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72更新:2024-11-28 16:30:29
张国荣是香港的光辉,并永远的和那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联系在一起,他代表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也成就了他。在这么多哥哥主演的电影里我想挑出两部电影聊一聊,它们属不同导演的作品,故事也不尽相同,但我意外地看出了些许共通之处,觉得放一起评论许会更有意思,那就是1988年关锦鹏导演的《胭脂扣》和1995年于仁泰导演的《夜半歌声》。张国荣在其中分别饰演十二少和宋丹平,那时哥哥的演技已经驾轻就熟浑然天成,其中《胭脂扣》结尾处扮演的老年人身上丝毫看不到本人的影子,我这才发现早在《霸王别姬》之前
,他就已经在《胭脂扣》中扮过戏子开过嗓。这两部电影中都存在两个时空:过去与现在,并且都重新又演绎了中国的传统爱情悲剧这一故事类型。《夜半歌声》翻拍自1937年的同名电影,也就是说之前已有一个原型故事的框架,讲的是1926年的北京,演歌剧的宋丹平与清纯的富家少女杜云嫣(吴倩莲饰)相爱,然而因为他的戏子身份,遭到女方家中父母从中阻挠,杜云嫣被迫许配给某权贵公子,权贵公子发现宋丹平的存在后妒火中烧,先是致他毁容,后又放火焚烧了剧院,杜云嫣得知后就疯掉了。而《胭脂扣》同样讲述了30年代一对痴儿怨女的爱情悲剧,一句话就说得清楚:妓院里的风尘女子与富家公子十二少一见钟情,相爱后为现实不容便决心双双殉情自杀。悲剧的原因同样是跨越不了两人出身阶级的鸿沟,和古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如出一辙,但由于中国老百姓大都不喜欢看悲剧,所以古代戏说的爱情悲剧总有浪漫的演绎来缓解真实的悲伤,比如梁祝化蝶,比如杜丽娘的死而复生。《夜半歌声》中宋丹平并没有死,而是躲起来默默为疯了的云嫣歌唱,10年后终被闯入剧院的韦青发现端倪,《胭脂扣》则来到了50年后,上演了人鬼情未了的戏码。
《胭脂扣》改编自李碧华写的小说,小说本身传达的意图就带些新不如旧的意思,大概李碧华想表达的是现代的爱情已经比不上过去轰轰烈烈,也没有那么深情长久。《胭脂扣》的故事从30年代跳到80年代,穿越了香港50年的时光,也正因有了50年后另一对现代情侣的介入而生动起来,对张国荣饰演的十二少而言,梅艳芳饰演的如花是他的所爱,学戏则是他的人生梦想,但二者都不被家族接受,便只能以毁灭性的死亡来抗争。可他却没有死成,最终懦弱地屈服于现实。而如花这个角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天真痴情的女子形象,她其实很有心机,
也信不过十二少,故在两人吞毒之前就下了安眠药,不给他后悔的机会。 至此《胭脂扣》便超越了《夜半歌声》,不再是简单地复制传统观念里唯美浪漫的爱情叙事,从反抗外界强权变成了描绘自我内心的矛盾挣扎,和对爱情本身的探讨。十二少生也好,死也罢,都是一具行尸走肉,永远活在过去的荣光里,如花知道真相后终于不再等他,决心回到阴间投胎转世。不出意外,如花一登场的那段广东南音《客途秋恨》就紧紧扣住了我的心弦,可能很多会觉得梅艳芳不够漂亮与张国荣搭戏,很不协调,当我第一次看时,也是这种心态,为什么不选个漂亮的?
《夜半歌声》除了成功营造恐怖气氛外,歌剧舞台式的演绎也为电影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但比较起来《胭脂扣》的处理就更为残忍,又因为拍摄更多现实背景而更有深意。 但当梅姑一开口,就生生被瞬间带入剧情,(虽然是第二次看)她的一举手一投足,让我觉得她就是如花,如花就是她。
以至于那段与十二少的对唱中,只沉浸在了如花身上,她的眼神、她的小细节,我们就像十二少一样,对如花一见钟情不能自拔。后面的剧情,就如当时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一样,只可惜社会地位的悬殊终究还是断送这段情缘,离开了纸醉金迷的欢场,没有了父母的经济支持,十二少只是个少不更事、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废柴。但此时的如花就像所以陷入了热恋的女子一样,盲目地付出,选择性地去回避,直到最后的玉石俱焚只为生生世世的长相厮守。 我想不仅是我们,就连80年代香港也是理解不了,这样浓烈至死的爱情,以至于50多年后,如花还要上来找她的十二少,可见爱的多麽深! 可是爱情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如花以为十二少也如她般那样炽烈、那样永世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