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00更新:2022-09-04 12:28:54
【考情分析】
1.现代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但高考全国卷甚至地方卷比较青睐小说、散文,现代诗歌与戏剧没有出现过。但新高考扩大了文学类阅读考查的范围,这意味着现代诗歌也将会在新高考试卷中“粉墨登场”。
2.现代诗歌阅读的题型和小说、散文一致,设置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主观题分别为4分和6分,分别考查现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
【备考建议】
1.了解现代诗歌鉴赏的重点内容。
2.掌握现代诗歌的一些必要的鉴赏方法与技法。
3.通过适当的练习,进一步了解设题情境,弄清楚常见的设置迷惑点的手法,积累解答经验,增强鉴赏能力。
阅读要领
一、知现代诗歌文体知识——读文之基础
(一)了解现代诗歌的特征及分类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诗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类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等都属于这一类。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情感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2.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
(1)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的规定。
(2)自由诗: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3)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4)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
(二)熟悉现代诗歌的常见流派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有:
1.20世纪初: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2.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群、七月派、汉园三诗人。
3.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
4.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5.20世纪70年代:朦胧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
6.20世纪80年代: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诗群、新世代)、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他们诗群、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7.20世纪90年代:网络诗歌(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信息主义、70后诗人。
8.21世纪初:窗诗派、泰戈尔体诗歌、灵性诗歌、新江西诗派、80后诗人、边缘诗派、春草派诗歌、90后诗人、素颜派诗人、流萤诗派。
(三)把握现代诗歌的语言特色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1.语序倒置
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由于押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如杜运燮的《秋》:“连鸽哨都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这里的“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就是“那阵雨喧闹的夏季过去了”的倒置。
2.成分省略
在现代诗歌中,为了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使诗句更硬朗,更坚实,往往省略一些成分,让读者去体味,去填补诗句的空白。如舒婷的《神女峰》(第二节):“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里,诗人将“神女峰”这一陈述对象省略,揭掉了“神”的面纱,将“神”还原为大写的“人”!
3.词性转变
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临时改变词性,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如闻一多的《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句中的“坚贞”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转变成了名词。
4.语句凝缩
“诗家语”具有含蓄、凝练的特质,这就决定了诗句必须高度凝练,大幅跳跃,以一当十。其留下的空白,需要读者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填补,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如卞之琳的《距离的组织》的末行:“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这样诗句具有“弹性”,留给人想象的余地。
5.反常搭配
“诗家语”不同于日常用语的逻辑思维,强调从诗的角度,尽可能地使语言有新意,从而抓住读者的阅读感受,为品味诗歌搭建好语言的平台。如北岛的《红帆船》:“在被黑夜碾碎的沙滩/当浪花从睫毛上退落时/后面的海水却茫茫无边/可我还是要说/等着吧,姑娘/等着那只运载风的红帆船”“在被黑夜碾碎的沙滩”“浪花从睫毛上退落”之类的句子,在日常用语中,会被人斥为不通顺,不合语法规则,但从诗的角度去理解,恰好是成功的表达。这里的“黑夜”象征一种强硬野蛮的异己力量,“浪花”暗指泪水,“海水”“茫茫无边”是喻指潜藏在心底的泪水(忧伤)之多,“红帆船”是暗喻某种希望。
6.复沓铺排,富有音乐美
现代诗歌的主要表达功能是抒情。为了使诗人的情感充分抒发出来,诗歌语言常常出现复沓与铺排。这样的铺排,使诗歌显得气势磅礴,有力地强化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复沓和铺排在诗歌中的频繁出现,丝毫不显得累赘和多余,反而使诗歌充满了节奏感和音乐性。
7.讲求语言形式,富有建筑美
现代诗歌的语言富于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8.语言形象化,富有绘画美
现代诗歌讲求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辞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二、明现代诗歌阅读步骤——读文之要诀
现代诗歌读文“4看法”:
1.看背景
2.看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
3.看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
4.看虚实
