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676更新:2022-08-11 22:45:57
匡汉室、扶危主、伸春秋之义,披肝沥胆秉赤心,拜官赐爵汉寿侯;
骑赤兔、挥偃月、解白马之围,过关斩将全无敌,绝伦超群美髯公。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同年冬季,关羽因盟友孙权背后捅刀,败走麦城,这一系列的战争被史家称之为“荆州之战”。
而它对于三国局势的影响不言而喻,因为它引发了继赤壁之战后的又一场大战--夷陵之战。
不容否认关羽在这场战争中的闪光点,但从结局来看,关羽所镇守的荆州乃是进取中原的咽喉,乃是蜀汉命运的咽喉,而他的失误,也成为匡扶汉室梦想破灭的直接原因。
于国于民,这样的失误,他似乎都难辞其咎。
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21世纪是大数据的时代,如果我们参考历史文献,利用其中的数据对关羽的失败进行分析,你会发现,关羽失荆州,绝非大意。
身为镇守一方要地的军团司令,关羽的素质很不够格。
为将者到了这个级别,如果做不到像周瑜一样“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至少要有大局观,有统筹全局的思维和能力。
但关羽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两军对垒时,他在阵前表现出个人英雄主义。
襄樊之战时,他自恃甚高,不惜以年老之身上马与魏将庞德大战一百回合,在此战中还被庞德射中了左臂,若不是魏方主将于禁担心被庞德抢了头功而鸣金收兵,关羽的一世威名就要此终结。
这一年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58岁,魏将庞德生年不详,但从战场表现看应该正值壮年,在气力上关羽已不占优势,更何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关羽的年龄在长,经验却没有长。
事实上,关羽的武功有被神化之嫌,更何况对于敌人远距离的攻击,譬如射箭,大部分将领确实都难以抵抗。
关羽一生有四次被敌人射中的记录,在三国时期如此高频率中箭者,仅此一人。
第一次:过五关时,被洛阳太守韩福射中左臂。
第二次:战长沙时,被黄忠射中盔缨,这一次是黄忠有意放水,暂且不提。
第三次:与庞德对战,被射中左臂。(《三国志》里记载的是射中额头)
第四次:樊城之战,被曹仁的部下用毒箭射中了右臂,虽然经医生(不是华佗),刮骨疗毒后无性命之忧,但日后稍一发力,此臂就隐隐作痛,由此导致武力值迅速衰退,最终败走麦城。
根据史料记载,这段时间跨度是这样: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第一次中箭,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最后一次中箭,足足有将近20年,城上放箭,城下实在难以抵抗。
在后人眼中完整的关公形象有三个部分:关羽本尊、青龙偃月刀、赤兔马。
先来说说青龙偃月刀。
作为《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兵器,青龙偃月刀是伴随着关羽一起出场的,中途还为它配置了一名专职的保管员周仓,直到关羽死后这柄刀还传至其子关兴的手中。
因此它已不再是一件寻常的杀人利器,而是关羽精神的象征。
书中说这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重量和健身教练用的哑铃差不多,就算关羽天生神力,带着这样的武器确定能上阵杀敌?
《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是在失去周仓后,关羽以残病之身逃亡,所剩气力再也没办法举起大刀,最后被吴国小将马忠所擒。
在冶炼技术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这类武器根本不可能出现,直到北宋年间才出现青龙偃月刀,而且还不是用于实战,是被当作习武之人健身用的,没错,作用和哑铃差不多。
那么关羽用的到底是什么兵器呢?
