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45更新:2022-09-04 15:47:51
第一次知道牛虻这个人物形象,是在初中时候。那时候大家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提到他的精神偶像是牛虻。保尔柯察金是我那时的精神偶像,当我得知自己的精神偶像还有精神偶像时,自然无比震撼。牛虻,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竟能做自己精神偶像的偶像?
当我进入社会多年,重新捧起这本书,小说最勾魂摄魄的,最能引发我深思的,不再是牛虻的革命故事,而是他的个人命运缠结出来的人伦纠葛,特别是他与生父蒙泰尼里的人伦纠葛。
何为人伦纠葛?人伦纠葛就是隐藏在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中的各种冲突。
一番话下来,听得蒙泰尼里脸色苍白,头脑发昏,几乎站不起来。我实在无法想象,面对不能相认的私生子,蒙泰尼里的内心有着怎样的翻滚和煎熬。
忏悔神父,是天主教听人吐露真情的人,是一个人做错事后的精神依托,是高尚与纯洁的化身,是人们道德和伦理上的精神典范,指引有罪之人通往救赎之路。作为牛虻忏悔神父,蒙泰尼里却是一个有罪之人。他私通富商妻子,生下牛虻。被发现后,心胸宽广的富商答应替他保密,他可以担任牛虻的家庭教师,但不得与牛虻相认。之后他离开意大利,远走中国最偏僻的地方传教数年,最后又回到意大利。他每天要听很多人吐露真情,接受他们的忏悔。但是,身为神职人员,他自己的真情,却找不到人吐露,也不能吐露,只能憋着烂在心里。这是多么绝妙的打击和讽刺!
蒙泰尼里时时刻刻都在承受着灵魂与上帝的拷问。一个大家认为有着高尚节操的天主教士,竟然是一个与人私通生子,有着肮脏过去的伪君子,同时也有着辉煌可见的未来。
在牛虻不知道真相之前,一切都相安无事。他继续叫蒙泰尼里“Padre”,蒙泰尼里继续叫称他“Carino”。这种人伦纠葛带来的沉重负担,只是蒙泰尼里一个人背着。
一次,身为革命活跃分子的牛虻向新来的神父忏悔,后被其告密,逮捕入狱。出狱后又被自己深爱的女友琼玛误解,认为在狱中出卖同志,当场给了他一耳光。他满怀委屈回到家中,又被兄长告知自己是蒙泰尼里——他最尊敬的人的私生子。双重打击下,他内心彻底奔溃。他接受不了,自己是私生子的现实。他一心信奉神父和上帝,但是他们却给他开了一个最大的玩笑。这种打击,类似于一个对丈夫十万分信任的妻子,某天发现丈夫出轨。
牛虻砸碎了上帝的塑像,并制造自杀假象,远走他乡,从此成为一个无神论者,眼里再没有上帝。
他给蒙泰尼里留下这样一个纸条:“我相信过您,正如我曾相信上帝一样。上帝是一个泥塑的东西,我可以用锤子将他砸碎。您却用一个谎言欺骗了我。”之后,又用另外一张纸条写上:“去达赛纳码头找我尸体”。
从此,牛虻也背上那座沉重的人伦纠葛之山,与生父蒙泰尼里,站在了一个深渊的两端。牛虻与蒙泰尼里,从先前的神父与教友的亲密关系,变成了对立的父与子关系,宗教上的冲突关系。
这种关系,他们一生都不曾和解。得知牛虻自杀,蒙泰尼里的灵魂被判了无期徒刑,终其一生,他都活在灵魂的审判和拷打之中。每当夜幕降临想起此事,他只能对着假想的上帝彻夜痛哭。
牛虻出走后,他经历了地狱之鞭最残酷无情的抽打,几乎死去。身体和尊严,变得死狗一般低贱。在船上打工时候,他被一个醉鬼用火钳,几乎敲碎了骨头,从此成为一个瘸子。身上伤口的炎症一辈子都没好过,发作起来直接痛得昏死;俊美的脸上被人砍了一刀,留下巨大疤痕;为了生存还去杂耍班子扮了两年的驼子,供人们娱乐戏耍;为了活下去,还和狗抢过发霉的食物。人间所有最悲惨的事,几乎都降在他身上。
