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质(2.杨修对于曹丕的算计被吴质用机智的方法避过;)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98更新:2024-11-24 02:06:47

三国中哪两位谋士,一个成天嘚瑟,一个老装傻充愣?

历史上的曹操善于谋略,他身边更是有许多谋士辅佐。今天说两个有意思的谋士,两个人就像是火和水,或是天和地总之是有很大的反差,而两个人都有才识为曹氏立下过不小的功劳。


先说说吴质,他是太子四友之一,是曹丕争夺太子位的主要智囊。曹丕、曹植夺嫡,曹丕居于深宫,左右乏人。他常常派车载一大竹箱,满盛布匹,拉入宫中。吴质就躲在布匹之下、竹箱之内。杨修发现了这个秘密,找曹操打小报告。曹丕得知,问吴质:“怎么办?”吴质轻描淡写:“简单。明天真的拉一车布进宫便是。”结果次日曹操派来的安检员翻遍竹箱,别无异物。杨修的小报告,自然成了诋毁对手的卑劣行径。


还有一次,曹操出征。曹植发挥绝世文才,写了一篇雄文,在阵前诵读以赠别。三军将士听完,都忍不住喝彩。曹丕说:“我没准备,咋办?”吴质轻描淡写:“简单。你哭。”于是曹丕泪水夺眶而下,拜倒在地。演技之真诚,令三军为之踌躇,天地为之低昂,曹操亦是欷歔不已。曹丕的真诚再一次击败了曹植的浮夸。


这就是吴质的智谋他帮着曹丕成功上位,得到了认可。但是吴质这人有个毛病,得瑟。现在的话就是作。都说不作就不会死,不过很会作的吴质到没有作死,有背后的曹丕撑腰他也有作的资本。有一次曹丕让将军们到吴质家聚会,宴会上吴质看到大将军曹真胖胖的,朱铄却精瘦精瘦的。他那刻薄的恶趣味上来,说了一段“论肥瘦”的段子,搞得两人都拔刀想砍他。吴质却恃宠生骄,浑然不惧。他因帮了曹丕自觉有功就到处跟人显摆说:“皇上能得太子位,主意都是我出的!我给你说一个啊,比如那次先帝出征等等”吴质死后的谥号,“丑侯”大家都觉得挺合适,你看这人缘都差到什么地步了!


和吴质的做风正好相反的是贾诩,贾诩计算人心,已经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曹操选太子,曹丕、曹植斗到双方都把计谋用尽了。曹丕实在没辙,来请教贾诩。贾诩说:“做好儿子该做的事吧。”这个计谋高明到了这种地步,以至于像一句废话一样。曹操是用计的祖宗,在他面前,无论多高明的奇谋密计,都好像跳梁小丑。贾诩此计,就是看穿了曹操的心思,劝曹丕以道德替代智谋。事实是贾诩的算计对了。


贾诩的计谋,话都很短,全靠对方的悟性。曹操问:“马超韩遂声势这么大,这仗怎么打?”贾诩说:“离之而已。”曹操问:“曹丕、曹植,谁可以做太子?”贾诩不说话,发呆。曹操又问:“到底谁可以做太子?”贾诩继续发呆。曹操怒了:“你干嘛呢?”贾诩突然如梦方醒,连连道歉:“我在想袁绍刘表的事情呢。”袁绍、刘表废长子而立少子,故而取败。虽曰未谋,谋在其中矣。


贾诩后期从不主动出计,需要主公问起才会发表意见,而所以计谋都有助于提问之人。和吴质比起来一个得瑟一个冷静,同为谋士层次立马见分晓。


翻译 吴质,济阴人,以文才为文帝所善,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魏略曰:质字季重,
【参考译文】 :吴质,济阴人,因有文采受到文帝的喜爱,官职做到振威将军,封假节统领黄河以北诸州军事,封为列侯。魏略说“吴质字季重,因为才学精通广博,被五官将和诸侯敬重爱戴。吴质也善于游处于五官将他们兄弟之间,就好像是前世的楼君卿善于游处于五侯之间一样。等到黄河以北平定,五官将被封为世子,吴质与刘帧并做在他的左右辅佐他。刘帧遭受贬谪后,吴质出任朝歌长,后来升为元城令。

  吴质单门独姓,年轻时经常游逛于王族贵戚之间,大概不愿与乡里人交往,因此,虽然他已经出来做官,可是本乡的人仍然不给他士人的名分。等到魏统一天下,文帝征召吴质出来做官,(吴质)同魏王在洛阳会面。到了洛阳,他被封为中郎将,封为列侯,文帝派他持使节督察幽、并两州的军事,治理信都。太和年间,入朝为官。吴质自认为不被家乡人容纳,就对司徒董昭说:“我打算永远隐姓埋名于乡里了。”

