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04更新:2024-11-24 05:04:02
“Q”从外型看上去,很像一面带把的镜子 。镜子不仅仅是用来照外表的,它也可以照到一个人的心 、一个人的灵魂 。
阿Q这一个典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面镜子 ,人们可以在里边照出自己的形象来,照出自己的麻木、健忘、悠然自得、妄自尊大、自欺欺人,具有深刻的针砭作用 。
鲁迅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国人的灵魂” 。作品中的阿Q是一个在辛亥革命中的贫苦农民 ,通过这面以阿Q为代表的镜子,唤醒那些同样不敢向压迫者反抗,只在自我麻醉中变失败为精神上虚幻的胜利。
出自:《阿Q正传》鲁迅
人物经历:
阿Q没有固定的职业,只能给别人做短工。用着的时候别人会想起他,用不着的时候,几乎不会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敢于斗嘴的也只是和自己处于同一阶层的没有地位的小人物。他对吴妈的表白招来了一顿打骂和驱赶,甚至也遭到了身边那些不自省的小人物的讥笑。
同时生计问题也得不到满足。尽管勤快能干,吃食问题也得根据是否有地方做工,农闲等时候其则没有生存下去的物质支持。在“革命”一节中,阿Q虽然感觉到有些威风,感到一丝存在感,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发现一切未变“他也仍然肚饿”,于是去尼姑庵偷吃的。最后糊里糊涂的阿Q被送上刑场。
创作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愚民政策。在阿Q身上,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业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是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史,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地盘剥。
鲁迅不止一次地对这种畸形变态心理作出概括:“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所以中国人倘有权利,看见别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数’作他护符的时候,多是凶残横恣,宛然一个暴君,做事并不中庸。”
他们对帝国主义侵略已到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地步,但偏要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却追求精神上的胜利。这一思想深深毒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
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这种麻醉剂只能使劳动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
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这便是《阿Q正传》基本的写作背景。
历史上的确有这个人,名叫章佳·阿桂。
他的功绩有:戍守西北边疆、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役、参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驻师伊犁、提出屯田建策、获捷缅甸之战、镇压回民战乱。
扩展资料:
阿桂(1717年9月7日—1797年10月10日),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将。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阿桂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阿桂屡次统领大军东征西讨,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立下了重大功勋。其后数年间,历任内大臣、汉军镶蓝旗都统、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伊犁将军、四川总督等。
参考资料:百科–阿桂
阿贵动画故事系列是一系列以学校中李老师、阿弟、阿妈、阿贵的妈妈、猛章、燕子、秀妹、王建宝还有一个外国人开始的FLASH动画故事。其中秀妹爱玩小鬼。猛章剑法精湛自称天下第一。燕子爱名牌。李老师如同魔鬼阿贵说“李老师大魔还猛。”李老师会小李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