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氏家族简介怎么写「辛氏家族简介」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392更新:2022-09-03 15:57:00

辛姓,源出有五,一般以源流一为主流,辛姓陇西郡望由秦汉之际初具规模,下传至五代十国依旧长盛不衰,而且高官不断,这种史实为他姓所不可比拟。辛姓人才济济,从周朝开始即有辛姓名人入载史册,尤可一提的是辛弃疾,其文韬武略备受千秋万代的敬仰,更为辛姓家族增添了光彩。

姓氏源流

源流一

出自莘姓。由莘(Shēn 音伸)氏所改。据《元和姓纂》、《广韵》等所载,夏王启封庶子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建立 莘国,其后世子孙以地为氏,称 莘姓。后由于莘与辛音近,遂去艹头为辛氏,便产生辛姓。

源流二

源于 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裔高辛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据《路史》所载,相传黄帝之后有高辛氏,其后有去高字改为辛姓。

源流三

出自上古有辛氏部落的后裔。

源流四

出自赐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辛氏即莘氏也。”北周有赐项氏姓辛,其后皆显于唐代,此支为天水辛姓。

源流五

出自他族汉化改辛姓:

(1)源于 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扎拉哩氏(亦称查拉里氏、贾拉喇氏,满语为Jalari Hala),源出元朝女真扎剌儿部,以部为氏,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乌喇(今吉林永吉)、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张氏、詹氏、年氏、白氏、辛氏等。该支辛氏始祖为扎拉哩·辛泰,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后金将领扎拉哩·西特库的弟弟,为满洲正蓝旗人,世居瓦尔喀。当时扎拉哩·西特库由护军参领围攻锦州有功,后在从征四川时阵亡,加世职骑都尉,由弟弟扎拉哩·辛泰承袭骑都尉之职。在扎拉哩·辛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辛氏,居锦州,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觉尔察氏(满语为Giorca Hala),是满族大姓之一,以地为氏,族人众多。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觉尔察(今辽宁新宾永陵镇温家窑)、长白山区等地,另有清太祖祖父的兄长德世库后裔,后被革退、系紫带子者,沿用祖名觉尔察为氏的。所冠汉姓为赵氏、肇氏、孙氏、常氏、陈氏、艾氏、辛氏等。该支辛氏始祖为觉尔察·阿巴泰,为著名的后金开国十扎尔固齐之一,满洲正白旗人,世居完颜(今吉林通化及其西南地区),从额亦都招抚东海四部,觉尔察·阿巴泰累官至纛章京,加授游击世职,后在攻取雅兰路时阵亡。其子觉尔察·辛泰承袭游击之职,以护军统领、三等轻车都尉从征明朝时也阵亡,加世职三等男。在觉尔察·辛泰发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辛氏,世代相传至今。

(2)源于 蒙古族,出自清朝时期甘肃碾伯土司朵力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初期,甘肃碾伯县(今青海乐都)有个土司名叫朵力癿,为西宁州土人(蒙古族)。

史书记载: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朵力癿率部归附明王朝,被明太祖朱元璋授百户之职,任西宁卫土指挥佥事。后其子七十狗承袭其职,成为当地有名的土司。

朵力癿在世时将自己的孙子改汉姓为“辛”,叫“庄奴”,其世家始以辛为氏。辛庄奴及其后裔子孙皆为著名的碾伯辛土司世家,随称辛氏,世代相传至今。

碾伯辛土司世家世系为:朵力癿→七十狗→辛庄奴→辛荣→辛政→辛海→辛宝→辛威→辛世安→辛方略→辛伟鼎→辛振邦→辛朗→辛必正→辛广贤→辛长寿→辛德成→辛裕后。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辛伟鼎率部归附满清政府,授百户之职,任西宁卫土指挥佥事。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青海、甘肃地区回民起义,湟中大乱,堡塞俱在战火中被毁,辛德成挈其子辛裕后避居于西藏地区。

一直到了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辛德成才归回故里王家堡,由儿子辛裕后袭其职,仍为碾伯土司,任西宁卫土指挥佥事。

