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29更新:2022-09-03 14:39:19
老周
摘要:跨度只有8.8米长水门桥,成了美军陆战1师逃出长津湖的关键节点,志愿军三次将水门桥炸毁,但美军最后空投下来车辙桥预制件将水门桥修复,这才得以逃出长津湖地区,随后一路败退到兴南港,来了个反向两栖登陆,乘船撤回釜山。长津湖战役至此落下帷幕。
图73:志愿军发起冲锋,嘹亮的冲锋号是美军挥之不去的梦魇
【接上篇】
修复水门桥
尽管美军陆战1团1营顺利夺取1081高地,但是陆战1师突围的所有希望仍将化为泡影,因为志愿军炸毁了一座至为关键的桥梁,彻底切断了从长津湖地区通往海边的惟一公路!这座关系陆战1师生死命运的桥梁就是位于古土里以南约5.6公里的水门桥。长津湖水库的水通过隧道被引到此处,流入四个巨大的钢筋水泥管,水泥管就沿着陡峭的山势一直通到山下的发电厂的水轮机,水泥管与公路交错处依山势建有一座变电站,水门桥就在变电站下方的悬崖之上,桥下没有水,就是四根巨大的钢筋水泥水管。而且根本无法绕道迂回,毫无疑问,这座跨度仅有8.8米长的水门桥便是整个125公里撤退道路上最难解决的困难!虽然人员可以不走水门桥,从巨大的水泥管上通行,但是车辆、大炮和坦克通行就必须依靠这座桥。
志愿军自然清楚水门桥对于切断美军退路的巨大价值,因此12月1日就将桥炸毁,但陆战1师第1工兵营迅速将其修复;12月4日,志愿军再次将桥炸毁,美国陆军第10军第73工兵营又在桥上架设了M2车辙桥(M2车辙桥是美军工兵部队装备的专用架桥器材,由钢制和木制车辙板组合而成,可以架设起30米至50米跨度,可通行40吨的M26坦克)使其恢复通行;但是很快又被志愿军第三次炸毁,而且这次炸桥更为彻底,连桥基都被炸毁。
图74:水门桥是陆战1师逃出长津湖地区的锁钥重地
史密斯师长命令师工兵参谋兼第1工兵营营长约翰·帕特里奇(John H. Partridge)中校必须架起一座桥!帕特里奇认为要想架桥惟一的办法就是空投M2车辙桥的部件,再运到水门桥进行架设。为此,帕特里奇于6日清晨亲自乘座直升机对水门桥进行了仔细的空中侦察,认为需要4套M2车辙桥部件,考虑到空投时可能的损失,帕特里奇要求空投8套。
由于M2车辙桥部件重达1.1吨,普通降落伞难以负载,因此帕特里奇特别要求先在连浦机场进行试投。结果,落地时巨大的冲击力将M2车辙桥的钢梁撞毁得根本无法使用。就在绝望之际,赫塞尔·布拉辛格姆上尉急中生智建议同时使用两个大型降落伞,这次试投取得了成功。随即陆军降落伞技术小组携带大型降落伞,连夜从日本飞抵连浦机场,在陆战队空投排、陆战队第1水陆两栖牵引车营的技术人员协助下彻夜进行技术准备。
7日9时30分起,8架C-119运输机将8套M2车辙桥部件(一共是8个钢铁预制件和4个木制车辙板)空投到古土里,美军工兵部队收到了6个钢梁(其余2个中1个落到志愿军阵地,1个着陆时损毁)和3个木制车辙板(另1个在着陆时损毁),帕特里奇立即将这些器材装上卡车,并在黄昏前做好了出发准备。美军运气确实很好,陆战1团工兵部队里的查尔斯·沃德(Charles C. Ward)中尉在陆军工程兵学院专门学习过车辙桥课程,二战中还曾在车辙桥连服役,而此时他所指挥的4辆重型卡车又恰恰能运送车辙桥部件——车辙桥的空投试验、大型降落伞的紧急运送、技术人员的调度,这一系列工作在如此之短时间里完成,简直可以称得上奇迹!
