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31更新:2024-11-24 02:33:56
金的工业富集是在地壳(含上地幔)环境中成矿物质的质量迁移和能量转移的结果,区域构造单元的性质、基底及盖层建造、金区域地球化学场丰度、金的初始及衍生矿源、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构造作用的历史,这些地质作用综合制约着区域成矿作用的发生、发展和区域成矿潜能。因此金的区域成矿环境是划分金矿带的首要因素,而金在区域上的时空分布恰恰是这诸多因素在空间域和时间域上综合作用的表现。
(1)大地构造单元的性质是划分内生金成矿区、带的基础。我国大陆是由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古老陆核经长期的发展、增生和不同形式的对接、消减以及后期各种不同地质作用的叠加而最终形成的,经历了陆核、陆块、陆缘和陆内四大发展阶段。对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它们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壳幔结构,并引发出具有特征的基底与盖层建造、变质与岩浆作用和特征的区域性构造组合,在宏观上控制了区域金矿化的分布。鉴于我国大陆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发展演化历史,程裕淇等(1994)将我国划分五大构造区:①天山-兴安区,主要属晚元古代之后不同构造期的陆缘活动带;②塔里木-华北区,全区为一具前震旦系至长城系基底的稳定古陆块;③昆仑-秦岭区,区内除柴达木陆块外,基本是一个在前寒武纪不同基底上发育起来的古生代至早中生代不同构造阶段的陆缘活动带;④华南地区,是一个包含属性不同,既有稳定区也有活动带及新生代岛弧的复杂构造区;⑤川滇青藏地区,全区基本属中晚前寒武纪至第三纪不同构造区的陆缘活动带、结合带。在这五大区中,随地质历史的发展,展现出由前寒武纪至第三纪金成矿的有序图案,每一大区中金成矿有其自身的特色和金的时空分布规律,包含特征的金成矿系列和成矿系列类型。因此我们以这五个构造区为基础,划分了五个一级(大型)金成矿域,称之为金矿构造成矿域。
(2)我国地域广阔,上述的五个构造区都经过了长期地质演革历史和多次构造热事件的叠加,在塔里木-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川滇青藏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及菲律宾板块的形成、发展和相互作用中,促使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都有其自身特点,如同处天山-兴安构造带的北疆与兴安地区,在诸多地质特征和金矿化特点上也不尽相同,依据金矿的区域分布和构造特色,在上述五个一级金构造成矿域基础上,进一步分出12个二级金成矿区(带):①吉黑兴安成矿区;②北疆天山-阿尔泰金成矿带;③华北地台北缘金成矿带;④华北地台金成矿区;⑤秦岭-大别山金成矿带;⑥东昆仑-祁连金成矿带;⑦扬子陆块金成矿区;⑧南华活动带金成矿区;⑨台湾活动带金矿带;⑩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金成矿带;(11)松潘-甘孜金成矿带;(12)藏南雅鲁藏布江金成矿带。
图6-1 中国金矿床成矿区带分布图
这些成矿带在规模上大致相当二级构造单元。
(3)在上述金成矿带划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金矿带的空间展布,成矿时代,构造格架、沉积、变质与岩浆建造特征、金矿床类型等因素进一步划分出36个金矿集中区(图6-1,表6-1)。这一级别的金矿带相当于三级构造单元,无论在其控矿地质特点上,还是在金矿类型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同一性。往往组成相同、相近的成矿系列或金属矿化组合。
表6-1 中国金矿床主要成矿区、带及集中区一览表
续表
金矿化集中区往往与更低级序的构造单元吻合,如微陆块、地块、陆隆起、褶皱带、裂谷带、断陷带等。但由于这些构造单元间往往发育一系列的断裂带,甚至有的是不同时期板块的拼接带,导致了沿这些构造带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建造,并伴随各种类型的内生金属矿化,制约着成矿系列的空间展布,形成具有边缘成矿特色的金矿化带,因此金矿带(金矿化集中区)的边界与地质构造单元的边界并不总是一致的;
(4)区域性含金建造、有利的成矿条件、金矿床的成矿系列是确定矿带范围的重要因素。我国金成矿的显著特点是含金建造的存在,这些含金建造构成金成矿的初始或衍生矿源,在不同的含金建造分布区,往往有与之伴生的不同类型的金矿化和金的成矿系列。在我国太古宇中-基性火山岩系;元古宙含金浅变质岩系;古生代-三叠纪含金沉积岩系;显生宙侵入-火山岩系及中、新生代含金砂砾岩系对金矿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可以以区域性含金岩系的分布范围和金矿床的分布特征综合厘定各金矿集中区的范围。
