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读懂达芬奇作文(一篇文章读懂达芬奇色彩管理)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26更新:2022-09-01 21:13:29

几百年来,有一个大师的名字,总是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过去小学课本里有他画蛋的故事;蒙娜丽莎脸上的神秘微笑;美国作家丹·布朗的小说名字就叫《达·芬奇密码》,甚至还推出了叫达芬奇之家的系列游戏……

那么,为什么莱昂纳多·达芬奇能吸引这么多人的眼光?希望看完这篇文章,能让您对围绕在他身边的一些谜团有所解读。

达芬奇出生于1452年4月23 日,但是他对自己的童年记载很少,他是那个年代所谓的私生子,所以没有现代意义上所讲的“姓”。他的全名为"Li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e", 直译过来的意思是“芬奇镇皮耶罗的儿子莱昂纳多”,其中“ser Piero" 中的ser是尊称,代表他父亲皮耶罗是个绅士,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事实也是如此:皮耶罗出生在公证员世家,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农妇。也因为私生子的缘故,达芬奇没有接受过正规拉丁文教育,他成年后对这件事也偶尔难以释怀。后来,小达芬奇在父母分别组建别的家庭后,跟他的叔叔和祖父母一起度过了乡下的童年时光。

达芬奇老家意大利芬奇镇

达芬奇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发现了他在绘画上的天赋,就带他去找了自己的密友韦罗基奥,一个在当地拥有自己工作室的有名画家。韦罗基奥惊讶于达芬奇青涩画笔中的过人之处,达芬奇也非常喜欢这门手艺,于是加入作坊开始了学徒生涯。韦罗基奥擅长雕塑,作品灵动,达芬奇也在老师的指导下领略了数字和几何的美感、衣褶写生(下图一示例)以及对他日后创作非常重要的“明暗法”(下图二示例)等许多重要技巧。

坐像下半身衣物褶皱(约1475) 画刷 灰色蛋彩 铅白加强 灰色背景 亚麻画布 26.6cm×23.2cm 巴黎卢浮宫

伯诺瓦的圣母(约1478- -1480) 木板油画,转为画布,48厘米x31厘米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精妙的手部拈花动作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孩子双手抓住母亲的手构成全画的中心点,后面的圆拱窗也给深色背景一袭光明之感。

在瓦萨里的书中,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农民做了一块盾牌,拜托皮耶罗带到佛罗伦萨找个画师帮他装饰一下,皮耶罗就将它拿给了自己儿子。小达芬奇在上面进行了一场有关“恐怖”内容的创作:怪兽似龙非龙,不但凶恶还喷着火,为了贯彻和创作,他甚至专门做了一个由死去的蜥蜴、蛇、蝙蝠等尸体组成的拼装实物“标本”,甚至标本散发出“奇怪”的气味也浑然不觉。父亲皮耶罗看到这个栩栩如生的盾牌后觉得,这么优秀的作品还给这个农民有点浪费,于是用另一个盾牌顶替,而把达芬奇创作的这块盾牌卖给了佛罗伦萨的艺术商人,艺术商人又把这个盾牌卖给了米兰公爵。这大概是他成功售出的第一件独立作品。

螃蟹习作(约1480) 羽毛笔,深棕色墨水,白纸,27.3厘米x 17.6厘米 科隆,瓦尔拉夫一里夏茨博物馆,inv. Z 2003v

那时候的画作往往篇幅较大,师傅完成主要部分之后,其余部分由学徒来完成。

达芬奇在画师协会成功注册成为一名画师之后,仍然在自己老师处参与了一些作品的创作,其中就有被认为是韦罗基奥封笔之作的《基督受洗》。

韦罗基奥、达芬奇等《基督受洗》 1470—1475年,木板蛋彩画,180cm×152cm,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

