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42更新:2024-11-24 01:58:38
邓颖超父亲是广西南宁镇台,邓颖超母亲是医生。具体介绍如下:
一、邓颖超父亲—邓廷忠
邓廷忠(1861—1911)自幼习武,臂力超群,以刀、棍武功见长,光绪十一年(1885)中武进士,并点名武翰林,授任光绪御前侍卫,后授任广西南宁镇台之职,为绿营兵高级武官。
25岁时,他与湖南长沙籍医生杨振德女士结为伉俪。1904年2月4日生一女儿,取名玉爱,学名文淑,即“五四运动”后改名的邓颖超。邓廷忠性格暴躁,得罪了顶头上司被发配到新疆流放服役。1911年,邓廷忠在新疆猝发暴病身亡,终年50岁。
二、邓颖超母亲—杨振德
早年杨振德靠行医和教书维持生计,后积极支持邓颖超投入爱国学生运动和以后长期的革命活动。在1927年因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失败以后曾以行医为掩护周恩来、邓颖超长期进行从事中共地下活动;后于1932年到达中央苏区,在红军中为医生。
杨振德在红军进行军事大撤退被迫进行长征,于1935年4月被捕关于江西九江省书院监狱。于1937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被释放出狱。
扩展资料
邓颖超的青年生涯:
邓颖超幼年丧父,靠母亲杨振德行医或当家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1913年至1920年,先后在北京平民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后在北平师大附小、天津达仁女校任教。邓颖超青年时代投身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她和刘清扬、郭隆真、张若名等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并参与组织了天津各界联合会。她还和周恩来、马骏、郭隆真等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共同组织了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参与领导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
1923年她参与组织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从此,她确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开始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职业革命家生涯。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邓廷忠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杨振德
清咸丰年间,邓颖超祖父辈带着四个儿子居住于此,邓颖超的父亲邓廷忠排行第四,清咸丰未年人,自幼习武,臂力超群,清光绪十一年,中武进士,并点名武翰林,授任御前侍卫,后调任广西南宁镇台之职。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湖南长沙籍医生杨振德女士,两人由友情发展为恋情,并很快结为伉俪。1904年,杨振德生一女儿,取名玉爱,学名文淑,“五四运动”后改名邓颖超。后来邓廷忠病逝他乡,灵柩运回光山,葬于城南5华里邓氏祖坟——望水楼子。
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周总理时,杨振宁这样说道: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总理逝世。当医生宣布这个噩耗时,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还在赶来的路上。
没有见到周总理最后一面的邓颖超,万分遗憾,扑倒在周总理的身上嚎啕大哭。病房里的其他人员,再也压抑不住爆发的情绪,跟着邓颖超一起哭泣。
虽然伤心,但邓颖超很清楚,周总理走了,她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必须要赶快调整好情绪。
于是,哭了一会儿之后,邓颖超便起身擦干眼泪,用颤抖的双手,去抚摸周总理的脸颊。随后,邓颖超在周总理的额头轻轻吻一下,悲痛地说道: “恩来,你走了……”
很快,周总理的遗体被送往北京医院。经过医生整容,周总理好像熟睡一般,面容慈祥,平静地躺在花丛中。
下午3点左右,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召开会议,研究周总理的丧事。
会上,在周启才将准备好的讣告草稿读了一遍后,邓小平询问汪东兴: “悼词准备好了吗?” “总理去世前已经准备好了一个初稿,现在正在修改,今天没办法讨论了。”汪东兴说道。
于是,悼词的讨论便推后了。
讣告、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以及治丧活动方案出来后,工作人员便送报毛主席批准。次日,毛主席作出批示: 同意。
与此同时,邓颖超忙着给周总理准备他要穿的衣服,以及骨灰盒等东西。
1月10日,邓颖超来到北京医院,与周总理进行告别。
邓颖超让人给周总理用鲜花编制了一个花圈,花圈的丝带上写着: “悼念恩来同志,小超同志。”
之所以特地选用鲜花,是因为邓颖超知道周总理生前喜欢鲜花。于是,从周总理去世的那天开始,邓颖超便每天都给他换一个鲜花花圈。邓颖超对周总理的爱,总是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中。
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被运往八宝山,准备火化。得知这个消息后,上百万的群众,冒着严寒,自发齐聚在东西长安街到八宝山的道路两旁,送别周总理。
当灵车从北京医院出来后,很多人都对着灵车深深鞠躬,不少人高喊: “周总理,您一路走好!” 人群中,传出一片呜咽声……
随着送灵车队消失在远方,道路两边的群众目光茫然,露出凄苦的神情。
夜色暗下来后,纵然天寒地冻,在昏黄的路灯下,依旧有一大群的群众伫立着、等候着……
只是,他们再也等不回来周总理了。深夜十二点,当看到载着周总理骨灰的车驶过时,人群这才逐渐散去。大家知道,周总理真的已经离开了……
1月12日下午,中央再次召开会议,讨论周总理的悼词。会上, 叶剑英、李先念等人,都同意使用周启才起草的悼词, 只对个别地方做了简单的修改。
会后,就在周启才等人准备将悼词上报毛主席批准时,邓小平重新看了一遍,突然拿起笔加了一句话: “坚持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毛主席看过后,提笔批示:同意。
1月14日,持续了三天的吊唁活动结束。邓颖超捧着周总理的骨灰盒,转过身来,怀着感激的心情说道: “这几天,大家都辛苦了!我和恩来感谢大家!”
