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你是否能够读懂这部影片呢?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98更新:2024-12-17 00:31:32

不妨去看他任何一部作品,拍摄对话场景时,很少使用正反打,大多是演员直面镜头。姜文就喜欢这么干,因为那也是在为电影服务。而大多数关于自恋的诟病,大概还是他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影像方式、镜头语言还是叙事方式,似乎都在“按着自己的想法来,不考虑观众是否接受”。跳脱的影像让电影看起来有些混乱,迅疾的运动镜头令人眼花缭乱,打碎又串联的叙事直接让人“没看懂”。几乎这样或那样的不适体验,让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于姜文的“只顾自己不管观众”,却很少反思自己的原因。

在一些尖酸犀利的批评里,我们不难看出一些怀有其他意味的情绪在飘荡。这个社会的有意思之处就是这样,才华横溢且生性骄傲的人从来就不是合群之流所喜欢的,厌恶甚至嫉妒让一些判断变质。为什么不能给予一些善意的解读呢?我非姜粉,但却为姜文的这种尝试而敬佩。与其说姜文是在自恋,倒不如说是一种任性。既然有财可以任性,那有才也能任性。姜文任性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管评论家和观众是否买账,依旧这么想的就这么来。这算是一种挑战,因为他所选择的的方式与太多人的不同,并且大多数也不习惯。他选择了用一种跳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爱情对悲伤的理解,语言风格和叙事手法都很有个性,注定了很多人的不喜欢。然而,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呢?电影本就不该局限于任何固定的标准,总要有一些人去打破一些常规,去创造一些新的方式,方能展现更多的可能。

姜文自恋吗?是自恋,但谁又不是呢?暂且不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忍不住自拍的心理,单就电影艺术来说,大多数创作者都是自恋的。他们必须是自恋的,大多数优秀的作品,多半都是出自极度的自我迷恋者之手,因为这样的自恋,才会有近乎顽固的坚持,才会有近乎癫狂的创造。只是,自恋也分好坏,有节制的自恋是好的,无节制的自恋是坏的,过于放肆的自恋是糜烂。《一步之遥》的自恋的确存在,但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糜烂,它还有所节制,因为姜文清楚这份自恋终归要为电影本身服务。比如影片前半段近三十分钟的歌舞片段,对故事本身的意义并不大,完全可以剪掉很多,但姜文保留了。他舍不得,因为他喜欢,且不管观众喜欢不喜欢,这是某种程度上的自恋。而他舍不得是因为他把它拍得很棒,即便是我们再不喜欢这样一大段对故事无重要帮助且近乎无聊的歌舞,也不能否定了姜文在这一段所展现的调度、运镜、舞美方面的华丽与流畅。就电影本身而言,姜文的这份自恋很好的服务了电影。

但如果说姜文的自恋还体现在过多的个人镜头、特写镜头以及个人独白,那就多少有些为了黑而黑了。如果这样的方式属于“过于自恋,没有考虑观众”,那奥逊·威尔斯和伍迪·艾伦的大多数电影都是自恋狂电影。何况,熟悉姜文,尤其是号称自己是姜文粉的人们应该都很清楚,近身和特写镜头一直就是姜文本身的风格。

或许连隔壁的王大爷都已经知晓了《一步之遥》的如潮差评,用不着刷微博看朋友圈或浏览各种网页,只需在沏茶时瞧一眼电视或者晨练时听一听广播。正如大家所感觉到的那样,这部电影在映前映后都颇为引人关注,话题式的电影,现象级的声浪,如潮差评压倒性的碾过稀松赞扬。大V比深V更具影响力,几个不经意的评价害得不少选择恐惧又缺乏独立的人买个票像赌博似的,仿佛担起了智商与品位的风险,纠结不已。带着“这可能真是个烂片”的潜意识步入影院,在自身喜好驱动不同的观影体验还未明朗之前,碍于“都那么说”的颜面,迅速得出一个“果然很烂”的评价,轻松的完成站队。

姜文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理解,表达了他对悲伤的理解,只是这种方式大概不是人们所习惯的体位,没能取悦到嚷嚷的大多数。奇妙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还是喜欢挥舞个人的不高兴来否定他人的个性,涌现出波涛一般的差评。并且,大多数人说这部电影烂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落脚点,它不在于电影,而在于导演,用的词是颇为令人酸心的“自恋”。太多的评价都直指影片“过于自恋,没有考虑观众”,而落脚点只是虚晃一枪,看似说电影,实际说导演:最喜欢姜文的人是姜文。仿佛姜文的朋友圈也跟好多人一样,经常都是霸气而高度自信的仰视自拍,笑容与鼻毛齐飞,威武与肌肉共长。这样近乎意淫且不排除夹带私心的方式,不好,不得体。

《一步之遥》你真的看懂了吗?

  

  能说的我还拍它干嘛?拍的就是说不出来的。

  

  电影开始,姜文就在探讨to be or not to be。甚至贴心地作出了解读:难道不是这样,就是这样吗?

