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41更新:2022-09-04 17:01:13
2014年韩国古装电视剧——《郑道传》
若要聊起朝鲜王朝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及一个男人,他就是被后世尊称为太祖大王的李成桂。在如今韩国的影视剧和小说里,常常会将李成桂塑造成正面人物、民族英雄,反正怎么高大上怎么来,把他吹成救世主般的存在,拯救朝鲜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李成桂和蒙古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单纯把他定性为朝鲜本地人显然是比较偏颇的。根据《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康献大王实录》记载,李成桂字君晋,号松轩,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35年)十月十一日生于和宁府(辽阳行省双城总管府)的私第,父亲是时任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的李子春(桓祖),母亲是靖孝公之女崔氏(懿惠王后),他是家里第二个儿子。换句话说,李成桂是带着朝鲜民族血统的元朝公民,实际上并不属于朝鲜国籍。有些人读到这里可能会产生疑惑,什么叫“带着朝鲜民族血统的元朝公民”?他难道不是朝鲜人吗?不要欺负我们读的书少,赶紧解释一下!哈哈哈,且听我慢慢道来。
朝鲜王朝开国之君、太祖(康献)大王——李成桂
李氏家族系谱:桓祖李子春
带着家族迁徙的李安杜
大蒙古国宪宗桓肃皇帝——蒙哥
元朝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忽必烈
其实李成桂的崛起需要参考到其家族的发展史。如果追本溯源的话,李成桂的始祖可以追溯到新罗王国时期的司空李翰,毫无疑问能够坐到这个位置,说明在当时的全州(朝鲜当地的地名),李氏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名门望族了。到了高祖父李安杜时期,由于他年少轻狂跟当地州官争夺官妓,自感遭到羞辱的州官随即调集军队准备灭了这小子,李安杜知道消息后十分害怕,就举家迁徙到江原道三陟县居住。后来元朝和高丽两国爆发战争,蒙哥汗(也窟大王)亲率大军攻入朝鲜半岛,担心家族遭受战祸的李安杜再次举家迁徙到宜州。虽然李安杜人品不咋地,但是深得民心,因此高丽王庭任命他为宜州兵马使,派遣他镇守高原城,负责抵御蒙古人的袭扰。不久,忽必烈(散吉大王)率领军队屯集双城之地,图谋铁岭以北的领土,并派人前去劝降李安杜,告诉他不要做无谓的抵抗。李安杜很清楚自己手里这点人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在经过一番思虑后,就带着金甫奴等一千多户百姓开城投降了。兴奋不已的忽必烈决定大开酒宴庆祝此事,他一边端着玉杯递给李安杜一边缓缓说道:“公之家人,安知吾二人相與之至情!聊以玉杯表吾情耳。”意思是,你的家人怎么可能知道咱俩之间的交情,让这个玉杯来表达我的情怀吧!忽必烈也是一个豪气之人,接过玉杯的李安杜就这样归顺了元朝,带着家人最终定居在咸兴,成为元朝的地方公务员。正因如此,自李安杜时期开始,李氏家族整整四代人都是元朝的达鲁花赤,血液里多多少少融入了些许蒙古基因,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这一切就为李成桂日后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李氏家谱叙录
1.穆祖——李安杜
2.翼祖——李行里
3.度祖——李善来/李椿(蒙古名:孛顔帖木兒)
4.桓祖——李子春(蒙古名:吾鲁思不花)
太祖康献大王实录:穆祖纪事
太祖康献大王实录:太祖纪事
青年时代的李成桂非常喜爱狩猎
红巾军入侵高丽王国
元朝疆域图
高丽疆域图
彪悍的蒙古铁骑
