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15更新:2022-08-24 21:26:41
有一个怪象。
这几年“她影视”看似越来越火,但最关键的“她”,却越来越单一。
比如,为了表达女性力量,强化其魅力,总是特意设计一些生硬甚至油腻的“闪亮登场”。
《也平凡》中的刑警女主,《遇见·璀璨的你》中的经纪人女主,《女士的法则》中的律师女主,出场样式宛如同一个妈生的。
踩着高跟鞋,穿着小西装,镜头360度展现:她是个拽姐。
从什么时候开始,影视剧设计一个魅力女性的出场,变得这么流水线作业了?
美人如花隔云端。
女性的魅力,是需要氛围来烘托的。
我不由得怀念起影视剧里那些经典的女性角色,她们无一不是靠着独特的出场,让人一眼难忘。
而舞会,正是能体现这一巧思的绝佳场合。
那些经典舞会的名场面,勾勒出的,是一个个更丰富、魅力更多元的女性形象。
而如何才能正确描绘“她角色”的出场?
答案可能是:反着来。
怎么拍独立的她呢?
《傲慢与偏见》中,以独立著称的女主伊丽莎白·班纳特,作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女性觉醒的代表形象,电影没让她一出场便一脸头铁。
相反,在晨光中出现的她,看书看得入神,是个安静且爱思考的女孩。
舞会是贯穿整部《傲慢与偏见》的重要场景,是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变化的重要节点,这种聪慧又不失犀利的个性,在她和达西初遇的舞会里,就已体现。
第一次参加舞会的她,俨然只是一个初入社交场的普通女孩。
兴奋且好奇地站在人群中,并不起眼。
镜头甚至没在她脸上多停留,更谈不上什么惊艳出场。
但,不惊艳就对了。
此时的她,代表的是当时保守、闭塞的英国乡镇女孩的普遍面相:
认同“门当户对”的婚恋观,认同拥有一定财富与社会口碑的男性是可以作为结婚对象的标准。
所以在舞会刚出场时,她对各方面都很出色的达西先生抱有好感。
直到无意中听到达西在背后评价她“长相一般,没法入眼”时。
达西的傲慢击碎了的好奇。
她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名财富不菲的男子,并对他的无礼当面反击:
你,也不过是长相一般的舞伴,仅此而已。
之后便开心地找别的舞伴,享受舞会的快乐。
她继续湮没人群,但达西的眼光已经开始离不开她。
再往后,她撇开了达西作为一个富豪带来的附加光芒,去思考他的傲慢人格是否值得自己爱。
因此,当达西主动和伊丽莎白交流时,伊丽莎白反而掐断了话头,决然而去。
她离人群越来越远,反而越独特,越惊艳。
不随大流,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人格魅力在这次出场中已然彰显。
影片以“离场”描绘“开场”,就像以描绘“夕阳之美”代替千篇一律的,一出场就闪闪发光的“朝阳之美”,更耐人寻味。
之后,当她遭遇自以为是的男人的逼婚。
她坚决拒绝了。
在达西第一次求婚时,面对这个曾为之心生荡漾的男人,她还是——坚决拒绝了。
别人鄙夷她贫穷、粗鲁。
天啊,你是步行来的?
裙子上有好几斤泥浆吧。
她微笑面对,坚定自信。
他人的看法,与我何干?
而这些不惧他人眼光,价值自洽的思维方式,已在那晚短暂的舞会中,悄然显现。
怎样表现女性的高贵呢?
《公主日记》中,米亚身为天之骄子、皇室贵族,一出场依然是反着来拍的——先暴露粗鲁。
皇室舞会的授勋仪式上,遗落民间的皇室公主在媒体的闪光灯下穿着便服,一身泥泞地出场了。
影片中媒体的惊讶,也是观众的惊讶。
按照常规操作,身份高贵的女主一出场就该显现出“非池中物”。
但这部片子反其道行之,却像打了个响指一样,让人意识到:米亚才不只是个投胎幸运儿。
不单是授勋仪式的舞会,其他时候米亚也同样窘态百出。
她相貌普通。爆炸头,戴眼镜,还戴着牙套,是个寻常不过的女学生。
在学校演讲,会紧张到呕吐。
拒绝当有头有脸的公主,只想胸无大志地待在家里逗猫玩。
被喜欢的男同学利用,成为报纸上的丑闻公主……
搞笑的窘态背后,却透出米亚的另一面:善良、纯净、天真。不过度在意外貌,敏感细腻,真诚待人也相信他人……
正是拥有这些品质,米亚才会在意识到公主是一个能发挥更大能量的身份后,转变思维,勇敢地成为一个真正的公主。
也是在那场晚会上,米亚虽没有身着华服,但眼神已经从懦弱变得自信。
以“平凡”书写“不凡”。
她就像一朵原本看似平平无奇的白云,可一旦夜幕降临,再普通的白云也能幻化成旖旎的晚霞。
高贵的,从不是虚空的身份。
品质洁净,精神坚定,才真正让一个女性高贵。
那么,怎样表现一个女性的智慧呢?