画面左边的天使、基督的身体以及部分背景被认为是莱昂纳多创作的部分,左边的天使侧跪在地上,除了身上的衣裙还略显生硬外,微翘的嘴角、望向基督的敬畏的眼神、微微扭转的身体和脖颈都充满着动感,与旁边另外一个天使呆板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通过x光透视我们可以知道达芬奇用了油彩而不是蛋彩。

《基督受洗》天使局部

韦罗基奥是个谦虚的人,《基督受洗》后他清楚地认识到达芬奇在绘画上的天赋远超自己,因此将他从学生变成了跟他基本对等的合作关系,达芬奇由此得以主导创作了至少四件作品,《天使报喜》以及两张小幅圣母子画像《持康乃馨的圣母》《拈花圣母》。其中《持康乃馨的圣母》被认为是达芬奇第一件由自己独立完成的创作(现存的)。

《持康乃馨的圣母》 1478年,木板油画,67cmx 42cm,德国古典绘画陈列馆

《天使报喜图》 1475年,木板油彩与蛋彩,98.4cm x217.2cm ,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

《天使报喜图》局部

作为一个脑力上的“天才”,达芬奇自由浪漫的性格又构成了他强烈的个人特征。虽然他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太过遥远,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有所觉察:

他头脑聪明,思维活跃,但也因为感兴趣的东西太多缺乏长性,所以他的研究涉及了很多领域,但是完成作品的数量却不多,以至于他“半途而废”的名声与他“天才”的名声一样显赫,并且那时候的佛罗伦萨绘画订单市场竞争激烈,以至于他30岁之前并没有完成太多可以用于出售的作品。

用于运河建设的挖掘机(自己设计) 1503,羽管笔,墨水、印度墨,28cm×40cm,米兰,昂布罗修艺术博物馆

从这封信我们可以推测,达芬奇当时的生活现状也不是太乐观,也许很需要一个能让他发挥能力的地方。但即使在这种大背景下,达芬奇在作画过程中也不会完全接受委托人的“硬性规定”,不愿意被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的创作,就拿他的作品《岩间圣母》举例吧!

《岩间圣母》一 1483——1486,199cm×122cm,木板油画,法国巴黎卢浮宫

这幅画是无垢受孕协会委托的,但是达芬奇却没有完全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去画以至于产生了摩擦,达芬奇就将这件协会不太满意的作品转卖给了他人。直到多年后,又画了第二幅岩间圣母并做了调整,才收到了最终的尾款。

《岩间圣母》二 1491——1508,189.5cm×120cm,木板油画,英国国家美术馆

从构图上来说,两件作品差别不大,但细节处差异很大。比如第一件,天使的手指指向了圣约翰,加上圣母正要落下的左手以及婴儿耶稣抬起的手指,这让画面右下方显得过于拥挤,第二件就直接取消了天使手指指出的这个动作,画面显得干净利落了一点。那么,为何莱昂纳多在明知道会让画面变得杂乱的前提下还要加入这个动作,为何天使要指向约翰,是要与耶稣一起给予约翰祝福还是别有所指,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解读,但这个问题,大概只有达芬奇本人可以解答了。

从颜色上来说,第一件的画面显得更加温柔、平易近人,略带中性气质的圣母面庞上的光阴对比也更加的柔和,圣母的蓝色衣袍与金色内衬也让她看起来亲切有余威严不足,而第二件圣母衣袍的内衬改为红色,与蓝色外料对比强烈,强调了宗教性的肃穆感,天使的衣服也不再像第一件作品中那么抢眼,改以质朴为主,隐入画面右下角,使得天使在画面中的作用减弱,这也让第二件作品看起来更加的“祭坛画"一些。

总体说来,第二件作品无论从技法或者细节等方面来说,并没有比第一件出色,甚至显得有些生硬,因此很多人都猜测第二件作品并非出自莱昂纳多本人之手,但天使那头标志性的卷发明显的是莱昂纳多作品的标志,透亮的袖子也得植于他的晕涂法的技巧,但其他矛盾的地方依然没法解释,可能他只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了少量的创作,但现在也已无迹可寻。