平壤城战役成功打出了威望,李成桂也毫不客气地玩起了开挂人生。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七月,元朝军阀纳哈出率领数万兵马入侵高丽,形势十分危急。此时已经官居东北面兵马使的李成桂率领大军出战,利用纳哈出轻敌冒进的心理,向驻扎在屯德洞的元军发动夜袭,结果纳哈出被打的土崩瓦解,最后只能自嘲道:“李将军击我几不免,年少而用兵如神,真天才也!”能够让敌人心服口服,也是没谁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正月,带着五千骑兵和一万步兵的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围攻东宁府,守将吾鲁帖木儿弃甲窜逃入罗山城,高丽军一度抵达辽阳,兵锋锐利。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夏季,倭寇大举骚扰沿海州郡,李成桂指挥大军在智异山将其歼灭,而后又在西海道一带再次大破倭寇。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女真酋领金同不花骚扰高丽边境,李成桂带领人马出阵,双方在吉州交手,女真溃败。接连不断的胜利不仅让李成桂获得了雄厚的政治资本,而且也令他成为了高丽国内家喻户晓的大英雄。我们常说“人在顺境,做梦都能笑醒”。既然翅膀硬了,李成桂接下来要做的便是联合郑道传、尹绍宗、赵浚等新兴士大夫阶层,开始谋求更高的政治权力。很快机会就送上门了。
李成桂指挥军队夜袭纳哈出
高丽和女真部落发生冲突
(历史照片)朝鲜王朝的官员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正月,侍中李仁任的同党林坚味和廉兴邦因为卖官鬻爵、抢夺田丁、贪赃枉法,遭受世人的反感。在政治斗争中最怕的就是遇到猪队友,这下可有了口实,于是李成桂趁机跟崔莹结为同盟,俩人一起除掉了政敌,基本掌握了高丽朝政。可是还没等他们高兴太久,彼此的裂痕却出现了。在二月的某一天,李成桂和崔莹坐在政房里聊天,本来气氛是挺好的,唠唠嗑、拉拉家常,一团和气,结果当他们聊到工作上的事情时,麻烦大了。崔莹非常痛恨林廉二人,就打算罢免掉林廉在职期间任用的全部官员(尽黜林廉所用之人),所以希望老李能够支持一下自己。但是李成桂认为公报私仇的行为非常low,你身为领导就应该大度一点,以才能来决定官员的去留(但问才之贤否),而不是以好恶来判断官员的品质。崔莹听完后非常不爽,觉得李成桂是在耍大牌。随后,崔莹又以前原州牧使徐信是罪臣李成林的好友为由,要将他捉拿处死,李成桂依然反对这种做法,觉得现在不应该大兴杀伐之风,以德服人才是最佳选择。好你个李成桂!我说要罢免官员你反对,我说要处死罪犯的密友你又反对。当初没有我的支持,你哪有资格坐在这里,你杀的人还少吗?跟老子装什么圣人,你给我等着,崔莹和李成桂之间的蜜月期就此终结。几天后,明朝派遣使臣王得明来到高丽,告知他们朝廷将在原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要求高丽退还相应的土地。这封书信在王庭激起了一片热议,很多大臣都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强盗行为,哪有一句话就把国土送出去的道理,明朝的诏书我们不能听。崔莹也觉得有些过分,于是和国王王禑一起秘议,想利用这次风波煽动国人情绪,派出军队进攻辽东,再赚他一把。当李成桂得知消息后大感震惊,崔莹这货已经狂到敢摸老虎屁股了?多年用兵的李成桂深知明朝的国力是高丽无法比拟的,一旦触怒明太祖朱元璋,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赶紧上疏陈事,以“出师四不可”为理由,希望国君能够打消念头。但是王禑在崔莹的鼓舞下拒绝了李成桂的建议,命令他为右军都统使、曹敏修为左军都统使,率领五万大军出征辽东。
(高丽)时任守门下侍中的李成桂
高丽权臣、门下侍中——崔莹
李成桂和曹敏修率领50000人高丽军攻打辽东
遭受酷暑侵袭的高丽军士气低落
在王禑和崔莹看来,五万高丽勇士完全可以横扫辽东半岛,区区明军不足为虑。然而历史向来都在证明一个道理,跳梁小丑的结局是可悲的。他们完全不知道此时镇守辽东的是招降纳哈出的二十万明军,这些人跟随开国名将冯胜南征北战,悍勇无比。就算二十万明军全部是白痴,站在原地给高丽人砍,怎么也得砍十天半个月吧,显然王崔二人不仅智商欠费,数学也很烂。虽然国君期望很高,但李成桂可不傻,他明白此战凶多吉少,特别是在高丽大军横渡鸭绿江时,正值酷暑季节,不少士卒生病死去,后勤保障又跟不上,所以李成桂给王禑上疏,请求班师回朝,王禑依旧不听。去是死退也是死,那干脆反了吧!相信李成桂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内心是多么愤怒和惆怅。在连夜劝服曹敏修后,李成桂率领大军果断从威化岛回师开京(今天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开城),流放崔莹。过了一个月,他联合诸将逼迫王禑传位给儿子王昌,后来又借口王昌非嫡氏血脉,改立王瑶(恭让王)为国王,彻底掌握了高丽军政大权。试想一下,当一个男人登顶权力之巅的时候,他会做些什么呢?自然是实现政治抱负。李成桂利用手中的强权,向高丽时代根深蒂固的私田制开刀。