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吓人「兰陵王从倾世美男到战场杀神他33岁饮下毒酒是时代悲鸣」

来源:八戒影院人气:233更新:2022-09-04 15:08:04

兰陵王:从倾世美男,到战场杀神,他獠牙面具之下,是时代的悲鸣

宋仁宗宝元初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然后挥师东进,横扫西北,北宋边境守军在李元昊面前不堪一击。后来,有一位叫狄青的将领终于帮宋仁宗挽回颜面,狄青先后和西夏打了25场大仗,连续攻陷对方城镇,鲜有败绩。狄青在战场上作战勇猛,指挥有方,另外,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头戴面具。《宋史·狄青》传云:

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在重文轻武的北宋,狄青因被猜忌郁郁而终。但是,和狄青相比,高长恭的结局更惨,高长恭为北齐立下不世之功,却在33岁那年,被毒酒鸩杀,他的面具之下,不再是美男子,而是一个时代的悲鸣。

高长恭,又名高孝瓘,字长恭,他是北齐皇族子弟。在历史上,他和潘安、宋玉、卫玠合称为“古代四大美男子”,同时,高长恭也是“四大美男”中唯一一位武将。

说起高长恭,就不得不提他的爷爷高欢,以及他所处的朝代北齐。由于一些读者对这段历史不是很熟悉,笔者简单介绍一下历史背景。

自西晋末年,中国便进入了近300年的乱世,群雄迭起,这期间,出现了两个“齐”朝,南齐(属南朝)的开创者是萧道成,而北齐(属北朝)的奠基者,实际上是高欢,也就是兰陵王高长恭的爷爷。

五胡乱华时期,鲜卑拓跋氏建立了北魏,这是北朝的第一个王朝。

北魏中后期,权臣高欢逐渐掌控了朝堂。关于高欢,有人说他是枭雄,有人说他是人杰,总之,高欢此人心机深沉,擅长谋断,而且,他唯才是举,治军严明,将士们都甘愿为高欢去赴死。北魏孝武帝为了摆脱高欢的控制,联合关陇集团的宇文泰打算除掉高欢,不料,行动失败,宇文泰携孝武帝逃到长安,后来杀掉孝武帝,另立文帝,建立西魏。而高欢则另立孝静帝,迁都邺城,建立东魏。

也就是说,在高欢和宇文泰的一场内斗后,北魏分裂成了西魏和东魏。高欢在东魏的地位,和曹魏时期的司马懿很像。只是,高欢控制的是东魏,而司马懿控制的是曹魏。司马懿儿子众多,最出名的是司马师和司马昭,高欢也有很多儿子,最出名的是长子高澄和次子高洋。而高澄,就是高长恭的父亲。

高欢十分重视长子高澄,打算让高澄继承自己的衣钵,公元547年,高欢去世,高澄继任大丞相,享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权力。只是在高澄即将篡位之时,老天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竟然被家里的一个厨子刺杀了。

如同当年司马师去世,其弟司马昭接班一样,高澄意外去世,他的二弟高洋成功接替哥哥,掌控了朝政大权。后来高洋成功篡位,废除东魏孝静帝,建立了北齐。

在后人看来,高欢是北齐的奠基人,高洋是北齐的第一位皇帝,夹在他们中间的高澄(追赠文襄帝)似乎不太重要。其实,高澄当权期间,他惩治贪腐、整顿吏治,吞并两淮,颇有作为。另外,高澄有6个儿子,除了小儿子高绍信无所成就以外,其他5个儿子都是文武双全,历史留名。

《北齐书》云:

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

也就是说,兰陵王高长恭,就是高澄的第四子。

按理说,高长恭身为高澄之子,皇族血脉,又是个大帅哥,活得应该很潇洒。但事实上,高长恭并非如此。

上文说过,高澄有6个儿子,关于这6个儿子的生母,《北齐书》这么记载的:

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绍信。

注意,高澄6个儿子,其他五个的生母都记载的非常清楚,只有兰陵王高长恭“不得母氏姓”。注意,不但后世史学家不知道高长恭的生母是谁,而且在当时,皇族内部也不知道高长恭的生母是何人?

