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59更新:2022-09-04 00:03:09
《历史的天空》,我已经陆续写了很多角色。
极具将帅之才的杨庭辉、成长惊人的姜必达、保持初心的陈墨涵、圆滑老道的窦玉泉、纯洁之至的张普景景、极具军人风骨的石云彪、温柔美好的东方闻英、干练果敢的高秋江、勇敢热烈的岳秀英、凡事留一线的文泽远、卑鄙可唾的万古碑,还有战功赫赫的军犬血无痕。
其实,剧中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角色,他就是王兰田。尽管他出场极少,且在杨庭辉、姜必达、陈墨涵等人的光芒笼罩下极易被忽略,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他隐藏的三种能力,他,是个狠角色。
王兰田的能控制,在于大事上,他能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并始终贯彻最正确的革命方针与政策,把握住革命的主流而不偏向。
主要体现在两次会议上。
第一次会议:两封信讨论会。
针对打倒反动县长和没收奸商财物以扩大武装力量而引起地方上强烈不满的行为,杨庭辉为首的麒麟山革命根据地收到国民党高汉英“破坏抗战”的指责信和汉奸姚葫芦“最后通牒”的威胁信,讨论会上,有三种明显的做派:
张普景、万古碑坚定不妥协,要不顾一切去对峙;窦玉泉说要综合考虑,并不鲜明表明态度;杨庭辉和王兰田主张做适当让步,不能硬碰。
王兰田说:
杨庭辉说:
我认为老王刚才讲的策略,非常的对,我们眼下的策略就是发展自己的武装,那现在我们的实力不够,所以不能硬顶……只有我们的力量在壮大了,原则才能继续谈下去,如果我们眼下不去考虑敌我友这个力量的对比,一味地蛮干去拼个鱼死网破,那只会葬送我们的革命实力。
杨庭辉说完后,王兰田很快接下话语权并表示完全同意,很明显的的是:杨庭辉和王兰田是站在一条线上的,而这条线的基准便是麒麟山革命根据地的实际实力,而这种实力并不允许过激或极端的蛮干行为。
第二次会议:姜大牙任陈埠县大队长的讨论会。
因手下朱预道、陶三河、曲歪嘴得不到重用,姜必达气急败坏地以“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威胁杨庭辉,对此,杨庭辉、王兰田、窦玉泉、张普景、万古碑召开了专门的会议讨论,且会上同样有三种意见:
张普景、万古碑坚定地要秘密处决姜必达;窦玉泉以姜必达口碑差,要想个办法继续“浑水摸鱼”;杨庭辉打算改造和继续重用姜必达,王兰田说:
我认为姜大牙,虽然身上存在着许多恶习,但是他投身抗日的革命精神是不容置疑的,过去他在投奔新四军还是国民党的问题上,没有过明确倾向,走过一段曲折的路,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他不会去当汉奸,眼下全民抗战,像姜大牙这样舍生忘死的人,尤其难能可贵,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帮助这样一个同志去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而不是简单的除掉他……是啊,姜大牙身上是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已经达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但是我认为,他这个大队长还是能当的,我们可以去派一个有胆有识的人,协助他,推他一把,帮他一下。
在王兰田这些话里 ,可以看到他的这三个态度:一是实事求是地承认姜必达抗日的决心和姜必达身上确实存在问题;二是不能只揪住他的缺点而简单地处决了事;三是姜大牙有能力,要继续重用和帮助他。
而他的这三种态度正是杨庭辉所想,更是会上最终形成“姜大牙还是我们的同志,姜大牙是可以改造的同志,姜大牙是可以重用的同志”的意见初形态。
很容易看到:这两次会议,王兰田始终与杨庭辉保持统一意见,并先以王兰田抛砖引玉,后杨庭辉“借题发挥”,并形成以杨庭辉意见为最终的意见。
不易看到的是:这两次会议都是五个人,张普景和万古碑与杨庭辉意见始终大相径庭,窦玉泉并不轻易表态,而王兰田总在关键时刻第一个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意见,但凡王兰田不主动,会上杨庭辉与张普景和万古碑的对比是1:2,就算窦玉泉支持杨庭辉,也只有2:2, 所以,王兰田至为关键,且他的主动一方面让他的意见成为会上不可忽略的要考虑因素,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牵制了窦玉泉,让窦玉泉有所顾忌地不主动转向他原本所属的“阵营”。
王兰田,他懂自己的位置,更懂发挥位置本该有的作用,并牢牢地控制革命的发展形势,不可谓不高明。
王兰田以前是教书先生,曾经的职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有“说”与“教”的能力,而剧中至少有三个人,他说教过。
