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76更新:2024-11-24 04:39:36
1931年11月7日,红中社(新华社的前身)成立时,毛泽东指名要他负责红中社的工作。红中社是我党在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通讯社。最初的工作一是播发新闻,二是搜集信息编印参考刊物,就是《参考消息》的前身。不久,又创办了《红色中华》报。他被任命为《红色中华》报第一任主笔。那时,红中社和《红色中华》报对内是一个机构,对外是两块牌子。周以栗作为红中社的第一任负责人,对红中社事业和《红色中华》报的创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当时红中社发出的新闻,国内许多地方都能收到。在当时敌人严密封锁之下,红中社的新闻有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有力地传播了中国革命的消息,扩大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影响。《红色中华》报的头几期,有社论、要闻、时评、红区建设、党的生活等,栏目多彩、内容生动活泼,积极宣传了我党我军的正确主张,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积极打内战,不抵抗的投降路线,起到了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所有这些,都成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史上的宝贵遗产。
一、新华社历史:
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1934年10月,红色中华通讯社随中央红军长征。1937年1月,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的决定,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华社逐步统一和调整了全国各地的机构,成为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华社在强化国家通讯社职能的同时,开始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有的地区还设有支社。
二、历任社长(行政级别属于正部级):
1、瞿秋白:社长,1934.2-1935.2;
2、向仲华:社长,1939初-1941.11;
3、博古:社长,1941.12-1946.4;
4、余光生:代社长,1946.5-1946.7;
5、廖承志:社长,1946.7-1949.6;
6、胡乔木:社长,1949.6-1949.10;
7、陈克寒:社长,1949.11-1952.8;
8、吴冷西:社长,1952.12-1966.5;
9、熊复:社长,1966.7-1967.1;
10、朱穆之:社长,1972.9-1977.9;
11、曾涛:社长,1977.12-1982.4;
12、穆青:社长,1982.4-1992.12;
13、郭超人:社长,1992.12-2000.6;
14、田聪明:社长,2000.6-2008.3;
15、李从军:社长,2008.3 - 2014.12;
16、蔡名照:社长,2014.12 - 至今。
扩展资料:
新华社工作始终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过100余篇新闻稿件,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也都为新华社撰写、修改过大量稿件,瞿秋白、博古、杨尚昆、廖承志、胡乔木等曾先后担任过红中社和新华社的主要领导职务。
新华社建立了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形成了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
集通讯社供稿业务、报刊业务、电视业务、经济信息业务、互联网和新媒体业务等为一体,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种文字,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各种新闻和信息产品。
新华社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20多种报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瞭望》《半月谈》等,2014年平均期发总量近750万份。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通讯社-历史沿革
1930年上半年,“左”的错误在中央占据领导地位,一些领导错误要求红军不惜代价攻打中心城市,以实现“打下长沙,夺取南昌”,“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目标。9月,时任中央长江局军事部长的周以栗奉命以中央代表身份前往红一方面军总部,传达再度攻打长沙的命令。 此前,红三军团虽曾在7月27日利用敌人守备空虚的时机以突然行动占领长沙,但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反扑下,很快就被迫撤出星城。8月27日,红一、红三军团会师浏阳,组建红一方面军,以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并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总前委。红一方面军组建后,在要求再度攻打长沙的指示下,却围城16天而不克,伤亡巨大。无情的现实证实“左”倾主张的错误,于是,总前委果断下达撤退命令。
周以栗到达红一方面军总部后,带来了《中央给长江局并转湘省委、鄂赣前委及行委的信》,强令红一方面军再打长沙。中央指示信说:“我们预料你们既然取得联络,必然有过会议,讨论再度占领长沙问题……这一战略无疑是正确的,望你们坚决照此战略执行。” 周以栗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在会议上坚持要红一方面军返湘,并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产生争论,气氛一度很紧张。会后,毛泽东与周以栗促膝谈心,摆事实,讲道理,直至深夜。在谈话中,周以栗深感毛泽东对敌我形势分析得更透彻,不打长沙的理由更充分,于是放弃执行中央下令再打长沙的错误主张。并把具体情况写信汇报给中央,并主动配合毛泽东作仍有不同看法的同志的工作,确保红一方面军的内部团结。
十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发动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总前委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移师赣江东岸,向井冈山根据地中心退却,以“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粉碎敌人的“围剿”。周以栗、彭德怀等赞同这一方针。但红三军团第五军和第十六军中部分同志却不愿远离家乡,以种种理由反对过江,主张红一、红三军团分开行动。这不仅使红军无法集中兵力打击敌人,更有可能导致红一方面军的分裂。总前委委托周以栗以中央代表的名义,前往红三军团传达指示并做好工作。周以栗坚决执行总前委的意见,在彭德怀配合下,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服了那些坚持错误意见的同志,保证全军的统一行动,确保第一次反“围剿”取得胜利。
姓名:周以栗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湖南长沙
出生年月:1897年
牺牲日期:19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