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2更新:2024-11-24 05:00:16
根据黑土成土过程的差异,土壤学家们将黑土划分为典型黑土、白浆化黑土、草甸黑土和表潜黑土四个亚类。根据其分布和剖面特征可以看出,松辽平原四种黑土类型都有发育,其中典型黑土、白浆化黑土、草甸黑土均分布于高平原区;表潜黑土分于低平原区。
在松辽平原黑土调查与研究过程中,考虑到黑钙土形成的母质条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农业耕种价值与黑土具有等同性,只是出露的地貌单元有所差异,故此将其归属于黑土类一并研究。
1.典型黑土及其分布
典型黑土是黑土亚类中最接近黑土类概念的亚类。本区形成典型黑土的母质为黄褐色、深黄褐色亚粘土(亦称黄土状土或黄土状亚粘土)。黑土表层为松散的灰黑色和黑色腐殖质层,向下渐变过渡到淋溶层,淋溶层之下为淀积层,淀积层发育良好,淀积层亚粘土裂隙表面见白色SiO2和CaCO3胶膜(也称菌丝体)和铁锰胶膜(也称假化石)。淀积层之下的母质层坚实,具有块状和棱块状结构,含有铁锰结核和零星分布的磨圆好的砾石。
本区典型黑土主要分布于东部松辽高平原区(即冲洪积平原区),主要见于四平、怀德、长春、德惠、农安、榆树等地。地表波状起伏,漫川漫岗,排水条件较好,生物水循环的规模相对较大。海拔高度介于200~250m之间。
2.草甸黑土及其分布
该亚类是黑土向草甸土的过渡类型。草甸土分布区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适中,水分条件充足,自然植被生长繁茂,腐殖质层深厚,一般大于50cm,最厚可达100cm以上。该亚类土壤的上部具有黑土的特性,土体受到淋溶作用,腐殖质和可溶性物质有下移现象,并在下部有相当的淀积层出现,土体下部因受到地下水毛细管上升的作用,经常处于氧化还原交替状态,有锈纹、锈斑,具有半水成土壤特征。草甸黑土腐殖质层深厚,潜在肥力高,但质地黏重,可耕性不良。
本区草甸黑土主要分布于松辽高平原区分水高地向河谷冲积平原过渡的坡麓地带以及分水高地间局部的低平地带,例如,本区冲洪积平原区谷底宽平的坳谷中。拉林河、第二松花江、卡岔河、饮马河、伊通河等较大河流的高、低河漫滩、低河流一级阶地等都有较大面积分布。
3.白浆化黑土及其分布
白浆化黑土是黑土与白浆土之间的过渡类型。该亚类的主要特征是腐殖质层之下可见发育不明显的白浆层,颜色干时近于灰白,湿时灰黄色。此外,由于受到的淋溶作用较强,粘化淀积层发育明显,并可见大量铁、锰淀积物。
白浆化黑土主要分布于本区典型黑土东侧,即长白山低山丘陵区向松辽平原过渡的山前洪积平原上(山麓台地地带)。在本区的榆树和双阳等地均有分布。
4.表潜黑土及其分布
表潜黑土为黑土向沼泽土过渡类型,分布于台地间局部地势低洼地带。
表潜黑土质地黏重,滞水层位较高,亚表层内有潜育化现象,并可见到大量锈斑。淀积层以下有潜育化特征。整个土体水分含量高。相当于美国土壤分类中潮湿弱发育冷凉软土,联合国土壤分类中的潜育湿草原土。
对黑土的测年表明,本区黑土是第四纪全新世阶段的产物。它的主要形成时期是在中全新世(距今7500~2500a)气候温暖潮湿的阶段(表4.1.11),并表现出形成时代自南而北由老到新的变化过程。分析认为,这种现象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温度带自南而北迁移变化而造成。在五大连池地区发育的新生黑土证明了这一点(图4.1.18)。
表4.1.11 黑土层形成时代C14测年研究表
图4.1.18 五大连池地区新生黑土
从表中可知,黑土层底界年龄最早距今(7540±170)a。就全区而言,黑土开始沉积时间距今不会超过8000a,最晚至今仍在沉积。但黑土层主要形成时期距今为7500~2500a的中全新世。这里需要说明,从典型黑土层沉积厚度一般在0.8~1.0m来看,黑土的沉积速率为1cm/(80~100)a。
这一阶段,大致与欧洲的大西洋期(4450~7450年),我国辽南的大孤山期(4450~7700年)(陈承惠,1976),北京地区松、栎、桦等针阔叶树为主的气候温暖时期(6000~8000年)(孔昭辰,1982),沪杭地区气候温暖,平均气温较现今高2~3℃,降水多500~600mm的气候期相当。由此可见,黑土是中全新世历史阶段的产物。
综上可知,黑土层形成,需要粘土质母质、适宜的地质条件、深埋地下水、温带半湿润气候、繁茂草原化草甸植被、微弱微生物作用发育季节冻土和全新世漫长的沉积时间才能形成。
一、概念不同
1、红土