众所周知“文艺复兴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两人相差23岁,并且米开朗琪罗很厌恶达芬奇,充满着“极大的鄙夷和不屑”。达芬奇我行我素特立独行,衣着华丽招摇过市,而米开朗琪罗却深沉阴郁不苟言笑,也不喜欢交际,前者自由散漫,后者虔诚克己。

米开朗琪罗对艺术有着极高的热情和耐心,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并且也非常敬业。比如说《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 米开朗基罗 梵蒂冈博物馆

西斯廷教堂壁画

这个共绘有343个人物的大型壁画,由他独自花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他的辛劳作画也让身体收到了极大的影响:颜料常常滴进眼睛里,视力已变得有些模糊;长期仰头画画,脖子也歪了。往后的一段时间,他甚至只能昂着头,只把东西拿到头顶上看。

1504年初,米开朗基罗完成了自己的举世闻名的雕塑“大卫”,全身赤裸,强健有力的大卫让佛罗伦萨的执政者们为难了:是放到原先计划的显眼位置,还是避免张扬呢?30位艺术家和市民参与了讨论,当然也包括达芬奇,虽然他也并不避讳在画作中表现裸体,但他在讨论中也持保守态度,最后的结局也是大卫最终被放到了米开朗琪罗希望的位置,同时增加了一圈黄铜镀金花环遮盖裸露处。

之后,佛罗伦萨议会大厅又邀请两位艺术家同时创作两幅墙面,不知道是不是想看两位大师背对背博弈的热闹呢?但是随着达芬奇离开佛罗伦萨,这场“无声的竞赛”也不了了之。

那么,了解达芬奇的生平,我们再一起看看他作品的神秘之处吧!

众所周知,《最后的晚餐》讲述了耶稣与门徒的一次晚餐,如果您能仔细观察整幅画,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一种紧张的气氛。达芬奇于1495年开始投入此幅画的创作,按照他所喜欢的绘画节奏,他有时非常活跃,笔不离手;有时又陷入沉思,一动不动,这种看起来有些消极怠工的行为甚至引起了委托人的抱怨。

达芬奇总是坚持自己的作画习惯,不肯将就,这也使他创造了很多的不同于过去的“新式”画法。在那个年代,壁画一般采用“湿壁画”方式创作,这种画表面哑光,色彩明亮,适宜长期保存,但是必须要在石膏干燥前涂上颜色,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把石膏涂上墙,艺术家就必须要迅速下笔,而这恰巧与达芬奇的作画习惯相悖,反复地涂抹和修改是他的画画的必须,再加上他还需要经常停笔思考,于是他决定发挥自己的科学实验能力,开创新的壁画方式:用核桃油,亚麻籽油调制油彩,混入蛋液,直接涂抹在上好白色底漆的墙上,这样就可以反复描绘了。

另外如果我们去看这幅画的原品,可以看到耶稣的额头中心正是此幅画的绝对透视点,达芬奇创作时还在此处放了小钉子并割出许多放射状切口,让他得以在科技条件落后的情况下绘制出完美的透视效果。

《最后的晚餐》 1492-1498,恩宠圣母教堂,米兰

可惜,蛋彩画是更适合在木板上绘制的,这一因他作画习惯不得不做出的这种绘画方式改变,导致20年后这幅画就开始剥落,进而陷入了漫长而艰难的修补过程。后来耶稣的脚部还被人开了一个门,使得我们再也无法看到此处的原貌了。不过,也正因为他在当时找到了让自己比较舒服的绘画方式,才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作品吧!