图75:美军利用空投下来的车辙桥预制件修复水门桥
装载着架桥器材的2辆卡车于8日14时随陆战7团1营出发,但是陆战7团1营未能按时夺取水门桥附近阵地,战斗中志愿军的迫击炮弹就落在卡车周围,为了保证宝贵的架桥器材安全,帕特里奇立即指挥卡车北撤,在陆战7团坦克部队的直接掩护下过夜。不料其中1辆卡车停在冻结的水塘上,结果冰面破裂而陷入水塘,在牵引过程中引擎损坏无法开动,这样运送架桥器材就只剩下一辆卡车了。9日上午,陆战7团1营终于夺取了掩护架桥的阵地,帕特里奇指挥的卡车于中午前后到达水门桥,12时30分开始架桥。由于志愿军炸桥时将桥基都彻底炸毁了,使得两边的距离扩大到8.8米,而M2车辙桥的钢梁却只有7.3米,帕特里奇立即指挥60名战俘和一些步兵利用附近废弃的铁路枕木再加上沙袋垒起桥基,接着再架设钢梁,然后架上木制车辙桥板,至16时终于大功告成,而帕特里奇仍向史密斯师长表示歉意,因为他曾经保证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结果因为桥基问题足足花费了三个半小时。
图76:陆战1师从修复的水门桥上通过
从18时起,车辆开始过桥。起初几辆很顺利,当1辆拖着TD-18推土机的卡车通过时将木制车辙桥板压断,技术最熟练的卡车驾驶员威尔弗雷德·普罗瑟中士跳上还在摇晃的牵引卡车,施出浑身解数将牵引卡车从被压断的桥面上开了回来!原本M2车辙桥钢梁是供M26坦克通行,木制车辙桥板则是供其他车辆通行,现在木制车辙桥板断裂,其他车辆的通行顿时成为难题。帕特里奇立即仔细查看精确计算,想出了改变钢梁位置的应变办法。工兵迅速拆下木制车辙桥板,再将钢梁位置向里移动,使所有车辆的轮胎都压在钢梁上通行,不过由于各种车辆轮胎位置不同,所以压上钢梁的位置也不一样,如最小的吉普车只压上1.3厘米!这样所有车辆都能通行,只是为了以策安全速度大大减慢了,过桥时车辆时速被严格控制在3公里以下!
千余辆车辆、坦克都从这座从天而降的桥梁上通过,还有1.4万士兵和大约4000名朝鲜难民,甚至还有几十条难民的耕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整个晚上这座桥上居然没出任何事故。
志愿军虽然也意识到了水门桥的巨大价值,接连三次将其炸毁,而且连桥基都予以彻底毁坏,不可谓不重视。但是无论是志愿军的军师级指挥员,还是普通战士,以其惯常的思维方式都确切无误地认为已经将水门桥彻底干净地破坏了,没有人会想到,美军居然能空投下架桥的钢梁和木制构件,迅速重新架起一座桥!这种情况可以说完全超出了志愿军官兵的认知水平,简直可以说是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美国巨大的工业实力以及迅速异常的反应,在此事情上得以充分的显露。
补丁:C-119运输机
C-119运输机是由美国仙童公司在C-82运输机基础上研制的双发战术运输机,1947年11月原型机试飞,1949年服役,绰号“飞行车厢”或“邮船”,有多个改型,总产量1112架,是最早进行重物空投的运输机,翼展33.32米,机长26.17米,机高7.96米,最大载重量8.35吨,可载42名士兵或中吉普1辆或155毫米榴弹炮1门。
图77:美军C-119运输机
最后的战斗
12月8日上午8时,古土里美军主力的撤退如期开始,陆战7团3营和陆军暂编营同时向公路两侧的两个高地发起攻击,1营和2营则沿公路向南推进。3营此时能作战的全部人员仅130人,还不及平时1个连!所以力量非常单薄,实在无力夺取预定目标,进攻一再受挫。其他两个方向,美军进展比较顺利,因此7团团长利兹伯格决定派2营调头向西迂回到3营攻击正面的侧后,配合3营的进攻。黄昏前后,2营、3营前后夹击终于奏效,2个营在1328高地会师。
中午前后,陆战5团也开出古土里,在陆战7团的后面向南推进。留在古土里的美军也积极进行后撤准备,由于没有运送工具,只得举行了简单仪式,就地掩埋了117具美国陆军、陆战队和英军的尸体。停战后,这些尸体和美军留在柳潭里的尸体一样,都交还给美国。
在该地区的志愿军20军58师以黄草岭为核心,依托两侧地形有利的高地,阻截美军(实际是韩军第26团)的南撤。现在58师伤亡和非战斗减员已非常严重,战斗力已经下降到了谷底,因此战至15时,1350高地、1304高地和黄草岭阵地已经全部失守,58师拼尽最后努力将173团和174团所有还能作战的人员集中起来,编成4个连由58师参谋长胡乾秀亲自率领,进行反击才夺回了1304高地。但是美军飞机发现并攻击了志愿军前线指挥所,包括胡乾秀和174团政委郝亮在内的指挥所人员全部牺牲,胡乾秀也是长津湖之战中牺牲的志愿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
