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578更新:2024-12-08 00:30:51
一个驯教周润发的女人--梅艳芳.类型片.女性主义。当年,梅艳芳一站在台上,她已经彻底跟以前的世界说再见。在香港电台节目《不死传奇》中,香港大学教授吴俊雄(梁款)谈到梅艳芳的成就时这样说。 如果说梅艳芳以她独特的形象与歌曲重新定义了华语流行曲,也创出一种前无古人的中国女性形象,那麼,在电影方面又如何呢?都怪舞台上的梅艳芳太成功,已至於不少人——包括制作《不死传奇》的人——都忽略了梅艳芳在电影方面的时代意义。这个有关性别角色与社会变迁的大议题,可以是好几篇博士论文的题目,本文只尝试从一个角度思考,也就是电影中梅艳芳跟周润发的两次互动——英雄片《英雄本色之夕阳之歌》及喜剧《公子多情》。Mark哥是怎样炼成的? 周润发是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男性/父权标志。在七十年代李小龙的民族英雄之后,八十年代成龙与周润发继续树立一种男性典范,前者是顽皮的、富动感的、常代表警方的,后者是比较沉著的、常代表黑社会的。一黑一白的两个形象,是当时被全球华人膜拜的两个男性典范,他们代表的是香港电影、以至於亚洲社会的父权意识。很自然地,女性在他们的电影中自然是可有可无,一如荷里活的西部片或007系列。《英雄本色》中的Mark哥有型有款义盖云天,是男性自我形象的一种投射及幻想,谁又记得他在戏中有没有女友?然而,梅艳芳的出现,却改变了这种规律。 落在徐克手上的《英雄本色之夕阳之歌》,进一步发展他早在《刀马旦》等电影中就钟情的女性角色。当电影旨在讲述《英雄本色》中的Mark哥在发迹前的故事,徐克安排了由梅艳芳饰演的周英杰一角。片中,周润发及梁家辉两个无知的小子流落到越南,遇上了黑帮大姐梅艳芳,并在她的引导及调教之下懂得了江湖之道。《夕阳之歌》要述说的,表面上是“Mark哥是如何成为Mark哥”的故事,而骨子里其实是“男人是如何成为男人的”的故事。而在这“男人的炼成”的过程中,靠的竟然是一个女人的驯教。一个女人的魅力来源这个女人经验老到,洞悉世情,有情有义,她教两个男人如何在动荡的越南(比喻的自然是当时的香港)生存,她在枪林弹雨中拯救他们,她在危难中自我牺牲;片中所见,她的IQ、EQ、甚至是AQ(逆境商数),都跟男性角色高下立见,她是男性的启蒙者(Mentor)。至於她的外形,则带著硬朗的英姿,而不是艳丽妩媚。是的,当一个女人有经验有智慧有成就,她就会充满魅力,她不必明眸皓齿巧笑娉婷婀娜多姿。这种对女性美态的定义,竟然是近乎於“成功男人”的,徐克不可谓不大胆。 电影最具意义的一幕,是梅艳芳在临别前送给周润发一件长褛。我们都知道,这件长褛后来成了《英雄本色》中Mark哥的标志。梅艳芳把她的江湖智慧、情深义长传授了给周润发,然后我们这个世界才有了Mark哥,才有了所谓真正的男人。这一幕的传承仪式,打破了中外阳刚电影中的男性承继男性的传统(在西部片及港产英雄片皆然,通常是一个大佬带著他的兄弟出身,如《旺角卡门》中刘德华与张学友的关系),它颠覆的甚至是东西方古代千百年的皇权父子世袭制。而片中的梅艳芳,俨如大地之母;电影的小结论是没有女性的点化就没有Mark哥,大结论则是没有女性就没有我们的世界。搞笑周润发遇上搞笑梅艳芳 另一次值得讨论的梅艳芳与周润发的合作,是喜剧《公子多情》。这部片跟《夕阳之歌》的有趣对照之一,是两个演员的多面性,他们同样可以搞笑,可以严肃,可以獱枪,也可以屎尿屁。周润发在英雄片遇到了罕有的女性对手梅艳芳,他在喜剧范畴同样遇到早在八四年就凭爱情喜剧《缘份》获得最佳女配角的梅艳芳(说起来,梅艳芳得到电影奖项比周润发还要早)。 《公子多情》以西片《窈窕淑女》作蓝本,再混合以港式的追女仔电影风格。《窈窕淑女》中,柯德利夏萍饰演的卖花女被一位绅士改造,好使她挤身上流社会,那自然是一个由高高在上的男性去驯化调教女性的过程。然而,这种性别角色在《公子多情》中被颠倒了,电影借著周润发的草根性,让他演一个偷渡客,又借著梅艳芳的舞台形象,让她演一个形象指导;故事是一个有品味的富有女人调教一个乡下仔晋身上流社会。虽然说,电影拍出的仍然是男性趣味:片中既有利智及李美凤等花瓶角色,又让色迷迷的男角(除了周润发还有曾志伟及王青)保留了追女仔电影的“麻甩”趣味,然而,电影对阶级与性别的逆转,在男性主导的八十年代港片中仍然是一个特例,要知道当时最盛行的都是剥夺女性的电影,包括动辄又奸又杀的黑帮片,以及只把女性视为咸湿对象的追女仔电影及福星片系列。《公子多情》中的梅艳芳,延续了她在舞台上的百变形象,她代表是的香港人渴慕的一种上流阶级,而周润发代表的是当时香港人较常认同的草根的、烂挞挞的角色。在此,身为女性的梅艳芳不啻象徵了一种社会流动性。另外,梅艳芳在香港电影中亦从来不是花瓶,从来不卖弄性感,这一点在《公子多情》亦有体现,她在片中的华衣美服,炫耀的只是阶级品味,而不是女性妩媚,她倾向於是被整个社会仰望的人物,而不是男性所凝视的客体。