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02更新:2024-11-24 04:35:09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今生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她的作品《目送》中将父母子女的关系描绘的淋漓尽致。每个婴孩呱呱坠地之时,总是伴着家人们强烈的期盼与渴望,然白驹过隙,当初的渴望最后也换不回子女们在离开时的一个回头。
延续香火这个观念扎根在中国人心中几千年,成了某种约定俗成的仪式,甚至认为没有孩子的婚姻是不完整的。而在作家贾平凹的眼里,世上多少夫妇为续香火大费周折,实际上毫无意义。
孩子并非香火的延续
夸赞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说“虎父无犬子”,听到这等夸赞的父母长辈等人也是喜笑颜开,认为孩子是自家意志的传承,优势的融合,寄托着全家人的希望,怎么看都是合心意的,含在嘴里怕了,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全家人的感情都倾注在这小小的一团上。
这时,没有孩子的父母这时便会倍感煎熬,他们一边坚持着自己所认为的真理,一边又发现自己好像活成了一个异类,长辈们责怪其未能延续家族的香火,朋友们话里话外都是自家的宝贝,种种的不适让他们不得不屈服于现实,费尽心思怀孕生子,看起来与旁人别无二致。
幼时孩子面对这个世界的所有底气全部都来源于父母,因此对着他们百般地依赖与讨好,这也极大的刺激了父母的虚荣心,就像看到了另一个优秀的自己。
然而时间是最不等人的,随着孩子对这个世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与思维,有了独自面对世界的底气与胆量,父母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了,更不要提那些隔着辈的长辈了。
曾有一个有趣的调查表明,在周围的人中知晓父母名字的人不在少数,然而知晓祖父母、外祖父母名字的人呢,再往上呢,能记住名字的人屈指可数。
只四代罢了,祖宗的名字便可以忘得一干二净,更别提祖宗的性格与能力,更是随着一抔黄土深埋到地下。就连最基本的名字都无法记住,更遑论孩子是香火的延续,是一个家的根呢?
在延续几千的父系社会,每个人都将香火延续看做是顶重要的事情,就连皇帝也是依靠血脉的关系才能名正言顺,一个大家族的所有人紧紧抱在一起,才能枝繁叶茂。
然而时代发展到现在,现代文明则向往着另一种理念,血脉亲缘关系不再是家族兴旺昌盛的基础,各个家庭只管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是一种幸福了。
孩子并非婚姻的纽带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多少人对于婚姻的恐惧就在于未来的日复一日,有人将其美化成“细水长流”,但不能掩埋其重复的本质。枯燥且没有奔头的日子是黑暗的,是会将人推向深渊的。
于是人们发现,如果有一个孩子,那么枯燥无味的婚姻生活也算是有一抹亮色。孩子就像一个纽带,不仅可以联系夫妻感情,更肩负着连接两个家庭的责任,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把劲往一处使,只盼这个孩子能够成材。
因此在传统的观念中,有了孩子的婚姻生活才是稳固的,两个人,两个家庭才会在绝对的共同利益面前放弃各自的好处,对对方给予包容。说这种话的人,许是早已习惯了逃避罢。
但,谁说孩子生来就要肩负如此多的莫须有。没有孩子是一种自然选择,与今早选择什么作为早饭别无二致,而不是一种反抗精神,值得掀起轩然大波去讨论的。
日子不等于孩子,完整的婚姻可以完完全全的无需孩子。婚姻生活靠自身的智慧去经营,如果双方有心,即使简单的日子也能找到与众不同的地方,庆祝每一个不同的日子,无需担心什么平淡无趣。
若是两人对彼此早已厌烦,即使有孩子,也是忍气吞声的度过每一天,更让无辜的孩童白白承担不属于他的压力。
孩子并非父母的工具
自打每一个孩子出生的那天起,他就是一个自由的灵魂,独立的个体,任何人不得将意志盲目的加诸与他。父母应当像引路者,而不是领导者,主导孩子的一切思想行动。父母与子女之间,合该是保持着一个适当的距离的,父母对于子女有教育的权利,却也不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深刻的思想压力从怀孕那天开始就席卷了如今焦虑的父母,各种食谱理疗,医院检查,胎教儿歌,优质学校,教育资源,动用所有的人际关系,通通安排起来。孩子出生之后,就不断地灌输着要成材,要出人头地的思想,甚至对孩子说“你要是不成材都对不起父母”之类的话。
可是,谁为可怜的孩子来说一句呀。他们在还未出生,还没能思考时就早早被父母安排上了一条人人都要拥挤着踩踏过的路,就像迫于压力而怀孕的夫妻一样,没有人来问一问他们是否愿意啊。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无数父母将自己这一生的遗憾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花大价钱送孩子学画画,学跳舞,学钢琴,恨不能将所有的时间都填满。孩子不像是孩子,更像是父母之前相互攀比的资本和筹码。这样催生成长起来的孩子人格很难是健全的。
在贾平凹的眼里,世上多少夫妇为续香火大费周折,实际上毫无意义。这并不是全然的反对生育,而是强调结婚生子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过程,完全无需因为外界的压力与影响烦恼,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享受目前的婚姻状态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而一旦有了孩子,也不必干涉孩子的自由生长,与其费尽心思逼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情,不如任其自由生长,成为一个虽然平凡但独特的人。
著名主持人李静在一路鲜花与掌声中走来,然而她曾对记者说,她的女儿最大的心愿就是坐在边上鼓掌。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守护着一朵独特鲜花的长大,岂不是比千篇一律的未来更值得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