图78: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志愿军58师参谋长胡乾秀
16时,陆战5团先头部队1营也投入了战斗,与陆军暂编营共同攻占1457高地,见天色逐渐暗下来,陆战5团1营便停止前进,以1个连守备1457高地作为屏障,主力则在公路附近构筑工事,就地组成环形防御阵地。
黄昏前,陆战7团1营的推进也遭到了志愿军顽强抵抗,由于大雪纷飞,能见度下降到20米,不要说空中支援,就连迫击炮的弹着点都看不清,因此1营便在1304高地附近停止进攻,构筑工事准备过夜。
由于8日夜间气温的急剧下降,造成了志愿军大量冻伤减员,所以9日的战斗,美军遇到的阻力相对减轻了很多。陆战7团1营击破沿途轻微抵抗,一路南下,直抵水门桥。在俯瞰水门桥的高地上,志愿军20军58师172团的1个营几乎全部被冻僵了,阵地被美军轻而易举地夺取了,从而保障了美军工兵在水门桥上顺利架设M2车辙桥。
10日凌晨2时45分,美军陆战7团1营的先头部队首先到达真兴里,不过跟在1营后面的团辎重车队因为卡车故障堵塞公路等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直到8时30分才到达真兴里。接着,2营、团部、陆军暂编营、3营和炮兵11团3营依次到达。
陆战5团在7团后面跟进,2营和3营也在黄昏前后顺利到达真兴里。在公路两侧高地掩护的1营在主力通过之后,于18时撤离掩护阵地作为团的后卫开往真兴里,于次日清晨到达真兴里。
图79:美军从古土里向真兴里撤退途中
陆战1团作为全师的后卫,以3营占领公路两侧高地掩护全团通过,原计划将派2营接防5团1营的掩护阵地,但团长普勒上校认为目前敌情威胁程度并不严重,因此命令2营就跟在5团1营后面撤往真兴里。在2营后面跟进的依次是炮兵11团2营、陆军第7步兵师31团2营、团部,3营掩护主力通过后撤离掩护阵地,在团部后面跟进。全团也是全师的后卫是陆战1师侦察连和坦克部队,坦克部队包括第1坦克营的B连和D连、陆战5团反坦克连的坦克排和陆军第7步兵师31团坦克连,总共约40辆坦克。当美军全部撤出古土里后,真兴里的美军第92野战炮兵营便集中全部炮火对古土里进行了覆盖射击,几乎将古土里夷为平地。
10日下午,在古土里与真兴里之间的志愿军20军58师和60师经过连日苦战,2个师合在一起还能作战的人员也不超过200人,根本无力阻止陆战1师南撤,20军军长张翼翔实在不甘心,命令60师参谋长蔡群帆率领这一百多人衔尾追击。
午夜时分,当美军车队穿过水洞里时,埋伏在村里的志愿军89师突然杀出,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机枪、冲锋枪也朝着车队猛烈射击,猝不及防的美军车队有好几辆车被击毁,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就在这时陆军第52运输营约翰·佩奇(John U. D. Page)中校和陆战队一等兵梅因·沃森(Marvin L. Wasson)挺身而出,向冲上来的志愿军猛烈开火,终于挡住了志愿军的冲击,正是这两人的勇敢表现使混乱的美军得以稳定下来,佩奇迅速组织部队以无后坐力炮向村内志愿军阵地连连开炮,并率领部队向志愿军发起了反冲击,将志愿军逐出水洞里,随后将起火的车辆推下公路,继续向真兴里开进。佩奇中校在战斗中阵亡,沃森也负了伤,两人战后均被授予优异服役十字勋章(奇怪的这两个陆军获得的却是海军颁发的“海军优异服役十字勋章”,佩奇后来还获得了最高荣誉国会勋章)。
至少有4000名朝鲜平民跟在美军后面,走在最后的是师侦察连欧内斯特·哈格特(Ernest C. Hargett)中尉率领的1个28人的步兵排,哈格特担心朝鲜平民里混有志愿军,一再命令平民不要靠近。由于路面狭窄又满是积雪,笨重的坦克稍有不慎就会冲出公路滑落到悬崖下,所以哈格特带着步兵引导着坦克缓缓而行。
当离开水门桥还有2公里处,倒数第9辆坦克制动器发生了故障,堵塞了道路使得这辆坦克后面的9辆坦克和哈格特的步兵排与主力隔断。就在此时,以顽强意志尾追而来的志愿军20军部队(仅区区百十来人!)从公路两侧和北面同时发起冲锋,哈格特排且战且退,被堵在公路上的9辆坦克,寸步难行成为志愿军集中打击的目标,坦克的乘员不敢恋战丢弃坦克随步兵一起后撤,当最后几辆坦克在志愿军火箭筒和手雷的猛烈攻击下纷纷起火,那辆发生故障的坦克却奇迹般地发动起来,向南开去。后面2辆坦克赶紧跟着后退,其中1辆居然是由从未驾驶过坦克的陆战队莱特下士驾驶的,终于逃脱了志愿军的打击。
图80:美军撤退时丢弃的车辆和坦克
