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78更新:2022-08-11 18:56:49
南宋都城
历史上每每有外敌自北方大举入侵,一路向南攻城略地之时,若王朝难以抵挡,往往会选择向南方资源充足又富饶的地方靠拢,大抵退居到江南丘陵地区,称为“南渡”。因其地势不平,又有长江天险作保,北方游牧民族很难短时间内打破南北对峙的平衡。
历史上提到南渡,往往会想到南宋。自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赵构迁都临安,史称南宋。虽然兵力较弱,但金国几番南下都未曾成功攻克南宋,南宋政权存在了长达一百多年。然而鲜有人知的是,明朝首都北京沦陷后,明朝皇室同样南渡,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流亡政权,史称南明。
南明统共存在不过四十余年,弘光政权更是仅仅不到一年就垮台了。同样是南渡,为何南明成不了第二个“南宋”?二者为何差别如此之大?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比较两国的差异。
南北宋交替之际的“靖康之变”被视为历史上的一大耻辱。在金国北下攻破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后,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绝大多数皇室成员、朝臣,可以说北宋朝廷几乎被金人搬空了,抗金名将岳飞曾在《满江红》中感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赵构
至此,皇室成员独余赵构一人。在国家以如此屈辱的形式被攻破之后,国民百姓复国的热情十分高涨。但皇室成员独余赵构一人,所谓师出有名,无论是真心想复国还是被有用心,拥立赵构都是最好也是最容易被承认的选择。有了同样的目标,“多保一”体系形成,大家自然而然能够摒弃许多分歧聚到一块,同心协力。
然而南明不同。自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李自成占据淮河以北的明朝故地,张献忠独据四川一带,清朝则占领了山海关外的东北地区及漠南蒙古,明朝皇室成员及文武大臣多渡江南下,占据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其中宗室成员先后在南方成立朝廷,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弘光政权。
崇祯皇帝在位之时,早早将皇子皇孙分封出去,以至于国破之时,仍有许多皇室成员没有受到波及。随后明朝迁至南京,文武大臣决定拥立皇室子弟以光复明朝。但由于成员过多,具体立谁为帝则引发了较大的争执。“皇明祖训”曾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但是当时明神宗长子一脉已无人能继位,次子生死未卜,独余三子朱长洵一脉。朱长洵虽已不在,但长子朱由菘健在。根据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顺序,最合适的人选为福王朱由菘。
东林党人
但在明神宗还在位的时候,曾因立太子一事引发过一场史称“国本之争”的争执。神宗不喜宫女所生的皇子朱常洛,偏宠郑贵妃之子朱长洵,更有要立其为太子的意愿。朝廷一时间混乱不堪。最终虽以东林党人支持的朱常洛顺利成为太子告终,但东林党人仍心存芥蒂,在推举南明新皇时并未选择朱长洵之子朱由菘,而是以立贤为由拥立神宗胞弟之子朱常芳。
但同时又有人主张立贤也要立亲,拥立神宗七子朱常瀛。新王候选人实在太多,各方又争执不下,虽然最后朱长洵成功继位,但拥立何人为帝还是在大家心里种下了一根倒刺,始终无法真正一心。后来“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三大疑案的发生,更是让本就如浮萍般飘摇的人心更加脆弱,甚至彻底瓦解,造就了弘光皇帝仅在位一年就被俘获的结局。
宋代政府
公元1214年,此时的金已和蒙古交战,不敌被逼从燕京迁都开封,此时的南宋政府也表面不再向金缴纳贡税。金为弥补被蒙古侵占的领土,挥师南下,向南宋发兵。而南宋则与蒙古联手击退金军。纵使南宋灭金之后不敌更加强大的蒙古,仍然走向了灭亡,但灭金仍为南宋续了长达六十余年的寿命。
再反观南明时期,明朝末期先是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张献忠进攻长江流域,占领四川湖北等地,自称西王,李自成进攻黄河流域,占据陕西一带,称为大顺。照理说,南明,大西和大顺,同为汉族政权,理应联手对抗外敌满清,可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张献忠和李自成为了争夺汉中这部分地区,在清军入关的情况下交战开来。
1645年5月,李自成自杀身亡,大顺已不成气候,而此时张献忠的地盘也被压缩得只剩四川一小部分地区。但直到此时,南明王朝和大西才意识到满清的威胁,这才停战联手对敌。可此时,想要逆转局势难如登天。张献忠阵亡后,虽有过短暂的抗清高潮,但结局仍以失败告终。
李自成
南宋时期曾有四名抗金名将,合称“中兴四将”,分别是岳飞、张俊、刘光世以及韩世忠。这四位都为抗击金国乃至西夏立出了汗马功劳,一度反攻金国,打到了河南一带,若不是被奸臣陷害,结果仍未可知。
岳飞
