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828更新:2024-11-24 01:57:33
《母亲的战争》梁子和马娟是同母异父的兄妹,结局是梁大妈死了,死之前把马娟她妈叫去,把镯子拿出来还把捡来梁子的事全都告诉了她。
梁大妈出殡之后,梁子离开了,说是去之前他做门卫帮助过的那个渔民那里,所有人留他,可是他还是决定离开。
《母亲的战争》讲述了以奚美娟和张少华为首的马、梁两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种种误会和冲突引发的恩怨情仇以及两代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扩展资料:
对家庭的爱护才是该剧的真谛,剧情最终呼唤的是人性的美好和相互理解。正如导演刘新所说:“这部戏与其说是两个母亲的战争,倒不如说是两个母亲的爱。”
该剧无论是在故事情节设置还是人物情感拿捏上,都十分吸引观众眼球。其感人的故事以及剧中演员精湛的演技,突围谍战剧市场,让观众在看过炮火连天、机关算尽的谍战剧之后,静静享受来自伟大母亲的“心灵鸡汤”。
每个男孩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每个女孩也有一个她想要成为的女性形象。比如,她想要成为像可可·香奈儿那样的大胆新女性,或者是日剧里拈花惹草养猫的小清新主妇,也或者只是公司里那个靠自己买房买车的优雅女上司。
第一场:妈妈的任性
我的许多女朋友们能如数家珍地道出母亲给自己留下的心理阴影。有些母亲还反抗不得,被女儿一顶嘴就以泪洗面、甚至绝食,让战争的另一方憋了一肚子火没地方撒。这让很多女儿们暗暗下了决心:以后绝对不做像她这样专制的妈妈。当然,能不能做到,那是后话了。
第二场:妈妈的恐慌
女儿和妈妈的战争,还存在于对“美”的争夺上。进入青春期,女儿开始特别在意自己的脸蛋、发型、身高、体型,并对漂亮衣服和饰品蠢蠢欲动,母亲将这一切视为危险的信号。我亲眼看见一个14岁女孩让父亲买了一条略显隆重的裙子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party时,她母亲恐慌地问:“她才那么小,为什么就这么虚荣?”我也亲耳听见一个妈妈对她即将上大学的女儿说:“你要穿得烂一点。”这些行为都显示了母亲的两种心理:一,她难以接受女儿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孩成为一个可能具备性感特征的女人。在许多父母眼里,子女永远都是“小孩”,而不是“人”。二,她担心女儿被男性伤害,于是用一种最保守的方法,裹住女儿的美的`可能性,来隔绝伤害源。当她这样做时,她在无时不刻地传达一种潜意识:男人是可怕的,美丽是罪恶的。
第三场:妈妈的致命弱点
渐渐长大的女儿开始发现母亲不仅没有太多的女性魅力,还有作为一个女人最致命的弱点:她得不到男性的、尤其是丈夫的爱。无论女儿多么叛逆,她内心深处都会不自觉地将母亲的命运视为预测自己未来的镜子,毕竟她们彼此是如此血脉相连。女儿发现眼前的这面镜子是黯淡又落寞的,这对满怀罗曼蒂克期望的女儿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她并非不爱母亲,因此她感到委屈和愤怒,同时也深怀恐惧,害怕将来成为像母亲那样没有爱情滋润的中年女人。所以,当母亲苦口婆心地给予女儿关于如何挑选男人以及婚姻相处的建议时,大多女儿都像一扇坚定无比的铁门,将其所有建议反弹回去。不仅仅是因为她们在叛逆期,更是因为在长久的婚姻中,还能维持爱情之光的母亲太少了,母亲的那一大筐说辞,太苍白无力了。
第四场:妈妈的扑冷水
许多女儿在工作成家以后,与母亲的关系也没多大的缓解,总是夹杂着些许不快。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当女儿有能力也有意愿让母亲享受更好的生活时,母亲总会以最扫兴的方式浇冷她的一腔热血。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在美国留学(课程)期间,给实验室导师打工赚了点美金,兴冲冲地把父母接到美帝,计划了半个月的游玩行程。然而如同往常一样,在这半个月中,她几乎每天都在和妈妈舌战或冷战。她每一次付账,老太太都会像一只老鹰一样紧紧盯住她的钱包,然后感叹:“这么贵哟!”我的同学在最后一天的晚餐上终于爆发了,老太太每责怪她一句,她就点一个昂贵的菜,直到点了十几个菜,老太太终于闭嘴了。她以这样残忍的方式赢得表面的胜利,内心却难过不已,无论她多么想去理解自己的妈妈,她也不得不接受这个顽固的老太太这么多年来一次又一次对她美好期待的毁灭。
第五场:妈妈的唠叨