矿床的成矿系列能深刻地反映出不同金矿带(集中区)中各矿床类型的时空结构,每一金矿成矿带往往有其一种或几种成矿系列或成矿系列类型。因此金矿带的划分应能体现出不同区、带中金成矿的固有特色。
商朝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器工艺的发展,并使金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
商代金器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用于其他器物上的
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
商代最主要的遗址是殷墟,这里发现的金箔十分轻薄,从厚度看,当时的锤揲工艺已相当高超,也说明商代工匠对金子的延展性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不然不可能加工到如此微薄的厚度。
在河南省安阳殷墟武官大墓中发现有环状金片,其中殷墟侯家庄一座葬坑中发现6枚包金铜泡,是用圆形金片的周边折入铜泡的背面,使金箔牢固地包在泡面上的,方法十分巧妙,此为金箔饰铜器数例。
木器贴金的器物较多,河南省安阳大司空村一座殷墓车马坑舆上中间有3片重叠一起的圆形金片饰,直径为12厘米,有可能是伞盖上的装饰。
安阳小屯一座殷墓车马坑舆内西部出土金箔片,金箔呈南北纵列,当是鞭杆之饰。杆饰自顶端玉饰下分8节,每节用金片相对地饰于杆上,杆径约2厘米,杆末端10厘米间为手柄,没有金饰。金片长5.5至
6.5厘米、宽1至1.1厘米,总重3.9克。
此外,殷墟侯家庄一座墓中发现的桥形金片,片上有钉孔,可能是钉于木器上的箔饰。安阳殷墟妇好墓发现的一件玉虎,其眼睛处贴金箔以点睛。
商王朝统治区的黄金制品大多为金箔、金叶和金片,主要用于器物装饰。在商王朝北部地区的金饰品,主要是人身佩戴的黄金首饰。这个时期所发现的金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一批金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别具一格,这反映出我国早期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不平衡性。
古蜀族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使用黄金的古老的民族之一,在相当于中原殷商时期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黄金的加工技术,制作了精美绝伦的金杖、黄金面罩、金虎、金叶、金鱼、金璋等多种黄金动物图形和装饰品。
这些黄金饰品,不仅展现了古代蜀人高超的金箔加工制作技艺,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金箔加工工艺也代表了商代最早的黄金制品水平,为揭示三星堆古蜀文明的珍贵资料对重新认识我国早期黄金冶炼水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三星堆遗址的黄金器是商文化遗址中最丰富的。一是种类多,有金杖、金面罩、金箔虎形饰、金箔鱼形饰、金箔璋形饰、金箔带饰、金料块等。
二是形体大,一、二号坑均有金面罩。二号坑的铜头像上有的贴有金箔面罩,构成金面铜头像。可以推测,金箔面罩原来都是粘贴在铜头像上使用的。一、二号坑中丰富的黄金器也是三星堆遗址晚期遗存的重要特征。
三星堆遗址的黄金制品,还有金箔或金片制成的金虎、金叶、金鱼、金璋、金带等,此外还有金料块。在这些黄金制品的制作工艺上,采用了捶锻平展、剪裁修整、平面雕刻等手法。
在三星堆的黄金制品中,其中一号祭祀坑的一柄金杖,堪称金器中的绝世珍品。它全长1.42米,直径为2.3厘米,用捶打好的金箔,包卷在一根木杆上,净重约500克。木杆早已炭化,只剩完整的金箔。
金杖杖身上端有3组人、鱼、鸟图案,说明金杖既被赋予着人世间的王权,又被赋予着宗教的神权,它本身既是王权,又是神权、政教合一的象征和标志。
靠近端头的是两个前后对称的人头像,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坠,面带微笑。另两种图案相同,上方是两只两头相对的鸟,下方是两条两背相对的鱼。它们的颈部,都叠压着一根似箭翎的图案。图案的意义大致是:在神人的护佑下,箭将鱼射中,鸟又将箭杆带鱼驮负着归来。
这是一柄权杖,同时又可看作是具有巫术原理的魔杖。传说蜀的国王鱼凫是以渔猎著称,因而后世尊奉为神,这柄金杖有可能和鱼凫氏的传说有关系。
黄金面罩是古蜀人使用黄金制品方面的又一杰作。从制作工艺上看,是先将纯金捶锻成金箔,然后做成与青铜人头像相似的轮廓,将双肩双眼镂空,再包贴在青铜器人头像上,经捶拓、蹭试、剔除、黏合等工序,最后制成与青铜人像浑然一体的黄金面罩。