哈格特排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混战中有12人负伤,好不容易脱离战斗继续向南后撤。水门桥边,戈鲁道上尉指挥的工兵爆破班早已做好炸桥准备,已等待多时,当哈格特排通过后,便准备点火,但是朝鲜平民蜂拥而来,三次被迫暂停点火,最后工兵用枪将平民驱离,于11日2时将水门桥彻底炸毁。
3时许,断后的坦克部队到达由陆战1团1营坚守的1081高地,1营这才撤出阵地向真兴里退去,11日11时,全师的后卫侦察连和坦克部队终于到达真兴里。
在最后的战斗中,陆战队一等兵罗伯特·德莫特(Robert D. DeMott)被手榴弹炸伤滚下路边的山谷,战友们以为他必死无疑,战斗又那样激烈紧张,也顾不上寻找他尸体,便匆匆撤退。其实他只是受了轻伤,被爆炸气浪炸晕了,醒来后挣扎着爬上公路,发现战斗已经平息,公路上到处是如潮的朝鲜平民,却没有一个美国兵——他赶紧快步向南,这时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他知道水门桥被断后的美军炸毁了,好在水泥管还可以步行通过,便和朝鲜平民一起从水泥管上通过水门桥,然后徒步到达真兴里,他是最后一个到达真兴里的美军士兵。
陆战1师从古土里到真兴里11公里的路程,先头部队耗时42小时45分,从先头部队离开古土里到最后的后卫到达真兴里,总共耗时77小时,平均每小时前进路程只有142米!在这一撤退过程中,陆战1师阵亡51人,24人伤重死亡,失踪16人,伤256人,共计伤亡347人。从古土里成功撤至真兴里,主要原因是空投车辙桥部件而修复水门桥、陆战1团1营北上夺取1081高地以及8日的严寒,因为8日气温的急剧下降,使已经缺衣少食的志愿军雪上加霜,出现了大量的冻饿减员,战斗力大幅下降,从而在最关键的两大要点1081高地和水门桥附近高地,无法进行有效的阻击。
兴南大撤退
陆战1师到达真兴里,意味着陆战1师终于结束了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从真兴里到兴南,可以说是一路坦途了。因为不仅真兴里是长津湖地区崇山峻岭的终点,从真兴里到兴南全是平原,而且从真兴里以南再无志愿军活动,从柳潭里开始的前堵后追的危险也不复存在,最多只有尾追之患了,而志愿军依靠步行是很难追上在平原依靠公路甚至铁路机动的美军了。
志愿军九兵团不甘心就此放过陆战1师,决定不顾一切困难和代价,继续组织所有还能勉强行动的人员力争歼敌一部或大部,因此命令27军主力经新德里、社仓里向咸兴追击,另以94师281团协同人民军由赴战岭向咸兴追击;20军因减员甚重,主力在古土里转入休整,仅以小部队和26军继续尾敌追击。不过此时,各部减员均已异常严重,以27军为例,79师缩编为5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80师缩编为8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81师缩编为17个步兵连,94师缩编为9个步兵连,缩编之后每连战斗人员也不过四五十人,全军仅2000余人!
11日,麦克阿瑟亲自从东京飞抵连浦,慰问陆战1师及第10军,批准第10军从兴南登船南撤的计划,并命令第10军从12月27日起归第8集团军指挥(这样也能彻底结束开战以来一直困扰美军的第8集团军与第10军的双头指挥问题)。撤退计划获得批准后,阿尔蒙德立即命令陆战1师登船。陆战1师先头部队随即开始登船,而此时后卫的师侦察连和坦克部队还没有到达真兴里!为了撤出第10军,美军在兴南港集结了193艘舰船(其中15艘人员运输船、40艘坦克登陆舰和75艘运输船)组成的庞大舰队。
图81:美军用于撤离第10军的庞大运输船队
12日,陆战1师在五老里美军第3步兵师北上接应下,顺利到达五老里,终于彻底逃出志愿军的重围。
13日,史密斯师长将师部转移到“贝菲尔德”号登陆舰上,开始指挥部队进行一次“反向两栖登陆”,至14日全师22215人登船完毕,15日起航驶往釜山。
14日,27军先头部队经多日急行军终于到达地境、咸兴地区,并于次日先后攻占了地境附近多个高地,歼灭了北上接应陆战1师的美军第3步兵师60余人。但美军陆战1师、第3步兵师、第7步兵师和韩军首都师、第3师等部均已撤至兴南地区。
为了保障第10军安全登船,美军在兴南港海面部署了2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和3艘火箭炮舰,一字排开,以全部火力向岸上轰击,在兴南港陆地上还部署了155毫米和105毫米榴弹炮,舰炮火力和陆炮火力交互重叠,再加上航空兵力,构成了一个绵密的火制地带,在整个撤退过程中,美军仅舰炮就发射了3.4万发炮弹和1.28万发火箭弹,其火力猛烈程度甚至超过了仁川登陆!