他首先做的是对高丽全国上下的土地进行调查,掌握每一寸土地的具体情况,并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将所有收集到的公私田的地契册本全部烧毁,以此来表示废除旧制度的决心;其次,在烧毁土地资料后,李成桂颁布新的经济制度——科田法。所谓科田法,就是以国家掌控土地所有权为前提,规定京畿漢陽一带的土地按科(等级)授予在京任职的官员,第一科可以拿到150结的土地,后面逐级递减,直到第十八科所获得的10结土地;而京畿以外的土地则作为“军田”,用来供养軍队。另外,还有为数不多的“功臣田”,用来犒劳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们的田地可以世袭罔替。科田、軍田和功臣田都是私田,除此三者外,其余土地均为公田,但都得向國家纳税。李成桂颁布这一制度的目的,就是打击长久以来根植在高丽国内的门阀权贵和佛教势力,通过新法扭转传统的田柴科制所导致的经济危机,为国家增加税收和充实人丁。同时,以科田法的颁布为开端,也标志着腐朽的高丽王国终于迎来了寿终正寝的一天。
明朝开国功臣、宋国公——冯胜
孤注一掷的李成桂决定推翻王禑的统治
朝鲜历史的转折点:威化岛回师
高丽王国第34任国君、恭让王——王瑶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七月十七日,右侍中裴克廉、奉化郡忠义君郑道传、同知密直司事南訚、判三司事赵浚等人在听闻效忠于高丽王国的权臣郑梦周被李芳远(李成桂的第五子,后来的朝鲜太宗)刺杀的情报后,大为喜悦,随即一道前往李成桂的潜邸,劝他登基称王。一般这种事情都有一套流程,先是众人义愤填膺地列举前朝的种种腐败堕落,然后大伙一起痛哭流涕地请求主公改朝换代,美其名曰“天意禅位”,好像对方不登基自己就活不下去似的;身为领导者在感受到众人的热情后总会怒斥几句,假意宣称自己坦坦荡荡忠于旧主,其实内心高兴得不行;最后由于无法拒绝众人的请求,在经过几次推托后才同意登上王位。我成为这个国家的君主,你们则是开国功臣,反正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这套把戏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初年经常上演。就这样,五十八岁的李成桂在开京寿昌宫即位,是为太祖大王,定都汉阳城,正式建立起长达五百余年的李氏朝鲜王朝。
郑梦周被刺杀的地方——善竹桥
景福宫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明朝疆域图
明朝赐予李成桂的传国玉玺
坐在龙椅上的李成桂感慨万千,谁能想到曾经一个效忠于元朝和高丽两国的小人物,现在居然能够开国建制呢?什么是人生?万千沧海中蕴含着变数便是人生。可感慨归感慨,当下自己谋国篡位,总得跟明朝大哥解释一下吧。于是李成桂任命知密直司事赵胖携带国书前往南京,向明太祖陈述缘由,宣称“王氏子姓无可当舆望者,中外人心咸系成桂”。当得知高丽使者的来意时,朱元璋并没有立即同意对方的请求,反而让礼部回复使者:“高丽僻处东隅,非中国所治,李成桂倘若真的顺应民心,不在边境闹事,那么我老朱自然无话可说”。请注意,这是一段特殊疑问句,朱元璋用了“如果”的词性,摆明了是对李成桂的行为表示怀疑。收到诏书的李成桂也心知肚明,在听闻皇太子朱标甍逝后,他再次遣使明朝。除了吊唁之外,还厚着脸皮请求朱元璋下赐国号。虽然这小弟一肚子坏水,但毕竟礼数很到位,处处奉大明为正朔。那就答应他吧,朱元璋选择【朝鲜】二字赐予李成桂,告诉他“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正因如此,朝鲜成为了新生国家的名字,一直沿用到现代。然而可笑的是,现在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历史书里却把李成桂写成了奸诈的卖国贼,几乎完全否定了他所取得的成就,就连“咸兴”都被金日成改成了“金野郡”,这就有点吃里爬外的味道了。不过在当时,李成桂是非常高兴的。
李成桂的正妻、神懿王后——韩氏
李成桂的庶妻、神德王后——康氏
朝鲜王朝的开国元勋、一等功臣——郑道传
李成桂的嫡長子、镇安大君——李芳雨
