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00更新:2024-11-24 02:27:40
968年8月,赵匡胤派李继勋、党项、曹彬等人北征。赵匡胤突然进攻北汉,因为他看到刘骏病危,以及北汉政治权力的变化。他决定暂时进攻北汉。北汉知道宋军来势汹汹,立即派他的总保镖虞侯刘继业前去迎战。命令刘继业出战,正是因为刘继业打遍了北汉的无敌手。有些人可能会问。小国有什么无敌的?刘继业此人并非浪得虚名,而是有名有姓,战必胜,攻必克的大将--宋朝以后,名字叫杨业,杨业无敌也!
为什么北汉的杨业愿意向宋朝投降,而拒绝向辽朝投降?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战争开始时,宋军进展顺利,在东乌河打败了北汉军队。北汉官员大多是臣民,但随着战线推进到太原城,宋人无法补给,北汉拼命抵抗,一时间双方陷入对峙。次年二月,赵匡胤不甘心,率军入伍。他一方面收集各州的粮草,送到太原军中,另一方面又分兵把守契丹军队可能经过的军事要塞。不久,宋军突破了北汉的防线,进入太原城。汉军畏缩在太原城内拼命抵抗,宋军在城内长时间的攻击下,战争出现胶着状态,双方的伤亡与日俱增。
闰五月,太原南城墙终于被汾河水浸塌,洪水入城,太原城已成泽国。虽然城中一片混乱,但并没有放弃抵抗。当时正值酷暑,天气不是大雨就是烈日。宋军在太原城师老兵疲,已无法入城。就在这时,传来了契丹援军即将结束的消息。虽然契丹人难以战胜宋军的进攻,到达太原,但也给攻城的宋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果我们再拿不下城池,就有可能被两面夹击。随师出征的赵普在关键时刻敦促撤军,许多大臣也表示赞同。
赵匡胤考虑到军队供应的困难和瘟疫的流行。一旦契丹援军突破防线,宋军就不得不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两面受敌。如遇大雨造成山洪暴发,自己的名字被毁一旦事小,宋军被洪水吞没将是一场灾难。与其在坚固的城池中疲于奔命,不如尽快脱离险境。
986年6月的一天,黄昏之时,在晋北之地的残阳夕照下,暮云更显寂寥。这时,夕阳余晖洒向了朔州的一处战场。在这里,一位北宋的将军无心于这醉人的夕阳。一番激战后,他带着残兵来到了名叫陈家谷的地方。当他满怀欣喜来到这里时,却发现早前约好的援兵无一人到来。无奈与悲壮涌上心头,而他只能仰天长啸。
此时,敌军已越来越近。突围无望的他只得发起最后的冲锋,在敌阵中他手刃数十百人。但因寡不敌众、负伤甚多,这位将军最终落马被俘。敌军首领亲自来劝降,这幕熟悉的场景一如昨日。
七年前,太原城里,他就是这样归降现在所效命的赵宋一朝。可这一次,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道义。三日之后,宋太宗接到了云州观察使绝食而死的消息。此役之后,为了纪念这位名将及其后人,民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杨家将》,而他便是那杨令公的原型——杨业。
一、弱冠成名,号为"无敌"
杨业,并州太原人,初名重贵。后来在小说、戏文的演绎下,又有了杨继业、杨令公等称呼。年少时期的杨业不喜欢读书,但非常喜欢骑马射箭,尚义任侠。所以每次打猎,他获得的猎物总是比别人多很多。年少的他立志成为将军,在一次的打猎中他曾对别人说:将来他领兵打仗的话,也要像鹰和犬追逐野兔、野鸡一样。其勇猛与果敢 ,由此可见一斑。
公元923年,杨业出身官宦世家,其父为后汉麟州刺史。因为这层关系,他在年仅20的时候就开始效力于刘崇。唐朝灭亡之后,各地的藩镇都纷纷自立为王,于是上演了一幕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权争夺战,这便是五代十国。
公元951年,后周皇帝郭威灭了后汉。同年,刘崇建立了北汉。政权并立,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弱冠之年便开始追随刘崇的杨业,自然成为了北汉的得力战将。此时的他如年少时的豪言壮语一样: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并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杨业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不断的胜利也让国人为他冠以"无敌"之名。
