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有谁知道方先觉将军最后是怎么逝世的?)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07更新:2024-11-24 02:58:12

说说方先觉
1944年8月8日,中外瞩目的衡阳保卫战在坚持了47天之久后,因弹尽援绝而失败,守军主将、国民党第10军军长方先觉率残部投降日军,衡阳陷于敌手。此后,方先觉的投降事件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大公案。之所以成为公案,一是在他是否曾经投降的问题上存在不同说法。虽然日方的战史著作,以及中方一些重要当事人的回忆录上,都有言之确凿的记载,但方先觉本人始终否认曾经投降日军,台湾方面的历史著作在写到这段历史时,也一直回避方先觉的投降问题,对此不置任何可否。二是在如何看待他的投降问题上,不同意见各执一端。大陆方面出版的主流派的历史著作中,认为方先觉投降日军是“贪生怕死”、“叛国投敌”,但也有人认为不能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不能全盘否定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中的表现。笔者写作本文,无意为方先觉的投降日军翻案,因为这是铁板上钉钉的事实。笔者甚至认为,方先觉否认曾经投降日军,台湾方面的历史著作回避这一问题,是一种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一种不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是,笔者也认为,在如何看待方先觉投降日军事件的问题上,我们的评价应该更慎重一点,更客观一点,更公正一点。因为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历史人物也是复杂的,不能说好就是绝对的好,说坏就是绝对的坏。我们应该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以一种同情的了解,去全面地、客观地看待方先觉的投降事件。这样,我们或许能够对方先觉其人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并以一种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对他做出较为恰当的评价。

  第一,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的绝大部分时候,是有着比较高的抗战积极性的。在投降之前,他已率部坚守衡阳47天之久,给予了日军重大打击。他并非不战而降,也非战至中途而降,而是战至最后,在官兵伤亡殆尽、守城无望的情况下才降。因此,要把方先觉同那些为了苟且偷安,或者为了高官厚禄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主动投降日军的汉奸区别开来。此外,在抗战中,国民党军队有不少将领,在与日军作战时往往不战而逃,或者一触即溃。方先觉与这些将领相比,在抗战史上的地位是否应高一些?我认为答案应是肯定的。

  第二,方先觉投降日军对战局并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他是在衡阳保卫战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投降日军的。即使他不投降,衡阳城也不可能免于沦陷之命运。此外,他率部坚守衡阳47天,早已完成了蒋介石令他坚守衡阳10天至半月的任务,并在相当大程度上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基本上达到了作战的目的。此外,在外围援军作战不力、不能倚赖的情况下,方先觉以不足二万人的兵力,事实上难以达到固守衡阳城的目的。对于这一点,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杨森在战后检讨湘北作战时曾说:“衡阳现有兵力(六个团)固感不足,增加一倍,亦难达成固守之目的。”

  第三,方先觉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他率部在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下坚守衡阳47天这一事实,已足以证明这一点。他在衡阳保卫战进行到危急的时刻,放弃突围这一唯一的逃生之路,以及后来企图自杀的事实,亦是这一论点的有力证明。我们过去说方先觉投降日军是因为贪生怕死,这一说法失之于得简单和片面化。

  应该说,方先觉并没有投降日军的思想基础。早在衡阳保卫战前,方先觉曾率部先后参加过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及常德会战,表现了较高的抗战积极性。尤其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当时任第10军预10师师长的方先觉率部死守长沙,与日军血战四昼夜,终保长沙不失,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方先觉亦于是役“以死守长沙而获猛将之名”。应该说,方先觉不是一个天生的软骨头,投降胚子。他的投降,在客观上有着下述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当衡阳守军在城内浴血苦战时,外围援军救援不力,使方先觉极为不满。方先觉曾说:“那一部友军先打进城来,我一定向委座叩头,请求颁给他一颗青天白日勋章。”由于援军迟迟不至,7月下旬,方先觉在绝望中给蒋介石、薛岳等人发电报,呼吁:“衡阳危在旦夕,个人事小,国家事大,救兵如救火,无论如何,请派一团兵力,冲进城来,我们自有办法。”遗憾的是,不要说一团兵力,外围援军连一兵一卒都未能冲进衡阳城。