性别研究——学术上的天水围 如此看来,如果周润发是香港电影——以至於华人世界——的一个性别icon(图标/圣像),那麼,梅艳芳作为屡屡挑战这个icon的女人,她在电影方面的意义就显然被轻视了。当八十年代的周润发及成龙等人其实只是用不同方式强化既有的男性霸权,梅艳芳的革命性就在於她在阳刚的类型片中,开创了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如是,我们就大概不必追问为何影评界及整个社会较少论及电影中的梅艳芳,因为,这个议题触动的是父权社会的最深层结构,那是很多人不愿提起的;而女性主义及性别研究在香港,亦始终是一个被边缘代得厉害、甚至是隐形的领域,那可比作学术上的天水围。也因此,才显出梅艳芳的珍贵。八十年代过去了,一方面,男性类型电影没落了,另一方面,今天也找不到可以跟当年的梅艳芳旗鼓相当的女性标志。这就是为何我们会说:梅艳方带走的不只是她的肉身,而是一整个时代。(《澳门日报》演艺版,2008年1月3日) [email protected]
片中的焦点正是周英杰,开始是小马和阿民“争夺”她,当然,那种争夺是“礼让式”的,两个男人很客气的,很小心的在意着情敌的感受,在意着阿杰的感受。而且两个男人都很大度,小马看到了阿民直接地表达了对阿杰的喜爱之后,就开始躲避着阿杰。阿杰在车窗里想和他拥吻时,他却大声喊出阿民,并且在酒店里当着阿杰的面拈花惹草,左拥右抱。而当阿民看出阿杰心里装着小马时,也很利索地退出这种令每个人都很两难的情局,主动为阿杰和小马制造单独相处的机会。人说爱情是不能让的,可是在徐克的镜头前,在周梁二位成功艺人的出色表演里,这种“礼让式”的感情之争不仅合乎了情理,而且令观众看到了一种男人间的惺惺相惜的浓厚情谊。也许,这种“争”,在浩如烟海的影视作品里并非绝无仅有,但是,在这里,它却给人留下了独特的难忘的印象。应该说,这份成功表现男人情谊的礼让,也是这个片子的一个亮点所在。
之后,就是小马和何长青争夺阿杰。这一次,是“水火式”的,是你死我活地争夺。何长青没把小马兄弟放在眼里,在没炸死张氏兄弟时,他却又很大方的留了一条生路给小马。但是当他发现阿杰准备用定时炸弹和他同归于尽时,恨不得把小马生吃。也许,没有什么比让一个男人发现,他的女人誓死也要留她的情人活命更让这个男人发疯的了。所以,当何长青终不忍向背叛的阿杰开枪,而疯狂乱射,大声吼叫“小马,小马,你在哪里!”时,那种伤痛很容易的就被时任三郎演得淋漓尽致。应该说,何长青的确是个响当当的男人,他的不忍打死阿杰,他的在小马从容面对枪口时的惊疑,一句话,他扣动扳机前的伤痛和犹豫一再地说明,他是一个相当重情的男子汉。
本片属于英雄本色系列前传,讲述了越战大背景下的一个小故事。徐克的山寨版暴力美学仍旧牛逼,问题是该片风格诡异,与前两部几乎毫无瓜葛,缺乏深刻思想支撑使其成了一部纯粹动作片。片尾决战,梁家辉一身精瘦肋骨,浑身浴血,杀将出来,雷我半天。。。
最让人过目难忘正是影片中第一次的枪战场面,慢镜头中,周英杰从那一头很女人味的打着小波浪的卷发下抽出手枪,很平常,很习惯,很轻松的射击、躲避。敌人中弹,惨叫着倒下,更多的敌人冲过来,阿杰提起冲锋枪,依然是那幅旁若无人的神情,她的一袭白风衣,在朦胧的黑夜里那么耀眼,那么神秘,阿杰缓缓的走着,枪口却疯狂地喷射着火焰。那一脸的静和那连珠炮似的枪声形成一种奇妙的反差,化做一种摄人心魄的美。直把初涉江湖的小马和阿民看得发呆。的确,那一刻的阿杰是那样的迷人。这一段堪称经典的枪战,无疑可以证明,徐克在暴力美学的表现上自有徐氏风格的独到魅力。
其实换一个角度,比如从何长青的角度,讲这个故事的话,无疑,周英杰是一个变了心的女人,他在自已男人不在的生活中,说她难耐寂寞也罢,说她被小马哥的风流不羁吸引也罢,总而言之,她是背叛了自已发生在前面的一段感情,而且,不惜牺牲生命也要给新情人一条生路。这样的女人是很伤她男人的心的。但徐克非常巧妙的从小马的角度讲起了这个故事,这使我们很容易的就接受了这份“廊桥”之恋。而且他讲得非常动人,非常成功。
可以说,心狠手辣,腰缠万贯的他是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的,但是,就在他准备开枪打死背叛者和第三者这两个令他痛恨的人时,他犹豫了,这份犹豫,充分的展现了一个钢铁男人的另一种的魅力。一个无情无义的男人,一个一怒就要抹杀一切的男人只会令人生畏,而绝不会让人让生敬。时任三郎成功的塑了这个钢中存柔的性情男人。
我一直很佩服香港导演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有办法让外籍的演员在他们的镜头前,和当地演员一样挥洒自如,轻松自然。而大陆影片中的外籍演员,通常更象一个道具,一个摆设。好象,导演们需要的仅是他们不用化妆就有的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
只能说,该片暴力有余,美学不足,徐克当年能力不够,没把吴宇森的枪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