《三国志》中确实有关羽斩颜良的记载:“(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通过这个描述,我们发现此战中颜良虽可能骑马,但关羽必须冲开敌步兵密集的队列才能接近颜良,可以视为骑兵对步阵的成功冲击作战。
另外,关羽动的动作是“刺”,则说明所用武器可能是长矛,而非演义小说中的“青龙偃月刀”。
三国时代受限于技术条件,制作简单上手容易的矛成了军中的制式武器。根据先秦著作《考工记》的记载,古代步兵用矛长3.8米,战车兵用矛4.6米。
而根据实际出土的矛来看,长度一般在165-220厘米,最长者297厘米。
假定他在兵败突围时带上了这样的长矛,也一样是不合时宜的。
因为从路线来看,关羽只有穿过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才有成功突围的可能。
而这一带地形复杂山高林密,关羽若是举着两米多长的长矛,还不如携带一副硬弓,外加一把短刀更为方便。
和青龙偃月刀不一样的是,赤兔马是中途才出现在关羽的生命里,此前它是吕布的坐骑,后来被曹操当作礼物赠送给投降的关羽。
依据《三国志.曹瞒传》的记载:“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可见这赤兔马的在三国人的眼里,丝毫不亚于现代平民对限量版豪车的向往。
只是性能再优越的豪车,到了极限里程,也不免报废的下场,赤兔马也一样,虽然史料中没有关于赤兔马年龄的详细记载,但根据它的出场时间推算,到了关羽败走麦城时,它已经超过正常的使用寿命了。
赤兔马本是西域罕见的神驹,先被董卓所得,为了怂恿猛将吕布杀其义父丁原,将此马转送给吕布。
依据中国最早的相马著作《相马经》所述:战马的黄金年龄在5岁-15岁,吕布得到此马后如虎添翼,此时就算它刚刚2岁。
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被曹操生擒后在白门楼殒命,至此赤兔马与吕布解除了9年的主仆关系,据此计算赤兔马应该是11岁。
到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与刘备逃散被曹操所擒,之后降于曹操,曹操以赤兔马相赠,此时赤兔马已经13岁。
由此看来,曹操不过是用一辆快过保质保期的二手车,就轻易笼络了新员工关羽,还感动得关羽创下了斩颜良诛文丑这样的业绩来报答。
此后赤兔马随着关羽南征北战,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兵败被俘,赤兔马被吴主孙权赐予马忠,此马重情重义,不愿侍奉新主人,数日后绝食而死。
根据动物专家研究,马这类动物寿命通常在30岁左右,赤兔马显然已是暮年,没有在战斗中倒下,已经算是为主人尽了最后的忠心。
刘表乃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乃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自身学识出众,虽因“第二次党锢之祸”耽误了大好青春,却在汉末凭借“单骑入荆”而成一方豪杰。刘表治理荆州十八年,虽说自身能力有限,但在天下大乱之际却使得荆州百姓安乐、豪强悦服,学子欣欣向学,黎民安享太平,宛如乱世之中的世外桃源,也算是颇有才能。
刘表共生有两子,即长子刘琦和次子刘琮,等到刘表好不容易平定了张羡叛乱,晚年却又因继承人问题而始终难有决断。那么,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与刘琮的才华到底如何?两人结局又是怎样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荆州的士族说起。
荆州刘氏的未来走向,与士族利益息息相关由于两汉选拔官员主要采用“察举制”,这便导致各地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地方豪强,他们不仅长期有族人在朝中为官,而且掌握了地方大量的经济、土地、人口,因而对地方政权影响极大,尤其是到了东汉末年乱世,各地诸侯能否于本土立足,往往取决于地方豪强的支持程度。
襄阳至宜城间数十里被称为“冠盖里”,有两千石荆州地区以上官员者数十家定居于此,其中最为著名的共有七家,即蔡、蒯、庞、黄、马、习、杨,这几家虽不像徐州糜氏、乘氏、李氏那样家中仆从上万,但其族中却堪称人才辈出,例如庞德公、庞统、庞林、庞山民、黄承彦、蔡瑁、蒯越、蒯良、蒯祺、马良、马谡、习祯、习珍、杨虑、杨仪、杨颙,都是一时才俊。
这些士族不仅自身影响力极大,而且往往通过联姻结成了一张极大的势力网,例如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不仅与庞统、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而且其本身便是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而蔡讽便是蔡瑁的父亲。而蒯越的侄子蒯祺和庞统的堂兄庞山民也都是诸葛亮的姐夫。
