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82更新:2024-11-24 02:03:17
电影《红高粱》讲述了在原始力十足的东北高密乡,“我爷爷”解救了受困于包办婚姻的“我奶奶”,误制出令酒坊致富的十八里红,最后在自发组织的抗日运动中目睹“夕阳红”的故事。
这是由莫言的《红高粱》和《高粱酒》改编而来,当时莫言还不是什么诺贝得主,不过只是想用自己的文字来描述这个活色生香,翻滚着血与肉,燃烧着灵与性的高密东北乡罢了,30年前,各个导演作家演员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却能由此走向世界,可见,不仅是众人成就了它,《红高粱》也成就了众人。
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那众多的“红”:高粱的红,夕阳的红,鲜血的红,酒色的红以及服装的红,红这个色彩贯穿了全片,或作为性欲的象征,或寓意着劳动人民的血性,或代表了中国百姓的民族存亡挣扎,而用色彩讲故事,表现人物与情感一直都是国师擅长的手段,还有最后日食时那彻底变成红色的世界。
中国人似乎对红色更加的崇拜,因为那是血液的颜色,是流淌在数十亿人口身体中共同的血脉。这份鲜艳的色彩的出现,更能表达出陕北人的热情与豪爽,呈现了中国农民向上的精神状态。
张艺谋在运用色彩上的技巧和灵感尤其值得研读。长久以来国师的作品往往都带有强烈的中国乡土气息,逼真的细节隐藏着动人的浪漫,用人类相通的感情不分种族国界地打动着每一个人。
片中的人物是丰满生动的,“我爷爷”性格中有北方人所特有的大气豪爽,怕老婆受欺负,一人冒死单挑秃三炮,喝了酒当众指着“我奶奶”宣示主权。
“我奶奶”温柔贤惠,勤劳肯吃苦,一手把酒坊打理起来,但同时她又是坚强刚毅的,在花轿中受折磨却一句话也不说,与父亲争论无用后独自拍马疾行,罗汉大叔被日本鬼子杀害之后,她果断决定要为罗汉大叔报仇,眼中看不到一丝恐惧。她具有中国传统女性与新型女性的典型气质,是一位理想化的农村妇女。
《红高粱》中对性,酒,死亡都表达了近乎原始的崇拜,爱情为主题却没有出现一句情话更是展示了中国人内敛的爱情观,个人对国家生死存亡的责任感更是为全片主题做了升华,红高粱在那时俨然成为中华名族屹立世界之林的精神图腾。
提到张艺谋和巩俐合作的那些年,相信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在脑海里浮现“双剑合璧”这个成语。
古语有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电影的制作过程其实和做一顿饭、画一幅画的过程是很相似,但不管是做饭还是作画,都不需要通过别人的配合,只要材料准备齐全,即可动手。
而电影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则是人,一个好的导演固然可以用各种方法去挖掘演员的才能来配合自己的要求,但天赋这种东西没有就是没有,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演员可以演出自己心中所想的效果,一个再有想法的导演能拍出来的东西也是有限的。
同样的道理,一个极具天赋的演员,如果遇不到独具慧眼的导演,也很难突破环境的局限去展露自己的才能。
所以当一个有要求的导演和一个极具天赋又缺少机会的演员相遇,他们之间必然会撞出火花。
而张艺谋和巩俐就是这样的结合,他们相撞的火花成为了一部又一部经典的电影,在这些经典的电影当中, 《红高粱》最能代表火花的野性、奔放和强烈的荷尔蒙冲击。
《红高粱》是由莫言的同名小说翻拍的,文字和电影在艺术表达手法上的不同也被张艺谋和巩俐展现的淋漓尽致,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艺术的“二次创新”。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这部电影到底在讲什么。
电影的开头是穿着一身红衣裳的九儿(巩俐)一脸冷漠的坐在镜头前,镜头拉远,九儿周围破烂的环境被展现出来,昏暗的背景更显得她的衣服似太阳一般红艳耀眼。
九儿眉清目秀、目似秋水、唇似绛仙,原本是一名貌美女子,却毫无喜气,一脸的愁苦。
原来九儿她爹把她卖给了十里坡的大麻子,今天就是大麻子成亲的“大喜之日”。
以前穷人家的女孩都是这样的,到了适婚的年龄就会被当成牲口一样卖个好价钱。
幸运一点的女孩还能遇到一个身体健全的男人,不幸的就会像九儿一样嫁给一个将死之人。
因为要和九儿成亲的大麻子,早就染了麻风病。这也难怪九儿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了。