这间接说明,高长恭身份的尴尬。换句话说,他可能是个野孩子。

在注重血统的年代,高长恭这样的身世,成了他的不幸。

父亲高澄去世时,高长恭年仅8岁,他的叔叔高洋是一个贪恋权力,纵欲嗜杀的昏君,同时,由于高洋的位置是接替哥哥高澄的,所以他对高澄的几个儿子心有防备。在很长一段时间,高长恭不但身份尴尬,而且身为皇族成员,竟然无爵无职,成了一个吃干饭的闲人。

很多人都知道兰陵王的传奇,但很少有人分析过,兰陵王的少年时代,其实非常尴尬。

公元557年,当时高长恭已经16岁,高洋无意间听人说起高长恭,才想起来他还有这么一个侄子,于是突生怜悯之心,封高长恭为通直散骑侍郎,官职虽然不大,但好歹也能参政。第二年,高洋觉得侄子没有爵位太尴尬,又封高长恭为乐城县公。

北齐皇族从立国开始,就充满了猜忌和屠戮。作为一个只图享乐的昏君,高洋最害怕的就是别人拿走他的皇位。所以,高洋在位期间,除了沉迷酒色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屠杀亲族。

举个例子,有个术士曾给高洋一句预言,说“亡高者,穿黑衣”。高洋思前想后,不明白什么意思。有一次,听到两位大臣说“世间最黑的东西莫过于漆”,高洋恍然大悟,“漆”不就是“七”嘛,于是,高洋便把自己的七弟高涣全家给杀光了。

高洋此举,导致宗室之内人心惶惶,高洋则更加肆无忌惮,他34岁那年,因纵欲饮酒过度,暴毙而亡,他的儿子高殷继位。

高殷他看到自己的堂兄弟高长恭还屈居于县公爵位,于是非常慷慨,封高长恭为兰陵郡王,当时高长恭已经20岁。从此,“兰陵王”三个字,则成了高长恭的代名词。

高殷登基的第二年,他的六叔高演(高欢第六子)发动宫变,废了17岁的高殷,成功篡位。

作为北齐的第三位皇帝,高演虽然篡位成功,但他却仅仅在位一年,因一次打猎坠马,重伤而亡,年仅27岁。他的九弟高湛(高欢第九子)继承皇位。

就在高湛登基的第三年,北周和突厥联合,举兵攻打北齐。北周主帅乃是大将军杨忠,杨忠大家或许不熟悉,但他有个儿子很出名,就是后来的隋文帝杨坚。

当时,杨忠带领北周和突厥大军直逼并州,高长恭身为并州刺史,带兵奋起反击,因高长恭长的面如白玉,到了战场上人们都笑话他,他无奈之下,决定戴着面具上战场,后来,他又在面具上下功夫,把面具上画上赤面獠牙,因此,他到战场后,敌军仿佛看到了“魔鬼”。

虽然高长恭勇猛,击败了部分匈奴兵,但北周实力强大,战争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敌军连下20城,开始攻打洛阳,高澄发紧急诏书命周边将领率军救援洛阳,当时北周兵强马壮,像蝗虫一样围攻洛阳,北齐周边的将领都不敢贸然进攻。

兰陵王高长恭见事态紧急,而同僚们却都畏手畏脚,高长恭身先士卒,率领500骑兵杀入城下,《北齐书》云:

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

高长恭戴着“魔鬼”面具, 像利箭一样把围城的北周军射出一个豁口,北周大军突然觉得背后有人带兵杀来,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马,突然乱了阵脚,竟然被高长恭杀得大败,且战且退。

正在混战之际,城楼上的北齐军看见一位将领头戴面具杀到城下,不知是敌是友,竟然也不出手相救。高长恭无奈,只得把面具扔掉,楼上将领一看,原来是“倾世美男”兰陵王,于是赶紧命众人持弓弩配合杀敌,里应外合之下,解了洛阳之围。

《北齐书》:

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此战之后,兰陵王高长恭以500人马打败敌军,名扬天下,北齐将士再也无人敢小觑这个“面如白玉”的皇族子弟。此后,有人创作了著名的《兰陵王破阵曲》,就是根据此战而来。

一代名将、兰陵王高长恭至此开始崛起。

因解了洛阳之围,兰陵王高长恭在皇室中的地位飙升,毕竟高长恭是高湛亲手提拔的,看到高长恭由此成就,高湛也十分欣慰,当年年底,高湛任命高长恭为尚书令,此时的高长恭,已经进入了朝廷的中枢。

公元568年,高湛因沉迷于酒色,身体亏空而死,年仅32岁。高湛的次子高纬登基,史称齐后主。高纬不仅继承了皇位,还继承了他父亲和伯父的“优良传统”,他喜欢酒色,更喜欢诛杀兄弟和叔伯。高纬的生活非常奢靡,他每日让官员进献金银珠宝,早晨对这些珠宝爱不释手,晚上却弃之如敝履。他在宫中挑选500名美女,把每位美女都封为郡官,让这些宫女轮流服侍。

对于他的堂兄高长恭,高纬起初是信任的,毕竟是他爹留给他的肱股,因此,兰陵王高长恭在高纬执政初期,逐渐位极人臣。

高纬登基的第二年,北周名将宇文宪(宇文泰之子)率军攻打北齐,北齐丞相斛律光接连战败,关键时刻,兰陵王高长恭出手,打败了宇文宪,收复失地。当年五月,高长恭又打败了北周宇文护,第二年,高长恭被任命为大司马,全面掌管北区军务。这期间,因为各项战功,高长恭被封为巨鹿郡公、高阳郡公等爵位,宗室之中,高长恭的地位一时无两。