得姓始祖

启。父大禹,母涂山氏,夏朝开国君主。启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禅让制一去不返,世袭制度从此确立。启建国后,封庶子于莘,其后以封地为氏,因莘辛在古时同音,后去掉草头,称辛姓,尊启为辛姓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辛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姓氏,人口约一百一十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9%左右。辛姓发源于今陕西合阳(莘国),为夏时诸侯,夏传至桀时灭亡。商时辛姓于史书鲜见,商末有史官 辛甲,西周时受封于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其子孙遂开始在山西落籍。春秋战国时, 晋国有辛俞、辛寥,周国都(今河南省洛阳)有辛有,鲁国有辛栎,表明辛姓在此际已播迁于今河南、山东境内。

两汉之际,辛姓在 陇西(郡治今甘肃临洮)已形成大的聚落,特别是 辛庆忌家族世代显贵,更为后世辛姓陇西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此际还有赵(今河北省一带)人辛垣平。由此可知,辛姓族人已经遍布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 陇西繁衍的辛姓已经族大人众,枝繁叶茂,而且高官不断,数量众多,辛姓陇西郡望已经形成。另外,在 雁门一带的辛姓也势头很猛,并形成了辛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雁门郡望。此际,由于陇西郡望的带动,辛姓在今甘肃兰州也形成大的聚落,并且颇为辉煌。另外,辛姓在河南也繁衍地颇为兴旺,并有辛普明由河南徙居 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当为辛姓入迁江南第一人。

隋唐时期, 陇西仍是辛姓主要繁衍之地,而且势头不减,并出现了辛姓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宰相: 辛茂将。

五代十国至两宋,辛姓发展出现了新特点,陇西郡望尤在,但已失去往日光彩,在今陕、晋、豫、冀、鲁等地辛姓发展迅速,尤其在今山东境内,辛姓繁衍的尤为兴盛。随着南宋偏安江南,南方出现了更多的辛姓人家,并且已有辛姓入闽。

元代,有辛姓迁居新疆。

明初,山西辛姓作为明朝 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东等地。明代以后,辛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辛姓繁衍最盛。

清康乾年间以后,河南、河北、山东之辛姓闯关东者甚众,其中山东辛姓为中坚力量。

如今,辛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为最多,上述四省之辛姓约占全国汉族辛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

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

具体分布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眉村镇北眉村除入赘和少数袁、齐、王姓外其余全部姓辛

山东省莱阳市姜疃镇西路格庄村有辛姓存在,为村中第二大姓。

山东省莱阳市大夼镇韶格庄村全村均姓辛。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安临站镇大辛庄、五丰村、邓家庄大多数姓辛,附近乡镇及东平县、汶上县也有同族辛姓,始祖辛有成。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田庄村辛姓人数众多。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柘汪乡辛家沙村,全村姓辛,八十年代全部迁至甘县村。

河北保定安新县淀南镇几乎家家姓辛,人数众多。

陕西凤翔陈村镇庞家务村全村人姓辛。

陕西扶风段家镇青龙村一组全村人姓辛。

陕西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村全村人姓辛。

河北省邯郸县代召乡东张策后村大部分辛。

河北省邯郸市 魏县 泊口乡蒋西村大部分姓辛。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昌乐交汇地区辛兴村牛沐村寺前村(辛应乾15代),除入赘外全部姓辛。

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大辛家村全村人姓辛。

山东省曹县一带的有以辛为姓的。

山东省海阳市 黄崖村、大 辛家村两村均曾为乡政府驻地。其中 黄崖村、辛家夼村、 书院村基本无杂姓,全村姓辛;海阳市行村镇马家庄村辛姓家族占2/3,即墨市曹家屯、招远市北朱家村、海阳市靠山村辛姓史上和辛家夼村同宗。