做了国君,有了国号,定了一些列规章制度,李成桂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在正常人的思维里,他应该可以安享晚年了吧!只可惜,老天在关键的时候幽默了一把。就在李成桂称王不久,裴克廉、赵浚、郑道传就联名上疏,希望国君能够早立世子。立储之事,向来都是宫廷八卦和民间娱乐的核心看点。当时李成桂总共有8个儿子、5个女儿,其中神懿王后韩氏生了6个儿子,神德王后康氏生了2个儿子。按照传统的“宗法制和嫡長子继承制”规定,依照顺序匹配,应该从韩氏所生的儿子里挑选王世子的人选。当时李成桂的嫡長子是【镇安大君李芳雨】,由于他英年早逝,嫡二子【永安大君李芳果】自然就成为最佳人选。可是此时韩氏已经故去,神德王后康氏身居中宫之首,女人的嫉妒心是极强的,怎么也得把机会让给自己的亲生骨肉嘛!所以康氏就暗中和郑道传来往,利用李成桂对自己的感情和对幼子的疼爱,把【宜安大君李芳硕】推上了世子之位。消息一出,整个朝鲜国内顿时炸开了锅。不仅官民议论纷纷,而且在宗亲队伍里谣言四起。特别是嫡五子【靖安大君李芳远】非常气愤,我头顶上还有3个哥哥,芳硕臭小子算老几?竟然背着大伙搞阴谋诡计,真当我是白内障了。李芳远在政变过程中贡献良多,史书记载他“英睿绝伦,好读书学日进”,更绝的是他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进士,中丙科第七人及第,是货真价实的学霸,文武双全。早在李成桂威化岛回师途中,他就预料到崔莹党徒会对自己下毒手,因而带着母亲、庶母和弟妹出逃,免去了李成桂对家人的担忧。当恭让王密谋推翻李成桂的时候,又是他纠集赵英珪一道在善竹桥刺杀了郑梦周,彻底断绝了高丽王室的复辟念想。正如李成桂在开国后所言:“今日之事,功在一人”,指的就是李芳远。现在倒好,康氏背着所有王室宗亲在吆五喝六,能让她继续嚣张下去吗?我有本事让老爹坐上王位,自然就有本事废了你儿子。
李成桂和李芳硕
不满世子人选的李芳远决定发动政变
李芳远带领人马弑杀李芳硕、郑道传等人
朝鲜王朝第二代国君、定宗大王——李芳果
定下计策的李芳远开始秘密训练私兵和窜通大臣,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日常请安和论事,背地里恨得牙痒痒。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八月二十六日,长期处理朝政的李成桂染上重病(也有一直得不到明朝册封的原因),不得不卧床休养。李芳远的府邸正好坐落在景福宫迎秋门附近的俊秀坊,见时机已至,他带着私兵和此前收买的宫廷禁军,突然发起政变,径直冲入世子李芳硕所在的东宫——资善堂,将其乱刀砍死。随后,奉行事情做绝原则的他又带着人马从南门杀出,将郑道传的家宅团团包围,把郑道传、沈孝生(李芳硕的岳父)等人全部杀死,顺道还将七弟【抚安大君李芳蕃】也一并除去。这场血腥的事变史称“戊寅靖社”,也是第一次王子之乱。得知宫廷巨变的李成桂痛心不已,没想到自己一时的决定竟然招致如此恶果,心灰意冷的他只好把李芳果封为王世子,是为定宗大王,并于次月禅位给他。本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未曾想仅仅过了两年,李芳远如法炮制了另一场更大规模的事变,史称“庚辰靖社”或“第二次王子之乱”。这次李芳远更加干脆,流放四兄【怀安大君李芳干】,逼迫定宗退位,他自己则坐上王位,是为太宗大王。在接连痛失爱子和重臣后,李成桂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并且十分厌恶李芳远的存在。生出一个嗜血狂魔,倒了八辈子血霉了。经由此事,李成桂逃回老家咸兴居住,过着不问政事、皈依佛门的日子。听说老爹跑了,那还得了,这不是在往我脸上泼脏水嘛?心急如焚的李芳远好几次派遣差使去咸兴,希望父亲能够回到汉阳。结果李成桂决心已定,只要远远望见身穿官袍的人出现,立刻就拉开手里的硬弓一箭射杀目标,根本懒得废话。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成桂即便日暮西山,但射艺丝毫未变。最后无计可施的李芳远只好哀求无学大师出山相助,无学大师长久以来就是李成桂的最信任的朋友,在他的努力下,李成桂才答应返回汉阳。据传父子相见当日,李成桂企图用弓箭射死儿子,李芳远吓得慌忙躲到柱子后面,可想而知彼此的感情是多么冷淡。在李成桂仅剩的六年时光里,他一直被幽禁在昌德宫内,心神憔悴、伤寒泪下,让人唏嘘不已。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五月二十四日,这位奋斗了一辈子的老人在昌德宫广延楼下的别殿甍逝,享年七十四岁,葬于汉阳城近郊的杨州俭岩山健元陵,明朝赐予谥号“康献”,全称【康献至仁启运应天肇统广勋永命圣文神武正义光德大王】,一代传奇枭雄落下帷幕。
李氏家族系谱:李成桂
李成桂的四子、怀安大君——李芳干
李成桂射杀前往咸兴的差使
李成桂的陵寝——健元陵(石碑)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参考文献】
1.《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康献大王实录》
2.《朝鲜王朝实录·太宗恭定大王实录》
3.《明史·卷三百二十·列传第二百八十·朝鲜》
4.《燃藜室记述》— 李肯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