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扩展资料:)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96更新:2024-11-24 05:06:57

历史上的朱高煦怎么去世的?

用火烧死的。朱高煦性格比较粗暴,不学习,不拘谨礼数,但是打仗作战却是一把好手,在明朝也算得上是一个风云人物,战功赫赫。朱高煦对于朱棣的谋反篡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多次帮助朱棣扭转战局,救朱棣性命。

对于二儿子的功劳朱棣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对于儿子几乎完美的表现更是不吝赞美。至此朱高煦的这一手好牌可谓打得漂亮。可是他不安于现状,为自己争取更高的荣耀,那就是想当皇帝。

朱高煦与其说是被皇帝杀死,倒不如说他是自己作死的。

扩展资料:

朱棣有有两个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儿子,刚开始朱棣很看好朱高煦,但是通过很多事,朱棣考虑再三,决定让体弱多病的长子朱高炽继承皇位,而朱高煦封为汉王。

汉王的封地原本在云南,他不肯去,朱棣又把他封到青州,他又嫌穷。最后朱棣没辙了,就让他在南京待着吧。而朱高煦不知死活,对皇帝软磨硬泡,把皇帝的亲军“天策卫”要来当了自己的护卫。

朱棣再宠爱他,也不能容忍他胡作非为,他主要干了下面两件事:死盯太子朱高炽的人,诬陷他们,进谗言陷害他们,不少人入狱甚至冤死;私下招募兵士,横行霸道,抢夺财物。其中有几个士兵抢劫财物时被兵马指挥逮住了,朱高煦居然一锤把兵马指挥打死了。

从此,朱高煦手下的士兵更加猖狂。朱棣北伐后回到南京,听说了朱高煦的所作所为,勃然大怒,把他改封到山东乐安。这次朱高煦彻底把自己从皇位的候选人中作了出去。这时他还不安分守己,继续作。


朱高煦之死?越具体越好。

大明建国以后,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太子朱标早逝,朱棣发动靖难篡夺皇位,或许是天道轮回,朱棣死后他的儿子也起兵造反了,最终上演了又一场生死争斗。朱棣有四个儿子,除了早早夭折的两个以外... ...


朱高煦是谁?
朱高煦(1385-1426年),明成祖朱棣第二子,母亲为文皇后徐氏。洪武十八年生于北平燕王府,二十八年受封高阳郡王。永乐二年封为汉王。永乐十四年朱高煦被废为庶人。宣宗宣德元年八月起兵造反,宣宗亲征讨伐,高煦出降。宣宗废高煦父子为庶人,筑室西安门内锢之。后朱高煦及诸子相继被处死。

今天回答了你的好几个问题了~
朱高煦到底犯了多大的错?为何他会被活活蒸死?
朱高煦起兵造反,朱高煦被废为庶人 。有一次,明宣宗朱瞻基前去探望朱高煦,结果在进门后便被朱高煦故意绊倒,此举让朱瞻基大为恼火,随即便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给牢牢扣住,但未曾想到,久经沙场、征战多年的朱高煦十分勇武有力,竟以一人之力便将大缸顶起,朱瞻基大惊,随后他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结果把朱高煦给活活烤死在了铜缸内,而朱瞻基也为了斩草除根,于是便下令将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杀掉,以儆效尤。
朱高煦的“煦”
这个历史上没有说明,本人也不敢乱说
朱高煦的介绍

朱高煦(xù)(1380年-1426年),明朝皇族、明成祖次子,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朱高煦怎样死的?

城内叛军都想抓住朱高煦献给宣宗。朱高煦大惊,暗中派人到行营面见宣宗,打算明日出降,得到允许。当夜,朱高煦把兵器与通谋书信全部烧毁。次日,宣宗移驻城南。朱高煦打算出城,被王斌等人劝阻,只得假意回到汉王府,暗中从小路出城投降。群臣纷纷上奏,请求将朱高煦明正典刑。宣宗不许,还把弹劾奏章给朱高煦看。朱高煦叩首道:“臣罪该万死,惟听陛下处置。”朱高煦余党全部被擒后,宣宗赦免城中守军之罪,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命薛禄与尚书张本留守,然后班师回朝。[23] 

返回北京后,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还亲自把平息朱高煦叛乱一事编写成《东征记》,昭示群臣。逆党王斌等人伏诛,同谋伏诛者六百四十余人,因故意放纵和藏匿反贼而被处死或戍边的计一千五百余人,发配到边远地区的计七百二十人。[24] 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25]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