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66更新:2024-11-24 02:04:05
朱元璋曾经这样问过明朝将领,说,在天下所有的将领中,谁才是真正有勇有谋的奇男子?(朱元璋剧照)
明朝的将领一致认为,明将常遇春才是真正的奇男子,他作战,往往带兵不过几万人,就可以击溃敌军,战无不胜。
朱元璋自然知道这些将领的心思,现在是明朝的天下了,自然将领都要吹嘘自己人,但他是个明白人,如今明朝初定,在北平之外的北塞中,有一个真正的奇男子,他就是元末、北元的重要将领王保保。
王保保是蒙古人,他的出身并不《明史》中所记载的那样,是一个汉人,王保保只是他的汉族名。(王保保剧照)
在元末群雄起义中,王保保是蒙古族中少有的,捍卫元朝权力的蒙古人。他出生蒙古世家,受汉化的影响比较多。
早年期间,接替义父的将领之位,被称为小总兵,同时也继承了义父与其他蒙古族的内部矛盾。
所以在元末纷乱的时刻,身为元朝重要将领的王保保,并没有履行镇压南方起义军的重要职责,而是进行蒙古皇室内部的纷争。(元末势力图)
在吴王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厮杀的时候,王保保坐山观虎斗,拥兵自重,不听元顺帝的调令,并没有趁乱消灭南方起义军,因而元朝失去了,最好消灭南方起义军的时机。
而作为元朝重要屏障的王保保,对元朝失去中原领地,是负有重要责任的。也正是由于他拥兵自重的表现,才给了朱元璋喘息的机会,让元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王保保先是打击了自己的蒙古对头,然后与皇太子勾结,对抗元顺帝,开始了蒙古内部的斗争。最终帮助皇太子,一步步夺得朝中大权。
最后皇太子,和王保保,打败了所有的蒙古对手,权势滔天。与此同时,朱元璋巧妙利用元的内斗,一举攻占元大都,元朝就此覆灭。
明太祖朱元璋算是历代开国之君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从一贫如洗的放牛娃,逆袭成坐拥天下的皇帝,堪称励志典范。但就是这样的朱元璋也有三大憾事,一是王朝正统的象征,传国玉玺一直没拿到手;二是元朝正统继承人,元顺帝的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一直没抓到;三是“天下奇男子”王保保一直没有臣服,今天就说说这位元末明初的奇人王保保。
1
王保保“天下奇男子”的称号是哪来的呢?说是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聚集手下将领喝酒聊天,就问:“谁是天下奇男子?”众位将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朱元璋却笑着说:“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开平王常遇春是明朝战功仅次于徐达的开国功臣,一生从无败绩,被朱元璋赞为“虽古名将,未有过之”。那王保保凭什么在朱元璋心中比常遇春更符合“天下奇男子”的称号呢?
别被“王保保”的名字迷惑了,他是纯正的蒙古人,父亲是元朝翰林学士赛因赤答忽,年幼时体弱多病,寄养在舅舅察罕帖木儿家,后来更是直接过继给察罕帖木儿当养子了。王保保的父母两个家族都是久居中原,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因此王保保从小除了接受传统的骑射教育之外,还学习汉人的兵书战策、治国方略,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为他后来征战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础。
2
要说清王保保这个人,就要先讲讲对他影响最深远的人,他的舅舅察罕帖木儿(《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爹汝阳王的原型),这是一位以平定天下、匡复社稷为己任的人物。1351年(元顺帝至正十一年),红巾军起义爆发,一时间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等多路义军声势浩大,元朝百万大军、多次征讨基本以失败告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察罕帖木儿投笔从戎,于1352年率先组织数百人的地主武装征讨红巾军,在罗山大破红巾军一部,受到元廷重赏。此后察罕帖木儿连战连捷,越打越强,短短十年间横扫中原,几乎将北方百万红巾军全歼,让红巾军起义以来四分五裂的北方地区又重回元廷统治,被视为元朝力挽狂澜的救世英雄。
1361年(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处于江南的朱元璋都主动派出使者,结好察罕帖木儿,差点接受了元朝招安,可见察罕的威势;可惜1362年的时候,察罕帖木儿因为轻信部下的话,被叛将暗杀。朱元璋听到察罕帖木儿的死讯后感叹“天下无人矣”,再次高举反元大旗,拒绝了元朝的招安。察罕帖木儿可以说是挽救元朝统治的重要希望,他死后朝野震动、元顺帝不禁恸哭,元廷任命察罕帖木儿的养子、当时不到20岁的王保保全部承接其父的兵马,而就是这位“孺子”、“小总兵”的表现超乎所有人意料。