在这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有趣的点都集中在坐在耶稣左侧的人身上,第一是那把拿着刀子的手,有人说这手就是左侧人伸出去的,有人说这个袖口颜色不对应,可能是没有露面的第三人。

红框内是一只拿着刀子的手

第二就是左侧人物到底是谁。在圣经描绘的故事里,耶稣身边的应该是圣约翰,但是看衣服的颜色,俩人还穿着“情侣装”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备受争议的所谓耶稣身边的“女人”。在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里也说,这不是圣约翰,这是抹大拉的玛丽亚,是耶稣爱她胜过爱门徒的妻子——抹大拉的玛利亚曾被魔鬼附身,后来遇到耶稣,耶稣治好了她。她也成为耶稣门徒中极为坚定的一人,并且不仅是他妻子,他俩还留有后代呢。

第三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圣杯”:圣杯到底在哪?是不是真的像上面丹布朗书提到的,两人之间的V型角度就是圣杯呢?

不得不说,如果达芬奇的这幅壁画能更加“清晰”一点,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这些谜团。

乔万尼·贾姆皮特里诺《最后的晚餐》 约1520,皇家艺术学院,伦敦

首先就是关于拿着刀子的手,从上面比较清晰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跟向左靠的圣约翰的胳膊还是很连贯的,原版衣服颜色不同可能是后期修复的缘故,应该不存在没有进入画面的另一个人。

第二将圣约翰的女性化状态也不是仅有一次,我们可以看一下他画的另外一幅施洗者圣约翰(下图),男女莫辨的浑圆面部,神秘莫测的表情,这幅有点神似蒙娜丽莎的画也体现了达芬奇后期的作画特征。

《施洗者圣约翰》 胡桃木画板上,57cm×69cm,1513-1516,法国巴黎卢浮宫

再就是他跟耶稣的所谓“情侣装配色”,从比较清晰的临摹板也可以看出,颜色差别也还是很明显的。

第三是圣杯问题,既然他是圣约翰,那就不存在V角构成圣杯的理论,所以圣杯到底在哪呢?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最后的晚餐里的圣经故事:“通过最后的晚餐,耶稣将面包和葡萄酒分给门徒享用,确立了基督教的圣餐仪式,体现了耶稣物常人相交往,而圣餐仪式也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那个用来共享葡萄酒的杯子就应该是圣杯,并且就从这顿“最后的晚餐”开始,由此我们也可以这么说,这桌子上诸多杯子里,被耶稣用来给大家共享葡萄酒的那一个就是圣杯。

1503年夏天,达芬奇接到创作蒙娜丽莎的活计,那个阶段他已经有点厌恶画画,所以我们可以猜测也许因为这是一个私人委托创作自由度比较大,所以他接下了。这幅描绘于500多年前的佛罗伦萨家庭主妇,既不是贵族情妇,也算不上格外娇美,画幅的尺寸也偏向袖珍——长77cm,宽53cm,灰尘与裂痕也将原本清晰鲜明的色彩覆盖。即使这样,每年仍有600万参赛者慕名而来一睹杰作。

游客观看《蒙娜丽莎》

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蒙娜丽莎身上具有太多的谜团:

《蒙娜丽莎》 木版油画,77cm×53cm,约1507-1516,巴黎卢浮宫

失窃现场

作案人曾经的临时工佩鲁贾

如果各式各样的记载如此相互矛盾,有人就考虑了另一种可能性——达芬奇画了两幅《蒙娜丽莎》。

下面是如此考虑的依据:首先,达芬奇和他的助手们不是第一次这么操作了:多个版本的《岩间圣母》《纺车边的圣母》《丽达与天鹅》,并且2012年瑞士一家基金会也向全世界悬臂,存在另一幅版本的《蒙娜丽莎》,他在瑞士一家银行保险库里存放了40年之久。 其次,据说巴黎和瑞士两地专业机构进行了碳元素测试,证明两幅画均是达芬奇所作。

年轻版《蒙娜丽莎》,约1503-1507年,瑞士

这幅画比较粗糙的背景似乎印证了“此画最终没有完成”的传言。

除此之外,拉斐尔曾在1504年的时候去过莱昂纳多的工作室,他在那里看到了蒙娜丽莎并且描绘在了自己的素描本上,而拉斐尔的素描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人物、姿势以及柱子都和年轻版蒙娜丽莎一样。

《年轻女子速写》,约1504年 拉斐尔在达芬奇工作室做学徒期间所绘,据信参考了早期版本《蒙娜丽莎》

那么,为什么他要画两幅蒙娜丽莎?如果真的是老年时期画了新的一幅,那是什么吸引了他进行的再次创作?