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
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
【读文指导】
(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真题文本】
刈禾女之歌
辛 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卅日
在苏格兰高原
【读文示范】
(1)看背景:
(2)看诗眼:
在这首诗中,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感的诗眼是“空而常满”。诗人身处外域,眼望原野,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异域的原野,使诗人内心空虚惆怅;神往故乡,顿觉充实而甜蜜,故而才有“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的思考。诗人正是捕捉了这一瞬间的诗心,表达了劳作的欢欣。
(3)看意象:
这首诗歌意象鲜明,诗中选用了“长案上的水瓶”“深深的井”“金黄的穗子”“麦浪”“蓝的天空”“飞腾的马”等意象,既有记忆中家的景象,也有眼前的景象,还有想象联想之景。特别是那金黄色的麦穗,勤劳的女伴,朗照的阳光,闪亮的镰刀,鲜艳的头巾,蔚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这一系列明丽清新的意象,很好地营造了收获的场景,塑造了刈禾女的形象。
(4)看虚实:
诗篇起首两句,点明了刈禾女的家乡原在远离大城市的乡村,接着便是对家乡甜美的回忆。开头两句为实写,回忆内容为虚。“实”是创作背景,“虚”是往日生活和心中向往。分清诗歌的“虚”“实”,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真题体验】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答案】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 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答案】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应考思路】 B项,“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有误,“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这句诗中没有“静”“时间”,只有“动”“空间”。
3.“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
【答案】①“水瓶”和“井”空而常满,刈禾女的内心也空而常满;②“空而常满”指的是“我”内心空阔,却十分充盈,感到满足;③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语言的能力。
【应考思路】 本题需要分别理解“空”“满”的内涵。结合诗歌的开头处的“长案上的水瓶”和“深深的井”,以及“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等分析可知,“空”主要指主人公远离故乡的空虚感,抒发自己积蕴已久的对生机勃发的自然宇宙之热烈渴望。
4.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跟踪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于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人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年代里仍然执着地相信未来。
D.“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答案】C
2.下列对诗中“我”“我们”“她”三个形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C.“她”泛指未来的人们。
D.“我们”和“她”指代的内容相同。
【答案】B
3.反复咏唱“相信未来”,对抒发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答案】①反复咏唱,一唱三叹,突出强调了诗人以热情与执着去面对迷途惆怅、失败苦痛的情感。②反复咏唱“相信未来”,一唱三叹,不断强化坚定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具有崇高的悲剧感。
4.诗歌最后一节在写法上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6分)
【答案】(1)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4)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
二、阅读诗歌《神女峰》,完成5~8题。(16分)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神女峰》通过抒情主人公在江轮上初见风雨千年的神女峰时内心的体验,把神女还原成人,从而注入人的性灵和应有的情感。
B.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首先就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调皮可爱、长袖善舞的女性。
C.“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诗抒情的最高峰。
【答案】B
【解析】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性。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运用意象化的抒情方式,凭借神女浪漫柔美的意象与诗人优雅温婉的灵性,把这份千古之爱言说得蕴藉而有分寸。
B.“挥舞”“收回”“捂住”这三个动作是连续性的,也是对照性的,它生动地反映了抒情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C.衣裙在风中飘动,以动衬静,既凸显思索者雕塑一般的伫立,又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
D.本诗没有采取诗人经常使用的第一人称表白方式。如在第一节中,“我”化为不确定称谓的第三人称“谁”。
【答案】C
【解析】“暗示她心灵的激烈颤抖”属于以动衬动。
7.如何理解“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4分)
【答案】这个“美丽的梦”就是指传说中的神女忠贞不贰,宁愿化作石头也要忠于爱情。这是陈腐的封建道德、男权社会打造出的典型的女性偶像,以此作为妇道妇德的标准,使女性千百年受着这些典范的约束与桎梏。
8.诗中的神女形象具有丰富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案】(1)传统观念中的神女是坚贞、痴情的化身,人们对神女峰挥舞着各色的花帕,赞美她,讴歌她。(2)被人顶礼膜拜的残酷荣耀背后是神女千年的寂寞与凄凉,“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3)诗人眼中的神女是封建节烈观和男权思想的反叛者。“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即冲破束缚,追求自己真实的幸福,代表了新时代女性对充满人性关怀的新爱情观的向往与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