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4更新:2024-11-24 04:12:44
伯仁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历史上确有其人。此人原名为周顗,是个酒鬼,所以又有人称其为酒鬼伯仁,周顗生于4269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当时是魏晋时期,其父亲因为建国之时杀敌有功,被封为王侯。“伯仁因我而死”中的伯仁究竟是谁,又是怎么死的?
周顗年少之时,因其文采与英姿,又受其父的威名影响,颇受人们所赞扬,故年少之时就小有名气,朝廷多次招其为官,周顗一一拒绝,此后继承了他的父亲的职位,但是却没有得到他的父亲的英勇善战之风,一直打败仗,并且喜欢喝酒。
伯仁是因为谁而死的,这个人叫做王导,是东晋时期的名臣,与周顗向来交好。当时王导二兄弟掌握东晋大权,司马睿想要诛杀王氏家族,王导跪在宫门前,要伯仁帮忙求情,伯仁没有言语,径直入宫,向皇帝分析利弊,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可是周顗入宫后,一时兴起,又喝起了酒,出门后,调侃王导,对身边人说,杀了王导,就有大官做了,王导一时便误会了伯仁,伯仁回家酒醒后,却又上书皇帝,一定不可杀王导。
王导却一直以为伯仁辜负了自己,此后王导起兵造反,遇到伯仁,没有手下留情,伯仁被处死,事后王导得知真相,后悔不已。
这句话出自唐代房玄龄写的《晋书·列传三十九》 ,说这句话的是东晋司空王导,伯仁指周顗,字伯仁。
故事背景是东晋晋元帝司马睿时期,王导是当时的豪门大族王氏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两晋时期,由于各方势力混战,各自争夺势力,琅琊王氏家族由于拥立晋元帝司马睿有功,家族势力十分庞大,庞大有力量可以撼动王权。
王氏除了王导之外,还有一个亲兄弟王敦,和王导忠心地为晋国效力不同,王敦很有一番野心,他在外掌管军队大权,渐渐地对司马睿产生不满情绪,双方矛盾日益加深,最后王敦终于起兵进犯京师建康。
王敦起兵之后,便有人劝司马睿灭了琅琊王氏一族,当时王导还在京师,他对王敦的做法并不是很赞同,此时出了这种事,他便急匆匆地跑到宫门外向司马睿请罪,说自己和王敦没有联系,反叛的是王敦,王氏一族是始终向着他的。此时的司马睿还在观望,并没有马上做出回应,就这样,王导每天带着一帮族人在带宫外跪着,以表忠心。
某日,周伯仁要进宫见司马睿,周伯仁也出身世家大族,他为人耿直,在当时很有名望,王导见他从自己身边走过,便急忙呼喊,要让他替自己在司马睿面前多提一下自己。周伯仁是个典型的面冷心善,他直接无视王导,看似无情,但在宫中见到司马睿时,却极力为王导开脱, 说王导和王敦不一样,绝不可能背叛。司马睿也觉得他说的有理,便留下他吃酒。
等周伯仁吃醉出了宫门,王导便急切地询问,哪知周伯仁还是无视了他,王导一时心如死灰,对周伯仁不免心生怨念。可他不知道的是,回到家中醒完酒的周伯仁,第一件事就是写奏折继续替王导说话。
但此刻王导已经误会了,后来王敦领兵占领建康,大开杀戒,在处置周伯仁时,王敦刻意问了王导意见,但王导却默不作声,王敦以为周伯仁和王导有过节,于是就此杀了他。再后来,王导在查看宫中奏折时,发现了周伯仁当年的奏章,这时他才明白过来,原来周伯仁一直都是护着自己的,这时他痛哭起来,说“我虽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我的不作为而死的!”
这边是伯仁之死的过程,这桩惨案告诉我们,做了好事最好能当面讲出来,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傲娇,否则,冥冥之中可能就会改变事情原本的样子,让人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