上自己和新任“妻子”的结婚合影。
直到最后,他甚至也不知道翠萍的真名叫什么。
人们当然想看大团圆,想看英雄完成了艰巨的任务,终于能一起过上他们为之奋斗的好日子。
但《潜伏》的导演姜伟认为,如果是个喜闻乐见的团圆结局,是对先辈的不敬。
“因为真正在秘密战线上工作和战斗的人,大多数并不会有团圆这样的结局。他们的牺牲太大了,牺牲不一定单指生命,还有很多很多。”
他也非常认可剧版的改编。
无论生离还是死别,无论做哪种处理,对于曾真实走过那条钢丝的人来说,可能只有二选一的结局。
《北平无战事》剧终,也没有人完好无缺地实现理想,但人与风车的战斗并非没有意义。
崔中石九死一生,久经考验,初见方孟敖时,却只送了他最朴素的九个字。
越是重温这部剧,我越是觉得它才是一切追问、流血与坎坷所指向的终点:
“孟敖同志,我代表党,代表组织,送你一个祝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