最后一种战争才是最旷日持久的:对抗母亲的唠叨。不知为何,在男性作家里的文章里,母亲的唠叨总是与母爱天然联系起来的。女儿对母亲的唠叨却常常不耐烦,因为她们很敏锐地感知到(有些人是要在许多年以后才感知到),这是对她个人自信的一种凌迟。大大小小、事无巨细、琐碎无边的唠叨与贬低,足够像一把微型的削皮器,日积月累,把女儿的自信与自我削得不剩骨头。男性在社会上还有另一种力量鼓励他们去勃起、去争取,女性的张扬却一再被挫败,当许多成年女性在挣脱自我压抑的过程中艰难前行时,她们会在自我贬低的源头,隐隐约约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听到那串熟悉的唠叨。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中老年女性的生活处境并没有那么幸福。她们很多有无力感,她们或多或少受过男权社会的倾轧,她们容易在庸常、唠叨、抱怨与毫无安全感的路上一路滑下去。是的,她们大多劳累而辛苦。面对这样劳累而辛苦的母亲,儿子想的是:“妈妈如此辛苦,我将来要好好报答她。”女儿想的是:“妈妈如此辛苦……(请注意转折)……我将来一定不能像她那样,绝不。”女儿与母亲的战争本质,是女性害怕自己陷入像母亲那样的生活中,是她不认同母亲作为一个女性的生活状态(如果一个女儿深深认同母亲的生活,她们之间肯定可以和平相处)。她希望从中蜕变出来,创造一个有美的、有爱的、有自由的、有接纳的新世界。她容易被母亲惹怒,恰恰是因为她对自己并没有太多信心,她害怕这个对自己一生最有影响力的女人真的影响了自己,并在潜意识里恐慌自己终究会变成她。
爱莎是我的朋友,她的儿子和我的儿子差不多大。在我们的孩子5个月大时,我去探望爱莎,那次使我第一次明白什么是母亲们的战争。
我认识爱莎的时候,她还是单身。像我认识的其他女性样,爱莎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她是位工作努力的纽约音像制作人。当我初为人母,每天心焦力竭、昏天暗地时,她却显得半心半意。她似乎没有像我一样感受到“哺育本能的召唤”。有一天,我们俩坐在一起聊天,我小心翼翼地问她是否脑海里还会浮现工作项目的事情。“我现在有孩子要照看,”她翻了一下白眼,用“你白痴啊”的语气轻笑着说道。我无话可接,只好垂下头端详手里杯子上的图案。她的话好像在暗示我,在家做兼职等于是把小孩晾在一边让其自生自灭。
在母亲们的战争中被嗤之以鼻的女性们和我交谈过很多次。所谓母亲们的战争指的是当母亲的女人之间彼此评判对方。当女人生了孩子之后,其中的不少人似乎像骑上了高头大马,希望并且深信自己是做得最好的母亲。我经常想为什么母亲们之间不能彼此支持呢。在为人之母的过程中常常要作出许许多多不起眼的小决定,有些只是在两者之间选一个不太差的,有些则是全都令人无法满意。但是,好像妈妈们都害怕承认自己在作出决定时没有把握似的,非但如此,还会贬低作出和自己不一样决定的妈妈们来加强自信。这种做法似乎能让人增强权威感和自信心,至少暂时可以。
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以及把自己和别的母亲比较这一坏习惯也是缺乏安全感的缘故。比较的欲望不断地召唤我,一个讨厌的声音在我脑海里说道,“如果我有机会,我会搞定宝宝(睡觉、吃饭、不听话)的问题”。然而,我深信女性们彼此分享的集体智慧、感知以及经验能够胜过这个可怕的声音。在世界各地城乡村镇的游乐场中,你可以看到这种有趣的互动—彼此攀比与相互支持。这些幼儿游戏小组对妈妈们的意义比对宝宝们的帮助更大。随着我们与大家庭日渐远离,类似部落时期的互相帮助得以在游戏小组中延续。当扎克只有几个星期大的时候,我受邀加入了一个游戏小组。那时我觉得加入这种群体有点儿傻兮兮的。在我的想象中,这个群体是一撮居住在城郊的资产阶级妇女,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自家宝宝大便颜色的人。但事实上,我非常想和别人谈谈扎克大便的事情(此中缘由,一言难尽,开始还挺吓人的)。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母亲我感到手足无措。
我每天都在摸索着过。我毫无养育孩子的经验,而且确信自己在某些事情上错得离谱。我总觉得自己像是在高空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便会跌得粉身碎骨。我只要走错一步,就会把宝宝摔坏。我住的地方离我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们还有大学时期的朋友们有一万多公里远,我渴望加入群体之中,于是我试着参加到了这个小组的活动中。一开始的几次聚会没什么特别之处。我感到自己除了和这个小组里的其他母亲一样有个宝宝之外,我们之间别无共同之处。扎克一反常规,在这几次聚会时从头睡到尾。但是,初为人母的我急需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因此我坚持参加每星期的聚会。