  可看完电影,你也不知道那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正如老六质问马走日的一样:“完颜到底是你杀的,还是不是你杀的?”

  “我不记得啊!”——那到底是还是不是?

  

  至此,姜文抛出了自己的看法:虚无主义。介于是和不是之间,因为我确实不知道她是不是我杀的。

  甚至在中法交接马走日的仪式上,竟然还出现了纳粹的图腾。因为根据施特劳斯的说法,某种程度上,虚无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德国现象,参见德意志虚无主义。

  

  姜文借了阎瑞生案的一个壳,要说的核心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就是虚无主义!

  为了让大家明白,姜文又用王志文之口,说了库列肖夫的实验:把一个男人的脸,跟一个婴儿剪辑在一起是慈祥;跟女人屁股剪辑在一起是流氓!

  什么意思?不要拘泥于你所看到的——正如你看到武六拍的默片是枪毙马走日一样,不过是将现实的马走日+动画模拟杀人现场拼接形成的。虽然武六的大部分镜头都是完整记录,但是,这一段动画就是你要拼接的东西,你拼接了被害的完颜,你就是杀人犯,你拼接了婴儿脸你就是慈祥。to be or not to be就是这个意思。

  

  并且姜文多处用了黑白默片的表现形式,不是为了致敬,而是把马走日变成了一个个隐匿于人群的一名中国人。因此这个人物成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他隐匿于那些代表历史的光影里,一直被当作杀人犯。而真正的历史是否如此呢?我不知道!就像距离我1米,我看到的是你拿了一个苹果,可你距离我1000米,我看到一个点,哪个是真实?

  

  由历史虚无主义,姜文开始重塑美,什么是美?左青龙右白虎的舞蹈不美吗?为什么输给了没有跳一场的完颜?因为她裸捐!她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给普通老百姓,无论好的坏的贫的富的,这是什么?共产主义,于是舒淇实现共产了,姜文看到她把钱送给富豪牛犇,他隐约觉得不对了。当舒淇把钱送给坏蛋三儿,他不得不出手了:这样的共产主义真的可行吗?!

  

  《药》里面的华老栓为什么姓华?夏瑜为什么姓夏?——两个组在一起就是华夏,搞清楚了这个,再看👇

  为什么姜文的电影里面男主都姓马?马走日,马邦德,马大三,马小军——隐喻马克思主义下的中国。

  所以姜文采访中曾经很调皮地说:“如果没有马大三,马小军,马走日,哪有后来的马珂,马化腾,马云?”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嘛!国之不存,人将焉附?

  

  再看舒淇,为什么将王莲英改名完颜?完颜是八旗氏族之首,直到后金改国号为大清。所以,姜文的花国应该是有所指的,至于指本片的民国时期还是现在,也只有一步之遥。

  首先,将“花国总理”改叫“花国总统”,按舒淇的说法,她是完颜阿骨打的孙女,且正好是第三届花国总统。这是变相地复辟。

  然后,姜文首尾都在讲一个故事:机智的我,给老佛爷献计剪辫子。清初就有剃发易服的政策,用于民族压迫。到了晚清,忽然变成了革命一记除旧布新的良方。而本质也只有一步之遥。

  

  岂料马走日“喝醉”了,醒来就民国了,剪辫子竟然成了革命的一记良药。所以,革命不过是一场形式,这形式谁做都可以,共产党做了可以,国名党做了也可以。

  然后马走日“抽大烟”了,醒来完颜就死了。只是喻示鸦片战争后的清朝覆灭了吗?

  

  至于抽大烟的这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可参考导演在片头的教父片段将猫换成了兔子。

  首先,兔子属于一年四季都处于发情交配期跟本片洋溢的荷尔蒙味道吻合。

  然后,这里的兔子可以特指兔死狗烹,喻示着姜文不过是为统治者效劳,先是老佛爷,然后是军阀,终究一死的命运难以逃脱,而最终的胜利果实也被富豪牛犇窃取,被坏蛋三儿窃取。这里请自行脑补,对号入座吧!

  最后,兔子跟后面的月亮呼应,是一种超现实的表现主义,姜文营造的奇观月亮来了又走,表示一场告别,跟理想的告别,参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姨妈那晚见到满月后,心如死灰暮色残年。

  

  有了这一段暗示,再看本片的花国选举,是不是真的沦为没有任何意义的歌舞呢?或许姜文要表现的就是这样一出闹剧。

  两位主持人秉着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古文交替白话文,中文交替洋文,近乎滑稽地帮武七洗白钱。这一段的中英文夹杂,古文白话文杂糅的台词,是不是一些地方听着很像以前听过?没错,里面一些台词直接摘抄自语文课文。这样的援引,用意不言而喻——觉得可笑吗?小学时候我们用来歌颂歌咏的,甚至分不清是真是假,这一步之遥,就是to be or not to be。

  

  怎么把钱洗白?无非是巧立名目。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