在三星堆众多的金器中,金面铜头像由铜头像和金面罩两部分组成,金面人像高41厘米,铜头像为平顶,头发向后梳理,发辫垂于脑后,发辫上端扎束。
金面罩大小、造型和铜头像面部特征相同,双眼双眉镂空,用土漆调和石灰作黏合剂,将面罩粘贴于头像上。头像尊严高贵、气度非凡,这金光熠熠、耀人眼目,俨然王者风范的“金面使者”乃当时社会高层人士,掌握生杀大权,具有首领的统治意味。
从三星堆青铜头人像上包金面罩的情况来看,早在商代,蜀人就知道黄金为尊,所以他们才在铜头像上再包贴金面罩,其目的并非仅仅为了美观,而是为了得到神灵的欢娱,以使铜头像代表的神灵更灵验一些。
同时,从金箔面罩可以看出,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的面部有相当部分是高鼻、深目,颌下留一周胡须的形象,这种风格显然同商周时代我国的各种人面特征不同。
而在艺术风格上,三星堆青铜人物雕像的面部神态几乎都是庄严肃穆,眼睛大睁,尤其是着意表现双眼在面部的突出地位,这同西亚近东青铜雕像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是一致的。
另外,三星堆金面人头像,像高48.5厘米,人头像为圆顶,面罩与面部结合紧密,倒八字长眉,杏核状眼,蒜头鼻,阔口,闭唇,宽方颐。长方形耳郭,饰云雷纹,耳垂穿有一孔。
发现于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的金箔虎形饰,高6.7厘米,宽11.6厘米,用金箔锤拓而成。巨头,昂首,口大张,眼镂空,大耳,身细长,饰虎斑纹,前足伸,后足蹲,尾上卷,呈咆哮状。
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的金箔鱼形饰长22.68厘米,宽1.85厘米,形似鲇鱼,又似细叶,从一面錾凿形线和刺点纹。头端戳有一小空,两侧錾一个小缺口。
四川省成都市西部的金沙村远古文明遗址,在1000多件遗物中,包括30件金器。以金箔和金片为主,有金杖、金面罩、金面具、金带、太阳神鸟金饰、盒形器、喇叭形器、四叉形器、圆形饰、蛙形饰、虎形饰、鱼形饰等。
这些金器采用的是锤揲、剪切、刻画、模冲、镂空、打磨等多种技法加工,其厚度一般为0.02厘米至0.03厘米,最厚的约0.04厘米,含金量83.3%至94.2%,其中有些工艺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许多金器都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黄金工艺技术的代表之作。
一系列的发现表明,金沙遗址的金器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色,金沙先民有独特的“黄金崇拜”。首先是数量多,形制丰富,达几十种;其次,这些金器基本都是器物上的附件;再次,金面具等人物形象的金器在我国相当罕见;最后,金器的造型和图案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包含着丰富的古代历史信息。
其中,金冠带上的图案反映的是古蜀人对祖先和鸟的崇拜,太阳神鸟金饰则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金冠带呈圆环形,直径上大下小,19.6至19.9厘米,宽2.68至2.8厘米,厚0.02厘米。
金冠带表面纹饰由4组相同图案构成,每组图案分别有一鱼、一箭、一鸟和一圆圈。这件冠带上的纹饰与三星堆器物坑金杖上的纹饰基本相同,都是以鸟、鱼、箭、人头为主要构图元素组成的图案。
金冠带与金杖都可能是当时古国古族至高无上的王权与族权的体现与代表,标示着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的统治者在族属上同一性或连续性。
金冠带表面纹饰主要以錾刻的技艺完成,在局部纹饰中采用了刻画工艺。图案中鱼体宽短,大头圆眼,嘴略下钩,嘴上有胡须,鱼身刻画鳞片,身上有较长的背鳍,身下有两道较短的腹鳍,鱼尾作“Y”字形,两尾尖向前卷曲。箭头插于鱼头内,箭杆较粗,带尾羽,鱼的胡须处采用刻画工艺。
鸟位于箭杆后方,鸟头与鱼头朝箭羽方向,鸟为粗颈,长尾,大头,钩喙,头上有冠,翼展较小,腿爪前伸,鸟爪亦采用刻画工艺。
圆圈纹位于每组图案之间,直径约2厘米,外轮廓由两道旋纹构成,中间有两个对称的小圆圈,仍为两圈旋纹构成,每个小圆圈的上下各饰有一长方形方框,组成一个图案。
整个图案内容表现的是人用箭射鱼,箭经过鸟的侧面,箭头深插于鱼头内,所以这件金冠带称为“射鱼纹金带”。而这件特别的太阳鸟金饰件,在金饰上刻画着的是“太阳”和“鸟”的清晰图案。伴随着显示王权的大量玉器、金器的发现,足以证明这件金饰极有可能就是古蜀王举行盛大祭祀典礼遗存下来的宝物。
太阳神鸟金饰总体呈圆形,器身极薄。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
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4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
