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797更新:2024-11-24 03:08:14
贬义
豆腐西施出处有多个,其中之一是鲁迅的《故乡》里的杨二嫂。称杨二嫂“豆腐西施”,表面上仿佛是在赞美她的年轻美貌并点明其身份“开豆腐店的”,其实还有深层含意。南方人通常把揶揄、侮辱人、非礼人的行为叫做“吃豆腐”。
小说中,作者写:“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的“豆腐西施”是以自己的年轻美貌招揽顾客。
这就免不了要遭到游手好闲之徒的某种轻薄和戏辱。由这关系,店里“买卖非常好”。所以杨二嫂被称为“豆腐西施”还有指她常被人戏辱的意思。这一绰号带有侮辱性的含义。
扩展资料
豆腐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是普通百姓的家常菜,比起鸡鸭鱼肉山珍海味,豆腐和白菜一样,都属于“寒品”,因此当时俗语用“食豆腐白菜”来比喻某些居官清贫、待遇低下的官员的寒酸生活,如民国何刚德《客座偶谈》卷四载:“科举时代,儒官以食苜蓿为生涯,俗语谓之食豆腐白菜。”可见,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豆腐具有清寒或不富贵的文化含义。
另外,豆腐外观洁白细嫩,色泽甚佳,但比起珍珠美玉的晶莹清润,却又大为逊色,它的美丽是朴素清寒而有限的,不同于珠光宝气的豪华富丽。
在这样的社会心理基础上,用“豆腐”作限定语构成“豆腐西施”所指称的妇女,与出身乡里而后来大富大贵的绝代美女西施,自然不可等而言之。因此,清代以后仍有不少地方把出身贫寒的漂亮女子称为“豆腐西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豆腐西施
宝林娘,年轻时候开豆腐店,相貌很好,人颀长,眉毛极细。大家都喊她“草舍美女”“豆腐西施”。(仲真《鲁迅作品试析》228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各家的解释各有不同,但都认为“豆腐西施”是当时人根据古代的美女西施,以及杨二嫂家开豆腐店的事实而给杨二嫂取的绰号。 (1)不料那东村里也有一个标致细娘,叫做豆腐西施。虽不能与臭花娘并驾齐驱,却也算得数一数二的美人了。老子豆腐羹饭鬼,薄薄有几金家业,只生得他一个独囡。(张南庄《何典》卷八)
(2)后都中提全案证宗及各卷及柩,时某县为直隶人,人嘲之为“扶柩还乡”,其妇名“豆腐西施”。(丁柔克《柳弧》卷三“杨乃武案”)
这两个例子性质不同。《何典》一书风格别致,1926年刘半农在《重印何典序》中谈及这本书的特点时,首推“此书善用俚言土语,甚至极村的字眼,也全不避忌”,书中的用词,包括人名地名这样的专名,尽量采用当时江浙一带的成言俗语,上面引例中“豆腐羹饭”“臭花娘(或花娘)”“标致细娘”“独囡”等都属此类,“豆腐西施”也是其中之一。而《柳弧》一书则具有实录的性质,反映当时人的实际用语,没有作者个人的诙谐调侃成分。
从这两个用例来看,有一点是明确的,其中被称为“豆腐西施”的女子,不论是乡村姑娘,还是县官太太,与“豆腐”这一事物都没有必然的或直接的关系,“豆腐西施”实际上是用来称呼某种类型的妇女,其中的“豆腐”蕴涵着一些比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