但是不管九儿如何不愿意,她最终坐上了红轿子。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拍摄手法,上轿之前媒婆一边喊道: 上轿不可揭盖头,揭了盖头万事会不顺等等民间神神叨叨的话语,算是一种仪式吧。
说着一片红艳艳的盖头就从九儿头上飘了下来,她就这样上轿了。
然而等红轿子的门帘一落下,九儿就一把将红盖头掀下来了。
从这个前后对比的场景来看,九儿虽然表面很温顺,但其实骨子里有着一种不服的狠劲。
这种狠劲也屡次在后面表现出来。
原本这是大麻子的大喜日子,然而大麻子却在新婚的第二天被人发现死在了外边。
不知道有没有人第一次看的时候,猜到大麻子是九儿杀死的?然而继续往下看,你就会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从娘家到十里坡要经过很长的一段路,其中有一段路长满了像人高的红高粱,这些红高粱都是自然生长的,当地人都称为“野高粱”。在经过红高粱地的时候,九儿被抬着红轿子的一帮男人“闹花轿”,而占鳌就是这群人的头头。
带头起哄的人是他,闹得最厉害的人也是他,甚至在闹得起劲的时候还高声唱起了歌。
被闹轿子的九儿坐在颠簸的大红花轿里左右晃荡,然而她的手中却紧紧抓着一把剪刀。
张艺谋的很多电影里都会有类似这样的特写镜头,正 如厉害的文人不会在文章里多写一个废话一样,厉害的导演也绝对不会平白无故的给一样东西拍特写。而这个镜头特写又一次隐晦的表现出了九儿性格里的狠劲。
这个时候起风了,猛烈的狂风不仅卷起了滚滚黄沙,还掀起了轿子的门帘。而占鳌就在这一瞬间看到了没盖盖头的九儿。
两人的眼光在空气中触碰,狂风停止门帘又关上了。
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但九儿和占鳌都知道,有些暗涌正在流动。
抬轿的男人们都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折射出火红色的光芒。这些男人们还沉浸在闹轿子的亢奋中,手舞足蹈说着粗鄙的语言。
这个时候占鳌大吼一声,遏制住了这场闹剧,九儿的花轿重新变得安稳起来。
然而在经过红高粱地的时候,却半路杀出了一个蒙面的人,不仅抢走了大伙的钱财,还要挟九儿跟他一起走。
九儿表面顺从的从轿子里走出来,眼神却一直在和占鳌交流。
这里镜头转换非常有意思,代入感非常强,仿佛真的能够感受到那种不用言语就能交流的默契。
在九儿的示意之下,占鳌趁蒙面人不注意将他压制了。
九儿看占鳌的眼神又有了变化。经过一天的奔波,九儿终于被送到了大麻子的住处。大麻子开的是一个酒庄,专门酿酒的,手底下养了很多伙计。
其中有一位名叫罗汉的伙计,在九儿送到大麻子家这一晚,张艺谋给他的镜头特别多。
但是这种镜头是一种缓慢切入的镜头,刚开始看的时候你会以为这样的镜头是在描述周围的大环境,往往会忽略真正的重点——镜头中突兀的角色,也就是罗汉。
为什么说罗汉在这些镜头里很突兀呢,因为在所有的背景里,罗汉是唯一在“动”的。
细心的网友会发现, 这样的拍摄手法在张艺谋的所有电影里运用得最为炉火纯青。
但凡在张艺谋的电影里看到这种静中有动的画面,就表示这个画面肯定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
那么在这里,罗汉在静止的画面中抽烟,张艺谋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呢?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不耐烦了, “不就是一部破电影吗,为什么不直接点把想要表达的东西摆出来呢,遮遮掩掩的是要干什么?”。
这就是艺术的可贵之处了,就像日本著名的作家用“今晚的月色真好”来表达“我爱你”一样,越是真挚的感情越难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来表达,而“今晚月色真好”所表达的也不是月色,而是与你在一起身边的风景都变得可爱。
当你能够领略这种含蓄的表达背后所蕴藏的深情,你就会神奇的惊觉比起“我爱你“,”今晚月色很好“是一种更为直接露骨的表白。
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尤其是艺术与艺术之间的表达,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张艺谋这样的慢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就如这位日本作家所说的”今晚月色很好“一样耐人寻味。
那么这个镜头到底有什么乾坤呢?继续往下看。
大麻子死了,家里的工人都准备好包袱打算各奔东西。
九儿却站出来把大伙儿留下来了,成为了酒厂的掌柜。
可惜好景不长,占鳌高调宣称九儿喜欢他,是他的女人,九儿因此被土匪抓走,要求占鳌拿出三千大洋赎人。
原本以为占鳌是那种血性汉子,会上前跟抢走九儿的人拼了,或者到处去筹钱给九儿赎身。
