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907更新:2022-08-22 21:51:22
全文共2394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作文素材 之 《钟鼓楼》 | 茅盾文学奖作品第二届(周末好文)
《钟鼓楼》是著名的当代作家刘心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刘心武这个名字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吧,但是大家对于这一名字的认识应该只停留在《百家讲坛》里的“红学家”刘心武,而不了解作为文学家、作家的刘心武。
其实刘心武对于《红楼梦》的研究起始于1993年的一篇论文,在那之前,他曾创作了多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短篇小说《班主任》和长篇小说《钟鼓楼》了。
这部作品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钟鼓楼下的一个四合院里。
1982年12月12日,住在四合院内的薛家要办结婚喜事,《钟鼓楼》就以这一婚礼为主要线索,讲述了当天早上5点到下午5点这12个小时里四合院中九户人家的日常生活。
虽然作品仅仅展现了12个小时的北京居民生活,但是由不同人物的经历过往的回忆引出了几十年社会和生活的变迁,同时展示了老北京几十年的沉淀和变革。
《钟鼓楼》以四合院为结点,将多个不同的家庭和人物串联起来,使各式各样的人物聚集在同一时空中,立体的展示了北京平凡民众的普通生活。
这部作品中最具有历史使命感的人物是翻译荀磊,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但是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中学毕业后进入外事部门,后来被送到国外进行学习。
当他学成之后,立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创作了《乘火车回国日记》。
这样一个榜样青年更是吸引着优秀的女青年,作品中有三个女角色倾心于他,分别是他的女友冯婉姝、指腹为婚的农村姑娘郭杏儿和清华大学水利系读书的张秀藻。
其中,张秀藻的父亲是某局长张奇林,她一直被荀磊的才华和正直所吸引;
郭杏儿家在农村做专业户,挣钱之后来城里寻父亲曾定下的亲事,她是一个善良的女孩,为了成全邻居的喜事慷慨地为新娘买表;
冯婉姝是荀磊同单位的北京外语学院毕业生思想开放,并拥有着独立而正直的感情观,她认为感情里两个人应该是互相负责,并拥有同样价值的灵魂。
与荀磊女友冯婉姝思想不同的是,邻居慕英则认为爱情应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她曾是一个农村女孩,曾因崇拜英雄而爱上了一位未曾见面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伤残的战士,并嫁给了他,之后她上了大学,观念也有所转变,便与第一任丈夫离婚,并嫁给了同学葛尊志,婚后认为葛尊志过于平庸,而爱上了邻居张奇林,也就是上面说到的张秀藻的父亲,遂与第二任丈夫离婚。
个人并不认同慕英的感情观念,但并不能说她是一个坏人。
这也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那就是作品中并没有真正的“反面角色”。
这部作品中最不讨喜的两个角色应该是卢宝桑和姚向东了。
其中卢宝桑出生于一个乞丐家庭,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乞丐,因此在他身上也体现着乞丐的特征。
他去薛家酒席上蹭吃蹭喝,还对帮厨路喜纯恶言相向,甚至最终差点在婚宴上掀桌子。
与卢宝桑类似的,看似混混的姚向东内心也是善良的,他混进婚宴偷走了新娘的手表,而他只是为了寻到钱赔偿同学的羽绒登山服。
作品中不同的人物都有着一副好心肠,这也正侧面展现着刘心武老师的善良和温情,也许也正是这一份温情和感性使他能对《红楼梦》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理解吧。
正如刘心武所言“《钟鼓楼》是一个坚持写实主义的作品,但是其中吸收了一些像意识流,还有西方一些文学的写作技巧,但是吸收并不多。”
《钟鼓楼》中展现的写作手法明显受到了当时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影响。
除了写作手法上的美学价值之外,这部作品还饱含着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特别的,作品的第19章中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建筑特色介绍的非常详尽,有时竟然会恍惚“刘心武到底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建筑学家”。
而且这部作品中将北京婚宴的传统习俗描写得非常考究,还介绍了诸多北京的传统小吃,如果说川端康成的《古都》是京都的“旅行手册”的话,那刘心武的《钟鼓楼》则是北京的“旅行手册”。
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依然有诸多评论诟病《钟鼓楼》这部作品,而原因无非两点,第一是作品中的人物思想很“红”,第二则是认为作品并没能超越当时所处的时代。
关于有人认为作品中人物思想很“红”很“正确”是脸谱化的问题,我有不一样的看法。
首先,个人认为,这是八十年代真实的人民心理,作品只是真实地描写当时的现实状态;
其次,关于“红”思想,个人认为是当时的人民刚刚经历了十年浩劫,终于重新迎来了新的生活和新的希望,在日子逐渐变得安稳,社会逐渐变得和平的初期,人民感受到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安全感,在这种“小我”的满足基础上,人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更多的为“大我”所思考,因此当时的人民心理显得格外的“中二”。
针对个别评论表示这部作品没有超越当时所处的时代的问题,我想说,个别读者的要求还真是高呢!
倘若想在作品中看到超越时代、超越认知的内容,那不如去看科幻或者悬疑作品了……
文末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