我们在圣迭戈的各处聚会,带着流口水的宝宝,用一样的 Baby bjorn推车。我亟不可待地想要和大家开始热切讨论孩子的事情。可是,我发现这些讨论经常带着些许攀比和竞争的味道。“你是怎么让他一觉睡上8个小时的?”其他母亲们会在我“无意中”提到扎克可以一晚安睡后问我。我当然知道孩子的睡觉问题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回答说经过我认真研读,我学到吃母乳的婴儿在晚上不像吃配方奶粉的婴儿那么迅速入睡。我认为这其中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用奶瓶的婴儿可以很快地得到食物,而且孩子吃了多少奶母亲能一目了然。(如果孩子只吃了一盎司或者两盎司就睡着了,那么母亲很可能会轻轻地把宝宝摇醒让他或者她继续把奶瓶里的奶都吃完)。
我兴奋地告诉小组里的其他母亲们,我是怎么样每天早上用奶泵预备好扎克晚上喝的奶,以及怎么样用这瓶奶哄他在睡前吃饱的。(有人告诉我早晨的奶比傍晚的奶脂肪含量高,能让宝宝饱腹的时间更长。因此,我早上用奶泵备好一瓶奶,贴上标签,晚上喂给扎克吃。)否则,扎克晚上吃3分钟奶,空腹睡上3个小时后就会饿醒。如果扎克肚子饱饱的,那么他能一直睡到早上5点。宝宝高兴,妈妈也高兴。在我们从彼此身上获得信息的同时,也在进行这种相互之间的分享和比较。我们是一群受过教育的聪慧女性,其中不少曾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现在则是三句话不离孩子。我们确实可以从彼此身上得到支持,但这其中也带有隐含着的评判和攀比的味道。“近来工作如何啊?”每星期至少有一名小组里的人会假意笑着问我。(这个小组里有两个母亲有工作,我是其中之一。)我知道这不过是句挖苦人的话,因为她们每次都没心思等我回答就接着说别的。
在这个群体中,有些母亲能让我自我感觉好一些,使我觉得自己好像不是这个星球上头脑发热的一根筋强迫狂母亲们之中最严重的一个。有一位女士简直是全身心投入在养育孩子上的奇人。每星期她都会提出让人感到痛苦的问题:“我是应该喂他吃冬南瓜泥还是胡萝卜泥呢?我在哪里看到过,不过我记不得是在哪里看的了,胡萝卜对宝宝不如冬南瓜好。你觉得呢?”当她的儿子稍大一点儿后,她便提前开始训练孩子上厕所,于是我们大家每天都会收到她情况进展的电子邮件。她这种歇斯底里的专注很有趣,同时我也从她的经验中受益良多,这对我后来训练扎克上厕所很有帮助。
终于有一天我忽然想明白了。这不仅仅是游戏小组。这是一个女人帮——一个权威联合会。成员们把各自祖母和曾祖母的智慧带入到团体里来,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对我在为人母方面有所帮助。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也不必按书里写的方法一条一条地严格照办。我们互换信息,交流经验,并将之与自己的经验比较,衡量孰轻孰重。最重要的是,这个小组教会了我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我明白了养育孩子的方式并非千篇一律。即便有很多不合常规的情况出现,即便大家彼此比较个没完,“女人帮”教会了我如何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内心的声音会告诉我什么时候应该采取行动,什么时候应该寻求帮助,什么时候应该静观其变、耐心等待。在为人之母方面,我们彼此分享和衡量每一个小细节,我在其中看到了我们在深层上的互通之处。
我认识到作为母亲,我们的感觉是相通的,而且我们集体的声音和力量可以成为使世界做出改变的有力工具。成为一名母亲后,我的内心以我从未经历过的方式敞开了。突然之间,我从担心自己每天的需求变成了担心世界的未来。环境问题在我眼中变得更加重要,政治形势的发展则对我有直接影响。在我看到人们对孩子的深爱在心中的反映后,世人的动机在我眼里变得一目了然。