3
实际上元廷内部争权夺利非常激烈,让王保保继承养父的位置也不是出于好心。察罕帖木儿的部队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属于军阀武装性质,元廷根本难以插手;而且察罕帖木儿死后,部队已经分裂成数个部分,让王保保接手的只不过是个名号罢了。但王保保刚上位就打起了为养父报仇的旗号,将察罕帖木儿的死忠拉拢到身边;然后迅速出兵击败叛军,将杀害察罕帖木儿的叛将田丰、王士诚杀死祭奠养父;稳住军中局势后,王保保短时间内再次平定中原,驻军防守汴梁、洛阳一带,继承察罕帖木儿的志向,成为元朝安全屏障。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看重王保保?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派主将徐达、副将常遇春率军北进中原,这支北伐队伍可以说是全明星阵容,一路上势如破竹,各地元军要么投降、要么不战而逃,就连元顺帝都狼狈逃离大都。就是这种不利局面下,王保保成了元廷唯一的亮点,1368年在韩店大破汤和,明军惨败;1369年在兰州围点打援,全歼明朝援军,杀徐达先锋大将于光。1370年明太祖第一次北征草原的时候,徐达等将领都不愿意和王保保直接交锋,而是依靠兵力优势逼迫王保保后撤,可见徐达等人对他的忌惮。
王保保最辉煌的战绩就是岭北之战。1372年(明洪武五年),为了彻底扫平北元、永清蒙古大漠,明朝精锐尽出,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率领骑兵15万,分兵三路进攻,蓝玉、汤和、傅友德等将领随军出征。王保保采用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歼灭一路的战略,设伏徐达率领的中路军主力,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徐达被迫后撤;此后两军互有攻守,但因为中路军的失利,明军难以挽回局势。岭北之战是朱元璋统治时期最大的惨败,指挥同知章存道等多位将领阵亡,最严重的是明军骑兵损失殆尽,失去了彻底扫平北元的能力,北虏成为困扰明朝两百余年的边患。
4
其实随着明朝统一全国,大批元朝王公贵族纷纷投降,其中就包括王保保的外祖父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阿鲁温,可以说良禽择木而栖,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投降并不可耻,但十多年间,朱元璋七次写信招降王保保,都遭到拒绝。为了拉拢王保保,朱元璋巡视河南时曾祭拜其养父察罕帖木儿的陵墓;在1371年(洪武四年),朱元璋还将王保保的妹妹许配给秦王朱樉(朱元璋第二子)当正妃,这种待遇是独一份。
《明史》记载“王保保百战不屈,欲继先志,而赍恨以死……要皆元之忠臣也。”可以说王保保一生都在践行养父察罕帖木儿的志愿,以一己之力支撑住了摇摇欲坠的北元朝廷,一手埋葬了明朝彻底扫平边患的希望,奠定了明、蒙长期对峙的格局,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王保保就是扩廓帖木儿,蒙古语意为“青铁”。他是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是元朝末年最著名的将领。
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
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王保保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曾被元顺帝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
1372年,他率领元军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
王保保确实非常厉害,朱元璋对王保保就非常重视,他曾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
很多将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
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那么,为什么王保保会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呢?主要还是这么三个原因。