通过红外线成像,我们能够看到蒙娜丽莎的脸有许多细微调整,比如开始是像早期那幅一样有几缕头发散落,另外模特左手最初是紧紧握住扶手的。与“早期蒙娜丽莎”相比,大家熟悉的蒙娜丽莎具有能够孕育生命的伟大力量感,也许画家毕生对生命起源孜孜不倦追求的初心,是他再次创作蒙娜丽莎的动力吧?而这一抹神秘的微笑,也让达芬奇更像一个看透万物的哲学家了。

达芬奇是一个手账狂魔。15世纪,纸张还属于昂贵制品,所以莱昂纳多对笔记本的每一页都会物尽其用,随便一个边角都可能发现他的发明创造或者有趣想法。杂乱无章是他的特色,我们很容易在笔记本中发现不同领域的内容,甚至书写的时间和顺序也都不固定,因此就显得更加有趣。

飞行器翅膀关节研究草图 1487-1490,羽管笔,墨水,23.2cm×16.5cm,米兰,昂布罗修艺术博物馆

飞行器翅膀关节研究草图 1490-1493羽管笔,墨水,29cm × 21.8cm,米兰,昂布罗修艺术博物馆

和很多天才一样,达芬奇是左撇子,也正因为这一点,他的好多文字都用了“镜面书写”的方式,如果您的手头有小镜子,可以放在下面这张图的侧面,感受他镜面书写的神奇:

他爱好广泛,头脑聪明,但是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我们能看到他对许多方面都有涉猎,但最终都没有形成系统。那时候的纸张很昂贵,所以在“莱斯特手稿”(又称“哈默手稿”)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达芬奇满满当当的“即兴创作”,包括机械,水文,植物花卉,人体等等等等。

坐于岩石上的老人右侧面像与水纹研究草图 1510-1513,羽管笔墨水,15.2cm ×21.3cm,温莎城堡,皇家图书馆

驴蹄草和五叶银莲花的研究草图 1506-1508,羽管笔,墨水,黑粉笔,8.5cm×14cm,温莎城堡,皇家图书馆

紫罗兰研究草图 1487-1490羽管笔,淡彩,23.3cm× 16.8cm,巴黎,法兰西学会图书馆

他有段时间迷恋解剖学,1508年这段热情又重新成了他的兴趣点。当时他还在佛罗伦萨为遗产问题奔波,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在医院认识了一位百岁老人。解剖的过程和结果都被他用三十几页的笔记详细地记录下来,这些笔记连同他后来几年内所做的各种解剖研究一起足以构成一本世界最早的现代解剖学大全,但显然这些成果又一次倒在了他散漫的大门前,从此只存在于笔记中,从未集结成册,这也让他丧失了成为现代解剖学第一人的机会.

躯干及腿部肌肉解剖图 1509/1510羽管笔,两种色度的棕色墨水,黑粉笔,28.6cm ×20.7cm,温莎城堡,皇家图书馆

达芬奇为了了解人的身体结构,解剖过百岁老人的尸体,也有小孩的,他比较了两具尸体的血管,发现老人的血管“干瘪、萎缩得厉害”而孩子的则“柔软、充盈”,他总结说:“血管网络在人体内的变化就像橙子一样,越老、皮越硬,果肉也越少”。