  人们传说,魏王曾有一次要出征,世子和临菑侯曹植一起在路边送行。曹植歌功颂德,出口成章,左右的大臣都瞩目相看,魏王也非常高兴。世子很沮丧,感到很失礼,吴质在他耳边说:“大王要走的时候,流下眼泪就可以了。”等到辞别的时候,世子哭泣着拜送魏王,魏王和左右的人都为此哀叹抽泣。因此人们都认为曹植文辞华美,然而在诚心孝心上比不上世子。

  黄初五年,吴质到京城朝拜,文帝下诏上将军以及特进以下的官员都到吴质的住所集会,官职大的还赐给了饮酒的器具。等酒喝到了兴头上的时候,吴质打算尽情地欢乐。当时上将军曹真长得胖,朱铄长得瘦,吴质找来优人,让他们戏说肥瘦。曹真出身贵族,以被戏耍为耻辱,生气地对吴质说:“您准备用一首曲子来对付我吗?”骠骑将军曹洪、轻车将军王忠说:“将军一定要让上将军穿肥大的衣服,那么你自己就应该穿瘦点的衣服。”曹真更加生气,拔出刀,瞪着眼说:“哪个戏子敢轻易地脱下那宽大的衣服,我就宰了他。”于是对着在座的人开始叫骂。吴质把宝剑拍到桌子上说:“曹子丹,你不过是将要挨杀的案几上的肉,吴质吞你的肉不会摇动喉咙,咀嚼你的肉不会摇动牙齿,你怎么敢凭借势力在我的目前耍威风呢?”朱铄于是站起来说:“陛下让我们来是为了让您高兴罢了,怎么到了这种地步呢?”吴质回头斥骂朱铄说:“朱铄,你敢歪着坐吗?”各位将军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坐好。

  太和四年,入朝做侍中。当时司空陈群兼管尚书省的事务,明帝当初亲自日理万机,吴质凭借辅佐大臣的身份,以国家安危为根本,极力向明帝推荐骠骑将军司马懿,说他对国家忠心耿耿,尽忠尽智,是国家的社稷之臣。陈群是一个悠闲舒缓的人,不是做相国的材料。明帝非常认同,采纳了他的意见,吴质在那一年夏天去世。
力助曹丕称帝的吴质,他为何死后落得个“丑侯”的恶谥?
这个人十分的不懂事 居功自傲 但其实君王最忌讳这一点了 丑也是对于他的一个讽刺
吴质是曹丕太子四友之一,功劳大过司马懿,为何却被追谥为丑侯呢?

曹操先封魏公再封魏王,取代汉室的野心其实已经昭然若揭,不过他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却一直摇摆不定:长子曹昂如果不是死于宛城之战,世子之位或许非他莫属,曹昂死后曹操极为看重聪慧的曹冲,《三国志》都提到:“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可惜曹冲却在208年夭折。

曹昂和曹冲之后,世子之争主要在曹丕和曹植之间展开,原本胜算不如曹植的曹丕之所以能逆袭上位,和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四人的襄助有莫大关系,这四人也因此被称之为曹丕的太子四友。

四人之中要说对曹丕上位功劳最大的并非是司马懿和陈群,而是历史上名气不如两人的吴质,为何这么说?吴质谋划的两件事情对巩固曹丕的地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件事情是有一次曹操出征,临行之前曹植歌功颂德大赞曹操拔得头筹,曹丕相形见拙之下吴质献策曹丕以痛哭和依依不舍相送曹操,此举使得曹操认为曹植华而不实,不如曹丕诚实和孝顺,可以说这一回合曹丕完胜曹植完全归功于吴质之谋。

第二件事情是世子之争的关键时刻,曹丕曾暗中将在外地为官的吴质“以车载废簏”偷偷送入府中商量对策,此举被曹植心腹谋士杨修得知于是密告曹操,曹丕大惊之下又是吴质献策,第二天仍然“以车载废簏”但是里面装的却是丝绢,果然杨修再次告密,结果曹操搜查之下只见丝绢不见吴质,于是认为杨修此举包藏祸心。

空负才名的杨修败于老谋深算的吴质之手,不仅为自己日后被杀埋下了祸根,也为曹丕在世子之争中胜出增添了一枚砝码。

正因为吴质在曹丕夺嫡之争中的出色表现,曹丕登基后对吴质大加重用:“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把河北之地特别是幽并两州都全权交给吴质,从这一点来说陈群和司马懿的权柄都不如他(司马懿在曹丕生前除了留守许都之外,并无掌握多少兵权,他真正得以执掌兵权是夏侯尚和曹丕先后去世以后的事)。

按理说吴质位高权重,又深受曹丕信任,他去世后的谥号应该有一个相当不错的美谥,可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230年吴质去世后被追谥为丑侯,按照谥法的解释:“怙威肆行曰丑”,这绝对是一个恶谥,那么同样为曹丕太子四友之一、和陈群司马懿齐名的吴质,为何死后如此凄凉,得了一个恶谥的谥号丑侯?你也不看看他都干了些啥!因为吴质的肆意妄为,朝中重臣几乎被他得罪了个遍。


被称为曹丕四友的吴质为曹丕做过哪些事?