然而此时,志愿军只是用炮火对兴南港进行了零星的射击,既未进行猛烈的火力轰击,也未进行地面攻击——九兵团实在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既没有足够兵力,也没有足够的弹药来封闭兴南港。
15日,志愿军总部向九兵团发出贺电:“你们在冰天雪地、粮弹运输极端困难情况下,与敌苦战本月有余,终于熬过困难,打败了美国侵略军陆战1师及第7师,收复了许多重要城镇,取得了很大胜利。这种坚强的战斗意志与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全军学习。”
17日毛泽东致电志愿军总部并九兵团:“九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4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
图82:毛泽东给志愿军总部并九兵团的电报文稿
15日,鉴于长津湖之战对朝鲜战局所造成的紧迫危险,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Harry S Truman)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便获得总统在战时才能拥有的权力,加快武装部队和军备的扩建工作。美国陆军部随即下令将第31和第47国民警卫队师从1951年1月起转为联邦正式服役师。
17日,美军全线南撤,27军尾敌追击进占咸兴,19日又进占连浦,兵锋直逼兴南。而人民军已于12月9日攻占元山,切断美军南撤的陆上退路,因此美军决定第10军全部从兴南港登船南撤。鉴于美军在兴南港外以海空火力组成严密火制地区,大部队难以突破,因此27军除以1个营的兵力控制咸兴港外,只是组织多个精干小部队与26军和人民军协同,对兴南地区美军实施袭扰。
兴南港原是作为东线美军的后勤补给港,所有提供给东线美军的海运物资全部在这里卸船,而为了保障作战需要,一贯注重后勤补给的美军在此储存了大量的各种物资,从可口可乐到香烟啤酒,从鸭绒睡袋到枪炮弹药,应有尽有。此刻,为了不让这些物资落入志愿军之手,美军却必须进行浪费加毁坏。美军将装满食品、衣服的仓库大门敞开,任由人们搬取。美军士兵、朝鲜码头工人和百姓在堆积如山的物资里,随意挑选自己中意的东西,朝鲜人是头顶肩扛搬回家,而美军士兵则是如败家子一般肆意浪费,为了吃一个三明治可以打开十几听午餐肉罐头挑选一块中意的肉馅,为了喝一口饮料可以打开几罐一加仑的果汁罐头……而负责销毁这些物资的美军第175战斗工兵营一名军官不由不得叹息道:“我们刚把这些东西运到这里,如果中国人继续前进,我们就不得不把它们全毁掉!愿上帝保佑纳税人!”
175工兵营将兴南港的火车头和车厢开上一座铁路桥,然后浇上汽油,连桥带火车一起点燃——凶猛异常的大火甚至将火车头烧得通红,汽笛也在高温下失灵,凄厉的尖啸一直响到火车头彻底爆炸!而175工兵营最后的杰作是将400吨高爆炸药和500枚1000磅的炸弹引爆,剧烈的爆炸简直要把兴南港炸上了天,火焰、浓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蘑菇云,在兴南港的上空久久不散!