一个是陈墨涵。陈墨涵应王兰田之邀加入新四军抗日,阴差阳错加入国民党军队后,不惜以逃跑的方式坚守初心,后陈墨涵随高汉英来麒麟山参观学习,王兰田与陈墨涵偶遇,陈墨涵向王兰田解释了自己未能加入新四军和因七十九团历史和东条山事变的真相选择留在国军的前因后果,王兰田说:
世事常常身不由己,你既然留在了那里,就必然有你留下的道理,现在国共合作了,在哪儿都是打日本,你在那边的情况可能会更好一些,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啊,命运有时候也跟我们开玩笑,只要我们追随革命这个愿望和这个立志的志向不变的话,好男儿何处不能报国。
陈墨涵原本对未能如约加入新四军而对王兰田心存愧疚,王兰田的这些话,完全站在现实与陈墨涵的立场,给予了陈墨涵最大的理解、承认与期许,很是舒适地解了陈墨涵的“心结”。
一个是韩春云。在对日的反扫荡中,朱预道挂彩并捡回受了伤的韩春云,后韩春云留在了新四军,却对组织安排的小偷小于极为反感,也为即将要从事的谍报工作深深地自我怀疑,正巧遇见了王兰田,他说:
你从高汉英那里过来,同志们对你有些看法,甚至还有一些猜疑但是我们一直是相信你的,所有领导上决定最后还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过去是我的学生,我了解你,所以我们对你坚决留在新四军的目的性是毫不怀疑的……小于过去是小偷,但现在是你的同志,是你的战友,知道小于的身世吗?她从小就是个没娘的孩子……
王兰田的这些话,打消了韩春云的两种顾虑:一是对工作不胜任。王兰田顾全韩春云从国军转投新四军的疑虑和他人的猜忌的现实,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自此,韩春云一副心思从事敌后谍报工作;二是对人不信任。韩春云对小于的偷盗行为极为不满,王兰田以小于的凄惨身世为关键点,以一种情感怜悯缓和了韩春云的敌对情绪,自此,韩春云对小于再无心结。
一个是姜必达。姜必达即将上任陈埠县大队长,面对“不受控制”且要独立开展工作的姜必达,王兰田教姜必达要明确主要任务是抗日,要紧紧依靠组织,且着重地教姜必达“正确领会上级意图”,他说:
你比如说上边给你下文件,在这其中往往会说许多的话,可是我们那个意思又往往只有一句话,你就要在其中揣摩出这许多话当中最重要的最本质的思想,这就叫领会上级意图。
有目的、有方式、有方法,从大的方向、小的细节,王兰田真正将如何做事的精髓教给了姜必达,而正因为有这个“预防针”,才为姜必达的成长打下了又一个不可忽略的基石,而我一直认为:杨庭辉、东方闻英是姜必达的贵人,王兰田何尝不是姜必达的人生导师。
王兰田,极为会说,说得入人心,动人情;极为能教,教立人之本,做事之道,他,不愧是一个“好老师”。
王兰田,有两种手段。
看得见的手段:监视。
剧中有两处细节,透露出小于这个人并不简单。
一个是皇协军周柳树秘密会见韩春云,并将日军存放毒气弹在迎驾厂的具体地图交给韩春云时,小于躲在门外偷听;一个是当李文彬被俘后,朱预道亲自上门向韩春云转达调查李文彬是否叛变等情报的任务,小于躲在门外偷听。
偷听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种监视。
要明白的是:王兰田是小于的表舅,小于是投奔王兰田而来,且韩春云与小于的敌后谍报工作仅听命于王兰田。王兰田对韩春云有信任,但同时,他也需要为这种信任设置一道屏障,以此让敌后的情报工作能保持可控。
看不见的手段:情报。
王兰田身上有两样东西,决定了他“与众不同”的手段。
一个是曾经的职业。王兰田曾经是老师,他的学生众多,而在特殊的革命历史时期,学生众多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学生的身份众多,而王兰田就如一个集中的“点”网状似的连着每一根“线”,他是所有关系网的中心,这为他的获得情报和证据提供便利。
二是现在的工作。王兰田除了是副政委,其实他还是麒麟山革命根据地明面上唯一长期领导地下工作并单线指挥绝密的对敌统战工作的人,地下工作的隐秘和特殊性决定了王兰田接触的人非同一般,也让他暗自掌握了其他人并不知晓的情报或者证据。
我一直深觉,以王兰田的关系网和他与汉奸等有密切接触的背景下,他如果要“整”谁,可以说比任何人都更为有利。
透过王兰田,你会发现他背后隐藏巨大的网和深不可测的灰色地带,不碰触即可,一旦越过雷池,他是有手段且极易将你驱逐出局的。
一直有种感觉,但凡提起《历史的天空》里的某个角色,就会立即在脑海里浮现出清晰的人物形象和与之匹配的内心情绪。
杨庭辉,佩服;姜必达,惊叹;张普景,敬仰;王兰田,敬重;石云彪,震撼;窦玉泉,欣慰;东方闻英,可惜;万古碑,憎恨;李文彬,痛恨……
每一个角色,都鲜明得直抵人心。
而作为老师的王兰田,他看似杨庭辉的“附庸”,其实,他才是站在大局上能主动出击,极会说教,且有明里暗里手段的“狠角色”。
姜必达的一生,离不开伯乐杨庭辉、爱人东方闻英、搭档张普景,对手万古碑等等这些人,但其实也离不开容易被忽略的王兰田。
姜必达是这么解释王兰田教他“领会上级意图”的:
你们上级在讲话作指示的时候,经常是曲里拐弯啰里啰嗦,我们做下级的,就要撇开那些弯弯角角,从那些废话当中猜出你们的心思来。
王兰田听完,笑而不语。
这刻,我才懂:王兰田,老师之名,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