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19更新:2022-09-04 14:37:22
成立于1921年的嘉兴绢纺厂,距离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历尽沧桑。
往事如烟,已成历史,随风飘动而去。自我懂事之日起,绢纺厂除了篮球队、羽毛球队外,还有其开展的文艺活动也伴随了我成长,点点滴滴,铭记在心,每每想起,犹如昨日,今天我把记忆之中和耳闻的故事,重述回顾,与大家分享。
上图照片前排从左到右陈帮生、江逵、周某某。
中排从左到右彭苗生、李瑶华、褚惠祥、蔡树兴、朱寿官、詹喜永。
后排从左到右费光英、叶永吉、陶定生、许慎德、张发勤。
我生于60年代,不久便进入了文革时期,“抓革命、促生产”成为当时的主旋律。
后期上班实行“七进八出”,即7点上班,8点回家。绢纺厂和其它大单位一样,成立文艺宣传队,经常开展社会主义的宣传活动,掌握宣传阵地。
我记得当时五大厂都有自己特色的文艺节目,除了绢纺厂的《沙家浜》外,毛纺织厂是《智取威虎山》,其中出演“早也盼,晚也盼”的李勇奇,唱功了得,英俊潇洒,招人喜欢,演员就是后来出任过嘉兴市常务副市长的赵冰。
而冶金厂排演的作品是《红灯记》,嘉丝联与我们离得远,我没有印象,而民丰依然是吹大喇叭,即传统保留项目—铜管乐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嘉兴的一些庆典活动都是他们去表演,我还记忆犹新。
97年5月18日,在嘉兴宾馆,当初我和同事袁铭、孟涛、凌云开创保险业先河之举,跳槽去的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仪式上,就是民丰乐队演奏的欢乐颂与太平洋司歌。
上图照片从左到右分别是闻晓萌、满风云、陆敏娟,姚金桢、赵仲华、洪敬亚、盛建平。
七十年代初期,随着大批“新三届”招入绢纺厂工作,于是厂工会从中挑选出一部分既能文善舞,又外表齐正,会说普通话,嗓子好的文艺青年,充实厂文艺宣传队,加上盛世华、朱寿观、沈洁如、金生利、鲍大昕、徐钱华等老戏骨,开始排练起文革时期时髦的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
当时的演员队伍庞大,阵容整齐。男女1号分别有盛世华和沈洁如担当,他们漂亮帅气,声音又宏亮,出演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和茶馆老板娘阿庆嫂,作为正面人物。
而一胖一瘦的鲍大昕与朱寿官,就只有作为反面角色胡传魁与刁德一的扮演者了。
而其他几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分别是盛建平扮演沙奶奶、徐钱华成了刁小三、小帅哥陈爱昌理所当然成了新四军战士沙四龙了,烧毛车间的王善鸿变成了刘副官,王傲其、蔡虎龙、周惠英、金生利、宣光耀、陈少华、姜登荣、袁炳仁、陈关荣、沈玲德分别扮演了不同的人物。
上图照片左赵仲华、右为尹海。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可能现在的年轻人还沉浸于韩剧或者是网游多,对《沙家浜》了解的并不多,那是描写抗战时期,我党新四军以郭建光为首的18个伤员在后方疗伤期间,在地下党掩护下与反动派斗智斗勇的故事。原著叫《芦荡火种》是毛主席亲自修改定名的,《沙家浜》是当时主要的八部样板戏之一。
上图照片为徐苏华、张贤南、陆敏娟、王月霞、周惠英、赵仲华、唐云龙、马人豪、花盛丰、陈俊年、洪敬亚、苏丽金等。
当时文娱活动少,因此每次公演或彩排,我们都会涌去观看,只要传达室有人带进,那是不收票的,而且场场不落空。所以对情节是滚瓜烂熟,相当清楚。
盛世华、沈洁如果然不负男女主角光环,说、唱、演一流,把两个大英雄表演的淋漓尽致,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真的做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而狡猾奸诈的刁德一以及有勇无谋的胡司令,在朱寿官和鲍大昕的演绎下,变得有点可憎可恨。
