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19更新:2024-11-24 01:54:51
山西传媒学院文华校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125号;东华校区: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五龙口街128号。
学校拥有文华校区和东华校区两个校区,主要办学地点(校本部)文华校区位于山西省高校新校区(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东华校区位于太原市迎泽区五龙口街。学校占地面积共计812亩,校舍建筑面积28万㎡,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7.22万㎡,运动场馆总面积4.79万㎡,大学生活动中心0.48万㎡。
学校设有山西电影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播音主持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融媒技术学院、表演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基础课教学部、继续教育部等3个教学部;戏剧影视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白燕升戏曲研究传播中心等3个科研机构。
优势学科:
戏剧与影视学为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1331工程”省级特色优势学科;以戏剧与影视学为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设计学、工商管理学为核心学科的文化创意与设计学科群,入选山西省高校“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
以上内容参考:山西传媒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大学都有录音艺术专业,具体的招生情况要根据所在省的招生简章来确定。
主要课程有:乐器、乐理、录音制作、电影录音分析等,由于艺术类的专业,每个学校的专业要求是存在差别的,所以还是要以具体学校的招生简章为准。
扩展资料:
报名条件
1、爱党爱国,思想健康。
2、符合体检健康要求。
3、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
4、未婚。
5、符合年龄要求。
大学主要课程
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和声、配器法、曲式与作品分析、录音技术、音响技术、声学基础、演播室声学与电声学基础、西方音乐史略、拾音技术、视听语言、电影声音分析、录音制作、声音节目主观评价、声频测量、数字声频原理及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录音艺术专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艺术类高考
学院和大学之间除了名称上的区别外,在招生和吸引师资力量方面也会有所差别。在2019年就曾传出部分学校将会在2020年拟更名为大学,这都2020年年底了,2020更名大学为啥还没消息呢?本期我将详细为大家解答,并附上2020筹建更名大学名单。
一、2020更名大学为啥还没消息
2019年就有部分院校传出将要在2020年更名大学的消息,例如2019年教育部就同意将“太原师范学院”更名为“太原师范大学”,并正式列入山西省 “十三五”高校规划调整事项。按照正常情况太原师范学院2020就应该正式更名,但目前还未传出有任何消息。我经过查询和分析,认为大学更名延迟可能是以下三点原因导致:
1、受到疫情影响
2020年从年初开始,就注定是难熬的一年,不止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虽然学校改名是比较重要的,但疫情期间,为了不给防疫人员制造难题,相关专家组也不便去学校现场进行评估,所以大学更名这件事便受到了影响。
2、教学用地不足
以合肥大学为例,在2020年9月25日合肥市政府发布《合肥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中,提出了将支持合肥学院创建合肥大学。合肥学院目前符合更名大学的基本条件,但也遇到了一个难题,便是合肥学院的教学用地不足。目前官方正在积极解决合肥学院更名土地问题,相信合肥学院土地面积达标之后,会正式向教育部申请更名。
3、自身实力不足
部分学院准备更名大学,仅仅是通过了地方教育局的批准,但未正式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批准。在专家组经过调研和评估之后,会发现学校的实力还不符合更名大学的条件,因此这种情况也会导致更名搁浅。
二、2020筹建更名大学名单
我整理出了2020年筹建的大学名单,具体如下:
1、山东
(1)中国空天信息工程大学;
(2)渤海科技大学;
(3)菏泽大学;
(4)中国能源大学;
2、甘肃
(1)敦煌艺术大学;
3、湖北
(1)武陵山康养学院;
4、重庆
(1)重庆中医药学院;
5、海南
(1)国际航空航天大学;
6、陕西
(1)西安电影学院;
7、山西
(1)山西电影学院;
8、浙江
(1)中法航空大学;
9、广西
(1)中国-东盟联合大学;
10、广东
(1)湾区大学;
(2)阳江应用技术学院;
(3)揭阳理工学院;
(4)汕尾理工学院;
(5)深圳海洋大学;
(6)深圳音乐学院;
(7)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8)香山大学;
(9)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
(10)香港公开大学(肇庆);
(11)中山科技大学;
(12)广州交通大学;
11、青海
(1)西宁大学;
12、湖南
(1)浏阳河学院;
(2)钱学森科技大学;
13、云南
(1)云南体育大学;
14、江苏
(1)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学;
(2)西浦光线电影学院;
15、江西
(1)江西飞行学院;
16、湖北
(1)湖北航空学院;
17、未定地点
(1)中国应急科技大学;
(2)中国公共卫生与防疫大学;
此外,嘉应学院紫琳学院、广州幼儿师范专科学院、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在筹建中的大学,地点均在广东省。
山西传媒学院代码是1443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山西传媒学院(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Shanxi),简称“山西传媒”,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中国第三大传媒本科院校,中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学校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八所“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之一,山西省委宣传部“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山西省宣传干部培训基地”,是教育部百所“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高校之一和山西省6所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历史
华北广播电视学校
1983年,广播电视部建立华北广播电视学校。
1990年,在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基础上成立广播电影电视部管理干部学院(两校合署),隶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2000年9月,按照国务院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划转山西省,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管,同时撤销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建制。
2010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在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筹建“山西传媒艺术学院”;同年,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开始与山西大学联合培养本科层次学生。
山西传媒学院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批准在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建立山西传媒学院。
2013年7月15日,山西传媒学院正式揭牌。
2015年,学校加入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中国高校电影教育联盟。
2017年,学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山西省应用型高等学校联盟。
2021年4月17日,山西传媒学院山西电影学院揭牌成立;同年,学校被确定为应用型本科转型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648人,其中专任教师436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20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6人、硕士学位的332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领军人才2人,山西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7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山西省立德树人“好老师”获得者1人,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5人,山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山西省“五一巾帼标兵”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入选“山西省青年智库”的青年教师2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3个研究单位,开设25个本科专业;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特色优势学科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告学、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学
国家级精品专业:动画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工程、录音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
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戏剧与影视学
山西省“1331工程”特色优势学科:戏剧与影视学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动画
学术科研
研究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戏剧影视学术研究基地,山西省动漫创作基地
创研中心: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创意设计与品牌传播创研中心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全媒体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
其他:山西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
2018至2020年,学校教师承担科学研究项目19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项,省级各类科学基金研究项目183项;获国家专利289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899篇,其中SCI8篇、核心期刊236篇;出版学术论著138部;创作成果305项、获奖82项;获省级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及“百部(篇)”工程奖8项。
合作交流
学校与德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30余所高等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向美国加州大学、美国纽约电影学院、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院校派出访学师生,与欧洲应用技术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韩国光州女子大学等国外院校开展双学士联合培养项目。学校先后引进15位外国专家教授作为客座教授;充分发挥传媒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外人文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