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85更新:2022-09-02 07:53:57
青年作家陶丽群在她的短篇小说《我们的爱》中,哀而不伤地讲述了三个女人的爱情与婚姻:我与丈夫默;母亲与父亲;姑姑与姑父。
小说中三个女人的经历,揭示了婚姻的三重境界。
默比我大十来岁,我们结婚八年,在外人看来,我们的感情默契稳定,岁月好安然,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平静的外表之下,其实暗流涌动。
默喜欢孩子,但我不愿意生,发自本能地抵触生儿育女这件事,我们几乎每年都会为这件事吵架。
我曾以为是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让我没有信心和热情去做一个母亲。
但与默相处得越久,我越尴尬地发现:我不愿生孩子,其实跟父母的影响没关系,我只是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爱他。
我对默,没有那种生死相随的激情,更多地是像对兄长一样的依赖与信任。
也许默对我也是这种感觉,所以他不介意像兄长一样包容我照顾我,但只有一点,他很坚持:
无论如何,我的生命里都要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假如你不能接受,我就要考虑换一种生活。
这一次争执之后,他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和朋友出门钓鱼去了。
他的冷静与决绝让我悲哀地意识到,我们只是像两个合伙人,当年合资开办了这个家庭公司,我没有其他资本,仅以爱与青春入股。
八年,爱在时光中日渐消磨,青春也在加速贬值,我的股份在迅速稀释,如果不再注入新的资本,等待我的命运将是出局,默讲得很委婉也很坚决。
孩子,不仅是维系我们脆弱关系的唯一纽带,更是我能继续参股这段关系的投名状。
这样的婚姻状态,生不生孩子,孤独都是我的宿命,所不同的,是一个人寂寞,还是在他的身边孤独。
婚姻是现实的,这就是生活。绝大多数人的婚姻都停留在第一重。
小说中父亲和母亲的婚姻是主线。
我的父亲母亲一辈子没有争吵过,跟我和默一样,在外人眼里,他们是幸福的一对:
父亲勤劳能干,所挣的每一分钱都交给母亲,是难得的好脾气,有责任的老实男人;
母亲年轻时很漂亮,现在即使老了,也还是很有气质,埋头操持家务,对人永远都是客客气气的。
但只有我和父亲知道,这种客气的背后,是一种令人无法靠近的冷淡与疏离,包括父亲和我,他们早已分房而卧,成家后的我也很少回家。
母亲看起来总是淡淡的,只有一次例外,我从来没对人提起过。
那是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她带我去县城,我以为只是带我去看场电影,没想到是她要去见一个人,一个长相和穿戴都很出众的年轻男人。
那一次我看到平日波澜不惊的母亲变得紧张羞怯又开心,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温软如斯的母亲。
原来母亲一辈子清冷,是因为她的心里已经有心爱的人,她只是不爱父亲而已。
后来从姑姑口中,我知道了母亲嫁给父亲的缘由:
当年母亲落水,父亲救了母亲,当时情况紧急,父亲扒开了她的衣服施救。
在那个年代,女孩子被人扒过衣服,嫁人就有点难,是母亲的父母主动来提亲,答谢父亲的救命之恩。
在那样闭塞的边陲小镇,父母之命难违,世俗眼光难离,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于是母亲用一辈子的时光来报答这份恩,也用一辈子的封闭来守护那段情。
母亲是可怜的,也是幸运的,父亲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全心全意地,在我看来甚至是卑微地爱着母亲。
在母亲63岁那年,父亲终于明白,感情的事真的勉强不来。
于是他提出离婚,父亲把家里所有的都留给了母亲,只带走了一张我们仨的照片,住在姑姑家。
父亲一直在等着母亲,只要一通电话,他就会冲回去,只是不知道父亲还能不能等到这通电话。
父亲爱了母亲一辈子,母亲却思念了别人一辈子,我心向山, 君心向水。
父母的婚姻与我跟默不一样,我和默的感情像无根的浮萍,漂泊无依又随时可以停靠他处,他们却在执着地追求心中的爱人,只可惜“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满沟渠”。
世间哪有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法?如果无法两全,那么是嫁给一个爱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爱的人?无论如何选择,都不会太完美。
虽然不完美,但至少一方有真爱,这已是世上很少有人能达到的第二重了。
如果婚姻分三重境界,姑姑和姑父的婚姻一定是在最高的第三重。
姑姑是我们镇上最漂亮的姑娘,姑父是个伟岸挺拔的退伍军人,在最美的年龄,他们相遇相识相爱。
结婚后,他们两情相悦,琴瑟和鸣,总之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样子。
然而,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结婚第三年,姑父得了一种罕见病去世了,留下24岁的姑姑,姑姑没有孩子,但她一直守着没有再嫁。
也许在姑姑看来,姑父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陪伴她。
在她眼里,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所以漫长坚硬的岁月有了姑父的另类陪伴,变得悠长温润,因为心中有爱,50多岁的姑姑依然嘴角有笑眼中有光。
世间万千男女,婚姻百态,无外乎这三重境界,无论处在哪一重境界都有遗憾,女人最后都是嫁给了自己。
正如《霸王别姬》那两句经典台词所说,似醉非关酒,闻香不是花,人啦,得自个儿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