兰陵王高长恭是幸运的,同时,他也是不幸的,因为他所在的北齐皇室,早就习惯了内斗和屠戮。高处不胜寒,高长恭知道自己所在的家族有屠杀功臣的传统,因此他想激流勇退。

最初,高长恭打算通过贪污、受贿的方式来“自污”,他希望这样能让高纬对他放下戒心。不料,他越是这样,高纬反而越不放心,还多次斥责他行为不端。

在一段时间内,高长恭陷入了迷茫,他后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亲信尉相,求尉相能给他指一条生路,尉相告诉他:

“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意思是说,兰陵王功高震主,威望太高,最好的办法是生病在家,不理朝政,逐渐淡出朝堂。

高长恭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但是,高纬也不傻,他若装病,高纬一旦派太医来调查,到时候更加难以收拾,于是,高长恭希望自己能够生一场大病。

可是,高长恭在军阵中历练多年,早就身强力壮,他等了大半年,甚至去淋了几场雨,竟然连个小病都没有。

直到有一天,他脸上长了一个“疽”,高长恭大喜,感慨自己终于有病了!

纵观历史,盼自己病赶紧好的,比比皆是,但是,盼自己生病的大人物,好像不多,高长恭此时的思想,看似有些畸形,但却非常真切。可是,天意弄人,这个“疽”只是让他的脸有一点肿,但一直不发出来,也就是说,症状不明显,还不到卧病在床的地步。《北齐书》记载:

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

事实证明,生病这个事,需要随缘。高长恭真心求病,但病不从天降,他毫无办法。

正在高长恭一心求病的时候,北周的大军又来搞事情了。高纬放眼朝堂,也只有高长恭能挡住北周的铁蹄,于是,高纬命高长恭为帅,抵御北周。高长恭威名在外,他所到之处,将士们军心大振,北齐因此连续取得胜利。

得胜归来,高纬亲自迎接高长恭,兄弟二人走在路上,高纬问高长恭:“堂哥,两军阵前,刀枪无眼,你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不怕死吗?”

高长恭这时,说了一句不走心的话,他说:

“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高长恭的意思是说,陛下,咱俩同气连枝,为了自己家的事,我也顾不得了这么多了。

换句话说,高长恭是在说:北齐朝廷的事,就是他自己的家事。

高纬听完后,脸色大变,这句话,直接加重了高纬对高长恭的猜忌,也直接将高长恭送入坟墓。

高纬回到宫中,把高长恭的话反复琢磨一番,越琢磨越不放心,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的伯父和父亲屠杀功臣的原因。公元573年五月,也就是高纬登基的第四年,高纬命使者送了一壶酒到高长恭的府上。

高长恭看到金色的酒壶,顿时明白了它的含义,高长恭对自己的王妃郑氏感叹道:

“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意思是说,我对北齐忠心耿耿,现在陛下却要赐我毒酒,我想不通!

事后,高长恭一声长叹,端起毒酒一饮而尽,酒入愁肠,名将陨落。

当日,兰陵王高长恭死于家中,年仅33岁。

《诗经·小雅》曰: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意思是,兄弟俩在墙内打架,但到了墙外,还是要共同御敌的,因为毕竟是兄弟。可是,到了兰陵王这里,就变成了“狡兔未死,走狗先烹”。

兰陵王高长恭去世4年后,北齐终于灭于北周之手。

对于兰陵王的死,《北史》曾给予评价:

纵咸阳赐剑,歼覆有徵,若使兰陵获全,未可量也。而终见诛翦,以至土崩,可为太息者矣。

意思是说,北齐赐死兰陵王,和秦昭襄王当年赐死白起类似,如果兰陵王高长恭能够善终,他的成绩将不可限量。

在笔者看来,兰陵王死后,他的獠牙面具之下,已经不再俊美的容颜,而是一个时代的悲鸣。

纵观北齐历代帝王,没有一位不屠杀宗室者;

纵观北齐历代帝王,没有一位寿命超过35岁者;

纵观北齐历代帝王,没有一位盛世明君。

所以,兰陵王固然英勇,他横扫北周,他打仗几乎没有败绩,但他的家族,他的朝代,注定不能容纳他,他的辉煌,注定是短暂的,他的存在,注定是时代的悲剧。

1962年,毛主席曾评价兰陵王:

南北朝兰陵王是高欢的孙子,叫高孝瓘,也是年轻人,很能打仗,很勇敢。

事实证明,历史从来不缺年轻人,不缺能打仗的人,更不缺勇敢的人,只是,缺少一个能容纳他的时代!

最新资讯

郑重声明: 八戒影院提供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自动采集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并不提供资源的存储服务,如本站侵犯了你的权益,请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留言反馈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2025·八戒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