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09更新:2024-11-29 10:30:02
纪录片拍过,场记没做过,也没人给我做,出去就是导演和摄像俩人,有时加个主持人,有时甚至自己兼摄像。片比高的时候1:10以上,回来都是看一遍素材,的确很痛苦,但我觉得如果配上场记反而不习惯,拍故事片倒是必需有场记,纪录片的场记可有可无,毕竟纪录片是“剪”出来的。拍故事片或电影是件工业化团队化的工作,每个人负责一个坑,有些导演比较注重现场调度而很少参与剪辑,所以对于剪辑师来说场记很重要,哪些镜头需要哪些直接扔掉一目了然,提高效率。而纪录片是比较个人的创作,比较注重前期准备和后期剪辑,没有演员,现场的执导、调度远少与故事片,有时现场拍到的东西觉得很没意思,可回来剪辑的时候联系上下文会发现也能用的上,甚至很出彩,这样的情况下场记的意义不大了。某些宏大叙事的纪录片需要场记,我想主要是因为涉及人物采访,大量的采访在剪辑时很烦人,场记就需要记住现场的无数遍采访中哪一遍最出彩,回来直接用就可以。提到的导演要“同期声转文档”,“唯美的文字描述”,可能已经涉及到撰稿的工作。文字描述并不难,现场你紧跟摄像机,把你看到的一切都迅速记录,拍摄完成后再通过回忆和感受把零散的记录串成文稿,唯美不唯美就是自己的事了。同期声转文档应该是速录员的工作,就是把画面中的话记录成文字呗,不难就是耗时间,现在一般都是速录公司来做。
我之前就是做纪录片场记,现在才做电视剧场记。纪录片场记的工作主要分成两大块:一个是对外景以及空镜头拍摄的记录,因为纪录片现场拍摄,一条镜头可能采取不同的方式拍摄了很多条,假设是拍摄某个宫观,里面会有很多个小的殿堂,那么就需要场记有明细的记录,以免遗漏重要的细节内容,而且对后期剪辑也提供方便。想想,面对数千条甚至数万条镜头,如果没有一个详细的镜头记录,单凭记忆力,你要如何着手后期剪辑?我们这边以前做百年园林纪录片时,场记单都有一本书那么厚了。第二,就是其中的采访部分了。现场采访,场记需要做记者一样的工作,随时捕捉被采访者提及的关键点,关键词,问题。因为采访的内容同样能够主导一部纪录片的走向,处理形式。
打板”这个动作,实际上是为了后期素材上,声音与画面的同步。视觉上,打板时,能看到两个板因为撞击,重合在一起。在后期波形(waveform)上,能看到波长最细长的一条音波频率(红色标注处),这个就是木板合上时,清楚响声的显示,这样在后期中,只需找到它,就可以同步声音和画面的素材。场记板上有很多信息,包括“Roll”,表示拍的哪张卡或哪卷胶片;“Scene”表示场次,“Take”表示镜次,同时会在下方注明导演(Director)、摄影师(Camera)、片名以及表明是白天还是夜晚的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