可是他却什么也没做,躺在酒缸里睡了三天。三天之后九儿衣衫U缩的回来了,一看九儿那备受摧残的模样,可想而知这三天里发生了什么。
占鳌突然走了,来到土匪的酒馆喝酒闹事,结果被土匪用枪指着给土匪磕了三个大响头。
看到这里本来对占鳌是有些鄙夷的,没想到剧情突然反转,占鳌抓住机会趁土匪不注意又一次把刀架到了土匪的脖子上。
占鳌大吼:“你睡了我的女人!我要杀了你“
土匪忙说:”我只是想拿银子而已,真的没睡她。“听到这句话,占鳌激动的情绪终于平复了,放开了土匪。
第一遍看的时候,会觉得这部电影里心理最复杂的人就是占鳌了。
作为东家的长工,他在接新娘子的途中对新娘产生了不该有的想法。后来又看着九儿成为了新的东家、继而被土匪绑架。
这个过程中,占鳌似乎是那个决定着九儿命运的关键人物,大麻子的死也很有可能是他干的。
然而继续看下去你就会发现,占鳌只是一个捡了大便宜的铁憨憨。
得知九儿没被土匪睡过之后,占鳌又回到了九儿的地盘。这个时候,酒庄在九儿的带领之下新酿出了一批酒,大伙儿都在兴高采烈的举行开坛仪式。
占鳌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他以男主人的身份自居,在每坛酒上都撒了尿。
众人都被占鳌身上的那种野性和霸气所折服,就连九儿也呆呆的望着他。占鳌走到九儿面前抱住她就走,而这一次九儿没有挣扎。
这边占鳌在九儿的闺房享受人生,罗汉却一脸心情复杂的在酒厂舀起一瓢被占鳌撒了尿的酒凑到嘴边喝。
令罗汉没想到的是,这酒竟然无比的好喝!激动的罗汉来到九儿的房前,想要将这个消息分享给九儿,没想到出来的却是占鳌。
一脸黯然的罗汉瞬间调整自己的表情,在房外呼唤九儿: 新酿的酒特别成功,东家给起个名儿吧。九儿在里屋应道:这里是十里坡,那就叫十里红吧 。
从此九儿和占鳌住在了一起,而他们的酒庄也因为十里红变得越来越壮大,两人都过上了相对优渥的生活。
除此之外,九儿还生了儿子,在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脸上再也没有刚出嫁时的那种冷漠和愁苦。
而罗汉却在酿出十里红的第二天早晨离开了十里坡。
第一遍看的时候,会觉得罗汉离开十里坡的镜头特别突兀而且没必要,因为从前面的所有情节来看,罗汉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
然而电影就像人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主角的光环,但是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在那平凡的一生里,有着比主角还要主角的故事。
前文我们提到过,厉害的导演从来不会在自己的电影里浪费镜头,存在必定有它的道理。
大家还记得罗汉有一个特殊的镜头吧,在大麻子死的那个晚上,罗汉坐在角落里抽旱烟。
前文我们猜测过大麻子是九儿杀的或者是占鳌杀的,然而大麻子死的那天只有罗汉在镜头前出现了两次。
说到这里相信不少人已经看懂了,罗汉才是那个杀死大麻子的人。
我们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平时废话不多,但是他心里想得到的东西都会一步一步付诸行动。而罗汉就是这样的人。
早在罗汉代替大麻子去接亲的时候,他就对九儿的美貌沉沦了。
但罗汉不是那种感情外露的人,他明白自己和九儿身边还隔着一个大麻子,而且大麻子还患有麻风病。
如果九儿跟大麻子挨了身,九儿的人生就被毁了。因此罗汉才会出手,阻断了大麻子和九儿接触的机会。
然而罗汉却慢了一步,还没等他向九儿表明自己的心意,占鳌就到处宣扬九儿是他的女人了。
为了九儿的名誉着想,罗汉只好按捺住自己的 情感 ,在暗中观察着九儿。
直到九儿被土匪抓走,占鳌却没有出手相救。罗汉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才把九儿赎回来了。
但不知道什么缘故,罗汉却没有在这个时候向九儿表明心意,也许是不想让九儿因为感激之情而委身报答他,也许是体谅九儿受了惊,想让她先缓一缓。
不管是因为什么,罗汉始终没有向九儿表明过自己的心意。
看到这里真的很为罗汉不值,默默在背后付出的人,最后却什么也得不到。
而那个怂了吧唧的占鳌却好处占尽,不仅抱得美人归,还凭白得到了一个酒庄,走上了人生巅峰。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九儿真的很傻,看不出谁才是那个真正爱她的男人,竟然选择了占鳌。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九儿对罗汉的感情真的一点也没察觉吗?
前面我们不止一次提到过,九儿身上有一股狠劲。
而从大麻子死后,她一个女人家挑起了大梁将整个酒庄继承了下来,就足以看出来这个女人并不是什么傻白甜。