  第二,为了避免日军屠城。方先觉最后决定投降,应该说与此有着重要关系。衡阳保卫战中,日军死伤累累。日军破城后,为了报复,难免会对俘虏及受伤官兵进行大肆屠杀。这一点,应该说是方先觉最不愿看到的。在7月下旬突围还有可能成功的情况下,他之所以反对突围,就是不愿把伤兵丢给日军。因此,方先觉的确有这样一个考虑,就是企图以有条件的投降来换取日军对守军官兵的人道待遇。在投降前,他向日军提出了七项条件,其中两项就是“要求日军进城不杀害俘虏”、“要求日军对受伤官兵给以人道待遇”。这些条件最后虽然遭到了日军的拒绝,但方先觉率部投降后,第10军被俘官兵没有遭到大规模的屠杀。应该说,方先觉的目的部分达到了。

  第三,受了部下的影响。如前所述,衡阳保卫战快要失败时,方先觉要自杀,遭到部下的谏阻。第3师师长周庆祥提出投降的主张后,除了第54师师长饶少伟不赞成外,其余的师长和幕僚人员都没表示反对。他的部下的态度对他显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方先觉投降日军后,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应付日军,并没有死心塌地地做汉奸。而且他在投降日军后不久,就开始寻找机会逃跑,后来终于成功地逃回重庆。这是我们在评价方先觉投降日军事件时必须注意到的又一事实。

  方先觉投降日军后不久,日军将第10军的残部改编为所谓的“先和军”(取方先觉的“先”字和伪和平军的“和”字),任命方先觉为军长。“先和军”成立时,日军举行了一个仪式,日军记者给方先觉和他的四位师长与日军第68师团长、慕僚长等人照了一张合影。日军离去后,方先觉对他的部下说:“来在屋檐下,谁敢不低头,日本人只照得我们的相,却照不到我们的心。”这句话很能反映方先觉的真实态度,它说明方先觉对日军只是应付而非真心投靠。

  方先觉投降日军事件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个特殊个案。这一特殊个案反映出一个历史事件、一个历史人物可以有多么的复杂。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稍有不慎,就难免失之于简单化和片面化,而这对历史人物是不公正的。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方先觉投降日军事件不能简单地扣之以“贪生怕死”、“叛国投敌”的大帽子。而应该看到:在衡阳保卫战的大部分时间里,方先觉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衡阳保卫战能坚持47天之久,与身为守军主将的方先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方先觉是在衡阳保卫战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投降的,这一战役失败的责任不能由他来承担;方先觉的投降,除了主观上的思想境界不高、意志不坚定等原因外,还有重要的客观原因,衡阳城外救援不力的国民党援军、最先主张投降的师长周庆祥等人,对他的投降应承担相当的责任。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方先觉的投降,还有在日军破城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保全残余官兵生命的考虑。从人道立场出发,这样的考虑是无可厚非的。他投降日军后,并没有死心塌地地卖身投靠,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成功地逃回了重庆。这样,我们就会发现,方先觉的投降,并不必然地与“贪生怕死”、“叛国投敌”联系在一起。当然,方先觉的投降日军,与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不相容的,与抗日战争中举国倡导的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也是不相容的。这使他的投降事件,成为一起连他自己也羞于承认的不光彩事件。他的投降事件的负面意义正在这里。

  1944年10月初,第3师师长周庆祥和军参谋长孙鸣玉越窗而逃。方先觉看到他们逃跑后,日军没有加强防范,于是也开始寻找机会逃跑。他先派人与外界取得联系,然后在当地帮会势力、国民党军统特务、国民党地方游击队的共同帮助下,于1944年11月底12月初,成功地逃回了重庆。这样,方先觉从投降日军到逃跑成功,经历了4个多月不到5个月的时间。方先觉逃回重庆,进一步说明,他投降日军后的所作所为是策略性行为,是为了应付日军。