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大辛家村全村人姓辛。(据老一辈人说是潍坊安丘迁徙过去的,祖上是三兄弟辛龙,辛虎,辛豹。全村人90%姓辛,除入赘和李姓迁徙)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仙庄大多数姓辛。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有辛家山、辛家沟等同姓村,全镇有七八百户人家姓辛。相传(家谱载)始祖为西汉破羌将军辛武贤;又传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而来,由六家兄弟繁衍至此。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华岐乡政府驻地为辛大村,是辛姓聚居村落。

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辛家塆,除入赘外全部姓辛。

河南省沁阳市柏乡南寻村,南东大队几乎全部为辛姓。

河南省方城县二郎庙乡官湾村,辛姓人数占村庄一半。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红庙屯村大部分居民姓辛,此地辛姓为罕见姓。

山东省临清市魏湾镇辛道村绝大部分居民姓辛。

山西省原平市解村乡上院村有一半居民姓姓,据老人传都是从洪洞大槐树迁移过来的。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辛寨大部分居民辛姓辛。

历史名人

辛 甲

西周开国大史。

原事商王纣,曾献纣七十谏,纣不听,无奈投周。由 召公奭推荐,任周大史,受封于长子。曾倡议百官群臣各献箴言,劝王行善补过。今存“虞人之箴”。

辛文子

即文子,春秋战国时人,生卒年不详,散文家,祖籍宋国(今河南省),代表作品为《文子》。

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年)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 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 班固等都认为文子是老子弟子,并说“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 葛洪《抱朴子内篇·释滞》认为“五千文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至于文子, 庄子、关令,尹喜之徒,其属文笔虽祖述黄老、宪章玄虚,但演其大旨,永无至言”。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 李暹为文子作传曰:“姓辛氏,葵丘濮上人,曰计然。 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序三》说:“文子,晋之公孙,姓辛氏,字计然,文子其号。家雎之葵丘,属宋地,一称 宋钘,师老子学,早闻大道,著书十二篇曰《文子》。”

辛胜

辛胜,秦国将军。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国派 荆轲刺杀 秦王失败,秦派大将 王翦、辛胜攻燕,于 易水之西大破燕军。

辛追

(前3世纪-前186年),辛胜之女,因与后称南越王赵陀之关系,为护家族之利,辛追嫁西汉长沙相利苍助其抗赵陀,育有一子 利豨。

辛延年

(公元前220~?年待考) ,著名秦汉诗人。 作品存《羽林琅》一首,为汉诗中优秀之作。始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将它归入《杂曲歌辞》。与《陌上桑》相提并论,誉为“诗家之正则,学者所当揣摩”( 费锡璜《汉诗总说》)。

辛武贤

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著名汉朝大臣。曾任酒泉(今甘肃酒泉)太守、破羌将军。

辛庆忌

辛庆忌(?—前12年),字子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 辛武贤之子,西汉将领。初为右校丞。后随 常惠率军前往 赤谷城(今苏联中亚伊塞克湖东南)驻兵守边,开垦屯田。 甘露二年(前52年),乌孙大、小 昆弥王内争,辛庆忌与歙侯作战,陷阵却敌有功,升任 侍郎,后又升任为 校尉。 汉元帝初年,补任金城长史,荐为 茂才,又调为郎中、车骑将军,累迁张掖、酒泉太守,汉成帝初年,征为 光禄大夫, 执金吾。后拜左将军,为国虎臣,匈奴西域,敬其威信。

辛庆忌平日的仪容举止恭敬谦逊,饮食穿戴尤为节俭,但性喜车马,标识很醒目,这算是他唯一的奢侈。为国家勇武之臣,适逢天下太平,匈奴、西域亲近归附,敬重他的威信。 元延元年(前12年),辛庆忌年老死于任上,长子 辛通任护羌校尉,次子 辛遵任函谷关都尉,幼子 辛茂任水衡都尉、又出任郡守,他们都有将帅的风范。宗族旁支亲属到二千石的有十多人。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叙述两位从事夷狄或西域的将领 赵充国、辛庆忌的事迹。传内详载赵充国事羌之计与屯田之策,很有价值。 班固有感于白起、王翦、公孙贺、傅介子、李广、李蔡、赵充国与辛庆忌等秦汉名将都是山西(崤山以西)人,乃于传末论“山西出将”。指出“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四郡)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尚)勇力鞍马骑射”之故,归结“风声气俗”使然。这是实事求是的论断,颇有史识。

