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181更新:2022-08-11 23:21:06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最近几年的战争片中,从制作到视觉效果上来看,《决战中途岛》可以说是上乘之作。
电影介绍了中途岛海战对在整个二战中的历史意义,
没错,中途岛虽说仅是一方岛屿,它却占据了太平洋海战上非同小可的战略意义——从中途岛出发,无论是打击日本还是打击美国,距离都是差不多的。
这也是说,哪一边占据了中途岛,哪一边就能更快的打击对方。
有历史学家评论,倘若当年是日本赢得了中途岛海战,那美国把对欧洲战场上的注意,全都转回本国的防御上,那么纳粹就极有可能统治欧洲,轴心国也极有可能赢得二战的胜利。
《决战中途岛》所要描述的,就是在那硝烟弥漫的海面上,两个国家倾尽全力的一次决战。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也会有同感——这是一次精彩纷呈的“航母”决战。
电影一开始就还原了珍珠港被日本偷袭时的场景,虽说《决战中途岛》的豆瓣评分只有7.7分,但这火焰四射、流弹飞溅的画面完全不愧于大制作电影的名号。
7.7分,还算不错
通过珍珠港事件,本片引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切斯特·尼米兹。
当时的总统罗斯福决定由他接替金梅尔出任美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并说:“到珍珠港去收拾败局,然后留在那里,直到战争胜利”。
偷袭珍珠港
切斯特·尼米兹
尼米兹到任后“二话不说”的实施了一项震惊世界的作战计划——轰炸东京。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其实说来话长。第一,据说当时珍珠港遭遇偷袭前,美国是有接到过相关警报,但不知缘由未曾重视。第二,在珍珠港遭遇偷袭前,二战的硝烟并未燃烧至本国本土,因此国内对于战斗还是中立的观点争吵一直未曾停息。第三,珍珠港事件后,海军将士的复仇情绪高亢,急需一雪前耻。
这就是为什么尼米兹会发动轰炸东京的计划。1942年4月18日,16架B-25式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起飞,在东京上空投下炸弹和燃烧弹后顺风直飞中国。
这个桥段在电影中也出现了。
为此,电影之初出现的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也意识到,倘若不完全消灭美国的海军力量,那么日本本土的安全将会一直受到威胁,进而影响到日军“南进”的计划。
不得不说,山本五十六作为当时为数不多意识到日本与美国国力差距的人,也在此时下定了“与美国海军决一死战”的心,他原计划是派一支舰队进攻阿留申群岛,在该群岛的阿图岛、基斯卡岛登陆,想把这个动作作为诱饵,将美军主力舰队的注意力全都移到北面去,然后派南云忠一指挥主力舰队趁机夺占中途岛。
说到南云忠一,他就是刚才提到的执行偷袭珍珠港的核心将领。不过据说他在率队完成珍珠港偷袭后,由于害怕被美军反击,来不及等飞机全部返航,就逃之夭夭了。而他所发动的两次偷袭,也因为未能彻底的摧毁珍珠港内的军需设施而导致该计划未能如愿。在他逃离生天之际,南云给大本营发去了“虎、虎、虎”的作战成功反馈。
最后,南云忠一由于畏惧审判而在塞班岛战役失败后自杀,美军因为这个人最终没能送上审判而禁止任何人在他的自杀地祭祀。可见南云忠一对美军伤害的巨大。
而本片对日本海军进行具体攻击和摧毁任务的,就是由被誉为“蛮牛”的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所指挥企业号航母上的飞行员们。
这些飞行员,也是本片的主角。
“蛮牛”哈尔西
正式批准的中途岛作战计划命名为“米号作战”。挑起战争的是日军,偷摸着想声东击西的也是日军,但这次日军没想到中途岛作战损失惨重的是自己。
进行“兵棋推演”的山本五十六
当时很多人认为航母在海上遭遇战的时候不如战列舰,没有战列舰威风凛凛的火炮根本没办法克制敌人。这种观点就是忽视了航母舰载机的轰炸效果,殊不知“一群蚂蚁也能咬死一条蛇”的道理。
看似不起眼的飞机
威力却十分惊人,舰载机执行轰炸命令时的场景
由于山本五十六的如意算盘是制造假象迷惑美军,所以在中途岛开战之初,“日本海军究竟要攻打哪里?什么时候会发动攻击?”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美国情报人员。
如果没有一个准确的情报,即便是航母编队,在茫茫大海上也不过是一粒沙般的存在罢了。
这个时候影响着整个战局的美国情报官发现了日军真正的集结目标和打击时间,并将日军航母编队可能出现的区域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有了情报的支持,轰炸机才能尽可能准确的接近打击目标。