4只鸟身较瘦长,翅膀短小,喙微下钩,短尾下垂,爪有三趾。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逆时针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
太阳神鸟金饰整个图案似一幅剪纸作品,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无论是外层的4只飞鸟,还是内层旋转的太阳,都充满强烈的动感,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极大的想象空间。
特别是在红色背景衬托下,里面的漩涡就如同一轮旋转的火球,周围飞鸟图案分明就是红色的火鸟。外层飞行的神鸟和内层旋转着的太阳,表现的正是古蜀人对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和讴歌。
太阳神鸟金饰生动地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4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有研究认为其外层4鸟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内层12道芒纹代表一年12个月周而复始。这是古代蜀人崇拜太阳的物证,也许当时古蜀人已经掌握了岁、时、月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
另外,从这个太阳神鸟金箔饰本身形象来看,内层12道漩涡状光芒,既像一道道火苗,又像一根根象牙,也像一轮弯月,极富美感。
古蜀人把所能够理解并掌握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总结为科学知识,如天文历法知识等;而把不理解的自然现象就归之于神秘的宗教崇拜和神话传说。
一方面祭祀祈祷天神和日神保佑;另一方面顺应天时,总结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科学地安排生产和生活。同时,古蜀人首先又利用历法为农业生产服务。
古人采用的是观象授时的办法,来预告农事进程。即观测自然现象来判断农事季节。因此,鸟也可以代表四季。历法的先进性就是以历年和太阳的回归年之间的无限接近为前提的,而要准确地测量回归年,最简单而又确切的方法是测量日影的长度。因此,崇拜太阳和鸟的古蜀人在总结历法的过程中,是离不开太阳和鸟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积累,经过一代代巫师和古蜀人的努力,历法也在逐步得到改进。因此,宗教崇拜,尤其是太阳和鸟崇拜及历法都在古蜀人的生产和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太阳和鸟崇拜以及历法也是古蜀文化中的重要因素。
古蜀人使用历法的发展,除了古蜀人自己不断总结自然规律,不断进步以外,也借鉴了中原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历法知识。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都证明,古蜀人与其他地区,尤其中原地区的交流,自古就有,而且从来没有间断过。
太阳神鸟金饰构图凝练,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
金沙遗址还发现中心孔圆形金饰,穿孔在圆心,器表略弧。器内壁有细微磨痕。直径1.1厘米。还有边缘孔圆形金饰,穿孔则在器物边缘,器身平整。
而这一件环形金饰,素面,残长15.9厘米,宽1.04厘米,环面宽窄不等,器身多有铜锈,环内外边缘有内卷痕迹。
金沙遗址竟然还有一件金盒,椭圆形,无盖,平底略外弧,高3.13厘米,宽2.97厘米,长9.43厘米。近沿外有多处擦痕,器表曾作抛光处理,器壁不平整,有破损。
金沙遗址也发现有金面具,高3.74厘米,宽4.92厘米。圆脸,耳朵外展,耳郭线清晰,耳垂上有孔,但未穿通。梭形双眼镂空,鼻梁高直,鼻翼与颧骨线相连,大嘴微张,镂空而成。器表作抛光处理,内壁则较为粗糙。
金沙遗址中的蛙形和鱼形金饰也很有特色,其中蛙形金饰,长6.96厘米。器呈片状,头部呈尖桃形,并列一对圆眼。“A”字形身,背部中间有一脊线,前后四肢相对向内弯曲,尾端尖。脊两侧饰对称弦纹,由背脊处延至四肢,弦纹内饰一排连珠纹。
除此之外,另有几件金饰也各具特色。如喇叭形金器,口径9.8厘米。器较矮,小平顶,顶上有一个不规则穿孔。器表不平整,内外壁均抛光,留有零乱的细密划痕。还有“几”字形金器,器呈“几”字形,长49厘米,外缘不规整,有内卷痕迹。附有铜锈,抛光处理。
条形金饰,素面。残长14.7厘米、宽1.6厘米。三角形金器,长25厘米。器呈圆角三角形,器一端有长方形柄。器外缘内卷,身中部有一裂缝。除此之外,商代葬墓中位于死者身体贴近部位的,多为饰于衣帽上的金箔。
如何做到优雅地戴金链子?