图83:美军破坏兴南港物资时引发的大爆炸烟云
图84:从海面上看到连续不断的爆炸
12月24日下午14时36分,最后一艘美军船只驶离兴南港,在兴南大撤退中,美军共撤出10.5万名士兵、9.8万名朝鲜平民(在这9.8万名撤出的朝鲜平民中就有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的父母,1953年12月文在寅出生在韩国巨济市)、35万吨物资和1.75万台车辆。
25日拂晓,27军进入兴南。惨烈的长津湖之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也就在这天,阿尔蒙德和最后一批撤离人员到达釜山。在陆战队马山营地,海军为陆战1师运来了圣诞树和圣诞礼物,史密斯师长将所有军官召到师部,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派对,开怀痛饮,士兵们也得到了啤酒、甜饼和火鸡的丰盛晚餐,以庆贺终于活着逃出了地狱般的长津湖。
图85:正等待登船的难民
图86:排队登上登陆舰的难民
评价与影响
这是一场真正的鏖战,志愿军投入九兵团的3个军12个师,总兵力约15万人,其中20军50569人,26军48894人,27军50501人。此战九兵团减员高达4万余人,其中冻伤达3万多人,冻死4000多人!(见《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与反思》),而在权威史料中只有整个第二次战役的数据:战斗伤亡3.07万人,歼敌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根据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开国第一战》披露的伤亡数字是“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冻死1000人,冻伤严重而不治3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人数的32.1%,严重冻伤达22%。”根据27军和20军的军史资料,27军减员约1.9万人,其中战斗伤亡8339人,冻伤减员10588人。20军减员约2万人,其中阵亡4339人,负伤2890人,其他减员764人(失踪被俘),冻伤减员11200人(死亡62人,严重冻伤6262人)。26军虽然直到12月5日才参战,且无确切伤亡数字,但是估计战斗伤亡约5000人,冻伤减员也在1万人左右。据此推断,九兵团的战斗伤亡约2.2万人,冻伤减员约3万人,与第一次较量一书资料相比对,冻伤减员基本相符,战斗减员约1万人,估计是单指阵亡和失踪的纯损失人数,此战由于天气严寒,伤员死亡率很高,所以死伤比例几乎为1:1,甚至更高。但是如果以公开资料里的某些情况看,减员情况更为严重,如27军最后还能战斗的人员仅2000人,20军2个主力师58师和60师能战斗人员合在一起不超过200人,而战前27军全军人数达5万人,58师和60师的人数也均在1.1万人左右,仅从这两个数字就可以得出,这1个军又2个师的减员就达5.78万人!即便加上后方机关非战斗人员(战斗紧张时,非战斗人员编入战斗部队是志愿军的惯例),减员至少也在5万!以此推算,整个九兵团的减员数量可能高达6万以上。作为参考的是,在九兵团3个军中,20军减员情况最为严重,几乎到了失去战斗力的地步,战后休整期间1951年2月将89师拆散撤编,从4个师缩编为3个师。1951年3月还另外补充的兵员就达1.5万人(其中华东军区从21军和22军抽调5300余骨干和9600余东北地区翻身农民),这1.5万补充兵员自然就是此次战役的纯消耗,也就是战斗伤亡和冻伤减员中死亡、失踪及残疾重伤无法归队的总和。如果再算上伤愈归队的轻伤员,伤亡数字将更为惊人。而27军情况也基本类似,1951年1月补充皖北地方部队1440人;2月拆散撤编94师,从4个师缩编为3个师;3月中旬补充华东军区地方部队4884人,东北地区新兵8493人,合计补充兵员高达14817人。也就是说20军和27军死亡、失踪及残疾重伤无法归队就要达到3万人,再加上26军减员约1万人,整个九兵团的死亡、失踪及残疾重伤无法归队的总数要达到4万人,如果算上伤愈归队的人员,伤亡总数保守统计就超过了6万人。
以美军公布的资料,陆战1师从10月26日至12月15日(是从元山登陆进入东线战场到从兴南登船撤出整个东线作战,而非仅指长津湖之战),阵亡604人,伤重死亡114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战斗伤亡总数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但在战役期间大部就已伤愈归队。此外陆战队飞行员还有8人阵亡,4人失踪,3人负伤(12月14日陆战1师登船人数为22215人,因此判断阵亡、失踪及已后送日本的重伤员人数总共约为1800人)——整个陆战队战斗伤亡为4433人,非战斗减员7313人。美军第7师伤亡约2200人,再加上少量英军和韩国军队的伤亡,在长津湖之战中,“联合国军”战斗伤亡总数约为6800人,其中阵亡、失踪总数约2700人。
图87: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同样损失惨重
综合各方面资料,老周以为,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战斗伤亡约为4万人,其中阵亡2万人,冻伤减员高达3万余人,其中冻死4000余人。美军战斗伤亡约7000人,其中阵亡及失踪约为2700人,另有冻伤减员约7300人,其中冻死者为数极少。
朝鲜方面的权威史料《朝鲜人民正义的祖国解放战争史》写到:“在长津湖畔包围的敌人的基本兵力,其大部分被歼灭,仅有一部分兵力在12月6日逃出重围向南退却。朝、中人民军部队追击退却之敌,扩大进攻的战果,在12月18日解放了咸兴。在马转里、阳德附近活动的人民军第二线部队,击溃拼命抵抗之敌,12月6日解放了元山。由此,东部战线敌人的地面部队退路完全被切断了。沿东海岸追击敌人的朝鲜人民军联合部队,配合向黄草岭、咸兴方向进攻的朝、中人民军联合部队,将敌人压缩到兴南、连浦地区,加以猛烈的打击。失掉地面退路的敌军残败集团,12月24日惊慌失措地从兴南乘船南逃。由此,入侵到三八线以北东部地区的敌人完全被驱逐了。”
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后总结里则称:“陆战1师从包围圈中后退,带着可以使用的全部装备,后送了伤员,保持着建制突围出去了……而志愿军九兵团的3个军都因参加长津湖作战受到损失而失去了作战能力,为了补充装备和整顿组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由此,‘联合国军’在朝鲜能保持立足点还是必须放弃的危急时刻,避免了中国军队的12个师增援到第8集团军正面。”
1951年2月26日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发表社论:“陆战1师突破自诩不败的中国精锐军队的重围到达兴南,带着装备、伤员和俘虏起航前往釜山时,朝鲜战争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样式了。长津湖作战的消息、照片和电影对决定美国的政策,比大辩论中的所有言论作用都大。美国人民和得到加强的第8集团军现在决心留在朝鲜!”