说完,邓颖超朝着大家深深鞠了一躬。在场的工作人员,感动得再次哭出了声音。
随后,邓颖超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出太庙,前往人民大会堂台湾厅安设灵堂,为15日的追悼会做准备。
15日下午3点,周总理的追悼会正式开始。邓小平走上台,以一种极其沉痛的语调,读着写给周总理的悼词。
当邓小平读到 “周恩来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时,眼含泪水,声音明显颤抖。老战友的离去,让邓小平无比痛心。
此时,会场中不断有人发出啜泣声,甚至有人开始失声痛哭 。邓小平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在停顿长达一分钟后,邓小平才开始继续宣读悼词。
周总理的去世,不仅使得无数国人悲痛欲绝,远在国外的无数华人、华侨,同样如此。尤其是周总理撒掉骨灰的消息,更是让他们觉得无法接受。
当时,远在美国的杨振宁,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情绪彻底失控。
美国纽约各界侨胞在得知周总去世的消息后,为他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追悼会。同时,他们还请出此前多次与周总理见过面的杨振宁先生,致悼词。
远在国内的邓颖超,通过美国的华文报纸,看到了这个消息。同时,邓颖超还注意到,杨振宁在悼词中,引用了毛主席关于生死问题的论述,这让她非常感动。
几个月后,杨振宁来到北京,看望邓颖超,向她表示诚挚的问候。
看到杨振宁,邓颖超首先向他表示感谢。随后,两人自然而然聊到了周总理。杨振宁对邓颖超说 :
说到这里,情绪激动的杨振宁,失声痛哭。 在场的其他人员,也跟着痛哭。只有邓颖超,表现得比较平静。
原来,早在1956年,党中央就向全党发出人死以后火化,不再安葬留坟的倡议。
此前,我们国家一直都是土葬。但是, 由于地少人多,坟地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所以,党中央发出这个倡议后, 毛主席、周恩来等人就带头签名 ,想要给其他党员干部,起到一个好的带头作用。
为了推进这场丧葬习俗的革命,解决相应的问题,周恩来不但在倡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还在1958年的时候,派出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前往重庆,将埋在那里的父亲周劭纲,与岳母杨振德的灵榇挖出来,并进行火化。
除此以外,周总理还于1965年,派侄儿回到故乡淮安,做亲人们的思想工作,想要 平掉他们家在淮安东门外的七座祖茔。
但是,中国人民对周总理有着很深的感情,这样的事情,他们哪能轻易接受呢。
为此,周总理的侄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说服了反对的人。
就这样,周总理老家的七座祖茔全部被平掉,棺木就地下沉。空出来的坟地,则上交用于耕种。
此后,周总理又说服绍兴的族人,将当地的祖茔也都平掉进行耕种。
在周总理看来,人都死了,就没必要再占着一块地了。而且,人生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生前是通过工作为人民服务,死后则是通过撒掉火化后的骨灰,用它来喂鱼虾,或者当做植物的肥料,继续为人民服务。
虽然骨灰的作用相比工作、劳动来说,小之又小,但总归也算是一种服务。周总理还提出殡葬改革三步:
所以,周总理与邓颖超商量,在他们死后,不但要进行遗体火化,还要撒掉骨灰 。两人还相互做了保证 ,后面走的那一方,要确保完成签名走的那一方的遗愿。
即便如此,周总理依旧不放心。在他病重住院的时候,再一次向邓颖超提到了这件事情。当时,邓颖超并没有回答周总理。
因为,周总理是党中央的重要领导人,而邓颖超只是一位普通的党员。在邓颖超看来,如果自己先周总理一步而去,周总理一定会帮助她实现愿望。
但是,如果是周总理先自己一步而去,周总理的后事需要中央决定,她实在不敢保证自己能够实现周总理的愿望。这样的担心,周总理也有,所以才会再次确认。
不过,邓颖超最终还是不负周总理所托。
在周总理停止心跳后,邓颖超趁着政治局的几位同志都在场,便向大家提出了周总理的这一请求。上报毛主席、党中央后,很快得到了批准。
听完邓颖超的话,杨振宁虽然表示理解,但还是觉得有些遗憾。于是,杨振宁继续追问道: “周总理的骨灰,一点儿也没有保留吗?”