红土(red clay)是一种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由碳酸盐类或含其他富铁铝氧化物的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红土一般呈褐红色,是具有高含水率、低密度而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特性的土。
2、黑土
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
本土纲包括中国现行发生分类制的砂姜黑土、潮土、石灰土、赤红壤、水稻土诸土类中具备变性特征者,因为中国以往未设立变性土独立单元,1985年初拟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才将其列为独立土纲。
3、黄土
黄土是指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纪期间,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它是原生的、成厚层连续分布,掩覆在低分水岭、山坡、丘陵,常与基岩不整合接触,无层理,常含有古土壤层及钙质结核层,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陡壁。
二、分布不同
1、黑土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中国东北黑土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
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2、红土
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及南美洲、北美洲的低纬度地区﹐大致以南北纬30°为限,常见于热带雨林区。欧洲特别是在地中海东岸和巴尔干半岛地区也有类似于红土的土壤存在。东亚地区北起长江沿岸﹐南抵南海诸岛、南洋群岛﹐东迄台湾﹐西至云贵高原及横断山脉的范围为红土的重要分布地带。
3、黄土
黄土主要分布在中纬度气候温暖地带,该区以干旱、半干旱和温暖少雨、有强烈季节变化为特点,而高纬、低纬地区黄土少见。
据V·台劳估计,欧洲黄土覆盖面积占7%,北美占5%,南美占10%,亚洲占3%,K·凯哈克估计,大陆面积9.3%为黄土覆盖。
三、利用价值不同
1、红土
为更好地利用红土,须对其淋溶作用强、矿质养分少、酸性大、易产生铝锰毒害、保肥性能差和质地粘重或砂粒过多等不良性状进行改良。具体措施是: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氮肥宜用粒状或球状深施,磷肥宜与有机肥混合制成颗粒肥施用。
施用石灰降低红土酸性;合理耕作;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种植绿肥是改良红土的关键措施;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土生产力。
保护植被,防治侵蚀,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根据陡缓状况修建宽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种植。用于多年生林木和经济林,比如马尾松、油茶、杉木、乌桕等,及种植柑桔等经济作物。
2、黑土
世界各地的黑土主要用于种植棉花、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糖蔗或作为牧场,用于放牧的面积最大。黑土的自然肥力很高,但耕性差,水分有效性低,在有动力机具和灌溉条件下,其农业生产潜力才可得到发掘。
农艺利用依气候而异,但因其粘粒含量高和湿时渗透性低,使这些土壤适于种植淹水的作物,而不宜种植用材林。黑土的非农业利用常出现许多工程上的问题。
3、黄土
黄土是适于植物生长的土质。黄土富于直立性,其中的天然洞穴曾是原始人类的住处,也为现代人建筑住宅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黑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红土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