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1更新:2024-11-24 05:11:16
骆秉章,原名俊,字吁门,号儒斋,三十七岁改名为“秉章”。号称“晚清八大名臣”,1793年在广东花县(即现在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出生。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成绩相当傲人:恩科六十六名,殿试二甲二十七名,钦点庶吉士。一开始被任名为编修,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一类的职务。
后来任四川总督 湖南巡抚 湖北巡抚 一等轻车都尉 太子太保等职位。1866年病死于任上,追赠太子太傅,溢号文忠,并御赐家庙。
骆氏族人在花都祭祖
骆秉章为官清正廉洁,公而忘私,为国为民,作为统帅,他知人善用。晚清的中兴大臣之名乃实至名归。
骆秉章奉命稽查史部银库,因为过于清廉,且做事一丝不苟,不与别人同流合污,同僚们总是想办法要弄走他。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银库亏欠九百多万两银子的,他还是受到牵连,被责失察,罚款一万八千两,只是也被皇帝注意到他不贪不占的品行,于是以庶子之名,留任。
骆秉章病逝于任上,仅留下箱笥五六个,八百两的银子,这些银子还是官银,衣服除官服外,都是旧衣服,连办丧事都不够。朝廷赏赐其侄孙五千两,才能扶灵柩回乡。说他两袖清风,实不为过。
他在任期间,唯材是举,先后举荐胡林翼,江忠源,刘长佑,罗泽南,胡中和,唐友耕等人。
为抵挡太平军,骆秉章力撑曾国藩主办湘军,但是同时也对他相应的压制,以致后来,曾国藩肯乖乖解散十万湘军,退了下来。
他被视为太平天国的克星,南王冯云山 西王萧朝贵 翼王石达开 均先后在他统帅的将领下挫败,并命丧在他手上。
他主政湖南 四川之时,减轻赋税,轻徭薄赋,善待子民,以致死后,老百姓罢市哭丧,“如丧考妣”,意思即好像家里死了父母一样伤心。
但是骆秉章处死石达开时,却被指责为背信弃义,而声誉受损。原因据说是曾派杨应刚 王松林劝降,石达开投诚的条件是“宥我将士,请免诛戮”。
看历史人物,不能片面地从某一个角度去看。如果从太平天国或者天地会的角度来看,骆秉章这样的人,和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这些人一样,都是太平军等人眼中的刽子手。
可是从清廷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去看,这些人,那都是稳住天下局势的重要核心人物。比如说左宗棠,他在镇压太平军的时候,从来没有心慈手软过,在平定捻军叛乱的时候,也是杀伐决断。
可为什么左宗棠能够名垂青史?因为人家做出了有利于中华民族,有利于天下的大事情。你们太平军、天地会是为了干什么?还不是为了个人私利?
说到底,太平军、捻军和天地会,在当时看来,那都是大反派。为什么?因为他们除了捣乱,根本什么都做不好。
当时中华民族已经被列强欺辱得喘不过气来了,他们还要帮人家添把柴,这帮人只顾着自己夺取权力,真的是挺可恶的。
左宗棠这样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一辈子不留财产,两袖清风,不培养什么党羽,甚至连妻儿去世的时候,他都没有回家看一眼,为什么?因为他肩负着天下重任。他要平定陕甘,他要收复新疆。
说骆秉章,其实就离不开左宗棠。因为这两个人的交集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说左宗棠就是骆秉章一手提拔起来的,也是骆秉章给了左宗棠闻达诸侯的机会。
坐镇湖南10年,骆秉章保住了一方安宁。
早在1851年,太平军刚刚起义的时候,骆秉章和他们就有过较量。当时骆秉章是湖南巡抚,恰好被朝廷要调走。
可是在调走之前,骆秉章心里不放心啊,长沙城的城墙跟棚户区的栅栏一样,根本就挡不住太平军的进攻。
先议修长沙城,甫毕工,而贼由醴陵突犯长沙。秉章婴城固守,悍贼萧朝贵预诇城坏,故以轻军来袭,未得逞,寻毙於炮。副将邓绍良赴援最先至,入城任战守。贼屡以地雷坏城,皆击却之。---《清史稿》
为此骆秉章带头捐钱修筑城墙,大手一挥就是300两白银。你肯定觉得堂堂湖南巡抚,一个省的省长,只能掏出300两白银,是不是太少了?
我告诉你,是真的不少了,要是李鸿章掏300两,绝对该骂。可骆秉章穷啊,他是个两袖清风的官,家里穷得叮当响,谁知道他这300两是靠什么办法凑出来的。
在新任巡抚张亮基还没来之前,骆秉章就带着一帮人把长沙城的城墙给修好了。当时还有不少人发牢骚,认为太平盛世修什么城墙啊!
没想到仅仅7个月以后,太平军就打到了长沙城下。那个时候长沙城的老百姓才感叹,这骆秉章是个人才啊,居然能预见到几个月以后的事情。正是因为骆秉章修好了城墙,所以他们这才挡住了太平军的猛攻,迫使太平军绕道北上。
此后骆秉章再次被任命为湖南巡抚,他找来了左宗棠作为自己的师爷,大小军务都交给左宗棠来打理。在左宗棠的努力之下,太平军压根就碰不了长沙一寸土地。
而且左宗棠不光要保长沙,而且还要保湖南,甚至要保江西、湖北等地。因为左宗棠明白,长沙只是一座孤城,保住长沙没有用,只有保住周围的地区,才能真正保住长沙。
因此在骆秉章的带领下,湖南的湘军陆逊攻占了岳州、通城等地。多次帮助湖北击败太平军,保住了两湖之地。
骆秉章是刽子手的话,那么太平军又是什么呢?
其实说他们这一类人是刽子手,这是不对的。这些人当中,除了曾国荃有点彪以外,其他人都非常冷静。
他们知道该杀哪些人,不该杀哪些人。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又不是什么丧心病狂的恶魔,怎么可能滥杀无辜呢?
反倒是太平军这帮人,只要是有钱人他们一个都不放过,没钱的穷苦之人,自然愿意跟着他们闹,因此残害了不少人。
据统计,整个太平天国运动,我大中华损失了接近1亿人,这些人难道都是骆秉章、曾国藩他们杀掉的吗?当然不是。
因为这场运动的爆发,使得大量百姓处于战火之中。清廷虽然昏庸无道,至少勉强可以让绝大多数人活下来。可是太平军这么一闹,战乱区的大多数人都活不下来。
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骆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1晚清湘军重要将领。骆秉章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外官任湖北、云南藩司。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任为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入湖南,骆秉章以防守不力,被革职留任。后以守长沙有功而复职,并为清廷所倚重。旋署湖北巡抚。咸丰三年(1853年),实授湖南巡抚,任上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又聘左宗棠为幕僚,事无巨细,皆听之。咸丰十年(1860年),奉命督办四川军务,率军入川。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总督。同治元年(1862年),骆秉章派重兵防守大渡河,断石达开后路,石达开被围于安顺场,之后石达开请求和谈,骆秉章佯称答应,后将石达开俘虏,解至成都凌迟处死。清廷授以太子太保衔。同治六年(1866年)病逝,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谥号文忠。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并称“晚清八大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