其一、王保保在韩店打败汤和,又集合元军主力欲收复元朝的大都,结果他却被夜袭,居然穿了一只靴子跨马逃掉了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王保保在山西,坐山观虎斗,后来,他又辅佐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明军占领大都以后,改名北平,以孙兴祖留守,徐达、常遇春等人,攻打冀中一带,作为进攻山西的跳板。
明军还先派元朝尚书九住,前去冀宁招抚王保保,但没有成功。
徐达派前锋汤和部,自怀庆取泽州,形成孤军冒进的态势。
1368年10月,王保保派军南下进攻汤和,在韩店大战,明军惨败。听闻捷报,在上都的元顺帝大喜,晋封王保保为齐王,赐金印,又令其收复大都。
因此,王保保集合元军主力,北出雁门,经保安州、居庸关,向大都快速进发。
明将徐达等人认为,北平有孙兴祖大军据守,且有坚城,不足为虑。
王保保倾巢而出,太原必定空虚,明军主力均在太行东南部真定、彰德一带,离太原很近,于是采用“批亢捣虚”的战术,直取太原。
王保保已行至保安州,知道明军动向后,果然慌忙回救太原,明军决定夜袭王保保,再加上有其部将豁鼻马,投降为内应,奇袭行动非常顺利。
王保保当晚正在读兵书,发觉明军袭来以后,他仓促奔出营门,穿了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了,只有十八骑跟从,其余4万人马,都做了明军的俘虏。
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王保保确实胆大心细,敢于率军去收复元朝的国都,尽管最后失败了,却能够逃脱明军的夜袭,也确实可称为“天下奇男子”。
其二、王保保曾经包围兰州,围城打援,全歼明军派出的援军,徐达等猛将都不敢直接与王保保交锋,结果王保保又被夜袭,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走了王保保曾经率兵,包围明将张温据守的兰州,明军派出的援军,居然被其全歼,援军将领于光也被其杀害。
明朝立即开始策划,针对王保保的北伐,在制定进攻方略时,包括徐达在内的所有将领,都异口同声地建议大军直扑应昌,逼王保保从兰州撤兵,可见徐达等人都不敢直接与其交锋。
但是,朱元璋力排众议,命令明军兵分两路。西路由大将军徐达,自潼关经西安救兰州,伺机歼灭王保保,东路由左副将军李文忠直捣应昌。
这就是使元朝“彼此自救,不暇应援”的方略。
当时王保保虽击溃明朝援军,但无法攻陷兰州,遂移驻甘肃定西,“纵游兵四出虏掠,民颇被其扰”。
徐达到达安定以后,在沈儿峪安营扎寨,“与王保保隔深沟而垒,日数交战”,徐达命令,诸将每夜不断制造噪音,骚扰王保保的军营,使他的部队,每夜不得休息。
数日后,某夜明军却偃旗息鼓,王保保的部队,连日不得休息,于是都昏睡过去,这时徐达却率兵夜袭,大败王保保,生擒其部将严奉先、韩扎儿、李察罕不花等人。
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跑了,到黄河时,他们利用流木以渡河,接着离开宁夏,直奔和林而去。
徐达派遣都督郭英追至宁夏,居然没有追上他。
沈儿峪之战,明军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马15280匹,以及大量驼骡驴杂畜。
其实,王保保这个人能够打胜战,曾经打败汤和等明朝名将,就连徐达都怕他三分,总是搞夜袭之类的行动,才能战胜他。
而且他打了败战之后,又能够逃走,明军根本拿他没有办法,所以说他确实是“天下奇男子”。
其三、王保保大难不死,在最危险的时刻,挫败了明军的三路大军,保住了北元的命脉爱猷识理达腊和王保保,在和林会合,君臣为了匡复元朝的大业,捐弃前嫌,重归于好。
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继续以王保保为中书右丞相,商讨恢复之计。
明朝已经将王保保视为心腹之患,他们认为:
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意思是说,王保保太狡猾,有他在,元朝终究会卷土重来,不如彻底剿灭北元,以便最终解决边患问题。
于是,洪武五年,明军为了彻底解决北元问题,派遣三路大军北伐王保保。15万明军被分为三路,中路军大将军徐达,由雁门直趋和林,以摧毁元朝的指挥部。
东路左副将军李文忠,由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扑土拉河,从西北面袭击和林。
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作为疑兵,令元朝摸不清明军的真实情况。
面对明朝想一口吃掉北元的战略企图,王保保沉着应战,他用诱敌之计,将明军逐渐引入其纵深区域。
徐达的先锋部队,由蓝玉率领,出雁门后,就在野马川遇到元军,他们追至乱山,取得了一些小胜。接着到了图拉河,遭遇王保保的佯攻,此后,他假装大败而逃。
就这样,他亲自率领小部队,且战且退,把明军引向和林,而他手下的大将贺宗哲,率领元军的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劳,布置口袋,准备伏击明军。