在成为新娘子的那天,九儿还示意刚认识的占鳌把蒙面人击倒了,从这可以看出,这个女子不仅有智慧还有胆识。一个有胆识有谋略的女人,会在感情里当一个傻白甜吗?很显然不会。
从哪里可以得知九儿对罗汉的感情心知肚明呢?有两个镜头可以证明。
第一个是罗汉离开十里坡的那天,九儿从屋里跑出来对着罗汉的背影喊:“罗汉大哥!“;
另一个是多年之后,九儿和占鳌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九儿看到石桥边上那个人的背影很像罗汉,连忙跑过去大喊:”罗汉大哥!“。
结果那个背影一转眼就不见了,九儿转身却发现占鳌就蹲在田埂边上。
这两个镜头其实很有趣,两声”罗汉大哥“不知道蕴藏了多少心中没说出的话和对过去本该发生却没有发生的事情的幻想。
而占鳌在多年后听到九儿喊罗汉的时候,心里那根弦还是颤抖了一下,因此他才会跟在九儿的后面,沉默的蹲在田埂边。
刚开始一直以为九儿和占鳌才是主角,直到这里才明白,这是三个人的舞台。
就像美剧《why woman kill》里面的台词,爱情就像跳探戈,你以为是两个人舞出了绝美的曲子,其实一直在暗中的那个人才是整首曲子的高潮。
在戏里巩俐是站在明面的主角,然而在生活中她何尝不是扮演着张艺谋和他妻子之间的暗面角色。
然而这毕竟是张艺谋的电影,他要反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爱。
没多久,日本军队入侵了十里坡,村民们被逼着自相残杀,鲜红的血液洒满了大地。
在所有公开处刑的人中,罗汉是死得最痛苦的一位。
这个镜头在脑海中久久挥散不去,因为这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
历史 的灰尘落在每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生活在这个祥和的 社会 ,是由无数无辜的国民和英勇牺牲战士们的鲜血换回来的。 历史 不应该被遗忘,也不能遗忘。
回到电影的主题“红高粱“,这部电影其实从头到尾都是红色的,不管是九儿的红嫁衣还是大汉们铁红色的皮肤还是日本人刀剑的红色鲜血,全都在述说着一件事——欲望。
《红高粱》是真实故事。
这部完成于1985年的《红高梁》,正值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于1986年3月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随后莫言相继完成了《高梁酒》、《高梁殡》、《狗道》、《奇死》四部作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红高梁家族》。
《红高粱》简介:
《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
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1988年,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
《红高粱》 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 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 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因此, 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 “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 塑造来赞美生命, 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 赞美生命的自由、 舒展。
《红高粱》 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 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 相反, 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 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 《红高 粱》 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 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 无拘无束、 坦坦荡荡的生命观。
