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908更新:2024-11-02 09:45:04
关于人类与地球的忧思总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近些年的电影中。环境、革命、人性……一个接一个的矛盾冲突已然成为连锁反应被呈现在大屏幕上。而今,韩国导演奉俊昊再一次将地球的情势定位到一个极其恶劣的境况,将冲突的地点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这两点“极致”让冲突聚焦,让矛盾剧化。在这辆看似是一艘列车形态的诺亚方舟之上,承载着历史上亘古不变的人性——自私与奉献、高尚与卑鄙、利益至上与人性至尚。
《雪国列车》片名交代了大环境和小环境。“雪国”是自然环境,“列车”是人为环境。这两个环境相辅相成又相互冲突。两者相互依存的原因是,有了“雪国”才有了“列车”,某种意义上,“列车”依赖“雪国”而存在;两者相互排斥的理由是,一旦“雪国”或“列车”任意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那么另一方将出现形势的扭转,所以如果为了保持一切如旧,必然要确保两者都在正常范围内运转。剧中也正是为了保证如此,才出现了“平衡”的说法。所以,车子作为本片主要的矛盾生产地,也是革命的主战场,其作用是非常大的。换句话说,从最末节车厢到“头等舱”再到控制全车的发动机室,好比一个横置的巴别塔。这一路上,革命者跨越了社会的最底层到中产阶级、再到高层人士、最后到统治者,完全沿着利益与权利的路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分地域展现,在此却集中于车厢,不得不说,狭小却极度具象。
列车作为人类保命的工具,到头来却成为困住每个人的牢笼,演变成车为人服务还是人为车服务的思考。理论上,所有的工具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但是如果人类无法保养好这个工具,那么工具就无法继续服务下去。于是,渐渐地,人类更多的依赖于这个跟工具,开始对它有求必应,开始通过践踏更为“低级”生命的方式来完成工具对“高级”生命的服务。特别是,当这架机器的“统治者”面临着退休的时候,他所选定的“继承者”也一定要为此机器马首是瞻,要侍奉它、效忠它、敬仰它。在最后的时刻,要时时提醒自己,自己之所以对这架机器、这辆列车顶礼膜拜不是为了列车本身,而是为了其可以给人类提供的种种生存环境。然而,如果将牺牲人的利益与保障人的利益之间划上等号,列车到底是救世主还是罪魁祸首?人在其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
小孩子历来是被看做天真、无害、值得怜惜的形象。无论是沉船、火灾、地震等等人为或自然灾害中,大人们拼了性命所要拯救的都是孩子。因为他们承载着希望,也是反映人道精神的一个重要层面。
在列车中,或者说在这个极端的社会环境下,孩子所带来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几乎整篇电影的几大转折点都是由孩子诱发的。首先,高层带走了孩子从而引发了孩子父母的反抗,对父亲的惩罚激化了矛盾。继而,在革命小队一行人前行之时所看到的幼儿洗脑教育着实令人感到恶心。其中最让人心惊的是那个大着肚子的金发教师,可想而知这样俯首帖耳式的教育会带来怎样的盲目膜拜。接下来,从男主的回忆中可知,让他心生邪念的是一次即将吃孩子的行动,恰恰也正是对这个孩子的处理方式让他获得拯救,同时也带上道德的枷锁。最终,当他的心灵遭受巨大的打击,几乎要与外在一样跪拜在发动机前时,他看到了这架机器对孩子的蚕食,唤回他最本真的自我与初衷。最后在结尾处,影片将其处理为大人们为了保护孩子进行自我牺牲,用生命托举起人类明天的希望,最后的落脚点依旧是孩子,可见孩子在这部电影中的地位。
在整部电影中,孩子既成为推动情节的导火索,又是影片收束后寄予希望的代名词。他们看上去是最弱小的个体,实际上却带有极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让人放弃一切去保护、庇佑、成全。或许,这就是人类得以繁衍的一个秘密吧!
刀子,是利器。握在手中,可以自卫、可以攻击。然而,作为一件武器,它的刃对自己始终也有危害。或许可以打击敌人,也同样可以为敌人所用。
在列车上,男主手中的刀子,曾经是濒死边缘的有力武器,是它让自己免于死亡。但也正是此时,他的到虽然扎在别人身上,却也有一面深深的挫伤了灵魂。也因此,当他可以“赎罪”,可以用这柄刀面对统治者时,才带有一种自我救赎的释放。可惜,在最后的所谓“真相”中,他却发现让自己放下屠刀的人,成为替他磨刀的人。相信此时,他心中的那柄刀已然实实在在戳在了心口。其实,他没有发现,当自己被手中的刀改变时,自己也变成了他人手中的刀。作为武器,他所要面临的必然是被使用、被利用。他这把刀,带着锋芒与愧疚,在被悉心调教之后,终于出鞘之时,才成为了一柄极快的利器。所以,当他一路拼杀至终点之时,这柄刀的最终用途在当权者看来便是成为自己,从而继续看护列车中不变的规则。可惜,最高权力者也没有想到,自己铸造的这柄“刀”到头来依然是双刃剑。在保持了平衡之余,这柄剑也给了他们自以为是的规则最终的打击。
我不知道一件武器是否有其灵性。如果初衷便是恶的,那么这件武器最终伤害的必然是其主。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反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