与生父蒙泰尼里分开十三年里,牛虻从来没有在内心和解这段对立的关系,反而加重他对蒙泰尼里的恨。因为倘若不是蒙泰尼里的谎言,他不会愤然出走,遭受地狱般的磨难。他本是意大利的富家子弟,19岁以前,生命里全是暖春。
被地狱烙上疤痕的牛虻
漂泊13年后,他回到意大利,没有人认出他。那个昔日俊美的少年,变成一个腿瘸口吃、脸上挂着伤疤、沉着冷静、尖酸刻薄的革命分子。他的生父蒙泰尼里,因为才干卓绝,荣升红衣主教,成为了地区教会的最高领导人,备受人们爱戴与尊崇。
一次革命活动中,他与另外六名革命同志,被敌人盯上,之后发生枪战。他为了掩护同志的撤离,与敌人周旋。突然,蒙泰尼里出现了,他有意要阻止流血事件的继续发生。于是,他站在牛虻的面前,胸口对着牛虻的枪。这一幕彻底击垮了这个之前看似残酷无情的革命者,于是,他拿枪的手垂了下去,随后被几个士兵摁倒在地。
父与子的人伦纠葛,在这里爆发了一次小高潮。在内心里,牛虻一直认为蒙泰尼里对他的伤害,是众多伤害的根源。他仇视蒙泰尼里对他的欺骗,不能原谅蒙泰尼里犯下的原罪,更加无法接受自己是那个原罪的耻辱产物。他认为教士虚伪,道貌岸然,背着一身的罪,却还要接受别人的忏悔。牛虻13年后回来,就是要和教士作斗争,将其拉下神坛全部枪毙。这个初衷,他至死不曾改变。但是,当牛虻面对蒙泰尼里时,他心软了,蒙泰尼里虽然是教士,他却不能向他开枪。这似乎是人伦对宗教的胜利。
被捕入狱后,蒙泰尼里三次去狱中看望牛虻。但不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教士的身份,蒙泰尼里是要去听牛虻忏悔的。那时蒙泰尼里不知道牛虻就是他已经“自杀”了的儿子。蒙泰尼里站在一个教士的角度,包容了牛虻一次次对他的人身攻击。他想不清楚,这个素不相识的人为什么对他如此残酷。因为牛虻嘲笑蒙泰尼里眼中的上帝,虚伪,是骗子,是木雕的偶像。
牛虻与蒙泰尼里的对话
蒙泰尼里第三次探望时,牛虻终于对蒙泰尼里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向他述说流浪期间遭受的悲痛经历。牛虻向蒙泰尼里摊牌,要么放弃主教职位,放弃对上帝的信仰,与他站在一起;要么就彻底失去他这个儿子。故事发展到这里,已经不单是父子间的人伦纠葛了,多了一层信仰上的分歧。牛虻此时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蒙泰尼里却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而且是高级神职人员。
蒙泰尼里痛苦万分,一时几乎昏厥。儿子“死而复活”后,却彻底成为了他的敌人。站在蒙泰尼里的位置,他不可能放弃主教职位,放弃上帝,成为一个无神论者。但是眼前的爱子,却要他在有神论和无神论之间,做出一个选择。蒙泰尼里和牛虻的人伦纠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蒙泰尼里最终还是站在上帝的那一边去了,这对父子一生都没有和解。
之后,牛虻被枪决,蒙泰尼里终于永远失去了他,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随后,蒙泰尼里猝死在祭坛上。无数教徒,目睹了他临死前的疯狂呓语,他高叫着:“他为你们而死,黑暗已经吞噬了他。他死了,我没有儿子了。噢,我的孩子,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