而徐钱华扮演的兵痞刁小三抢逃难百姓丁丽珍的包裹,顺便说了句:我还要抢人呢!影响了很多人,成了大家饭后茶余的歇后语。
而新四军小战士翻的“空心跟斗”(不用手撑地),又高又飘,着实让我们惊讶与诧异。那时没有耳麦和高档音响设备,声音全靠演员自身嗓子原声叫喊出来,传递到会场各个角落。
当时的演员虽然是业余的,但是也花了真功夫的。
上图照片1973年代表嘉兴县赴湖州参加地区调演节目名称“红梅赞歌”。其中编舞周惠英。作曲盛建平。演员周惠英、丁丽珍、 徐苏华、李月琴、王月霞、张贤南、尹海、赵其坤、龚福琴、顾玉英、盛建平、苏丽金、赵仲华。
据说,当初绢纺厂为了演好《沙家浜》还专门组织人去了省城杭州,向省京剧团学习取经。
总监是徐沐墨和厂革委一个领导,周惠英担任编排,施金林负责舞台监督、拉幕等。
沈培民带领乐队配音,徐沐墨、叶雪耀拉大小提琴,还有何兆铭、徐沐佛、邹庭钧等弹奏。而演出用的道具都是自己动手,还是机动车间木模间专门定制的。
为了逼真,沙家浜茶馆的茶具,向我邻居陆秀琴家特意借了套旧的,但有次演出不小心摔坏了,为此又买了套新瓷具作为赔偿,至今陆的儿子潘玉林还保存留作纪念。
厂工会宣传干事自画背景,反正大部分都是不出工厂,自己置办。
上图照片盛世华(男)、尹海(女)。独幕剧《人老心红》剧照。
除了《沙家浜》外,绢纺文艺队还自编自导自演了好多脍炙人口的说唱、歌舞、独幕剧等作品,早在1958年,盛世华的说唱“金铃塔”就去了北京,参加汇报演出,到了后期,变成了金生利的拿手绝活。
而金生利,大家喜欢叫他金刮子也是了得,嘉兴方言比较纯真,在若干年前还在嘉兴电视台主持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方言档节目“金伯伯管闲事”,深受观众喜爱。
以南湖为题材的“南湖颂歌”、“南湖风暴”以及宣传本厂产品的“红梅赞歌”等歌舞剧、说唱深受广大职工的喜爱,一定程度上激励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展示了嘉绢工人的精神面貌与风采。
上图照片从左到右张贤南、盛世华、尹海。独幕剧《一只皮带盘》剧照。
当然,嘉兴绢纺厂最早的文艺宣传活动应该推算到解放初期,纬成丝厂(后改为绢纺厂)新的工会筹备组,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3日在人民公园举行庆祝联谊活动。
据照片确认部分演员有叶永吉和地下党员,后来的绢纺厂厂长彭苗生、陶定生等,应该说是当家做主人的绢纺工人最先最早的文艺活动,而后又出现抗美援朝募集资金的义演活动,显示嘉兴绢纺厂的文艺队与国家成立相同步,当时的参与者也是一些对党绝对忠诚可靠的积极分子。
一晃眼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文艺队骨干们,也各奔东西,最年轻的也都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文艺小分队已成为往事,被现代的群星所淹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我有时在想,能否把当年那些老戏骨组织起来,在充满明星绯闻轶事的今天,演绎穿越时空隧道的超越剧,会出现什么样效果,有何结局呢?
上图照片前排从左到右林宗基、周某某、彭苗生、何增乾、吕萝荪、吴承业。后排裘霄霄等。
衷心感谢绢纺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先生,百忙之中抽空为本美篇提供大量详实资料,并于与辅导。
由于本人非本厂职工,只是凭儿时记忆回想,加上写作能力有限,水平不足,述说可能有误,或者有得罪、遗漏之处,望大家多多包涵,以求宽容,同时也渴望各位能对本篇,特别是《沙家浜》剧照补充、照片遗漏名字添加补充与指正!
对坚持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先生再次表示致敬!
完笔于2020年7月16日,嘉兴绿溪玫瑰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