宋朝面对的金国对全中国的占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游牧民族出身的女真族起初只是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并没有要统一全国的决心,所以最初在汴京被阻挡后就选择了退兵,一度在中原地区稳定下来,表面并不是非常渴望占领中原。若不是赵氏皇族遣散了全国来亲王的军队,金国再次挥师南下的可能性极小。
但是南明面对的满清,极有野心。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立马挥师大举入侵,在入主中原后,对南明政权仍穷追猛打,大有一网打尽不给其翻身机会的意思。在将南明政府赶到台湾之后仍不罢休,康熙年间,攻克台湾澎湖。最后一支抗清势力被消灭,明朝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北宋汴梁
南宋和南明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是根本上仍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面对的敌人,自身的情况等方方面面造就了这两个同样南渡国家的不同结局,前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后者,则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隐去了身形。
所谓北宋、南宋只是后世史家为了断代方便而人为认定的一种说法,在两个王朝存在期间是没有这种区分的。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在它们存在时都叫宋!宋高宗赵构之所以沿用宋这个国号,为的就是强调他是宋徽宗赵佶的亲儿子、宋王朝的“合法”继承人!改用其他国号,那他赵构算什么?
▲宋高宗赵构
何谓北宋、南宋中国历史上宋王朝远不止北宋、南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还有一个宋王朝!这些王朝的国号都是宋,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对于后世史家而言,那就麻烦了,都叫宋,到底谁是谁?为了断代和研究的方便,后世史家将刘寄奴建立的那个宋称为了刘宋,有时也称之为南朝宋。而老赵家建立的北宋和南宋都是赵宋,总不能叫“赵宋甲”“赵宋乙”吧?所以,后世史家按照其都城的方位对其进行了区分,开封在北,所以叫北宋;杭州在南,所以叫南宋。
▲刘宋高祖刘寄奴
南北东西并不绝对所谓北宋、南宋只是后世史家的人为区分而已。换句话说,如果您非要说它们是宋A、宋B或者前宋、后宋也是完全可以的,您自己能够看明白就行。所谓北宋、南宋只是接受面比较广而已,并不是绝对。比如西汉与东汉,在中国历史上就曾经被史家以时间为标准、分为了前汉和后汉,并不一定非要按都城位置分为西汉、东汉。《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采用的就是以时间为标准的分法,所谓后汉,其实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东汉。
以姓氏区分的王朝除了南北宋、前后汉之外,因为一些国号使用的王朝较多,后世史家们为了进行区分,有时候还会用皇帝的姓氏来进行区分。比如前面提到的刘宋,还有武则天建立的武周,都是用姓氏来区分的。因为除了武周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北周、后周等多个王朝以周作为国号。
▲武则天
特殊的王朝——汉赵除了以上提到的王朝,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王朝——汉赵。“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了一个“汉王朝”,但这个“汉王朝”没多久便进入了内乱期。之后,刘渊的从子刘曜反叛,改国号为赵。无处同时,石勒又建立了另外一个赵。为了区分,后世史家将老刘家建立的汉和赵合起来称为了“汉赵”。当然,也有史家将汉赵称为前赵,而将石勒建立的那个赵称为后赵。所以,这一切都只是后世史家的人为定义,并不是绝对,您也可以自己定,只要您自己看得明白就行。
还是前面提到的汉赵,在《晋书》中却又换了一个名字,被称为了伪赵。这个应该好理解吧?比如我们熟知的伪满,也是同样道理。因为不被某一朝代所承认,所以加上了“伪”。但无论汉赵、前赵、伪赵,指的都是同一个王朝。
综上所述,所谓北宋、南宋,只是后世史家为断代和研究方便而人为制造出来的概念。您可以叫他北宋、南宋,也可以叫他前宋、后宋,甚至还可以叫他宋A、宋B,只要您自己能看明白就行。北宋、南宋只是一个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概念,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就像西汉、东汉那样,你可以用东西来区分,也可以用前后来区分,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只不过某些标准用得多了,也便被人当成“习惯用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