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八戒影院人气:817更新:2024-11-02 15:13:21
答案一: 说到二胡,既然我学过而且的的确确在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质疑,那我就简述一下我的想法。首先,二胡的“土”的确存在,而且让我们这些学二胡的人也很汗颜。少扯什么崇洋媚外,关系不大。要是崇洋媚外的话,中国人怎么就不歧视古琴、笛子呢。先说一下乐器二胡本身,二胡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乐器,弦乐,还是拉弦,略逊于小提琴但表现能力很强。在民乐队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二胡是没有“品”的乐器,它的音准很难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初学者对把位、音准没有什么概念,拉出的曲子就容易非常非常难听。因而能克服入门困难的人不多,而停留在入门阶段沾沾自喜的人却很多,胡乱演奏,没有音准概念,拉出来的效果会非常的恐怖。比如没有经过长时间练习但热爱在小区、公园里拉琴的老年人,再说曲子。个人觉得,许多二胡的曲子的确很土。我学二胡这些年,遇到的曲子大都是《奔驰在千里草原》《喜送公粮》《金珠玛米赞》这些留有文革、土改的影子的乐曲。这些曲子时代痕迹很明显,听名字就不会好听。难度低,韵味差,作为练习曲还可以,但就音乐性而言,这些曲子就根本不可能高雅起来,再怎么说二胡这种乐器的优点也没有用。比较大众化的近代名曲大概只有《二泉映月》《光明行》《空山鸟语》《听松》《病中吟》等等。除了《二泉映月》,《光明行》等一系列曲子因为时代原因,表现力不够强,韵味也一般,如果交给技术一般的人演奏,就非常的枯燥无味。二胡的独奏曲状况大概就这样,数量少,质量也不高,不好听占多数,当然就不易流行。但二胡其实表现力很强,它不受欢迎让我惋惜,它是拉弦乐器,音域宽广,表现力极强,我听过陈军用它演奏出的《查尔达什》,慢的部分哀感顽艳凄切动人如人夜哭,快的部分活力四射,比小提琴原版的更加动人。 二胡缺乏优秀曲目,形象差,不受人欢迎还是很好理解的。不过现代年轻一代演奏家陈军,宋飞等等,还是写了不少好曲子的,炫技的战马奔腾,狂野飞骏图,讲韵味的太极琴侠,都比较优秀,论技巧论曲调都完全可以流行起来。如果二胡这样的曲子很多,历史很久远,那么它的名声也不会如此之差,受众如此之小。
由于我们的地理特点,土地是千年来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一个村落一个村落,生于斯长于斯的熟人社会就是长久以来的历史现状。但由于我们也太过于重视土地,就会抗拒其他的生活方式,不愿离开自己的土地,甚至是不愿改变。所以说另一种“土”是由于不流动而产生的。中国人讲究“根”,一旦扎下了根“家”就在这儿了。家慢慢的变成了“家族”,但亲戚关系、辈分、习俗、甚至邻居关系却都没什么改变。既不会主动的往外传,更不会把外面的东西吸收进来。而音乐就是一个民族最大的习俗,婚丧嫁娶都离不开背景音乐的衬托,更何况看看表演、饭后练练手之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像二胡、唢呐等乐器就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辈一辈的传了下来,从田边土堆上拉到了小区公园里。但是他的乐器本身、演奏形式却没有任何的改变和突破——它本身就是传统的一部分。乐器所带来的不同感觉,其实就是文化的区别。
当然土啊,二胡本来就是中国本土的乐器,小提琴本来就是西洋的乐器,小提琴听起来比较洋气、二胡听起来比较土气不是很自然的事么。我相信你要是跑到欧洲去,可能更多人觉得小提琴比较土,而二胡则是显得更加优美神秘,因为小提琴才是他们本土的乐器。就像我们看阿三的音乐,真的会觉得人家不可思议,当然阿三他们也从来都觉得自己的音乐是最好的,才不会像我们这样受西方影响如此之大。这是按人群决定的吧,在中国经常见到拉二胡要饭的,没见过拉小提琴要饭的。外国有拉小提琴要饭的,若去拉二胡就比较潮。