曹丕虽然没有他父亲那样扫平四方的本领,不过作为曹魏的开创者他也有自己的许多过人之处。在曹丕成长的道路上不少人都为他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其中就包括和他关系一直十分亲密的挚友吴质。吴质给予曹丕的支持不少都非常关键,具体如下:

1.吴质建议曹丕通过父子之间的真情来打动曹操;

2.杨修对于曹丕的算计被吴质用机智的方法避过;

3.让曹丕能够在特殊的时期与他敞开心扉交流。

尽管后世对于吴质批评的声音不小,不过在那个时期很少有人能够像吴质那样体会曹丕作为长子的辛酸。吴质的理解和支持虽然带有个人功利的目的,但他的开导让曹丕释放了一定的压力。

一、让曹丕获得曹操喜爱

原本文采过人的曹植更被曹操寄予厚望,但是吴质认真分析了曹操这个人的特点,并建议曹丕扬长避短努力表现出对于曹操的敬爱和不舍之情。最终这种取巧的办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曹操对于两个孩子的观点也开始发生改变。

二、摆平杨修对曹丕的陷害

杨修作为曹植的幕僚一心想要扳倒曹丕,为此他不惜多番设计通过各种方法对其进行陷害。在危急时刻曹丕秘密把吴质召入府中商议应对的方法,机敏的吴质轻而易举地化解了这场针对曹丕的行动。吴质的多次帮助为后面曹丕的称帝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与曹丕频繁通信交流

曹丕虽然年长但由于曹操个人的偏爱,他始终没有受到长子应有的重视。面对这种局面他内心极度痛苦却又无法吐露,而吴质成为了他诉说心事的重要对象。

你认为贡献不小的吴质为什么始终只拥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呢?


吴质立下大功,为什么却得不到曹丕的重用?
因为曹丕认为当时的朝政只要有司马懿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提拔过多的人。
曹魏四友的吴质

吴质(177—230)字季重,定陶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
193年,曹操为发展力量,在鄄城招贤纳士,吴质应召而至。因其才学通博,受到曹氏父子的赏识,成为曹丕的挚友,曹植的文友。公元217年,曹丕被立为太子,吴质出任朝歌(今河南淇县)长,又迁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令。曹丕为巩固太子地位,常于吴质商量对策。一次,曹操率军出征,曹丕、曹植前往送行。曹植出口成章,盛赞曹操之功德,而曹丕则相形见绌,怅然若失。吴质对曹丕耳语说:“与魏王辞别时,你什么都不要说,只管哭泣就行了。”曹丕听了吴质的话,哭的非常伤心。曹操及其左右很受感动。于是都认为曹植华而不实,不如曹丕诚实孝顺。加上曹丕平时善于掩饰自己,言行检点,而曹植则恃才傲物,恃宠娇纵,引起许多人的反感,最终曹操打消了改立曹植为太子的念头。
公元220年,曹丕做了皇帝,马上派人把吴质接到洛阳,任命他为中郎将,又封他侯爵,让他持节度幽、并诸州军事。226年文帝崩,明帝曹叡继位。230年,吴质被征调入朝,担任侍中,成为辅弼大臣。他向明帝陈述安危大计,指出:司空大臣陈群乃平庸之辈,非国相之才;称赞骠骑将军司马懿,忠贞机智,是国家栋梁。明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这对曹魏后期政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吴质一向喜欢结交权贵,从不跟乡里百姓往来,在家乡名声不佳。做官后,又倚仗曹氏父子权势,作威作福,引起人们的反感。公元230年夏,吴质病故,被谥为“丑侯”。吴质的儿子吴应一再上书申辩,为父叫冤,直到吴质死后二十四年才改谥为“威侯”。
吴质同当时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交往密切,一说他是建安七子之一,其诗文风格表现了“建安文学”的风骨。其存世作品很少,仅有答曹丕书两篇,答曹植书一篇,收录在《昭明文选》里。还有《思慕诗》一首,存《三国志》本传注中。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