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所杀,荆州顿时陷入乱局之中,外有袁术虎视眈眈,内有苏代、贝羽等人聚兵作乱,刘表虽被任命为了新的荆州刺史,但却根本无法正式上任。如此局面之下,“单骑入荆”的刘表,正是因为在与蒯良、蒯越和蔡瑁交谈后争取到了蔡、蒯两族的支持,这才在一年之内平定内乱,稳固了自己在荆州的统治。
之后,刘表为了稳固自己在荆州的地位,更是积极联络与本地士族的关系,为此还迎娶了蔡瑁的姐姐为继室(蔡夫人)。与此同时,蔡、蒯两族凭借着与刘表的关系,家族势力也是水涨船高,蒯越被刘表拜为章陵太守,蒯良则成为刘表的重要谋士,而蔡瑁和外甥张允则掌握了荆州军权。
事实上,刘表晚年的继承人问题,也正是因士族的支持而起。刘表本来更喜欢长子刘琦,奈何后来次子刘琮娶了蔡夫人的侄女,就此赢得了蔡氏的支持,为了保证刘氏权力的顺利交接,刘表这才决定“废长立幼”。
长子刘琦:失宠后出镇江夏,“赤壁之战”后离奇死亡刘琦乃刘表长子,原本极受刘表宠爱,按“宗法制”本应顺理成章的继承荆州牧的位置。后来,刘琮娶了蔡夫人的侄女,有了蔡氏支持的刘琮地位迅速提高,再加上蔡夫人多次在刘表面前诋毁,刘琦开始被刘表冷落。
虽说刘琦逐渐失宠,但刘表却也不敢轻易违背“宗法制”废长立幼,但也正因如此,刘琦便成为了蔡氏的眼中钉、肉中刺,更何况蔡瑁与外甥张允掌握着荆州兵权,这让刘琦时常担心会被蔡瑁所害。
于是,刘琦便以“上屋抽梯”之法迫使诸葛亮为自己出谋划策,其实这里也有争取诸葛亮支持的意味在,毕竟正如前文所说,诸葛亮与荆州士族之间的关系,也是极为亲密的,如果能够获得诸葛亮的支持,刘琦未必便没有一争之力。迫不得已之下,诸葛亮建议刘琦效仿春秋时期的重耳,出奔他地保命。
建安十三年(208年),江夏太守黄祖战死,刘琦遂自请为江夏太守镇守江夏,如此即可以逃过蔡氏的陷害,亦可以暗中培植力量。同年,刘表病重,刘琦返回探望,却被蔡瑁、张允阻拦,无法与父亲相见,刘琦只得含泪返回江夏。
刘表去世之后,蔡瑁、张允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刘琦大怒之下借奔丧的名义起兵讨伐刘琮,却因曹操大军南下而避走江南,并与南逃的刘备合兵。“赤壁之战”后,刘备上表保举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其名义迅速夺取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等荆南四郡。
然而,就在刘备拿下荆南四郡不久后,刘琦却突然病逝。关于刘琦死因,《三国演义》称其乃“酒色过度”而亡,但可信度实在不高,另有说法为刘备害死,虽然比较合理(拿下荆南四郡后刘备已经获得了本土士族支持,刘琦存在价值已经没了),但目前并无直接证据。
次子刘琮:曹操南下后出城投降,自此之后下落不明刘琮为刘表次子,因迎娶了蔡夫人的侄女为妻,蔡夫人因此爱刘琮而恶刘琦,常向刘表进毁琦誉琮之言,刘表为了保住刘氏在荆州的统治地位,开始逐渐疏远刘琦而亲近刘琮,开始有意立刘琮为继承人。
然而,还没等刘琮正式被立为继承人,刘表便于建安十三年(208年)病重,而刘琦也从江夏赶回探望,正式在蔡瑁和张允的帮助下,这才没有导致局势失控。不久后,刘表病逝,刘琮在蔡瑁等人的拥护下,继任荆州牧。
同年,平定了北方的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而荆州则首当其冲。战争固然会给百姓带来灾难,但地方豪强的利益无疑也要遭受重大损失,因而当曹操崛起、荆州饱受战乱威胁之时,蔡瑁、蒯越等人便已经倒向了曹操。因此,当得知曹军兵临城下之时,蔡瑁、蒯越韩嵩及东曹掾傅巽等人便开始积极劝说刘琮投降。
刘琮原本还想抵抗,奈何地方豪族投降态度坚决,而刘琮不过刚刚继承荆州牧,不仅地位不稳,而且政权军权也不在自己手中,无奈之下刘琮只得顺从大家的意见,最终在曹操进军到襄阳时,刘琮选择了出城投降。
刘琮投降之后,曹操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其为青州刺史,封列侯。按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诏令所示,刘琮后来获曹操表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此后,刘琮事迹不再见诸于史料,其最终结局如何,不得而知。在《三国演义》里,刘琮投降之后,曹操封刘琮为荆州刺史,将刘琮与母蔡夫人遣送青州,却在途中被曹操派于禁截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