图88:长津湖战役示意图
双方都认为自己是胜利者,那么到底长津湖之战是怎样一个结局呢?双方伤亡如前所述不再赘谈。
从战役目的看,九兵团的战役企图主要有二:一是全歼陆战1师,二是收复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战役结果是第一项目的没能完成,第二项则达到了。不过人民军队历来更强调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没能消灭陆战1师,也就使得有人认为长津湖战役确实谈不上胜利。
而美第10军最初的战役企图是配合第8集团军向北攻击,夹击朝鲜北部的志愿军主力。但是随着战局的发展,进攻计划不得不终止,而改为从志愿军九兵团的重围中夺路而走,最后陆战1师带着几乎全部的重装备和伤员,建制基本完整地突围成功,从这一点看,美军最初不切实际的战役计划夭折后,迫于现实在极其不利情况下的突围却取得了成功。
从战役经过来看,陆战1师在各部割裂孤立被围,沿途只有一条路况很差的简易公路,而且公路两侧制高点均为志愿军控制的极端不利情况下,能携带几乎全部重装备和伤员,建制基本完整地突围而出,尽管美军拥有巨大的空中优势,但仍不能不承认在如此众多不利情况下能全师而退,绝非易事!
志愿军九兵团在态势、地形、人数均为优势的情况下,付出了巨大代价仍未能全歼甚至未能给予陆战1师重创,怎么也不能说成是一次胜利。虽然挫败了美军的进攻,但毕竟让已成瓮中之鳖的的陆战1师逃出了重围。因此老周认为,长津湖之战,比较客观来说,应是平手。
89:由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署名的检讨
美军能在如此不利情况下突围而出的原因,主要是有效的空中支援、充分的后勤保障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在这样恶劣的天气、地形、自然环境下作战,坚强的意志无疑是取胜的关键因素,幸而在长津湖的是美军中历来以顽强著称的陆战1师,同样被围的美军第7师第31团的覆没与陆战1师的突围,就生动说明了意志、作风对于作战的巨大影响)。空中支援除了直接的航空火力支援外,空运补给也不能不提,当西线联合国军全线后撤以后,美国远东空军的空运力量就几乎全部投入到东线,以元山机场为基地的第21运输机中队就日夜不停地向美第10军空投补给物资,仅11月28日一天就分别对新兴里和柳潭里空投了16吨和10吨弹药。11月29日阿尔蒙德要求第21运输机中队向东线部队空投400吨各种补给物资,但这一要求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为即使是整个远东空军空运部队全力以赴,也不过只能达到每天70吨的标准。导致空运数量上不去的瓶颈是空投物资的包装和装运能力,因此在日本第2348军需空运补给包装连雇佣了大量日本劳工昼夜不停地包装空投补给物资,美军战斗运输指挥司令部也向韩国连浦机场派出了1个C-119运输机中队和1个军需物资包装人员分队。从12月1日起,整个远东空军空运力量全面投入到为美第10军提供空运补给重任中去。至12月10日,先后出动313架C-119和37架C-47运输机空投1580吨各类物资!史密斯师长这样评价空运补给行动:“如果没有空投下来的这些弹药和补给,我军将会遭到大得多的损失,至少伤亡数字将急剧上升,空投的补给品是我军在这段时间里能充分维持作战活动所必须的物资。”正是鉴于空运部队的出色努力,战后第21运输机中队、第314运输机大队和第801医务空中后送队都获得了集体嘉奖。
老周以为此役中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的作用不可不提,这位时年57岁的职业军人,在二战中历任冰岛防卫军营长、陆战5团团长、陆战1师参谋长、副师长,朝鲜战争前是海军陆战队副司令,正是因为其出众的指挥才干和行动前深思熟虑行动后果断坚强的个性,才被指派为陆战1师的师长。特别是仁川登陆后史密斯并未像麦克阿瑟等高级将领那样被胜利冲昏头脑,当接到沿长津湖向北推进的作战命令后,他立即对在这样恶劣的地形中展开进攻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并竭力促使改变这一计划,在其努力不被接受的情况下,以其职业军人的素质敏锐察觉出即将到来的危险,因此要求部队谨慎行动,确保后勤补给线的安全,并坚持在下碣隅里修建机场,在以后的突围行动中,下碣隅里的简易机场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撤退过程中,在下碣隅里的休整与在古土里的毫不停留,都反映了史密斯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与果敢行动。因此,如果评选长津湖之战最耀眼的将军,非史密斯莫属。