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后周内部悄然发生了变化。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结束了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建国之后,宋太祖继续后周的事业——平定天下。在"先南后北"的政策指导下,北宋率先平定南方,尔后集中力量对付北汉。但早期的讨伐北汉的战役连连失利,直到979年,宋太宗决定再次发兵征讨。
基于历次的失败,赵宋为这一次讨伐北汉做足了准备。基于之前的经验,北宋认为之所以屡战屡败,是因为北汉有辽国的支援。于是这一次,宋军决定好好的打击援军。当年三月,辽军行至白马岭,与宋军隔河形成了对峙的局势。辽军认为局势有利,抢先渡河,不料却遭到宋军的突然袭击,大败而去。
宋朝趁势展开进攻,先后攻下盂县、隆州、岚州等地后,直逼太原。在无外援陷入重围的情况下,刘继源只好投降。这时候的杨业还奋战在前线,"杀伤宋师甚众"。但此时的北汉已亡,在刘继源的劝说之下,他只好投降宋廷。
二、不负所托,雁门破敌
杨业招降后,宋太宗很高兴,认为自己得到了一名"老于边事"的悍将。当时还在前线的时候,杨业便被授予了右令军卫大将军。还朝后,宋太宗又授予其郑州防御使。一个降将能得到如此待遇,足可见杨业自身过人的能力。当然,这也与北宋缺少驻防北境的将领不无关系。
宋太宗果然没有看错眼。980年,即杨业归降之后的第二年,辽国进攻雁门。此时驻防的是代州刺史杨业和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这一仗可谓是精彩绝伦:杨业当时率麾下数百骑兵抄小路,与雁门关守军两面夹击。此役辽军大败,辽国驸马萧咄李被斩杀于辽军阵中。经此一役,辽军看到杨业的旗帜便引兵撤离。
这一仗杨业立了大功,并升任为领云州观察使。但他的军功却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以至于戍边的主将多有上书告发其短处。不过宋太宗对此毫不在意,几乎所有奏折都被他封存交给了杨业。雁门一役后第6年,潘、杨二人再一次合作。但这一次潘、杨二人没能重现雁门一役的肝胆相照,杨业也因此抱憾而终。
三、北伐撤军,提议遭拒
986年正月,宋朝厉兵秣马,兵分三路决定伐辽。东路归曹彬指挥,中路归田重进指挥,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曹彬不愧是名将,一路势如破竹。其它两路宋军也攻克多地,形势一片大好。就在此时,危机显露。
当时曹彬部一路攻城略地,但速度明显过快,后勤运输跟不上。当得知占领涿州之后,宋太宗却大惊失色。果不其然,曹彬部队的粮道很快被切断。不得已,他只能撤退。这一撤退,打乱了原先定好的计划。宋太宗命令曹彬不要前进,应与米信汇合。但部下听说其它两路军连连胜利,为了争功,纷纷要求出战。
就在曹彬的部下重回涿州的时候,辽圣宗亲赴前线督战。在当年4月的岐沟关一战中,宋军遭到辽军突袭,几番交战后宋军的粮草很快消耗殆尽。见势不妙,曹彬引兵退却,在之后的渡河过程中死伤惨重。东路军的溃败,直接连累了其他两路部队的攻势,以至于前期的优势转瞬即逝。既然败迹已定,那剩下的只能是如何让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内迁和军队撤退的问题了。
如此大规模的撤离,是很需要技术。为此,杨业提出了一条建议:云州的百姓应该最先撤退,然后宋军攻打应州,让云州至朔州一带的百姓从东南石碣谷撤离。与此同时将精兵埋伏在谷中央,派弓箭手守住谷口,以保证百姓安全撤离。
但是这一建议马上遭到了监军王侁的否决。按照他的意见,应该是出了雁门关之后,与辽军决战,同时污蔑杨业贪生怕死。杨业表示自己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因为这一去必然会失败。谁知这时候王侁发了狠话:"你不是号称"无敌"吗?今停军不前莫非有异心?"话说到这个份上,杨业再多争辩也无用。于是他只好表明自己"当为诸公先"的必死决心。
临走前,杨业自知此次有去无回。但为了给部下存留一丝丝希望,他还是在临走前与潘美约好在陈家谷埋好伏兵。待自己领兵撤退到此地时,从两面夹击辽军。在临阵出兵的时候,这员久经沙场的老将留下了无奈的热泪。即便这般,杨业依旧带着自己的部下走进那道山谷中。
四、慷慨上阵,悲壮离世
就这样于986年6月的一天,陈家谷战役爆发。当天上午10时左右,王侁听闻杨业在追击辽军,便认为他已经获胜,于是下令追击。但孰能料到,这是辽军主将耶律斜佯装败退的计谋。由于王侁是监军,潘美也只能服从。当他得知杨业身处险境时,却又立马领兵撤离。
可是,还在领兵浴血奋战的杨业无从知晓这一切。战至傍晚,杨业终于到了谷口。本以为能率领所剩百余部下脱险的他,看到却是空无一人的谷口。彼时的杨业心中或忧愤、或无奈亦或更多是愧对于自己无谓牺牲的部下。在数百年过后,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杨业的心境究竟如何。