最后,王保保与贺宗哲会合,在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明军因此战死数万人。东路军李文忠一直打到胪朐河,接着在土剌河击溃哈剌章等,进至拉鲁浑河畔的称海,被元军包围,李文忠勉强撤退,损失惨重。
事实上,只有西路明军冯胜,取得一些胜利。
这次战役,挫败了明军的锐气,保住了北元的命脉,是王保保所取得的最辉煌的胜利。
朱元璋一直想招降王保保,十余年间,朱元璋至少有七次通信于王保保,劝其归附,这七封信都收录于《明实录》中。
据说,朱元璋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玉玺,二是王保保没被活捉,三是元太子无消息。可见朱元璋非常重视王保保,所以说他是天下奇男子。
综上所述,王保保在韩店打败汤和,又集合元军主力,欲收复元朝的大都,结果他却被夜袭,居然穿了一只靴子跨马逃掉了。
王保保曾经包围兰州,围城打援,全歼明军派出的援军,徐达等猛将都不敢直接与王保保交锋,结果王保保又被夜袭,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走了。
王保保大难不死,在最危险的时刻,挫败了明军的三路大军,保住了北元的命脉。
所以说,王保保确实非常厉害,因此他才会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
王保保是北元名将,是明太祖朱元璋口中的奇男子,他也是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哥哥赵保保的原型。
《明史》记载中,王保保的父亲沈丘是一位汉人,其母为元平章察罕铁木尔的妹妹,他自小被舅舅察罕铁木尔收为养子,在察罕铁木尔的培养下,王保保深谙儒家忠君之道,同时也王保保被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
其实关于《明史》中王保保身世的记述是错误的,直到上世纪王保保亲爹赛因赤答忽的墓志铭发现后,才给王保保的民族身份有了正确的表述。当初大概为了写《谕中原檄》方便才给王保保安排了个汉人身份。如果他真是汉人的话,在元朝阶级分明的现实社会中,王保保不可能拜将封王。他亲爹赛因赤答忽也不可能入翰林官至太尉。
王保保的亲爹是太尉,舅舅兼义父察罕帖木儿是名将。根正苗红的元朝官二代一枚。王保保舅舅察罕帖木儿,蒙古乃蛮部人,汉姓李。李察罕将军是《倚天屠龙记》中汝阳王的原型,是镇压红巾军的主要人物,1362年,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李察罕将军被假意投降的王士诚所杀后,王保保接过帅印报了杀父之仇。
至正二十五年,王保保陪同太子回京。元顺帝奇皇后知道朝中政敌要对其与太子不利时,通知王保保拥兵保太子进城继位,可王保保不为所动离城三十里扎营,自己仅带领数十人保太子进宫。元顺帝听信谗言削去了王保保丞相之职,封了个河南王的虚职,被左迁出京。在王保保出京不久,朱元璋的明军已经敲响了元朝的丧钟,马不停蹄地扑向元大都。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慌乱中王保保被元顺帝重新启用了王保保。可惜的是,王保保刚拿到圣旨,老冤家徐达已经把元大都攻破了。
奇男子王保保
就这样元顺帝携家带口收拾包袱带着玉玺往老家逃去。有人忧就有人欢喜,朱元璋大宴群臣,席间向大家提出一个脑筋急转弯:“当今世上,谁可称‘奇男子’?”这是一个类似该来的没来,该走的没走一样的问题。群臣有说徐达的,有说常遇春的,有说蓝玉的,可是都被朱老大否认了。朱老大的正确答案是“王保保才是真正的‘奇男子’”。呵呵,也许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吧。
拿下元大都后,常遇春和徐达分两路继续追击元顺帝,在韩店王保保击败冒进的汤和部。听到这个好消息的元顺帝就像在黑暗中得到一盏明灯,重新燃起了对往昔纸醉金迷的大都生活的怀念。对王保保进行了一通封赏,并命王保保继续东进收复大都。这次王保保没那么幸运,自己军中出了叛徒,被徐达夜袭了军营。仓皇中王保保只率18骑奔走大同,本来不多的元军,被俘虏了四万多。骄兵必败,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1371年,元顺帝的太子在王保保的扶保下成为了北元昭宗,起了个宣光的年号在哈拉和林重振旗鼓。希望能和周宣帝,光武帝一样复兴大业。朱元璋卧榻之畔岂容它人酣睡?次年,徐达领兵10万向哈拉和林进军,背水一战的北元做了精心的部署。元军在数次假装失败之后,把明军引入包围圈,这一站徐达损失三万主力军。此役之后,北元认识到想夺回大都已经是镜花水月。明军也体会到了这个奇男子的厉害。
兰州有王保保城相传为王保保所筑,尚有遗迹可寻。
在国运不济之时,奇男子王保保虽然忠勇,给明朝军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可是却显得孤木难支。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王保保带着不能再次入主中原的遗憾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