选对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金项链这样才能带出气质不变成爆发户,优雅和俗气仅仅一线之隔。
个人认为女士在选购金项链的时候不要总选贵的在含金量上纠结大小,你要选对饰品这样才能突显你的气质而不是金光闪闪亮。
年轻一点的女士不要选购太粗的金链子,年轻轻压不住金黄色,把真的项链带成假的地摊货还比较显成熟岁数大,花钱还糟心何必呢。尽量选购手工精细一点的链子,在小细节突显本人特色。最好本人去试戴不要怕麻烦要多试戴几个款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年龄偏大的美女是比较适合带金饰的,显得比较雍容贵气。年纪偏大的女士就不要考虑价钱买细金项链了,显得太小家子气了。最好选择中等粗细的金链下面搭配吊坠,这样可以把最好的贵妇气质展现出来。
就是那句选对的,不选贵的,这话用到任何地方都好用。
如果认为金子在现在这个社会也有土豪金,就是因为人们称它为土豪金,就是因为现在有很多土豪就把戴金项链子这件事情看的很普遍。这以前是作为一种货币出现的,作为一种交流流通手段,只做一种买卖的交换东西种交换物品。
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会发展,很多人都认为金子是有好东西就疯狂买金子,然后开始各种带进则进,那种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戴金项链子那么粗的,脖子里戴着戴金项链进手镯,手链,金耳坠等等之类的,就把金这个东西变得很俗,就一种很俗不可耐的东西的起来,金色就是土豪金,就是一些土豪的人才会那么的佩戴金子。
但是我认为有优雅的白金项链子还是有的,比如赵雅芝,她当时演那个新白娘子传奇的时候想那么美,简直就是女神级的人物,他作为老子不晓得一个人把金子带出一种很优雅的感觉,永远是我的话,我肯定会去买,老凤凰的黄金,因为我认为他得带眼识人是真的很美,把黄金这种东西带到了优雅的极致。
我认为金项链子还是有必要带的,就有时候就会挺好看的吧,也是一种熟悉,但是一定不要太粗了,有的人就是一条很粗的金链子往脖子里的,没有美感而,觉得很是在炫耀某种东西问为什么是好看就好了嘻嘻!这条链子多好看,像锁链一样还有耳链等等的黄金,它作为一种不容易变色不容易,氧化的东西是很好的,可以保留的东西,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它。
我看到过不少商人喜欢在脖子上挂一根比较粗的金链子的戴法,就我自己的审美来看,这样的人给我的感觉就有一种暴发户的气质,看着不要说美了,我觉得戴了真的反而不如不戴。
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说,脖子上挂一根很粗的金链子,真的会瞬间拉低一个人的档次。而且就安全问题来说,女孩子戴着这样的金链子走来走去,也比较容易让犯罪分子盯上。
像女孩子要想把金链子戴出优雅的感觉,我的建议是可以选择彩金,一来彩金在颜色上会比纯金的颜色看着更漂亮一些,另外彩金的价格也会比较的美丽。
在挑选款式上,彩金就可以做出比较多的式样,黄金因为颜色的限制,做出来的款式看着就会比较的单一,我觉得纯黄金做的链子,都不是特别的好看,感觉这跟它颜色的限制有比较大的关系。
在粗细的选择上,我也不建议女孩子戴一根特别粗的链子,看着会显得特别的呆板,我觉得越是小的东西看着就越会有一种精致的感觉,像是我身边一些比较时尚的女孩子,她们脖子上带的彩金项链,就都是比较细的,在花纹的选择上,一般就是比较简单大方的。
这样搭衣服的时候也不用特别的注意,看着也有时尚的感觉。优雅并不是靠钱砸出来的,符合自身气质,淡淡的、恬静的感觉,才会让人不觉得怪异。要想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有品位的人,粗的金链子真的不要再戴了,简直辣眼睛。
云南四大流域的产金带
云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四大流域皆是重要的产金带,其中分布于金沙江及澜沧江一带的金矿尤多。对于滇金的传统认识是金沙江沿岸出产较多,早在宋元时期,已有人以淘金为业,但是金自何来,历史上一直是个谜。
云南人曾掌握了最先进的“炼金术”
云南采金历史悠久,从公元前457年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元、明、清开采颇盛。