而这个时候南云忠一还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已经暴露在了美军的攻击范围以内。
战争就是这样,谁掌握了情况,谁就掌控了全局,更何况航母一直有“发现即会被击沉”的说法。最终日本当时的"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全部被击沉,而美军却仅仅损失了一艘航母。
铺天盖地的爆炸声
切斯特·尼米兹也在赌,他选择相信情报人员莱顿的破译的密码,而非相信更有权威性的华盛顿政客的看法。最终被评为十大五星上将,寿终正寝。
就连不是大佬的普通飞行员——电影主角迪克·贝斯特也是在赌,光是带着参了杂质的呼吸器,不顾个人安危的跑去航母上往下丢炸弹这一行为,都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在赌。光是他一人,就先后击中了日军的“赤城”号和“飞龙”号航母的要害。因而彻底扭转了战局。
迪克·贝斯特
别忘了,电影开场时主角迪克·贝斯特的好友便殉职了,而他自己和许多普普通通的人一样,也会想到会死、会让身边最爱的人伤心。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驾驶着飞机执行轰炸任务。
我一度认为迪克·贝斯特回不来了
大佬们的豪赌往往伴随着成千上万无辜的人失去性命,流离失所。我们现在瞧不上眼的幸福,却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天堂。
电影中最感人的一幕,是贝斯特驾驶战机冲入高射炮的围剿中执行航母轰炸任务的画面,画面里他看着一直夹在飞机控制盘上的妻子照片,是否也会有“可能这次回不去了”的感慨呢?
纵使枪林弹雨,纵使钢铁战舰不停的阻挠着他,他也要把侵犯国土的敌人驱逐出去,义无反顾。
战争往往是残酷的,贝斯特只是幸运的活了下来。
我从不主张战争,除非为了和平。——格兰特
与贝斯特同样幸运的,是执行了轰炸东京任务后幸存的詹姆斯·杜立特。
我想,如果他们只是一个普通人,上天若能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或许会待在家里,陪在妻子和儿女的身旁。但是他们没有选择,他们是军人,是一名飞行员,他们必须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但是现在总有很多人依然觉得自己不快乐。
压抑人类的并不只有战争的经历和恐惧,尽管这也许是我们时代所有不幸中最大的不幸。
其实你并不是不快乐,也不是不幸福,你只是没有更大的烦恼,所以注意力就总是聚焦在怎么才能活的比别人好上。
殊不知珍惜当下,珍惜和平,珍惜爱情,才是人生中最可贵的事情。
麦克阿瑟,美国历史上唯一参加过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的将军;唯一忠告过世人:“如果谁想与中国军队开战,那就是脑袋有病”的美国将军。
麦克阿瑟本想在朝鲜为他的军事生涯建立起一座“凯旋门”,然而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改变了战争的走向,麦克阿瑟兵败长津湖,朝鲜战争变成了他的滑铁卢,最后因为与杜鲁门总统在朝鲜战争政策上公开对抗,于1951年4月被解除职务,黯然回国,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是麦克阿瑟狭隘局限的战略目光,以及自以为是的个性最终葬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我们都知道人在经历大起大落之时,总喜欢思考哲理、感悟人生,麦克阿瑟也是如此,在成为第一个因战败签订协议的美国将军,他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觉!有天晚上一句话闯入他的脑海“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他心里,这句话就是“不想当总统的将军不是好将军”,就这样,他的第三次“竞选总统”之旅开始了,至于这次的竞选结果与前两次大同小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麦克阿瑟的结局,对于我个人而言“只猜到了开头,并未猜到结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觉得一千个人眼中可能也有一千个麦克阿瑟吧!
他的结局很成功,国会里的演讲34分钟30次掌声,演讲得直让“共和党人眼泪汪汪、民主党人尿湿裤裆”。“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就是出自此场演说。
他的结局也很失败,三次总统大选,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至最后的“老兵不死、只会凋零”。这大概也和他的人生轨迹相吻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