但我们知道的是,杨业率及其他所剩的部下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慷慨赴死。在辽军的包围中,杨业厮杀多时。终因战马受了重伤,渐渐独木难支。辽将见此向他射了一箭,杨业应声落马被辽军俘获。此时的他身中数十刀,放眼整个战场宋军仅余杨业一人,就连他的儿子杨延玉也不幸阵亡。
辽国俘获了杨业,自然是异常兴奋,于是耶律斜轸来劝降。杨业却说了这样一番话:"宋朝皇帝待我不薄,我要以讨贼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哪知被奸人所害,导致惨败,哪还有面目活在世上呢?"。三日后,一代名将绝食而亡。宋太宗听闻后震惊不已,他立马将潘美削秩三等,王侁、刘文裕削去官籍发配地方。同时,追赠杨业为检校太尉、大同节度使。
杨业的最后一役是如此的悲壮,但他的故事却被后人所传颂。他知恩图报、报效国家的那种决心却与日月齐光。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人在努力着。中国也因为有这样的人存在而走向强大。
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件,都已经证明了很多时候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在面对着利益纠纷或者是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
大家都熟知宋朝的杨家将,其实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他的死就和考验人性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杨业是抗击契丹的名将,他也是死于契丹人之手。
那么,为什么这么厉害的杨家将,会败给契丹人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另一个人,这个人才是导致杨业惨死的罪魁祸首,他就是大将潘美。
当初宋太宗赵光义,是让杨业带领着杨家将跟随潘美去攻打契丹的。
可是,他们正好遇到了契丹的大部队。若是想要战胜契丹的大军,就必须靠出奇制胜,硬碰硬肯定是打不了胜仗的。
鉴于这种情况,杨业就和潘美商议,两个人合作。杨业负责带领着杨家将,作为诱敌之兵把契丹大军给引诱到陈家谷来。
潘美就负责把他带领的宋军全部埋伏在陈家谷等待就可以了。
两个人对这个策略都十分的满意,所以,杨业带领着他的杨家将就出发了。
本来在杨业出发之前,他就知道这一战肯定是打的最为艰难的一战,正好在他们给契丹交手的时候,他们被契丹的大兵给包围了。
若是杨业带领的杨家将想要把契丹大军引诱到陈家谷,他们就必须杀出重围来,但是这个困难还是很大的。
这时候考验人性的时候就到了,面对这种情况大将潘美是不是要改变策略,派一支队伍去营救杨家将,又或者是在原地不东动,等待着奇迹的发生呢?
可是,令我们想不到的是,最终潘美什么都没选择,他一听说杨业的杨家将被包围了,而且伤亡惨重,他就赶紧带着宋军逃跑了。
这就把杨业给坑了,杨业带领的杨家将尽管遇到了困难,但是,想要把他们在短时间内歼灭,也是不现实的。
最终,经过他们的努力,也算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杨业不但带领着杨家将突出了重围,而且他们还把契丹士兵给引到了陈家谷。
可是,这时候杨业的盟友潘美早就逃的无影无踪了。
面对这种情况,杨业知道自己被坑了,今天肯定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在逃无可逃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舍生取义。
最终,他选择和契丹大军厮杀到底,这样拼杀的结果,也就导致了他被活捉,最终,杨业因绝食而死在了契丹。
当然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杨业是在和契丹作战的时候,撞死在了李陵的碑上。
总之,不管怎么说杨业的死,都是潘美一手造成的。是他在最为关键的时候,放弃了杨业带领的杨家将,导致了杨业的惨死。
也就是说他没有经得住人性的考验,然后选择了临阵逃脱,最终导致了这一最为悲惨的一幕。
当然了这一结果是杨业提前没有想到的,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过潘美竟然如此贪生怕死,也就是说他不该考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