《罗马假日》公主安妮一出场就在舞会上和各种宾客应酬,举止优雅。
看似已具备了公主这一身份应有的智慧,但实际上,片子对此的刻画依然是反着来:先描绘其不够智慧。
会客期间,因为脚酸,她脱下的高跟鞋掉在裙子之外,差点贻笑大方。
回到寝室,她大声抱怨,无力反抗身边大臣们“为她好”的教训,甚至最终在众人按压下,被医生注射了镇定剂。
她讨厌这样举止优雅,讨厌华服,讨厌这个公主身份。
她就像一个外交玩具,一个傀儡公主。
想反抗,却极幼稚,毫无智慧可言。
直到她出逃。
买到一双舒适的平底鞋,剪了一个清爽的短发,吃了一个冰凉的雪糕,爱上一个贫穷但正直的男人……
她学会了做选择,才算真正体会到,成为一名公主的意义。
所以后来,她选择结束疯狂的旅行,回到公主的岗位上。
这时的她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国家的职责所在,心智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上一秒,她还抱着心爱的男人痛哭,下一秒便冷静思考,溜下车回到宫殿——头也不回。
但这次,她不再被大臣们左右,落落大方地和宾客交流,透露自己的偏好。
-公主最喜欢哪里?
-我最爱罗马。
有的放矢地展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生动的亲民公主形象。
借着握手,她一箭双雕地表达了对男主的眷恋:最爱罗马是因为,那是他们同游的。
最后,她含泪转身而去——再一次,头也不回。
公主在无声中平衡了私事和公事,且不拘泥于个人的爱情,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国家大义上,格局开阔,充满智慧,与之前的她有着云泥之别。
开头,她大吵大闹的抗议就像白日下的汹涌浪潮,激烈,但很快消退。
后来的她,懂得以静谧代替喧闹,如深夜海面一般,更有力量。
这些经典的影视剧女性形象,都不是一出场就极其完美,而是“反着来”。
在经历成长后,美人们才沉淀出更可贵的品质,更有厚度的魅力,进而给观众更强烈的惊喜感。
以夕阳描绘朝阳,待明日,夕阳便成了朝阳。
以白云期待晚霞,待日落,白云便幻化成旖旎晚霞。
以深夜海面书写白日波涛,待晨光,平静的海面便会再次掀起波澜。
等待、经历、沉淀,反而是一种动态的、更高级的美感。
宛如拥有阴晴圆缺的月亮美人,美得更耐人寻味,也更有传奇色彩。
这样动人心魄的美人,不仅存在于影视作品中,更存在于现实里: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琼·克劳馥、葛丽泰·嘉宝……都是这一类。
还有一个经典美人,不仅集齐了独立、高贵、智慧这三种品质,还多了一层浪漫——玛丽·莲梦露。
可惜,这些特质反倒不是她最为人熟知的。
比如独立。
不甘心陷入重复饰演“无脑尤物”的僵局,1955年,梦露毅然离开前东家福克斯,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玛丽莲·梦露制片中心”,用更多变的角色自证实力。
最终,福克斯重新求合作,但这次,梦露终于能如愿选择剧本和导演了。
比如智慧。
梦露不止是美人,还是一个对表演有思考的演技派。
《无需敲门》中,她颠覆性地饰演一个病美人,她作为质感演员特有的破碎感,在片中随处可见。
比如高贵。
1956年,梦露和女王同框,还向同岁的英女王行了一个优雅得体的屈膝礼。那一年,她被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六名。
比如浪漫。
她善于表现身体流畅的线条美,装扮也好,行为举止也罢,总能营造出动人、美好的氛围。
琼·克劳馥、葛丽泰·嘉宝、玛丽·莲梦露,这些充满质感的女演员们,都是钻石一般镶嵌在舞会上的月亮美人。
一个个传奇美人,都让人不知不觉为之吸引,为之旋转。
真正的女性魅力,展现在举手投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