  对于方先觉投降日军后的表现,日军方面也认为是巧妙的伪装。日本大本营陆军作战部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在《大东亚战争全史》一书中写道:“这位投降的方先觉军长被俘后态度伪装得很巧妙,后来乘机逃脱,返回了重庆军。”日方的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看待方先觉的投降事件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方先觉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方先觉的夫人及后人
方先觉(1903年-1983年),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字子珊,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人(今属安徽萧县)。[1]
方先觉萧县第四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于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之后入读南京第一工业学校。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以后转学军事,先后就读于黄埔军校第3期步兵科、黄埔军校高教班第2期、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4期受训。此后,他相继参加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军事行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衡阳保卫战中指挥国民革命军第10军面对日军重兵围攻,坚持防守47日。
1949年底,离开大陆去台湾。晚年有《子珊行述》《衡阳坚守战回忆》等著作,1983年3月3日在台北病逝。[2]

中文名
方先觉
外文名
Fang xian jue
别 名
字子珊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徐州府萧县
出生日期
1905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
1983年3月3日
职 业
陆军中将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
主要成就
坚守衡阳47天
代表作品
《子珊行述》《衡阳坚守战回忆》
军 衔
陆军中将
勋 章
青天白日勋章、三等云麾勋章
方先觉将军日军为什么没有杀他呢?
有记载:1944年5月,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在湖南地区发起了长衡会战,方先觉第10军担负起了保卫衡阳的重任。第10军所部于衡阳坚守四十余日,第3师师长周庆祥来到军部,向方先觉提出了停战的想法,方先觉表示同意周的意见。方先觉派遣参谋长孙鸣玉、副官处长张广宽为代表,前往天马山方向寻找日军指挥官联系停战事宜;表示第10军绝无投降之意,同时还提出“保证生存官兵安全,并让他们休息;收容伤兵,并郑重埋葬阵亡官兵”的要求。日军强迫要求方先觉等人组建“先和军”,并任命方为军长;被囚禁达3个月之久的方先觉,在伪衡阳县自卫司令王伟能等人的帮助下逃出了日军的势力范围,随后又经第19师派队护送,顺利抵达了重庆。
有谁知道方先觉将军最后是怎么逝世的?

方先觉将军最后是在1983年3月3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家中去世。享年78岁。后葬于台北县汐止市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中将2区。

在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一失足成千古恨,他也因此身败名裂。1949年,方先觉随部队撤往台湾,在台期间,因衡阳保卫战事件,导致方先觉受到排挤。1950年,方先觉被调到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担任高级参谋一职。后以国防部中将参议的身份进入革命实践研究院学习。

因衡阳保卫战是一个污点,无论方先觉如何洗白都抹不去的污点。所以在知道自己仕途无望后,方先觉辞官,出家为僧。1976年,方先觉因借给同僚退休金,但其投资失败归还不了,致使其晚年过得十分贫寒。房子都是破旧的,完全无法遮风挡雨,且鼠患成灾,堂堂将军落得如此田地,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千。

但退休后的方先觉,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还会打拳、练字。直到1983年,方先觉在台北病死。

扩展资料:

方先觉,字子珊,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今安徽萧县)。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方先觉萧县第四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于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之后,入读南京第一工业学校,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以后,转学军事,先后就读于黄埔军校第3期步兵科、黄埔军校高教班第2期、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4期受训。

此后,他相继参加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军事行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衡阳保卫战中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面对6倍于己的日军重兵围攻,坚持防守47日。这一仗直接促使东条英机下台。