云南很多地方都产金,当地人因此逐渐摸索和掌握了一套“炼金”之术。这个技术在当时,可以说是中国最先进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据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所述:在今天的保山地区亦产黄金,有的大如稻谷,直接裸露在江岸的滩涂上,当地采金者一天可采得五铢(约二钱)之金,颜色“一色正黄”。
可见,当时的采金者已经懂得披沙拣金这一生产黄金的初步知识。东晋时期,古代先民懂得黄金熔点较低比重较大,以薪炭之火可使其融化并除去部分杂质而获得一定纯度的黄金的知识,掌握了冶炼黄金的技术,即所谓以火融之为黄金。
迄于南诏时期,云南先民不仅进一步掌握了从沙石中披拣黄金的技术,而且懂得了“盛沙淘汰以洗取黄金的知识。上述古代黄金的生产方法,史称古法,历经千余年而沿袭至近代。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除上述冶炼黄金的技术外,云南黄金的生产从古代到近代的采、选还有的明确分工,如当时已有硐尖和冲端尖之分。采选工艺的明确分工是黄金生产技术的一大进步,也表明云南是中国最早掌握黄金冶炼技术最先进的地区。
因此,历史上云南黄金的生产方法,从原始、简陋逐步发展到具有一定学理,尤其是近代溜床的出现、采选分工的明确,以及混汞分金法的广泛应用,使云南在科技史和矿业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云南四大流域的产金带
云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四大流域皆是重要的产金带,其中分布于金沙江及澜沧江一带的金矿尤多。对于滇金的传统认识是金沙江沿岸出产较多,早在宋元时期,已有人以淘金为业,但是金自何来,历史上一直是个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云南除出产砂金外,脉金矿系也异常发达,因而出产块金,也就是古人“穴土采金”而得的金块。在脉金矿发达之地能挖出十余两、数十两重的大金块。砂金的存在,与脉金矿的大量存在有直接关系。云南金矿与地质层的关系密切,形成云南中部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黄金轴心带。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据不完全统计了解,目前,云南金矿上表矿区就超过60处,保有资源储量498吨,约占全国金矿基础储量10%。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金加工历史悠久 滇金曾行销全国
黄金,无论是自然金或熔铸后的成型金,古今中外都是一种起流通作用的货币,云南也不例外。
西汉至唐代以前,作为货币的黄金是以自然物的形式出现,如片状自然金一麸金;北宋大理国时期,流人内地的是云南块金;元明时期,上缴中央朝廷的金课和贡金采用金锭(元宝)。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云南是我国铸造金币和流通金币的主要地区。自1918年开始铸造金币以来,除一般金币外还铸造了拥护共和纪念金币、军用金币和滇字等金币,由富滇银行发行,行销全国。
云南的黄金加工业也异常兴旺。历史上昆明、大理等地有很多首饰铺,专造妇女使用的金簪、金环及各种金饰,亦造酒杯等物,并制叶金,以昆明首饰店制造的为精巧。“金箔铺”产生于元代,元代曾置“云南规措所”专造金箔、银箔,以金箔用途为广,用以制作佛像及装饰房屋及生活器具,产销十分兴旺,故昆明曾有“金箔街”的街道。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从前,昆明还出产“羊皮金”,专门用以装饰妇女的衣袖、裙、靴等。
此外,南诏国还用大量黄金铸造佛像,其中用3000两黄金铸佛三尊。大理国时期继续盛行用黄金制作佛像、佛饰。1976年,维修大理三塔时就发现金制佛像七尊。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可以说,云南不仅黄金产量高,
千年来黄金的采冶和加工经验,也闪烁着科学与智慧之光。
这样一个“貌美”又“多金”的云南,你没有没有爱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