辛毗

(?-235年),字佐治,三国时魏国谋士。

本居 陇西(今甘肃 临洮县),东汉光武帝 建武年间,其先人东迁 颍川阳翟。当初,辛毗跟随其兄事 袁绍。曹操任司空时,征召辛毗,他不受命。 官渡战后,辛毗事 袁绍的儿子 袁谭。公元204年,曹操攻下 邺城,上表推荐辛毗任 议郎,后为 丞相长史。

公元220年, 曹丕即皇帝位,以辛毗为 侍中,赐爵 关内侯,后赐广平亭侯。魏明帝即位,封辛毗颖乡侯,食邑三百户,后为卫尉。公元234年, 诸葛亮屯兵 渭南, 司马懿上表魏明帝。魏明帝任辛毗为 大将军 军师,加使持节号。 诸葛亮病逝后,辛毗返回,仍任卫尉。不久逝世,谥肃侯。

辛 攀

字怀远, 陇西狄道(今甘肃境)人。北朝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凉录·辛攀》:“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兄鉴旷,弟宝迅,皆以才识著名。秦、雍为之谚曰:‘三龙一门,金友玉昆。’”

辛公义

又名辛亚,隋代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少年时丧父,母亲教他读书,以勤苦著称。周天和年间,挑选品性好的人做太学生。辛公义凭勤奋出名。武帝时,召他到露门学,让他接受道义。武帝每月召他到身边让他和学识渊博的学者谈论,他多次得到皇帝赞叹,当时同举人都仰慕他。辛公义跟随军队攻打陈,凭功劳被授予宣纳中士的官职,征讨动乱,升迁为扫寇将军。

开皇初年,辛公义任岷州刺史。岷地多疫病,可是,医药还不普及。当地百姓如果有了病,家里的人就会合家躲避,任得病的人自生自灭。辛公义为了改变当地的风俗,就让有病的人用车辇送来衙门听事厅的廊上,以至于廊上都睡满了病人。辛公义自己设了一个休息睡榻,日夜守候在病人身边。并且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买治病的药品,免费给得病的百姓服用。于是岷地的病人百姓就多能痊愈。等病人痊愈以后,辛公义就将病人的家属召来,劝说他们要事亲至孝,友爱同胞,诸病家子弟也都惭愧而去。岷州的百姓都称 辛亚是“慈母”。

辛茂将

陇西狄道人,曾任唐高宗宰相。历任大理少卿、 中书侍郎、侍中等职。后兼左庶子,与 许敬宗共审 长孙无忌案。不久死于任上。

辛云京

辛云京(713年-768年),唐代将领, 陇右道金城(今甘肃兰州)人。出身将门之家,兄弟数人,并以将帅知名。云京有胆略,志气刚决,不畏强御,每在戎行,以 擒生斩馘为务,累建勋劳。安史之乱前,为太常卿史。安史之乱时,率军与 史思明大战,大败史思明,遂出任 代州(今山西雁北地区) 都督、镇北都知兵马使。继又任 太原尹,封金城郡王。在任期间严于法制,军中上下,无不畏服。后累升 检校尚书、右仆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左仆射等职。

辛京杲

辛京杲(?~784年),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人,辛云京从弟,唐朝将领。曾从李光弼出井陉、战嘉山、督战甚力。肃宗赞其与黥、彭、关、张一样勇猛。累迁鸿胪卿,英武军使。唐代宗时,封为肃国公,迁左金吾卫大将军,进晋昌郡王,历湖南观察使、工部尚书致仕。朱泚造反时,因为年纪大身体不好没有领兵平定叛乱,向着皇帝所在的方向痛哭流涕而逝世。