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参考资料:百科-方先觉


戴笠如何营救方先觉逃出日军控制
戴笠派出了营救小组,营救小组在途中骚扰正在压扣方先觉降军的日军,方先觉与数人趁乱逃离,逃到了湖南郴州
军长方先觉该不该投降
方先觉放下武器情有可原,如果是在西方,根本就没有人质疑,只会把他当英雄。
第十军1.7万的守军中阵亡约4000,负伤约9000,伤亡比例已超过全军总数的70%,按照这一比率,可以说一线的战斗兵早已全部拼光了。而且粮尽弹绝,外援又杳无音信,即使继续抵抗,也不过再支撑一两天而已,对于衡阳最后的结局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战前军委会给第10军的任务是坚守衡阳10天,第10军坚守47天,早已完成了任务,无论是对战局的影响,还是直接杀伤敌军的战果,第10军都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后来方先觉逃出日军控制,回到重庆,重庆的各家报纸均以前所未有的一致态度,发表文章,对方先觉归来极尽赞颂欢迎。当时重庆数十家报纸只有一家没作报道,立即被指摘为“别有用心”——可见,民众心中还是有一秆秤的!毛泽东主席在为《解放日报》起草的社论中也对第10军给予了高度评价:“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面对如此盛赞,方先觉曾表示愧对“各界的欢迎”,称自己“既未成功,又未成仁”。
整个衡阳之战,日军战史记录自身伤亡约为2.9万,而众所周知日军战史历来是缩小己方伤亡数字,因此通常认为日军伤亡在4万以上,而第10军总兵力还不足1.8万,伤亡约1.1万,敌我伤亡交换比达到了3.6:1. 为抗战敌我伤亡交换比最大。
另外,方先觉将军自1933年长城抗战起,多次战斗在最前线并多次负伤。在此前的长沙、常德历次作战中,表现均相当出色,堪称军人楷模,即便是在衡阳之战的后期,方先觉如要突围,还是有机会的,在最后时刻还有拔枪自戕之举,因此如果真是“贪生怕死”的话,也不会出现最后的局面。最恶心动不动就做道德绑架。
抗日将领方先觉在台湾的结局

方先觉在台湾的结局是1983年3月3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家中去世。

1949年10月随部队从大陆撤离前往台湾,1950年1月,方先觉调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高级参谋。4月以国防部中将参议的身份入革命实践研究院第十三期受训。

8月又入园山军官训练团高级班第二期受训,1953年2月,方先觉调任澎湖防卫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官兼防空指挥官。

1954年6月,带职入国防大学联合作战系第三期深造。一年后再入石牌实践学社联战班第四期受训。结业后仍返原部,并协助继任司令官胡宗南襄理军务。

1959年11月,调任第1军团中将副司令官,期间共协助过三任司令官袁朴、唐守治、罗友伦。由于方先觉在台期间曾受到衡阳事件的抨击,以致影响仕途,始终无缘晋升司令官。

1962年1月,调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研究督察委员会主任委员,就此被打入冷宫,1968年底,以陆军中将的官阶退为备役,后被聘任为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1976年,再次荣膺国大江苏省代表,1983年3月3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家中去世。后葬于台北县汐止市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中将2区。

扩展资料:

方先觉是衡阳保卫战的国军主将,他带领1.7万的将士与10万日军血战47天,以牺牲6000人的代价换取了日军3万余人的伤亡。

此战成为了我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在衡阳保卫战中他担任国军第十军的的军长,当时的国军第十军并非满编,只有1.7万余人,相当于1.5个师的兵力。

而日军则有4个师团约10万人,还有驻岳阳北部白螺矶的日本第5航空军全力配合,敌我双方兵力对比为5.3:1。

这是一场敌我悬殊的对决,注定是一场悲壮的血战,但万万没有想到方先觉将军带领的第十军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重创日军,创作了一个奇迹,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衡阳保卫战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4年6月23日拂晓,日军发起了第一进攻,国军第十军与日军血战5个昼夜,挫败了日军的第一次总攻。

第二次阶段从7月11日开始,日军发动了第二次总攻,日军得到了重炮支援,猛烈轰击国军阵地,第十军的将士们与日军连续血战9个昼夜。

只攻占了衡阳防线的一线阵地,日军的第二次总攻又遭惨败。随后,日军一边着手准备第三次总攻,一边阻击国军的救援部队。

衡阳久攻不下,日本大本营震怒,日军加派兵力,发起了第三次总攻。而此时国军第十军伤亡9000余人,部下向军长方先觉提出了突围的建议,方先觉将军不忍心丢下8000余名伤病,断然拒绝了。

随后,日军炸断了第十军与下属各部的通讯联络电话线,第十军援兵无望,弹尽粮绝,伤员没有药品,伤口已经生蛆,已经无力再战。

面对如此绝境,8月7日,方先觉将军。方先觉发出了来生再见”的最后一电,然后拔枪自杀,但是被身边的副官将手枪击落,枪响未击中。

随后,方先觉将军为了8000余名伤兵的性命,选择与日军谈判,日军承诺不杀害国军将士,并且予以医治,最后方先觉将军选择了投降。

但是日本人出尔反尔,以没有医药为由,拒绝救治第十军的伤兵。而后,方先觉将军以及其他将领被军统先后救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方先觉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