图90:史密斯在美军阵亡将士墓地
志愿军未能全歼已经被分割包围的陆战1师,主要原因是情报不准、通信不畅和补给不济。如果志愿军从一开始就能准确了解美军在柳潭里、下碣隅里的情况,集中兵力攻击防御力量薄弱而又是指挥后勤中枢的下碣隅里而不是兵力相对雄厚的柳潭里;如果志愿军在战斗中通信指挥及时畅通,就能在局部战斗有利的时机投入预备队,以及时扩张战果(在多次战斗中,出现好不容易撕开突破口却因通信联络不畅,战场指挥无法及时掌握情况而相机投入预备队的情况);如果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能稍有所提高,甚至只要能满足吃饱穿暖的最低限度,那么长津湖之战的结局就可能改写,甚至可能改写整个朝鲜战争。而志愿军九兵团官兵多来自中国南方地区,高寒地区生活经验几乎是空白,容易冻伤,冻伤后不当处置更是加剧了伤情恶化,因此冻伤人员几乎达到100%。粮食匮乏是后勤补给最尖锐的矛盾,部队还未进入战区下发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各部只能在人口稀少的长津湖地区就地筹粮,几乎是挖地三尺,所得也是寥寥,有的部队断粮达七天,各部队平均断粮均在两天以上。经常是两个冻得硬梆梆的土豆就是一天的口粮,即使是两个冻土豆也只能满足作战部队,机关的参谋人员则是外出执行任务才有,留守人员连这都没有。战士们通常是将干粮袋里的最后一点碎末留下来,称之为“冲锋粮”,直到发起攻击时才一口吞下以补充一点能量。忽视后勤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正是在这个高寒地区的严冬里迸发出来,而且发展到了极点,冻饿减员甚至超过了战斗伤亡,使部队战斗力遭到极大削弱,也正是从朝鲜战争起,解放军对后勤才开始逐渐真正重视起来。
图91:志愿军在攻入兴南港后欢呼胜利
长津湖之战对于整个朝鲜战争来说,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首先九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在战略态势上得了分,这是志愿军方面的胜利。其次九兵团在此次战役中的巨大减员,20军军史称之为前所未有的减员损失!不得不在咸兴地区转入休整,经过整整三个月的休整补充,直到1951年3月中旬才再次出现在第一线,期间九兵团这支精锐部队错过了朝鲜战争中成果最为辉煌的第三次战役,可以设想,如果九兵团减员情况不如此严重,经过短暂休整后就参加第三次战役,势必取得更大的成果!而陆战1师撤至釜山后,仅经过一周的休整就从1951年1月上旬开始对在安东一带进行游击作战的朝鲜人民军进行了扫荡。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津湖之战,美国军方上层看到志愿军精锐部队尚且如此,在五倍以上兵力优势及态势地形都非常有利的情况下,都无法歼灭陆战1师,使之信心大增,最终确立了继续将朝鲜战争持续下去的决心。
当白雪覆盖了碧血之后,当岁月吹散了硝烟之后,反思这场在基本生存都不容易的冰雪严寒与荒山野岭中的惨烈撕杀,笔者以为没有负者,无论志愿军九兵团还是美军陆战1师,都是为了于自己的理想与责任,真正体现了军人的风采,对于曾在长津湖的冰天血地里战斗过的每一人,都是英雄!
图92:号兵在阵亡将士墓地吹响安息号
本文得到了LIGHT大力帮助,他不仅精心绘制作战示意图,而且提供了大量英文资料及其翻译文字,为本文增色不少,特此谨表谢意。
【全文完,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