因此. 摆在读者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 而是 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 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
《红高粱》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书籍, 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 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 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 故事的地点也被 淡化。在《红高粱》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 《红高粱》的所 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 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 服务。
1、红高粱精神
《红高粱》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意义和力量的带有理想色彩的民间世界,集中体现了莫言小说浪漫精神和瑰丽色彩,生命意志和生命激情。
莫言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那里大胆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时空表现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在关注民间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的同时,把交织着爱与恨的传奇故事讲述得支离破碎,但在散漫的情节中,既张扬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由精神,又表现出作者内心强烈的“人种退化”的忧患意识。
2、精神涵义
它秉领天地精华、粗枝大叶、抗旱抗涝、生气勃勃、充满了野性,承载了作为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意义。它带人们去闯荡荆棘丛生、虎狼横行的世界,它是人们的护身符。
它体现在自立自强、生机昂然、热情奔放、敢作敢为、敢爱敢恨、周身洋溢着阳刚与血性、浑身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的余占鳌和有着非同一般的机智和胆识、具有浪漫不羁心灵的戴凤莲等人物形象身上。
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正是“红高粱性格”的鲜明体现,对自由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对现代人生命的回归和蓬勃生命力的呼唤都以红高粱为载体,由这种充满也行生命力的红高粱传达出来。
莫言通过“红高粱”赞美了高密县东北乡人红高粱般的性格,赞美祖辈洋溢着的原始生命力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赞美了作为人最本真的欲望和追求,而这一望无际,庄严肃穆的红高粱不仅仅是“我爷爷”“我奶奶”生活、战斗的场景,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暗示和一种生命力的传达。
是他们家族的光荣的图腾和高密东北乡传统精神的象征,是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和“可怜的、孱弱的、猜忌的、偏执的、被毒酒迷幻了灵魂的孩子”的后代子孙的孱弱形成了鲜明对比。
红高粱的结局:
余占鳌部队经过几场战斗,死伤惨重,余让俊杰带着剩下的弟兄先撤,自己掩护大家。眼看日军日益逼近,兄弟们都表示要和余占鳌共存亡。众人和鬼子浴血奋战,做好了同归于尽的准备。
朱豪三前来增援,从战火中救出了余占鳌等人。他让俊杰带着占鳌先行撤退,用自己的部队拖住敌人。在弹尽之际,朱豪三让小颜带人先撤,自己则拉响了身上的炸药,和夫人孙大脚一起英勇牺牲。
《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
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1988年,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