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51更新:2024-11-24 03:28:00
《龙须沟》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为人耿直正派的老艺人程宝庆,原在一家茶馆里唱单弦,因拒绝到恶霸黑旋风家唱堂会,被其爪牙打伤,逃到龙须沟居住,靠妻子程娘子摆烟摊过日子。程宝庆满怀忧愤,但人们不理解他,都叫他疯子。
小恶霸冯狗子抢了程娘子的烟。同院的三轮车工人丁四也受到恶霸欺凌。正直的泥瓦匠赵老头为他们打抱不平,无济于事。
不久,丁四的女儿小妞子掉进了脏臭的龙须沟,被淹死了。解放后,龙须沟同北京一起获得了新生。人民政府法办了恶霸流氓黑旋风与冯狗子,治理了龙须沟,龙须沟沿岸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龙须沟》出来后,行内人并不看好,认为直白,政治化。而周恩来认为这恰恰是党所需要的。政权要在城市里扎下根来,光让人们学习社论不行,需要文艺作品帮忙。周恩来直言《龙须沟》帮了他的大忙,希望周扬出来表扬。
周扬想给老舍“人民艺术家”称号,但一些从解放区过来的作家、理论家不服气,认为老舍刚刚从美国回来,没有参加革命斗争。彭真表态,那就由北京市发吧,《龙须沟》是写北京的。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京派代表,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龙须沟
2009年的龙须沟
龙须沟是北京早期时代一个“移民”区。据悉这里主要当时居住了很多从外地不远万里逃荒来的,也有一些本地居民。与当时上海棚户区一样,这里当时也是一片“肮脏之地”。那条臭水沟真实存在过。舒乙先生名著《龙须沟》也就是记录了这段历史变迁。当年的记载,龙须沟一带的地质很差,地面由垃圾垫起来,5米以下才见原始地面。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卫生环境,1950年龙须沟改造工程正式开始。龙须沟工程的概算占到了当时全市卫生工程局全年预算的近1/5,可见当年政府对此的重视程度。
据记载,龙须沟源自虎坊桥,经天桥、金鱼池、红桥复南折至永定门外护城河,横贯北京外城的东南部,这条河最晚明代就出现了,当时并没有河名。另据考证,明正统年间,此河水与正阳门东护城河水流,经三里河,在金鱼池附近汇合,使早年的龙须沟水量增大。 清光绪年间以前,龙须沟水还是清澈的。到了宣统年间,金鱼池以北三里河的水干枯,河道淤成陆地。随后,红桥下游的水成了死水,在清《宣统北京城图》上,此河道标为“龙须沟”。 进入民国时期,龙须沟已经变成了一条污水沟。当时,全国各地逃荒逃难的穷人很多都聚居于此,两岸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这以后,为整治龙须沟,改砌暗沟,但只完成了西段。东段从天桥东,经金鱼池、红桥,折而东南仍为明沟,垃圾遍地,散发着恶臭。这段就是老舍先生所著《龙须沟》的背景。 “龙须沟”现在早已经改为暗沟(下水道)了,但是在天坛东门一带的“红桥”和“金鱼池”仍可看到,清清的流水。
日本投降,北平一片欢腾,百姓们奔走相告,笑逐颜开,觉得好日子就要到来了。南城龙须沟边的一个小院里,鼓书艺人程疯子更是欣喜非常,想当年,他是个小有名气的单弦艺人,因为不肯为日本鬼子、汉奸歌功颂德,被恶霸汉奸黑旋风痛打一顿,并警告他永远不许再登台。不让登台,等于断了他的活路,一口气没顺过来,程疯子落了个时好时闹的病根儿。街坊们从此忘了他的真名程宝庆,都叫他程疯子。其实他内心并不疯,他就盼望着日本鬼子赶紧滚出中国,汉奸们都得到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