2004年12月的亚洲海啸有力地加强了我的这些情感。最终,海啸使我相信,即使在可怕的死亡和破坏之中,女性仍然能够改变世界。随着死亡总数增加到一个难以置信的数字—20万人,我开始感到情何以堪,我不知所措地安享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避开新闻报道以免感到恐惧和痛苦。但是,这根本就无法逃避。在《纽约时报》的封面上是一位美丽的印度尼西亚女人,她身穿民族服装,围着色彩浓艳的红色和黄色的纱巾,五官精致,唇红齿白。一枚小巧的金鼻环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她单纯的美。她跪在地上,身后至少有12个孩子,有些没穿衣服,有些穿了少许衣服。大约有5个孩子和我儿子差不多大。他们矮矮胖胖,被照料得很好,真是漂亮。但现在他们全都死了,她的脸色剧变,表情痛苦,恐惧和丧亲之痛扭曲了她的脸。她双手紧握,举在头边,做出愤怒和无力回天的姿势。我把这份报纸买回家,放在茶几上,翻来覆去地看这张照片,看了大概有一个小时。我的心感受到了她的痛苦。我感到仿佛我经历了那些孩子的出生、欢笑、哺乳、变化、担心、关爱和沮丧。
在经历过这样的痛苦之后,她要怎样活下去呢?无数失去了孩子的母亲们要怎样在经历过这样的痛苦之后活下去呢?不会因为她们远在千里之外,生计艰辛,就会好过。当初我买这份报纸是因为我认为这份报纸的头条颇有历史性,我应该好好留着它,或者20年后可以拿它到ebay上去卖。但是,我很快就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件收藏品。它所代表的痛苦大到让我无法隐藏—放在家里就让我觉得不舒服。我把报纸塞进了垃圾桶,仿佛我和那位可怜的母亲说了再见。她的悲痛我无法承受。对我来说,这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啊,但是,我内心知道,她的经历与我只有一线之隔。这些情感在我内心翻腾。如果我感同身受会如何?如果我感到不知所措又会如何?如果袖手旁观,那么为什么还要沉浸在这些情感之中呢?接着我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小组里的一名母亲转发了一封别的母亲转给她的电子邮件。显然,我住的社区里的几千名母亲都收到了这封邮件。它掀起了一次为亚洲海啸受害者们筹款的慈善活动。标题写的是:本地母亲筹划了为南亚救济出力的一日捐款捐物活动。
不过,最让我感动的事情来自媒体的报道。一位母亲写下了这样的话,“作为一名母亲,当我看到由于海啸而走失了孩子的父母和找不到父母的孩子们,还有海啸之后变成了孤儿的孩子们时,我感到自己必须为此做些什么,而不单单是写一张支票捐款给受灾者。当我给其他母亲写电子邮件的时候,我意识到很多女性对此事和我有一样的感觉,然后我们决定要组织一次“母亲任务”的义卖活动。
只有这一次,我们没有彼此攀比,而是携手完成了一件有积极意义的重大活动。这是女性能力的最好体现。社区意识、主动性、同类互助像是灵丹妙药一样治愈了我们的攀比和竞争。筹款活动十分成功。不过,或许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让社区内一群愿意撇开自己烦恼的女性集结起来,敞开胸怀,作出贡献。这件事情鼓励了我:为什么我对同小组内其他神经质的女性没有同样的情感呢?我还是有草率下评判的倾向,不过,至少现在我意识到自己有这个倾向,并且认识到自己可以不这样做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所有的母亲有同样的希望和恐惧。
从这次活动中,我学到最宝贵的一点成为了我在母亲之间战争中保全自己的万全之策。在经历了极度的精神痛苦之后,我能够在大多数的时候不再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这样能使我容易接受别的父母的选择。我不在意别人认为我不应该工作,还是应该做更多的工作;我不在意别人认为我应该让孩子在幼儿园待的时间更长,还是根本就不应该送孩子去;我不在意别人认为我和孩子的活动太多还是太少;我不在意扎克的老师认为我对孩子过分关心还是关心不足。
我不再依据外界的看法来确定什么是正确的做法。养育孩子的路程并非一路平坦。这条路途中满是转弯、绕圈、失败和方向错误的指示牌,还有需要停下来休息或者研究地图的时候。同时,你还要把自己孩子的独特个性、夫妻关系、个人目标和使命考虑在内。一旦你(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再在意别人对你的选择的看法,你就能够获得尊重其他女性选择的能力。其次,你能感受到他人作出选择的难处。在养育孩子中我们都不想犯错,而且生怕犯错。从攀比到理解的转变过程需要对人类脆弱之处进行了解,以及要克服取悦他人和让人感到钦佩的习惯做法。作为父母的我们并非完人。我们一面尽力而为,一面认识到其实“正确的做法”并不存在。如果能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能理解其他母亲的纠结,获得同情他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