辛 秘

辛秘(757年-820年),子藏之,陇西(今甘肃境)人。少嗜学。贞元年中,累登《五经》、《开元礼》科。 高郢为太常卿,嘉其礼学,奏授太常博士。迁礼部、兵部员外郎,仍兼博士。

元和初,历任湖州刺史、河东行军司马、汝州刺史。九年,征拜谏议大夫,改常州刺史,选为河南尹。十二年,拜检校工部尚书,代 郗士美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充昭义军节度、泽潞磁洺邢等州观察使。久历重任,无丰财厚产,为时所称。元和十五年十二月卒,年六十四。赠左仆射,谥曰昭。

辛君昌

陇西狄道人,唐代官吏。初为 邛州刺史,后历任任润州刺史、魏州刺史。

辛仲甫

字之翰,生于 后唐明宗 天成二年(927年),卒于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汾州 孝义(今 山西孝义)人,宋初大臣。辛仲甫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好学,成年后处事机敏果断,颇有城府,而且姿仪 丰伟,相貌堂堂,被 宋太祖誉为“文武才干”之臣。

辛仲甫谋事深远,御吏有道,在军中、地方、中央及出使外族时,都能尽职尽责,罢除苛务,为民雪冤,表现出了雍容大度,浩然正气的性格和为人,是一位正直而有作为的官吏。

辛弃疾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期,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的辛弃疾承祖父辛赞之志,聚集二千人,参加由 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 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 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 耿京被叛徒 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 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南归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 美芹十论》、《 九议》等,但不受重用,多时赋闲在家,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与苏轼并称“苏辛”,但词风更纵放自如,冲破音律限制。著有《稼轩长短句》。

公元1207年秋天,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68岁。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 少师,谥号忠敏。

辛彦博

山西平遥人,明代官吏。洪武中由 岁贡入太学,擢监察御史、佥都御史,调山东浙江 按察使。永乐中官至浙江左布政使。

辛应乾

辛应乾(1521-1593)原名子厚,字伯符,号顺庵,山东省安丘人,明中期大臣。明嘉靖41年壬戊(1562)以第三甲41名中进士,授长治县令,后升郎中、都御使、山西巡抚、兵部侍郎。年老辞职时皇上特赠为兵部尚书。著有三命全书、劝善录、官迹图等书。明万历21年病故,葬在安丘西近戈庄。

辛自修

开封府襄城(今属河南省)人,明代官吏。嘉靖进士,历任海宁知县、吏科 给事中、太仆少卿、 应天 府尹、左都御史等职。卒于 工部尚书任上,赠太子太保,谥肃敏。

郡望堂号

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中东部的洮河流域、渭河中上游、西汉水流域,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市、天水市、临夏州一带。汉承秦制,三国时期曹魏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堂号

陇西堂:以望立堂。

雁门堂:以望立堂。

双贞堂:晋朝辛勉,博学,有贞国之操。官侍中,跟着皇帝到了平阳。 刘聪要拜辛勉为光禄大夫,叫他叛晋归刘。辛勉坚决拒绝。 刘聪用毒酒逼他说:“你不答应,就要你自杀。”辛勉端起酒来要喝,被 刘聪一把拉住说:“算了,我特意试你的。”从此, 刘聪佩服他的贞节,给他筑了房子,按月给他送米送酒。还有晋人 辛恭靖,从小有肚量,有才干,后为河南太守。羌 姚兴攻陷河南,俘虏了 辛恭靖,羌姚兴想请他做官。 辛恭靖厉色说:“我宁愿做国家的鬼,不做羌贼的臣!”羌 姚兴把他关到监狱里三年,结果辛恭靖越狱到晋国。晋帝表彰了他的节操,拜他为咨议参军。

环州堂:明朝的时候,辛野开始做儒学的训导,后来升任为枣阳县知县。他作官体贴百姓,为民做主,深得百姓的爱戴,被认为是好官。著有《环州集》。

枣强堂:同环州堂。

孝友堂:明朝时期无锡人辛铭,字敬斋,其后人所建堂号。

永思堂:福建潮州辛氏族人所建堂号。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