子宫中的胎儿 1510,羽管笔,两种色度的棕色墨水,红粉笔,30.4cm × 22cm,温莎城堡皇家图书馆

除了血管等,莱昂纳多还用笔记和绘画的形式记录了老人的肌肉、心脏、大脑等部位的详细解剖图。1508年,莱昂纳多回到米兰后,他保持对解剖学的热情,直到1513年他去往罗马。这段期间,除了解剖人体,他还解剖了一些动物,研究了一些在我们看来可能有些奇怪的器官和部位,一开始这些研究都是为了他的艺术创作所服务的,但很快,他沉浸在好奇心中不可自拔,这样的热情让他情绪高涨。

心脏与血管解剖图 1513,羽管笔,棕色墨水,28.8cm ×41.3cm,温莎城堡,皇家图书馆

1510-1511年的冬天,他认识了帕威亚大学29岁的解剖学教授马尔坎托尼奥·德拉·托雷,托雷教授为他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观察机会,这位年轻的教授负责讲解,他的学生们负责下手解剖,而莱昂纳多则在旁边记录和绘图。这一个冬天的时间里,他们如此协同合作解剖了二十几具尸体,达芬奇精准地绘制了嘴唇、肩膀、心脏等器官、骨骼和肌肉的图像。但是,教授死在了1511年初的一场瘟疫,这本该改变当时解剖学现状的著作也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肩部肌肉和锁骨关节稳定机制的解剖学研究1509/1510,29.2cm× 19.8cm,温莎城堡,皇家图书馆

呼吸、吞咽及说话的“结构”研究草图(小舌咽舌头与气管、喉和食道) 1509/1510,29cm× 19.6cm

莱昂纳多为了躲避这场肆虐意大利的瘟疫,在这段期间,不太画画的莱昂纳多除了研究解剖学,还开始着手对地球进行研究。这部分研究被他详细的记载在“莱斯特手稿”中。这72页的笔记里,莱昂纳多集中研究了地质学、天文学和水流动力学,除了文字,他共用360幅草图佐证他的研究。

阿雷佐,佩鲁贾,丘西和锡耶纳等托斯卡纳城市风景鸟瞰图1502,羽管笔,墨水,水彩,33.8cm× 48.8cm

水纹研究草图,1508-1511羽管笔,墨水,红粉笔,26.8cm ×18.2cm温莎城堡,皇家图书馆

这本笔记中展现出来的知识和思考,是相当超前的,比如,在有关天文学的那部分研究里有这么一段:“地球不在太阳轨道的中心,也不在宇宙的中心,它在其伴生元素的中心,并与它们成为一体,无论地球如何翻转,水的表面将一直保持球面,其表面与地心等距”。尽管在莱昂纳多的理论里,他尚未意识到地球自转导致了日月交替,但他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年轻的哥白尼也刚开始构思这个理论。

纵观达芬奇的一生,留下的画作真的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他作画的特点:晕涂法构成的光滑肤质与立体感,骨炭色,深赭色等组成的抽象化深色背景,以及性别模糊的人物面庞。就好比抱银鼠的女子,它被称为欧洲第一幅现代肖像,就因为他突破了过去肖像传统样貌、神态,让头部与身体向不同方向扭转,显示出一种突然听到什么去下意识寻找的灵动。饱满的光影,茸茸的银鼠,让达芬奇对光影以及形态的长期研究都在这幅画上生动地体现了出来,让观者无不为之沉迷。达芬奇的画,精彩之一就在于画面中的动感与活力,并非仅是一瞬间的记录,让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接下来的动作或故事:“能让观者感受到画面之外的东西”,相信这也是许多艺术家的共同追求吧。

《抱银鼠的女子像》西西莉亚·加莱拉尼像 1489/1490 油彩,胡桃木板,55cm x 40.5cm,波兰,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

想看更多达芬奇的生平故事:

《文艺复兴全才——达·芬奇》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艺术-艺术家

想看更多图片:

《傅雷谈达芬奇》,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安徽美术出版社.2019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