“没有。”邓颖超说道。
其实, 在撒骨灰之前,曾经有人提出保留一点儿骨灰,象征性地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里。
但是,邓颖超并没有同意。邓颖超觉得,那样做事不彻底的。保留一部分,跟全部保留下来,没有什么实际区别。
为此,在火化周总理遗体前, 邓颖超还专门提出一个要求:骨灰要完整、安全。
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便将周总理的骨灰,交给张树迎与高振普,让他们代替自己去撒掉。
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的北小厅里,邓颖超亲手打开周总理的骨灰盒,用颤抖的双手,将总理的骨灰,一捧、一捧的分装进四个塑料袋里。
分装期间,怀着万分不舍情绪的邓颖超,还时不时的拿起一块遗骨,仔细的看着。
此时,邓颖超的眼里,再一次满含泪水。她动情的说道:
邓颖超的这一番话,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难过不已。看到他们纷纷流下眼泪,邓颖超安慰大家:“要化悲伤为力量!”
张树迎与高振普等人出发后,邓颖超一直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她迫切地想要知道,撒骨灰的结果。
但是,由于撒骨灰的飞机大概晚上十二点左右才能回来,工作人员担心邓颖超的身体扛不住,便让她先睡了。
其实,邓颖超更想自己亲自去撒 ,但是,现实却不允许。一方面是因为邓颖超出去的话目标太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天气很冷,邓颖超已经72岁了。综合考虑之下,邓颖超就没有去。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起床后的邓颖超便开始询问秘书赵炜,撒骨灰的情况。赵炜向邓颖超说明情况后,邓颖超还是不放心,又跑出去等高振普与张树迎。
当高振普张树迎来到门口后,邓颖超还没说话,就开始哭了起来。随后,她张开双臂,抱住了高振普与张树迎两人。 三个人抱在一起,还是什么也不说,只是嚎啕大哭……
情绪平复后,高振普与张树迎向邓颖超汇报了撒骨灰的具体情况。邓颖超这才放下心来。她终于完成了周总理的遗愿。
听着邓颖超的讲述,杨振宁再次落泪。他拿出手帕擦了擦眼泪,邓颖超继续说道:
除了对周总理撒掉骨灰有疑问,杨振宁还对周总理病重后,依旧忙于工作表示不解,他问邓颖超: “总理既然已经得病了,为什么还要让他继续工作呢?”
邓颖超表示,周总理一直都是这样的人,这是他自己的意愿。他的睡眠时间,与普通人相比,要少很多。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会感到累。
周总理也会在长时间工作后,感到疲倦。为了驱赶倦意,他会喝咖啡。时间长了以后,喝咖啡也没用了。周总理又开始在额头上涂抹万金油。等万金油也没用的时候,周总理又会用热毛巾擦脸。
他总是想尽办法来减少倦意,去做更多的工作。因为,当时的新中国,有太多事情需要处理了。周总理与毛主席一样,他们都太想看到挺直腰杆的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了。
尤其是当周总理得知自己患上癌症以后,他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就更加拼命的工作。
好的一点是,因为周总理忘我的工作,有时还能减轻疾病带给他的痛苦。
结束谈话后,邓颖超与杨振宁握手道别。 这次谈话,让杨振宁对周总理更多了一些了解,但还是有一些遗憾。
因为,杨振宁此次来北京,一方面是来看望邓颖超,另一方面,他也是代表美国的华人华侨,来向周总理的灵位献花圈的。
杨振宁告诉邓颖超,虽然美国很多侨胞都没有见过周总理,但他们都很敬佩周总理。所以,大家让杨振宁作为代表,代替大家敬献一个花圈,来表达对周总理的诚挚慰问。
杨振宁来到北京以后,才发现周总理没有灵位。所以,杨振宁遗憾地说道: “这个任务,我无法完成了。”
对此,邓颖超对杨振宁说 :“你们的盛情,我心领了。还请你回去以后,向他们解释,并向他们转达我衷心的谢意!”
1992年,邓颖超去世。虽然周恩来已经离开16年了,但她从未忘记过他们之间的约定。
早在周恩来去世时,邓颖超就交代身边的工作人员,等她去世后,也要用周恩来那个盖子不太好打开的骨灰盒装骨灰。
去世前,邓颖超还交代工作人员,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天津海河,那里也曾撒过周总理的一部分骨灰。
邓颖超实现了当初与周总理的约定,他们最终也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